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面对肆虐的蝗虫,古人为何不敢捕杀,还要进行祭拜?

面对肆虐的蝗虫,古人为何不敢捕杀,还要进行祭拜?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种地要老天爷赏饭吃,若是一年风调雨顺,那么来年肯定是个丰收年。可哪有那么多好年份,旱灾、涝灾、蝗灾这农业三大天灾是频繁发生,几乎是一岁大旱一岁大涝一岁飞蝗。其中蝗灾最令人可恨,蝗虫所到之处是寸草不生,庄稼会颗粒无收,造成严重饥荒,这导致古人往往“谈蝗色变”。

然而在古代即使蝗虫再可恶,百姓也不敢轻易捕杀,反而还要祭拜蝗神,希望蝗灾能尽快远离,这当然是没有用的。那么为何古人宁愿祭拜蝗神、坐以待毙,也不愿意拿起武器消灭蝗虫呢?

在古代受限于科学水平低下,对无法理解的未知事物人们往往会采取两种方式解释,第一种是占卜术,第二种是对神灵、动物、植物崇拜。其中蝗虫就是人们崇拜的一种。当时的百姓认为天上是有蝗神存在的,一旦人们做错了事,就会受到蝗神的惩罚,发生蝗灾。在这种心理的加持下,百姓认为捕杀蝗虫会激怒蝗神,使得蝗灾更加严重。所以每当蝗灾发生时,有的皇帝会下罪己诏,民间也会架起祭坛、焚香祷告,以祈求蝗神的庇佑。

但这毕竟是迷信,没有什么用。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山东发生蝗灾,百姓依旧像往常一样设坛祭拜蝗神,蝗虫也依旧不管不顾大肆嚼食庄稼。当时的当朝宰相正是大名鼎鼎的贤相姚崇,他上书朝廷要求捕杀蝗虫。唐玄宗李隆基也认为不能再让蝗虫这么破坏庄稼了,便同意了姚崇的建议,向各地派出捕蝗使,督促地方捕杀蝗虫。

可不少地方官员的理念一时改不过来,他们坚决反对捕杀蝗虫,仍然认为蝗灾是天灾,捕杀蝗虫有伤天和,只有修德才能消除天灾。贤相姚崇严厉批驳了他们的说法,在他的坚持下山东各地终于开始大规模捕杀蝗虫,将蝗灾的危害降到最低。

可像姚崇这样的贤相毕竟是昙花一现,唐以后民间依旧信奉“蝗神”,百姓不再等到蝗灾时才祭拜蝗神,而将祭拜蝗神的行为常态化,全国各地都新建了不少蝗神庙。直至清朝人们依然崇拜蝗神,哪怕到了蝗灾最严重的时候,不得不捕杀蝗虫时,都要先向蝗神祷告祈求原谅。

乾隆帝时期清朝与西方接触频繁,很多科学知识都传入了中国,乾隆帝作为最早接触这些先进知识的人,便不再相信蝗神。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乾隆帝下令禁止民间百姓祭拜蝗神,所立蝗神庙一律拆除。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蝗神庙确实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刘猛将军庙、蒲神庙、农神庙、三皇庙、梁祝庙等,换汤不换药,百姓心中的蝗神依旧无法根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64413.html
上一篇二战日军对重庆长达七年的大轰炸,最终为何提出“轰炸无用论”?
下一篇执金吾丁原对部下吕布有知遇之恩,为何吕布还要杀他投靠权臣董卓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