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今年的热浪天气是否会成为新常态?

今年的热浪天气是否会成为新常态?

2022年8月23日,南昌,航拍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核心湖区进贤县金溪湖水域,出现“大地之树”自然景观。受降水偏少及持续高温影响,中国长江流域出现罕见旱情,鄱阳湖提前进入低枯水期,刷新最早进入低枯水期纪录,鄱阳湖水体面积较今年7月初已缩小近70%。(视觉中国/图)

酷暑正迅速成为2022年夏天的标志,前所未有的高温比预期来得更快、更猛烈。世界各地数亿人目前正经历着闷热、危险的高温。根据我国国家气候中心近日监测评估,今夏,我国经历了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高温过程,并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极端性强等特点。

热浪天气绝不是一个狭隘的问题,更不是一个地方性的问题,它显然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与地震、台风一样,持续的高温热浪也是一种自然灾害。气候科学家对近几年观察到的极端情况并不感到惊讶,因为他们已经就这种情况警告了很多年,但这些极端事件的严重性和数量仍让他们感到吃惊。

不断刷新的纪录

2022年才刚过半,热浪就已经席卷了许多国家。

中国天气网盘点我国省会级城市气象大数据后发现,多个城市高温日数超过40天,尤其是7月下旬至今,高温天气持续。统计显示,6月1日至8月18日,我国共有277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其中,重庆的北碚、江津、奉节、潼南、巫溪,湖北竹山,河北的灵寿、藁城、正定,云南盐津等10站日最高气温达44℃或以上,最高的北碚达45℃。

2022年8月7日,上海高温持续,静安嘉里中心喷泉广场上,孩子们在嬉水降温,尽享水中清凉。(视觉中国/图)

极端高温并非中国个例,4月份印度瓦尔达县的最高气温飙升到45℃,在巴基斯坦的纳瓦布沙阿,5月份的记录温度上升到49.5℃。欧洲极端高温警报从6月开始,一直持续到7月,气温上升加剧了干旱,引发了野火。7月19日,英国康宁斯比村的气温达到40.3℃,打破了有史以来最热的纪录。6月和7月,一系列热浪袭击了美国中西部、南部和西部。内布拉斯加州北普拉特的气温飙升至42℃,凤凰城的气温飙升至45.6℃。

近几年全球热浪天气屡屡刷新记录,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了这一波高过一波的热浪天气?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魏科表示,过去几年连创纪录的热浪,都有其各自的特点,直接原因是相关的极端的天气过程,但也跟全球变暖密不可分。从全球范围来看,热浪具有一定的区域特点,中高纬度地区的热浪成因主要是西风带的扰动。而对于中国所处的副热带地区,热浪的成因一般是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盛。全球变暖带来了两方面的效应:一方面让西风带变得更加不稳定,另外一方面,副热带干旱地区会向两极扩展。副热带地区向两极扩展之后,会让副热带干旱区域变得面积更大,所以,当副热带高压向外扩张的时候,它所影响的地方,就极端的高温,并且伴有干旱的发生。

目前全球变暖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气候变化正改变着地球,未来几十年,世界将不可避免地遭遇灾难性影响。报告称,2011-2020年10年间全球平均气温比1850-1900年平均值上升了1.09℃,陆地温度上升1.59℃。1950年以来,全球范围内陆地区域热浪发生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都在增加。

2020年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ANS)上的研究就曾做过预测,即人类造成的气候变化将增加热浪的发生。从1983年到2016年,全球范围内,人类暴露在极端高温下的时间增加了2倍,尤其是在南亚。

现实远比模型复杂

最近的高温热浪,是否预示着气候变化的发展速度比科学家预期的要快?考虑到目前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水平,这些极端事件是否比研究预测的更极端?模型是否低估了这类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一些因素是否发挥了比某些模型更重要的作用,以及这一切对未来几十年的气候条件可能意味着什么?

