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中国车企不必成为特斯拉

中国车企不必成为特斯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亿欧汽车(ID:EO-AUTO),作者 | 刘慧莹,编辑 | 郝秋慧,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核心观点:

中国有望诞生像德尔福、博世这样的全球性Tier 1厂商;

技术公司必须对未来的需求有一定的前瞻性、预见性和可扩展性,要提前介入车辆的设计,跟车企共同去定义功能;

主机厂与供应商正在从过去的主从关系,向合作伙伴关系转移。

近日,有消息称特斯拉为了降低招聘成本,或将开发招聘软件,以降低对供应商的依赖。

连招聘软件都要自己开发的特斯拉,很符合“成本控制狂魔”马斯克全栈自研的行事作风,毕竟他是连火箭都自研自造的人,还有什么是不敢的呢?

全栈自研是工程开发领域的概念,指同一群工程师兼备客户端应用开发、服务器开发、产品设计与生产等全链条业务能力。

但当时电动跑车的概念并没有被人接受,电动技术也并不成熟,RoaDSter一经上市就受到冷落,数年后即停产。但特斯拉高端跑车、创新前卫的形象就此树立,其“高举高打、低位下探”的产品策略,也帮助平价车型迅速打开市场做好了铺垫。

造车新势力在早期亦是跟随特斯拉,多数选择了全栈自研的路线。

时过境迁,新能源汽车已在中国生根多年,快速升温的赛道和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使得这个产业经历数轮打磨,产业链格局初现。

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渴望成为下一个特斯拉。

但是在产业链日趋完备,车企与供应链通力降本增效的当下,全栈自研并不一定适用于当下中国车企。中国车企也不必执着成为下一个特斯拉。

中国也不需要第二个特斯拉,需要的是遍地生根、完善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体系。

01 主机厂,不必执着全栈自研

在燃油车主导的汽车供应链中,主机厂稳居C位,拥有绝对的主导权。

作为汽车产业链条资源的集大成者,主机厂提出需求,由供应商来满足供给,这种模式始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并延续至今。

美国安波福公司(由德尔福拆分而来),是目前全球自动驾驶技术供应商,其前身德尔福为通用汽车公司的零部件子公司,在剥离之后逐渐形成了规模优势;以灯具和电子仪器驰名的马瑞利,最初也是菲亚特-克莱斯勒的一家零部件公司,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和自身业务的拓展,逐渐剥离和发展壮大。

追势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OO于萌萌认为,传统燃油车的轨迹,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产业链尚未成熟的萌芽阶段,车企需要通过全栈自研来满足发展需要,但当个体需求逐渐成为行业共性需求,那么让专业的供应商批量为行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则成为提升发展效率的最优解。

于萌萌直言,现在国内有一些车企,无论软件还是芯片都想做自研,但即使真的耗了巨资,养了团队,技术水平上仍然很难跟专精的团队PK,难以具备成本优势。

她认为,Tier1存在的意义,就是集结车企所有的需求,去解决共性的问题,以最小的成本去获得最大的产出。

既然如此,为什么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车企要选择全栈自研呢?

黑芝麻智能CMO首席营销官杨宇欣直言,特斯拉是以破局者、颠覆者的角色进入汽车行业中的,当时电动车市场发展还处在早期,很难在供应链方面获得支持。

带头人马斯克的强势、执拗在特斯拉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马斯克真正把产品做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推动产品走向极致,并经过市场验证,最终为行业所认可、接受。

马斯克成为了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开创者,特斯拉也成为了智能电动汽车供应链体系的引领者之一。

对今天的一些车企来说,全栈自研更多被视作一种构建行业壁垒的能力。但在轻舟智航商务副总裁程修远看来,这个路线不一定适合所有车企。

程修远告诉亿欧汽车,以自动驾驶为例,车企研发从零开始,若在比较复杂的城市场景中实现自动驾驶,至少需要花费3-4年、搭建上千人的团队来做。这个过程不仅投入成本巨大,还对车企软硬件整合落地的工程能力要求非常高,且只能在短期内获得有限的优势。

程修远认为,开放合作并不等于车企放弃核心竞争力,因为车企自研的部分会与合作部分共同构成车企最终的能力,其中“整合、定义产品”才是车企最重要的能力。

归根结底,主机厂需要找准并夯实自己的位置。

02 供应商,不必拥有主动权

从传统燃油车时代到新能源汽车时代,最为重要的变化是:产品内核变了。

如今已经在业内形成共识的是,三电、自动驾驶等技术,一定是未来汽车的核心技术。但这些技术的核心还掌握在供应商的手中,所以主机厂与供应商的关系,从过去的主从关系,潜移默化地转向合作伙伴关系。

产业链条合作性质的改变,一定程度使车企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2011年,上汽集团设立全资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以汽车产业链科创投资为核心能力,助力上汽集团转型;2012年,北汽集团成立北汽产投,以新能源化、智能化两大主线为核心,通过资本运作、股权投资、创新孵化布局未来;广汽资本也在2013年顺势而生,用投资赋能出行。

三大地方车企接连成立产业投资子公司,面向新能源、智能化进行布局。外界虽然无法准确揣测其心态,但掌握主动权依然是车企面向未来布局的核心要义。

近年来,各家车企也在孵化自己的供应商,比如蔚来分化出汽车智能化技术公司镁佳科技、长安汽车分化出梧桐车联、吉利分化出亿咖通科技等。

对此,曾在汽车行业从业近二十年,拥有主机厂相关经验的瀚薪科技COO徐欣认为,主机厂分化出供应商,并非主机厂刻意为之。供应商也有发展壮大、实现收益最大化的诉求,这或是促使供应商渴望脱离主机厂羽翼的原因,加上资本的助推更催化了这些进程。

面对来势汹汹的主机厂,专注自动驾驶、动力电池等核心技术的企业该如何自处?

