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红军飞夺泸定桥时,敌人为何不炸掉13根铁索,而是仅仅拆掉木板?

红军飞夺泸定桥时,敌人为何不炸掉13根铁索,而是仅仅拆掉木板?

毛主席在《七律·长征》中,一句“大渡桥横铁索寒”,点出红军在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时的情况。

作为红军长征中,最重要的战役之一的飞夺泸定桥,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当时中央红军在四川中西部地区,成功强渡大渡河后,一部沿着大渡河东岸北上,主力部队则从安顺场出发,沿着大渡河西岸北上。当时天上正下着大暴雨,红四团的战士们,急行军在崎岖的山路上,一个昼夜奔袭了240里地,付出极小的代价,就将泸定桥夺下!

“飞夺泸定桥”,说起来简单,三两句讲完;但做起来却是极难,因为这场战斗的胜利,完全是一场奇迹。当时敌人没有拆掉泸定桥,为我军在泸定桥的铁链上匍匐前进,取得最终的胜利,埋下了关键性的伏笔!

从“没炸桥”看,很多人会说敌军实在太傻了,把泸定桥一炸,把渡河工具一收,红军不是插翅才能逃吗?这样一来,大部分红军将会被留下,进而被消灭。然而事实上是,敌军没炸掉泸定桥,反而在变相成就着我军,“帮助”红军大部队,成功渡过泸定桥。那么问题来了,敌人为什么只把泸定桥上的木板拆除,作为桥梁主体的13根铁索,全部保留着呢?

说泸定桥重要,说泸定桥难重建,那都是虚的、借口。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轻敌。但是当时这股国民党军的轻敌,那也是能够理解的,他们不知道中央红军的厉害。敌人误以为打仗就是算账,我装备比你强,战斗力比你高,又是守株待兔,你又是远道而来,等等,占据天时地利,这不是稳赢的吗?

可战争哪是简单的纸面数据,就能判决定成败的,那不跟游戏一样了吗?牌桌上你看到的,还有牌桌下你看不到的,都应该算上。正是因为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泸定桥的敌军认为,对付红军,要用什么战术、策略?统统不需要!端着机枪,对着桥对面扫射就是了。

况且,彼时红军遭遇的前有狼、后有虎的形势,跟太平天国运动时,翼王石达开率领数万兵马,被清军堵住进退两难的局面类似(最终被消灭)。蒋介石还在叫嚣着:“大渡河上战死石达开,安顺场边活捉毛泽东。”也无怪敌人的轻视,毕竟委员长都这么说了,可不就是十拿九稳的事情吗。

最重要的是,“飞夺泸定桥”一战,多少有些完全出乎国民党军的意料,敌人没想到我军来得这么迅猛,也没想到我军会朝着泸定桥来。刚开始,敌人在泸定桥上派了两个团防守;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后续派来两个旅增援。敌人只拆木板,不动铁索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想等援军赶到后,与之汇合。

若是红军比援军先到,敌人认为可以凭借强大的火力压制,让红军抬不起头,更别说“夺了”。当然,这只是敌人一厢情愿的想法,看似“完美应对”,实则“自大空虚”。而且守着泸定桥的部队,虽说隶属于国民党系统;但他们大都是四川等地的军阀,名义上服从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实际上各有各的小九九。

什么叫地方军阀?源于地方,扎根于地方,自家地盘比其他什么东西都重要。如今红军“借道北上抗日”,蒋介石围追堵截,就把大有来头、作用巨大的泸定桥炸了?是不是蠢了些。对大部分地方军阀而言,蒋介石的威胁,可比红军大多了。泸定桥在,再亏也亏不到哪去,蒋介石也无从指责;但要是祖宗艰辛建成的泸定桥被炸毁了,那就是亏到姥姥家了。

必要情况,泸定桥可以炸,但待到敌人下定决心想炸时,已经来不及了。红四团在山路泥泞、天下暴雨的恶劣条件下,急行军240里跑到泸定桥,没经过怎样的休整,就在敌人的火力压制下,最前面的战士带着马刀、拿着手榴弹,真冒着枪林弹雨,为后面的战士争取铺桥渡桥的时间。最终,成功夺下泸定桥,带领红军大部队突破敌人的包围圈,实现绝境逢生的奇迹。

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是远道而来的疲兵,却凭借着心中那口气、那团火、那股信念,硬生生投入到新的硬仗,最后达成“飞夺泸定桥”的成就。红四团的战士们,都是好样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76400.html
上一篇郑成功临终前,下令杀了他妻子、儿子和儿子
下一篇草根出身的刘邦为何能成功?

为您推荐

《长征之歌》第六集《长征让世界读懂中国》

《长征之歌》第六集《长征让世界读懂中国》

长征在人类精神家园中具有史诗意义。片中介绍了第一位通过著述向世界讲述长征的外国人勃沙特,展示了重要领导人陈云首次向共产国际介绍中国红军长征的珍贵文献,美国记者斯诺在陕北保安为毛泽东拍的照片,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形象在世界亮相。美籍医学博士乔治·海德姆见证人民军队,成为坚定的革命者。长征的光辉照耀世界
黄维唯一一次违抗蒋介石命令,空军副司令飞往制止,黄维心意已决

黄维唯一一次违抗蒋介石命令,空军副司令飞往制止,黄维心意已决

1948年12月,正在解放军发起猛攻的时候,蒋介石给黄维和他手下各军长们写了亲笔信,签署了给十二兵团全体官兵的“嘉奖令”,连同早已准备好的毒气弹说明书空投到他的阵地上。然而,黄维兵团的官兵却把蒋介石的“嘉奖令”看成是“催命符”,一见这道“催命符”就知道快完了。仔细琢磨,却不无道理,蒋介石一到部队危急的时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