“目前全球变暖增加的速度,基本上跟20世纪70到80年代,科学家估算的速度是差不多的。”魏科说,“当时讨论的气候的敏感度的问题,现在世界观测的资料基本上能够印证当时的理论,但会有一些发展过程,超乎想象:首先就是北极海冰减少的速度,可能比最初的模拟结果要更快一点;其次是极端事件出现的频率强度可能比以前要稍微高一点,例如英国之前估计未来10年之内出现40℃高温的可能性非常低。但今年英国的最高温度已经超过了40℃,所以极端事件增加的速度确实是超过了科学家估算的速度。综合来看,气候变化整体来看增加的速度,跟模型的预期基本相符,但极端事件增加的速度,可能要更快一点,并且更为极端。”

更为现实的问题是,地球是一个由相互连接的海洋、陆地、冰和大气组成的复杂系统,没有计算机模型能够精确地模拟它的每一个方面。CO_2是全球气候变暖当之无愧的罪魁祸首,不过,海洋、陆地植被也在影响着全球气候变化。

以海洋为例,在长时间尺度上,海洋对全球气候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最新的气候模型——CMIP6模型已经将更复杂的冰、水和云以及比以前更广泛的物理过程考虑在内,但研究人员也清楚知道,受限于人类对气候系统的理解、地球系统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模型并不能做到对当地天气事件高精度预测。

已经跨过了临界点?

科学家们已经知道,气候系统中存在一个阈值,如果越过这个阈值,地球的气候系统在人类的时间尺度上将造成不可逆转的变化,联系到今年的极端高温,是否预示着地球已经无限逼近气候临界点?

20年前IPCC引入了气候临界点的概念。当时人们认为只有当全球变暖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5℃时,气候系统中的这些“大规模不连续性”的事件才有可能发生。

随着时间的推进,科学家有了新的发现,IPCC在2018年和2019年发布的两份报告中总结到,即使是在1至2℃之间也可能超过临界点。2021年8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一份重要报告描绘了一幅灾难性的气候变化景象,人类似乎已经逼近或者已经迈过了部分临界点,有些不可逆转的事情在悄然发生。

“从地球整体角度而言,我们可能已经跨过了气候临界点。”魏科说,最近两年极端事件的发生情况表明,地球已经翻过了气候临界点,一些气候系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已经无法恢复原状,例如北美和世界各地干旱和山火造成的森林消亡,以及北极海冰的大规模减少。所以如果把人类活动已经超过了自然活动的“人类世”“气候危机”以及“气候临界点”这三个概念结合起来的话,地球已经处于“人类世”和“气候危机”的状态,翻越了“气候临界点”,所以今年夏天才会这么热,并且热浪天气会成为常态。

人类能够适应吗?

在地质时期,人类经历了许多气候变化。所以人体能够在一段时间内适应温度的变化,但我们所处的时代,这些变化发生得更快。

随着每年夏季不断刷新的高温纪录,科学家们也在迅速研究人类对极端高温的适应能力的极限。不过,最近几年的研究表明,人类对热应激的耐受性可能比之前认为的要低。

2020年5月《美国科学院院刊》上的一篇文章量化了在高温热浪下受影响的地区和人数,即如果全球变暖继续不加控制,本世纪晚些时候在世界某些地区出现的高温将会给多达30亿人带来“几乎无法居住”的状况。

该研究警告说,除非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否则年平均气温将会超过人类已经繁衍了六千年的气候“生态位”。这个“生态位”相当于大约11℃到15℃的年平均温度。可以说,每增加1℃,人类的生存模式都再加一个难度。

2021年7月,发表在《柳叶刀星球健康》(The Lancet Planet Health)上的一项研究发现,2000~2019年,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超过500万人死于高温或低温,这相当于每10万人中死亡人数增加74人,并且在这一时间段,世界各地与高温相关的死亡人数都有所增加,气候变化还将使这一趋势变得更糟。

法国人比其他任何国家的人都更清楚极端高温的致命程度。2003年,一场持续两周的热浪在法国造成了大约1.5万人死亡,在整个欧洲造成7万人死亡。在美国,每年大约有600人死于与炎热有关的疾病。高温会袭击弱势群体,例如老年人、婴儿、健康状况欠佳的人,但运动员和户外工作者也会遭遇死亡。尤其是对城市而言,气候变化的某些方面可能会被放大,包括高温、强降水事件造成的洪水和沿海城市的海平面上升。2021年6月,《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刊登的一项研究将超过三分之一的与高温有关的死亡归因于气候变化。在一些没有空调或其他因素使人们更容易受到高温影响的国家,死亡人数甚至更高。

