首页 > 历史 > 中国古代内敛的文化意识导致中国始终没有发展出海洋文化

中国古代内敛的文化意识导致中国始终没有发展出海洋文化

现代史学界把古希腊古罗马的地中海文明视为典型的海洋文明。以地中海为中心,古代希腊、罗马的文明曾影响到广大的周边地区,南至撒哈拉、东南至红海地区、东北至黑海地区、西出直布罗陀海峡、北至高卢与英国,时间长达几个世纪,成就了典型的商业文明。而古中华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被称作“大河文明”。尤其在中国,其绵延不绝的几千年发展过程中,竟一直忽视着它那漫长的海岸线,延续着内向的农耕文明。

古代中国的海洋文明

众所周知,我们的中华文明是典型的大河文明,自古以来就不具备扩张、开放等海洋文明的典型特征。然而,史料表明,古老的中国并非绝对没有海洋文明。只是中国的海洋文明与西方海洋文明表现为不同的形式,而且几度被压制扼杀,没有真正发展起来。那么古代中国人,尤其是统治者,究竟有怎样的海洋观呢?古中华的海洋文明又是如何发展的呢?史料告诉我们,古代中国不但一直与海洋打交道,而且还有深刻影响。

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过6只独木舟的船桨,舟山群岛则出土过大量有关舟楫陶器,这是非常有说服力的航海文物。这些文物不仅说明我们的祖先在六七千年前就造出了舟楫,而且证明他们在5000年前就已开始航海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大兴“渔盐之利”,成为富甲诸侯的“海王之国”,当时出现了专门进行水上战斗任务的古代海军部队——舟师。当时吴、越、齐、楚等各大诸侯国的造船业发达,并有战船征战在海河之上。据说吴、齐还在黄海进行了一次大海战。

徐福

秦始皇为寻长生不老灵药,派遣徐福东渡,最后到达日本,充分显示了当时不凡的航海技术。汉代任命过“楼船将军”、“戈船将军”、“横海将军”和“下濑将军”等,楼船军成为中国古代的一大军种。

三国时期,吴国拥有风帆战船5000艘。太和四年(230年),孙权派卫温将军统率万人船队远航到台湾,吴国的使臣还曾远航至东南亚。南北朝时期,惠琛和尚在得到皇帝恩准后,向东远航2万里到达美洲去普度众生,并把华夏文明的种子播撒在美洲大陆。应当说他才是发现美洲的第一人。唐代鉴真和尚东渡,又一次向日本带去了中华文明。唐代还组建了庞大的水师,利用大型“五牙”战船,多次越海东征高丽。宋代,尤其是偏安东南时期,海上贸易特别活跃,出现了泉州福州等重要海港。元明时期,中国航海达到高峰。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密切了中华文明的对外联系。

明中后期以后,由于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开始了长达几百年的海禁,直至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大门。这一段时期是海洋文化的衰落期,不过也出现了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台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中国航海并非止步不前了。

中国传统的海洋意识

然而,经过比较不难发现,中国的这些“走向海洋”的步伐,显然不具备亚历山大大帝般的扩张欲,不具备哥伦布一般的“寻金”欲,更不具备后来西班牙葡萄牙等的殖民欲。而且,中国“走向海洋”更多地属于特定个人的行为(尽管有时候是奉王命),既非严格意义上的代表政府行为,也不能代表主流民意。这与中国传统的海洋意识直接相关的。

班固说:“四裔之地,其地不可耕而食也,其民不可臣而畜也;是以外而不内,疏而不戚;政教不及其人,正朔不加其国;来者惩而御之,去者备而守之;其慕义而贡献,则接之以礼让,羁縻不绝,使曲在彼;盖圣王制御蛮夷之常道也。得之不为益,弃之不为损,盛德在我,无取于彼。”这正是古代中国海洋意识的典型体现。

爱新觉罗·玄烨

古代中国王朝对于臣服和朝贡的周边各民族,即环绕着中国形成东亚的边缘地带的那些地区或政权,不抱任何土地扩张和直接统治的欲望,虽然致力于维护最高权威,但在很多时候表现出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比如,历史上康熙帝收复台湾之后,曾产生过尽撤台湾岛民回大陆的想法。或许,在它看来,收复台湾的意义仅在于颠覆了郑氏政权。看来,即便这样一位较为开明的皇帝,也没有较强的海洋意识。

古代中国的文明心理制约海洋意识

中国古代的海洋文明没有得到发展,我认为根源于国民的文明心理。中国民众长期处于农耕时代,由于客观条件适宜,没有产生海外探险的强烈欲望,因而一直保持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这正好与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的海洋民族形成鲜明对比。海洋民族凭借舟楫“四海为家”,不像农耕一样具备“有种有收”的逻辑,所以不断探索的精神是其生存所必需的。海洋又是一个比大陆更为自由和无界限的世界,所以海洋文明具有广阔性、不稳定性甚至侵略性。

中国文明是重权威的,所谓“一山难容二虎”。而希腊罗马是重自我的。希腊文明最发达的时候,也是一系列的城邦,不曾组成一个绝对集权的国家。可以想见,中国人心目中的神都是几近完美的,不可抗拒的;而古希腊古罗马心目中的神往往更像人类,他们是能力超众却摆脱不了常人思想、也会犯错误的。所以说海洋民族骨子里都是“自由”“竞争”,最终发展为商业文明。中国文明则相对保守,还一度陷入了“自大”的境地。

可以看出,传统的中华文明固然十分炫目,也不可避免地有一些缺点。比如传统儒家学说,其实就是提倡守旧和服从,反对创新、反对标新立异的。在如今的全球化时代,这是不利于发展的因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61046.html
上一篇夹在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哈萨克斯坦是如何称霸中亚的?
下一篇世人皆知陆游“妈宝又渣男”,却不知他科考落榜,只因他太爱国

为您推荐

唉,一只可怜的台湾鸽子

唉,一只可怜的台湾鸽子

真有点哭笑不得,但这真是一只可怜的台湾鸽子。一大早,我看到一张新闻照片,一位印度兽医,默默地注视着一只振翅的鸽子,鸽子的眼睛好像在说话:Byeb
台湾的街头广告文案,牛的!

台湾的街头广告文案,牛的!

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去看看台湾的街头广告。倒不是因为他们写的有多么“伟正好”,而是其美丽的精神状态,简直是我等打工人的楷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