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上最热的夏天,夺走了上万人的生命

历史上最热的夏天,夺走了上万人的生命

近年来,全球发生热浪和高温的频率呈上升趋势,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很多地区的气温纷纷突破历史纪录。中央气象台也于8月12日18时发布了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这是最高级别的高温预警信号,可见今天的夏天确实热得过分。其实不只今人饱受高温灾害,昔日的古人也饱受高温天气的困扰。根据史料记载,中国历史上最热的夏天应该是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的夏天。

乾隆八年的夏天究竟有多热呢,我们从各地方的地方志记载中就可窥探一二。

北京:《续东华录》记载“六月丙辰(7月25日)京师威暑。”

天津:《续天津县志》记载“五月苦热,土石皆焦,桅顶流金,人多热死。”

河北高邑:《高邑县志》记载“五月廿八(7月19日)至六月初六日(7月26日)薰热难当,墙壁重阴亦炎如火灼,日中铅锡销化,人多渴死。”

山西浮山:《浮山县志》记载“夏五月大热,道路行人多有毙者,京师更甚,浮人在京贸易者亦有热毙者。”

山东高青:《青城县志》记载“大旱千里,室内器具俱热,风炙树木向西南辄多死。六月间,自天津南武定府逃走者多,路人多热死。”

可见乾隆八年的这场高温灾害波及到了整个华北地区,这些地方赤地千里,酷热难耐,热死了很多老百姓,就连繁华的京师都不能幸免。

早年的乾隆帝还是十分仁慈英明的,他看着治下百姓遭遇热灾,也是十分心痛,便下了一道《罪己诏》,写道“京师自五月以来。天气亢旱。且溽暑炎蒸。甚于往岁。明细上天垂象以示儆。朕夙夜忧惕。莫释于怀。皆因朕躬之阙失,或用人行政之失宜。”

作为一个一天不写两首诗不痛快的皇帝,乾隆帝当然也用诗句记录下了这个夏天,挥笔写下了“冰盘与雪簟,潋滟翻寒光。辗转苦烦热,心在黔黎旁。”

但下罪己诏和写诗并不能解决问题,还是要拿出点实际举措的。面对这场热灾,乾隆帝采取了两种措施,第一种就是求雨。毕竟古时候科技水平不发达,会把一些自然灾害当作上天的惩罚,乾隆帝想通过亲自祭天求雨的方式解决问题也实属正常。

乾隆帝采取的第二种措施就是抓紧赈灾,他下令将没有受到热灾影响的地区粮食调往受灾严重地区,并在灾区设立粥棚,发放粮食和解暑的冰汤药饵。为了提高效率,他还下令停止朝廷其他活动,集中力量赈灾,为百姓发放避暑药物。

可是那个时候没有空调,穷苦百姓家也买不起冰块,朝廷发的这点避暑药物简直是杯水车薪,最终还是有超过一万人倒在了那个炎热的夏天,令人惋惜。

那么乾隆八年的夏天温度究竟有多高呢?好在当时温度计早已经发明了,恰逢法国传教士宋君荣在华传教,他也一直在监测这一年夏天的温度。根据宋君荣监测记载的温度,7月20日到7月25日的气温都在40度以上,并且在7月25日到达最高点,达到了44.4度。

很多百姓在行路中或干活时就突然去世,要是胖一点的人可能在家中都会被热死,大街上遍布尸体,清政府能做的也只有帮助这些遇难者收尸了。

这场灾难来得太突然,身处紫禁城的皇室和位高权重的王公大臣都有储存冰块,对他们而言除了天气热一点以外也跟往年没什么不同,可身处底层的百姓对此高温天气该是何等的绝望。不知当乾隆帝和王公贵族吹着“空调”,喝着冰饮时,是否能想象到底层民众的疾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95938.html
上一篇宁夏军区司令员马惇靖在饭店就餐被黑帮挑衅,他说:正想收拾你们
下一篇流水的外交部铁打的里宾特洛甫,靠着两份协议搏得希特勒力挺

为您推荐

北京玉渊潭公园紫藤花绽放

北京玉渊潭公园紫藤花绽放

4月21日,市民在北京玉渊潭公园观赏紫藤花。4月下旬开始,玉渊潭公园紫藤进入最佳观赏期,花期可持续到5月上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