除了死亡,热浪往往也跟干旱联系在一起。魏科表示,未来20到30年,全球的温度还是会持续增加,热浪天气会成为新的常态。今年的这个高温天气给了我们很多警示,其中一条就是,高温是复合性的事件,一般不会单独出现,会跟极端干旱等事件联系起来,因此人类除了需要应对高温,还要同时应对干旱和电力紧缺等这些问题。

此外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可能更需要做好短期气候预测,以便各个部门提前做好应对准备。8月18日,中央气象台发布气象干旱黄色预警,这也是今年首个气象干旱预警。干旱会危害农牧业生产;导致湖泊、河流水位下降,甚至干涸和断流;迫使草场植被退化;加剧荒漠化进程;加剧水资源短缺同时更易引发森林火灾。

抵御热浪需要两手抓

尽管很难将热浪直接归因于气候变化,但随着地球在温室气体浓度不断上升的情况下继续变暖,预计这种极端天气事件将变得更加常见。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高温对公共健康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而气候变暖只会加剧这一问题。它不像其他灾难那样明显,但影响可能很深远。

为了对抗炎热带来的危害,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做出努力。法国一再因热浪天气受损,因此面对新一轮的热浪来袭,法国当局采取了包括冷却中心和喷雾机在内的预防措施。全球变暖使地球温度升高,“城市热岛效应”变得越来越严重,城市的规划中可以更多考虑遮风避雨建筑的元素与功能,或者帮助建筑物做整体改造,增加通风性。

对抗热浪需要两手抓,适应性调整和碳减排都是必须的。2021年8月《自然》(Nature)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人类今天从化石燃料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在未来数千年仍将影响气候。今天燃烧1吨煤或石油所排放的大部分二氧化碳将在几个世纪后被海洋和植被吸收,剩下的25%仍将在1000年后影响气候。

迄今为止关于气候变化的最全面的报告着眼于潜在的不可逆气候危险,从海平面上升到海洋环流减缓,不过这些危险仍然可以通过强有力的气候行动加以避免。如果立刻、迅速和大规模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类是可以做到阻止和减弱灾害事件发生的。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祝叶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4_166197.html
上一篇录音笔坏了数据会不会丢失?丢失的数据能不能恢复?
下一篇迅雷网游加速器将于12月1日正式停运:关停加速服务和各类活动

为您推荐

三体人为什么那么害怕地球人的加速器?

三体人为什么那么害怕地球人的加速器?

| 作者:王力实 刘芳| 文章来源:科学大院(ID:kexuedayuan)原文有修改电视剧版《三体》的第一集中,我们看到了电视剧中 “中华二号高能加速器基地”,并跟随剧集看到了《三体》中杨冬博士进行粒子对撞实验的过程: “中华二号高能加速器基地” 的对撞机剧照当然也看到了智子对实验的干扰。三体人为何如此害怕地球人的
看似硬核科幻的《流浪地球2》,其实是在重启我们的爱与信心

看似硬核科幻的《流浪地球2》,其实是在重启我们的爱与信心

大年初一去看了《流浪地球2》,在众多的影片中选择它,是因为对它有一种“资优生”的期待。做科幻片是有门槛的,在已经成熟的上一部《流浪地球》的基础上再拍出更进一步的《流浪地球2》,这无异于是一次艰难的自我超越。结果是,观众席上的每个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荧幕,忘记了时间。有些场景出现时,我也忍不住心下惊呼,原
《流浪地球2》:李雪健饰演的周喆直为何坚持倒计时结束就点火?

《流浪地球2》:李雪健饰演的周喆直为何坚持倒计时结束就点火?

