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新能源汽车“带跑”机器人增速 高度柔性和数字化是关键

新能源汽车“带跑”机器人增速 高度柔性和数字化是关键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高级行业分析师蔡庆伟先生在刚刚结束的2022(吴中)中国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峰会上透露,6月份PMI重回临界点以上,制造业呈恢复性扩张态势。受此影响,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机器人销量约3.3万台,同比小幅增长,其中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基底规模最大,新能源行业增速最快。同时,移动机器人出口占比正逐年上升,2022年上半年移动机器人出口占比超25%,预计全年维持在25%左右。

7月26日-7月27日,以“聚势增长 谋远共赢”为主题的2022(吴中)中国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峰会暨第三届高工移动机器人智能工厂峰会在中国江苏举行。300多家软硬件供应商、整车制造企业等移动机器人产业上下游企业,数百位海内外院士、专家、企业高层共同交流探讨机器人行业的应用及发展。

2022中国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峰会-汽车零部件论坛

均普智能(股票代码:688306)(苏州)总经理陆建在峰会“打造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主题演讲中指出:智能制造产线,实现自动化是基础,尤其针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生产过程必须具备高度柔性化和数字化。“以新能源汽车电动空调压缩机产线为例,面对87个工站,以及定子热套、动静盘装配、PCB大螺丝、隔热胶涂胶等数十道的核心工艺,工厂便可通过机器人柔性装配技术,实现共线生产数款不同型号产品,并为未来新产品生产预备规划。”陆建表示。

均普智能(苏州)总经理陆建主题演讲:《打造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在6月份“2022年慕尼黑自动化展”上,均普智能展出的piaAMR高度智能化工业机器人,其高度柔性和智能化的特性受到汽车相关厂商的关注。据均普智能介绍,piaAMR除了具备常规意义上的AMR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全部功能,还可以成为自动化产线的一个柔性化可移动工作站。“机器人本身即可独立完成装配工作,再自我导航到下一个工站,甚至另一条产线,作为智能移动‘人’工站,实现‘人’机协作,让可移动智能工业机器人与产线协同工作成为现实。”陆建表示。

在机器人解决了智能制造产线柔性化需求的同时,新能源汽车产线数字化转型以及制造过程的数字化需求又该如何实现?

“基于大量智能制造项目实施经验和海量大数据的积累,我们自主研发数字化工业软件。”陆建在演讲中透露,均普智能刚交付的宝马新一代三合一电驱系统装配与检测线,是汽车行业智能制造产线柔性化和数字化相结合的典型应用案例。

作为年度中国市场电驱生产最大单体投资项目之一,该宝马电驱产线由80+工作站组成,包含装配、测试等200多道复杂工序,通过机器人柔性装配技术和创新适配技术,实现单条产线兼容四款电驱产品共线生产。同时,产线实现安装均普智能数字化工业软件,可通过抓取、分析产线数据,给予生产管理建议、并持续优化产线,从而大大提升效率。

据公开信息显示,均普智能数字化工业软件可以安装在自身或第三方智能制造装备上,在智能制造装备运行时的每一个节点实时采集、分析数据,并输出分析结果赋能客户实现生产管理、质量追溯、物料改进、效率优化、远程协作和预见性维护等重要生产功能。

“通过‘软硬结合’,给智能化电动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的生产提供高效的整体解决方案。”陆建表示。

(CIS)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4_55713.html
上一篇深网|一个时代远去:美国五大科技巨头的年中大考
下一篇郭继旺:华大九天相伴产业发展趋势,致力于成为全球顶尖的EDA提供商

为您推荐

首个移动机器人保险生态圈落地深圳

首个移动机器人保险生态圈落地深圳

作 者丨石恩泽编 辑丨孙超逸图 源丨图虫9月26日,优艾智合作为半导体行业工业移动机器人龙头,联合中国移动机器人(AGV/AMR)产业联盟、中再产险、人保财险及鼎和财险成立移动机器人保险生态伙伴圈。本月初,优艾智合机器人与中再产险、人保财险及鼎和财险联合推出国内首份针对移动机器人的商业保险《移动机器人质量责任保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迎退役潮 咋处理?将被重组再利用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迎退役潮 咋处理?将被重组再利用

据央视新闻报道,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达到1001万辆。而目前,我国首批新能源汽车上的动力电池已经迎来了退役潮,那么旧电池该如何处理呢?据悉,目前的退役动力电池可以回收利用,动力电池回收网点会根据它的续航里程、压差、容量,经过检测再逐步地回收。如果(电池容量残值评估)是20度电,按照市场价是400元
《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应用技术指南》发布

《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应用技术指南》发布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赵语涵8月26日至28日,第四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在北京、海南两地举办。大会期间,《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应用技术指南》在北京成功发布。《技术指南》是全球环境基金项目“中国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商业化推广”(GEF-6)的重要成果之一,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