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东北军谁打响“九一八”第一枪?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东北军谁打响“九一八”第一枪?

作者:相忘于江湖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这是清末光复会成员徐锡麟的一首励志诗,1907年7月6日,徐锡麟率领学生军刺杀安徽巡抚恩铭未果,第二天在安庆抚院门前被开膛,心肝被残忍炒食,徐锡麟壮烈牺牲,年仅35岁。

诗中“马革裹尸”,源自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抗击匈奴、乌桓的典故。

但是,并不是每一位将军都有马援“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也不是每一位军人都有徐锡麟这样的勇气。当24年后日军炮制“柳条湖事件”,30万东北军的将领就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反应。

1931年9月18日。星期五,晚10时20分许,关东军柳条湖分遣队中尉河本末守,带人点燃了事先埋好的炸药,柳条湖一段铁轨和几根枕木瞬间飞上半空。听到爆炸声,日军立刻向沈阳发起了进攻。

最先感受到冲击的,就是距离柳条湖不到700米的东北军驻地北大营。

柳条湖

一、东北军第7旅参谋长赵镇藩

北大营,清光绪33年(1907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为加强奉天防务而修建。

张作霖独战东北以后,北大营成了一个重要据点。在少帅张学良眼里,北大营更是重中之重,驻守着最看重的嫡系第7旅7000余人,旅长是保定军校八期的王以哲,黑龙江省宾县人。副旅长是保定军校五期的何立中,参谋长是东北讲武堂四期的赵镇藩。

九一八事变前,日军特务机关早已把北大营了解得非常透彻,毫无秘密可言。

当日军向第7旅驻地进攻时,北大营值守的是参谋长赵镇藩上校,他向王以哲家中打电话但旅长并不在家,又向在家中给父亲拜寿的东北军参谋长荣臻请示,得到的回复却让赵镇藩万分失望:

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

此时,北大营外日军只有三个大队500余人,而整个奉天的日军也不过1万余人。

日军的枪炮对准北大营雨点一般落了下来。隔了十几分钟,不死心的赵镇藩再次向荣臻请示,没想到这一次荣臻的回答更让他绝望:“不抵抗,这是命令,如不照办,出了问题由你负责!”

赵镇藩按照上司命令,组织3个团掩护撤退,没想到这一退就背井离乡,一步步退到了关内。后来,赵镇藩参加了淞沪抗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和远征军作战,1948年11月在沈阳向东野投诚。

赵镇藩

二、王以哲:我们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九一八事变爆发时的第7旅旅长王一哲,又在干什么呢?

王以哲和东北军第7旅是少帅张学良的绝对嫡系。王以哲军校毕业后,在东北军步步高升,1925年任上校团长,1926年任少将旅长,1928年升中将师长。东北“易帜”后,任精锐独7旅的旅长。

九一八事变前,很多说法认为东北军30万人不战而逃,拱手让出了沈阳城。

实际上这一说法并不准确,因为东北军主力大部到了关内镇压石友三。

东北留守的17个步兵旅、3个骑兵旅、1个步兵师撒芝麻盐,在辽宁只有5万余人,其中主力只有沈阳北大营第7旅7000余人,锦州张廷枢12旅8000余人,盘山孙德荃独19旅近6000人。

日军掠我东北

日军兵力有1.8万人,所以辽宁东北军从数量上并没有多大优势。

早在1931年8月,黄显声就差觉到了关东军的异常:进攻演习假想敌沈阳,日本军舰向旅顺、大连运送步兵、骑兵、坦克。王以哲乘吉普车赶到北平请战,但南京给张学良回电“不抵抗,力避冲突”。

九一八之夜,王以哲由于忙于赈灾不在军营,随后按照上面命令带领第7旅撤离北大营。王以哲痛心疾首:我们会成为历史的罪人。作为主战派,王以哲在后来的西安事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令人扼腕的是,1937年2月,在病中的王以哲被激进的张学良卫士营长陈志久枪杀。

王以哲

三、志大才疏的少帅“放弃抵抗”

就在九一八事变后没几天,在国内各大城市的大报小刊上,不约而同登载了著名报人马君武的一首讽刺诗《哀沈阳》: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正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这首打油诗也是九一八事变后舆论和民众对少帅张学良的基本评价。

实际上,当第7旅参谋长赵镇藩向东北军参谋长荣臻请示时,荣臻马上向北平的少帅打电话请示,此时,张学良正和夫人于风至在前门外的中和剧院,一起观看梅兰芳的京剧《宇宙锋》。

得到副官报告,张学良立即赶到协和医院给荣臻回电话,得知荣臻已按蒋氏8月16日的“铣电”指示不予抵抗。随后,北平和沈阳的电话线出现故障,张学良和沈阳彻底失去了一切联系。

而张学良向南京请示的急电,蒋氏也不会看到了,因为就在这一很多人的不眠之夜他正在驶往“剿匪”第一线的轮船上。驻守北大营的第7旅和日军激战7小时,毙伤敌20余人伤亡300余人后撤退。

作为东北军的嫡系,这样的窝囊仗让很多官兵不满,以至于一些士兵一边走一边骂“蒋氏是想借日本人的刀消灭东北军”,还有的直言“要是老帅还活着,日本人就不敢来打我们东北军”。

