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当RoboTaxi来到上海中心城区,我们又离无人驾驶近了一步

当RoboTaxi来到上海中心城区,我们又离无人驾驶近了一步

9月1日,2022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正式开幕,作为每年大会必不可少的展示项目,今年智能驾驶的应用体验被放在了金桥。

这是因为大会开幕前夕,金桥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刚刚启动。这里开放了国内首个城市中心城区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安途智行的首批50台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即将在这里运行。

据现场的登记人员说,目前观众的体验热情很高,展会3天的预约名额已全部约满,由于人太多,体验结束时间也在延后。有幸预约到的记者,在这里从下单到停车,亲身体验了一把“全流程”的自动驾驶技术。

全程没有碰过方向盘

在自动驾驶体验区,记者坐上了由安图智行开发的RoboTaxi。和普通的商务车相比,安图智行AutoX看上去多了两个“触角”,车上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所谓的“触角”其实就是摄像头或者激光雷达传感器。在安途智行AutoX上,共有50个传感器。

在系统里进行下单后,记者只需根据驾驶后座的显示屏提示,进行动作,即可开启行程。

一路上,司机虽然仍坐在驾驶舱,保持着开车的姿势,但是双手一直放在腿上,全程没有碰过方向盘。每当汽车进行换道或转向时,方向盘会自动旋转。车辆在路口左转也十分顺畅。

在显示屏上,记者看到行道、树木、经过车辆都被实时数字化显示了出来,这说明汽车对周围环境、障碍进行了智能运算。安途智行的工作人员说,这款车搭载的AutoX Gen5全无人驾驶系统,算力有2200TOPS,实现了车规级别的算力冗余,提升了无人驾驶系统应对意外状况的安全性。

除了单车智能,另一种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车路协同,在现场也有呈现。本次大会展出的是斑马智行提供的全息路口V2X车路协同解决方案。

在斑马智行的座舱中也有显示屏,乘客可以在上面直观感受车路信息是如何协同处理。不同于单车智能驾驶主要依靠单车进行实时计算,车路协同更多强调车、人、路的信息统筹,所以在显示屏上,乘客可以看到,信号灯的状态和倒计时、道路拥堵状况实时显示、限速预警等等外界交通信息。

另外,记者在现场还见到了几款可以自动停车的车型,其中包括威马W6。当车辆抵达停车区后,乘客可以提前下车,通过手机端控制,车辆自动寻找路线,泊车入位;而当用户需要取车时,又可以通过手机召唤车辆,车辆会无人驾驶至用户所在位置。

威马的相关工作人员说,威马演示的这项AVP无人自主泊车技术已经实现量产交付。

智能网联汽车的多种可能

除了上述的三个体验项目,记者在现场还见到多家企业、多种用途的智能驾驶汽车,有道路旁正在收集道路数据的智能驾驶小巴,有一遇到行人便会提示的无人配送车。在金鼎智慧城市展厅里,还有一间单独的屋子用来展示金桥智能网联云控平台。这一平台是金桥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的数字孪生运营管理平台,测试区的部分路口已经可以全息呈现在上面,自动驾驶车路云协同的数据也会接通。

可以看到,在金桥,智能网联汽车正在被赋予多种可能。

金桥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黄钰情介绍,过去上海市开通的智能网联测试路段主要集中在嘉定,现在加上了浦东,这意味着智能驾驶的技术和数据收集已经实现了一定的突破,可以应付更复杂的路况。

目前示范区第一批开放测试道路有12条,共计29.3公里,57个信控路口,是国内首条中心城区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也是目前上海风险等级最高的开放测试道路(总体被评为3级,最高4级)。

两年前,第三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发布了对金桥智能网联车开放测试道路规划。经过两年的积累,金桥终于开启自动驾驶应用时代。

有车方人士告诉记者,今年开始他们明显感觉到上海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动作越来越频繁,尤其是浦东率先拥有立法优势,给了他们发展的信心。

今年7月,上海发布《上海市促进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要加快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终端落地和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推广。车方人士表示,相信在下半年,上海“未来车”产业的应用和商业化会有更多成果出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4_161698.html
上一篇AI芯片的“国产替代”,落地哪一站?
下一篇创世伙伴资本周炜:不要认为VC模式“放之四海皆准”|拾日谈

为您推荐

大脑还有多少秘密?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首开脑机接口主题论坛

大脑还有多少秘密?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首开脑机接口主题论坛

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天桥脑科学研究院(简称TCCI)转化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脑虎科技、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共同举办“脑·机智能融合-让大脑连接未来”论坛,这也是脑机接口首次以主题论坛的形式登陆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上海交大医疗机器人研究院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