电影《流浪地球2》中,李雪健饰演了一个位高权重的人物——周喆直,他是我们国家在联合政府中的全权代表,说话极具分量。在月球危机中,出于某种未知的原因,月球上的三台发动机突然全部过载,月球偏离轨道即将撞向地球。这时,重要领导人都收到了属于保密级别的各国核弹数量,因此联想到了解决方案:采用相控阵核爆,炸毁
重刷了《流浪地球2》!我发现,这部电影“成也moss,败也moss”

重刷了《流浪地球2》!我发现,这部电影“成也moss,败也moss”

文|令狐伯光4月14日,中国科幻史诗电影《流浪地球2》终于上线网络了,要说这部电影对于中国科幻片,中国影视工业,包括中国流行文化产业有多大的影响,相信不用多讲,网上重刷后讨论的风潮也很热闹。伯光君也抽时间重看了一遍,现在上线网络了可以暂停,重看,甚至是一帧一帧来看。我重新认真看过《流浪地球2》过后,发现第
《地球防卫军5》全球累计销量突破100万 续作8月25日发售

《地球防卫军5》全球累计销量突破100万 续作8月25日发售

D3 PUBLISHER官方公布,第三人称射击游戏《地球防卫军5》全球累计销量突破100万,并对玩家的支持表示感谢,其续作《地球防卫军6》也将于8月25日正式发售,登陆PS4和PS5平台,现已开启预购。《地球防卫军6》的剧情将承接上一代作品,本作中《地球防卫军5》时代的地防军已经处于主要战斗力近乎全失的惨状,不过这破败战场上仍
6亿成本,北美票房不足1000万,《流浪地球2》走出国门任重而道远

6亿成本,北美票房不足1000万,《流浪地球2》走出国门任重而道远

2023年第四周(1月27日至29日),北美票房排行榜新鲜出炉,大盘共轰下7060万美元,较上周略有缩减,共有三部新片冲进榜单前十强,其中两部外来电影格外引人注目。在《蚁人3》上映之前,北美市场缺乏明显的竞争对手,《阿凡达:水之道》继续轻松地扩大其票房统治力。第七周,詹姆斯·卡梅隆这部续集大片在3600家北美影院再次
中国科学家算出地球年龄20.3亿岁?系媒体报道闹乌龙,月球年龄被腰斩

中国科学家算出地球年龄20.3亿岁?系媒体报道闹乌龙,月球年龄被腰斩

近日,国内媒体相继爆出“重磅新闻”——中国科学家算出月球年龄为 20.3 亿岁!(说实话,把我吓得不轻。多年的认知一朝被颠覆啊!赶紧点开新闻仔细阅读……)地球年龄和月球年龄都在 46 亿年左右,这是针对月球物质通过各种不同方法测量得出的结论。“精确测定了月球年龄是20.3亿年”,这毫无疑问是个巨大的、颠覆性的成果
卡恩“地球档案”之“香妃楼”小考

卡恩“地球档案”之“香妃楼”小考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奚耀华1909年元月的一个下午,法国犹太裔金融家阿尔伯特·卡恩参观了位于北京国子监的孔庙,九十多年后的2001年10月,他一生为之付出的“地球档案”(今多译作“星球档案”)中部分资料照片,又以《旧京影像:持久的幻影?》为标题,在时为首都博物馆的孔庙展出,这或许不是巧合,但一定在卡恩的料
《流浪地球2》,让1不再是意外

《流浪地球2》,让1不再是意外

春节档开启之前,各大平台都预测《流浪地球2》会是本届最受欢迎的崽,七话也不例外,大家对原班人马郭帆、吴京+刘德华的小破球第二部,相当期待。但客观来说,担心亦有之。四年前的《流浪地球》,曾经那么惊艳,它不仅让观众第一次被国产科幻征服,也凭一片之力让国产科幻进入世界级晋道,与五毛特效神片正式划清界线。但观
福建的“建”到底是哪里?| 地球知识局

福建的“建”到底是哪里?| 地球知识局

(⊙_⊙)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NO.2379-福建的“建”作者:冷夜寒星校稿:朝乾 / 编辑:果果提起福建,人们脑海中对她的印象往往聚焦在与大海有关的风光与事物上。但事实上,福建却是一个山地、丘陵面积达80%的省份,能够遇见大海的有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和宁德等地的沿海地区。印象中的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