张学良对“背井离乡”一直负疚有加,所以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促成了“联蒋抗日”。后被软禁54年后恢复自由身,但在余生11年张学良也没有回到大陆和东北,个中原因只有自己知晓。

蒋氏和张学良

四、打响九一八第一枪的王铁汉

九一八事变中,驻守北大营的第7旅620团打响了第一枪。

在古代和近代,正是由于高层的不抵抗才导致屡屡丧权辱国,而在基层官兵中朴素的“保家卫国”反而更深入人心,第7旅320团团长王铁汉就是这样一个人。

在撤退中,参谋长赵镇藩命令619团、621先行撤退,620团担负掩护任务。

620团团长的王铁汉是辽宁盘山人,毕业于东北讲武堂四期,时年26岁。在九一八之夜,王铁汉多次电话呼叫旅部,但一直没得到上级的答复。直到凌晨,王铁汉才接到旅部电话“不抵抗,等候交涉”。

凌晨1时40分许,关东军200多人向620团发起攻击,参谋长荣臻来电要求620团不抵抗。王铁汉怒怼:“日本人都打到我的军营了,是可忍孰不可忍,本团官兵绝对不能拿着枪束手待毙。”

参谋长荣臻要求所有枪支放到弹药库,王铁汉回答:“这样的命令,恕难从命。”

620团毙伤40余名日军,让日军的攻势有所收敛。当撤离命令传来,王铁汉忍痛撤离北大营。

随后,王铁汉参加了长城抗战,证明东北军不是不能打,而是有没有勇气打。后来,王铁汉又参加了淞沪抗战、长沙会战、南昌会战和浙赣会战。解放时期,先后败于华中新四军、东北民主联军。

1949年,王铁汉随败军离开了大陆,1995年在岛上病逝,享年90岁。

王铁汉

在“九一八”事变中,除了以上将领还有一位关键人物。

1931年8月,黄显声发现日军异动苗头,亲自赶赴北平向张学良报告。当得知南京希望通过《九国公约》和国联解决东北冲突,黄显声一回沈阳马上扩充公安队编制、建立联防队积极备战。

进入9月,黄显声又请示张学良向全省警务处发枪,黄显声日夜守在办公室,短短10天就发放了20万枪支和1000万发子弹,这些武装起来的力量,后来大多加入了抗日义勇军。

1931年9月19日,当王以哲和第7旅奉命撤离时,黄显生和沈阳2000余名公安队,与开着装甲车、带着长枪大炮的日军进行了殊死搏斗。汇工街六分局30多警官抵抗3小时,全部壮烈牺牲。

日军3天3夜才占领沈阳,还抄了黄显声的家。黄显声撤到锦州,组织警察转为“辽宁抗日义勇军”,继续与日军战斗。1936年黄显声秘密入党,后被秘密关押11年,1949年11月牺牲于重庆白公馆。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赵镇藩、王以哲、王铁汉和黄显声就是这样的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71934.html
上一篇月升沧海:太子妃“小白花”外表下,是隐藏在深处的自卑引发的恶
下一篇小篆《秦诏版》单字放大,天真稚拙!

为您推荐

参观张学良故居有感

参观张学良故居有感

将军故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78号,毗邻“瓷房子”,“张爱玲故居”两个景点。周日7月15日,周六,坐公交901路,619路两次路过将军的故居,
张学良4子1女,3个儿子早死,94岁儿子在美国,107岁女儿仍健在

张学良4子1女,3个儿子早死,94岁儿子在美国,107岁女儿仍健在

张学良一共有过三段婚姻,他的“大姐”发妻子于凤至给他生下了3子1女;他的第二任妻子“随军夫人”谷瑞玉没有给他生任何子女;他的“小妹”第三任夫人赵一荻,为他生下最小的儿子,张学良一共4子1女共5个孩子,下面从张学良子女年龄的长幼顺序来介绍。一、长女张闾瑛张学良的长女张闾瑛在1916年出生,是张学良和于凤至的第
2001年张学良病逝,银行巨额存款全捐美国,他从哪里搞这么多钱?

2001年张学良病逝,银行巨额存款全捐美国,他从哪里搞这么多钱?

张学良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在夏威夷首府檀香山的史特劳比医院病逝,享年101岁。消息传回国内,党和国家领导人立即向张学良子女发去唁电:“张学良先生亲属:惊悉张学良先生逝世,十分悲痛。我谨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表示深切哀悼!张学良先生是伟大的爱国者。六十五年前,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
百岁“慰安妇”制度受害者离世!当年还未出月子就被日军掳走

百岁“慰安妇”制度受害者离世!当年还未出月子就被日军掳走

12月13日,南都记者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获悉,12日,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方奶奶去世,享年101岁。方奶奶为今年5月新确认的3位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之一。据统计,目前中国大陆登记在册在世的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已不足20人。今年5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分馆—
日军哨兵投降,决死队审讯发现:居然是早稻田大学的高材生

日军哨兵投降,决死队审讯发现:居然是早稻田大学的高材生

作者:SOUL迪尔1939年4月1日,侵华日军为打通同蒲-白晋路,摧毁太岳根据地,抽调了第91混成旅团约2000人的兵力,进攻根据地各级领导机关所在地——山西沁源县王和镇。此时驻扎在王和镇的是山西新军决死一纵队一总队,总队长是阎锡山手下旧军官台耀玺,政治部主任则是黄埔六期生周仲英(解放后任人民公安学院书记兼副院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