在于萌萌看来,产业的上下游应该是共创、协作的关系,商业上需要互惠互利,并不应当存在话语权的竞争。此外,车企在进行车型的生产和创新过程中,会为供应商提供建议和反馈,这些建议将促使供应商的核心技术发展迭代。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互惠互利凌驾于主动权之上。

程修远直言,在供应商与主机厂的合作过程中,话语权并不是单方面的,而是需要综合考虑用户需求、市场环境、技术先进性、落地成本等角度的需求。

他认为,如果主机厂在合作过程中存在顾虑,供应商就应该尽可能打消顾虑。比如供应商可以在双方合作条款中,体现更加合理的成本,更游刃有余的核心技术,以及后续持续迭代的能力等;而在供应商提供的软件中,兼容性、交互能力,以及可靠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于萌萌告诉亿欧汽车,供应商在实际与车企合作过程中,流程和规范上还存在很多混乱的地方, 比如车企与多家软件公司一起合作,就可能出现接口混乱,质量管控不到位的地方,这些都需要众方在实战中共同总结经验,摸索制定出规范的流程。

说服车企跟供应商一起试错,同样是个大难题。

杨宇欣指出,政府的支持在这时就尤为重要。不过归根结底,供应商和车企为彼此带来的实际价值,才是决定合作能否顺利推进的核心。

03 共创,颠覆原有的供需关系

传统燃油车的零部件,以结构件、机械件为主,而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则分布在电子、通讯,以及软件等领域。

燃油车3万个零部件,在新能源车上得到减负,20%-30%的发动机、传动相关部件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1-200个电机、电池、电动刹车片相关零部件。

在于萌萌看来,这样的变化使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从过去的发动机转向三电和智能化。对于依靠发动机核心技术等蜚声全球的德国、美国等老牌汽车强国来说,未来将优势不再。

但制造行业供应链全球化的趋势早已不可逆转。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密集的电池、电机、电驱动以及软件供应商已经开始向亚洲,甚至是中国转移,下一代新能源汽车飓风的风眼,也将光临中国。

于萌萌认为,在未来,中国有望诞生像德尔福、博世这样全球性的跨国Tier 1厂商。

谈及变化,新能源汽车时代涌入了算法、软件、智能化芯片等智能化的供应商。杨宇欣指出,这些都是传统汽车供应链中没有出现过的环节。

杨宇欣回顾,这些供应商大多来自TMT(科技、媒体、通讯)行业,也为汽车行业间接带来电子、软件行业,甚至互联网的基因,重塑汽车行业的工作方式、迭代速度,和思考问题的方式。

客观环境虽然趋好,但厂商夯实自身的技术实力,仍是把握时代红利的关键。

程修远认为,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对车企和供应商双方都提出了新的诉求。

一方面,汽车整体智能化水平的提高,要求车企具有更高的技术整合能力;另一方面,供应商的解决方案需要具备更强的适配性,在未来或可形成赢者通吃的局面。

轻舟智航等诞生于新能源时代的新型供应商,工程落地的能力将至关重要。

程修远指出,技术公司必须对未来的需求有一定的前瞻性、预见性和可扩展性,要提前介入车辆的设计,跟车企共同去定义功能。

这进一步导致了汽车生产分工边界的变化。

以往等级森严、分工明确的汽车产业链正在变得模糊。杨宇欣告诉亿欧汽车:“黑芝麻作为Tier 2芯片供应商,相比过去直接交付给Tier1,现在有时需要将方案同时给到主机厂和Tier1手中。”

车企也在成立自己的研究院,从事前沿技术的研究,车企需要跟Tier1、Tier2,甚至Tier3都有交流,共同讨论和制定新技术的标准。

“共创”颠覆原有的供需关系,正在成为新的合作模式。

基于全球百年造车史,中国发展汽车制造业仍有迹可循,但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在没有东西可以借鉴的时候,中国车企唯有结合本土的需求去探索新的发展方向。

这将影响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进程,杨宇欣判断道。

04 结语

传统燃油车发展近百年,才形成一套全球公认的供应链合作体系。而新能源汽车完全摒弃掉燃油时代的发动机、底盘、变速器三大件,形成了全新的供应链体系,实属百年未有之变局。

庞大的工程和系统催生合作,而合作的基础则是信任和共同奔赴。

全栈自研没朋友是真,这个领域也不需要第二个“啥事儿自己扛”的特斯拉。因此,主机厂不必执着于全栈自研,供应商也无需觊觎对技术的主动权。

因为只有各方舍弃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追逐,才能在长久的合作中获得共同利益最大化。对于汽车产业供应链来说,合作的潜力必然大于单点突破。

这个行业也必然会是: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4_70101.html
上一篇七夕至,送你一份“宇宙级”浪漫
下一篇听声辨物,这是AI视觉该干的?|ECCV 2022

为您推荐

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涨价至1.5万美元 能买一辆比亚迪海豚

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涨价至1.5万美元 能买一辆比亚迪海豚

虽然现在特斯拉FSD还没有达到“完全自动驾驶”的水准,但是FSD的价格却在一路走高,马斯克更是放出豪言,FSD以后的价格会越来越贵,而马斯克在涨价这件事上,也是从不食言。9月6日消息,特斯拉官网显示,北美地区的特斯拉FSD价格,已由此前的1.2万美元,上调至了1.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0.39万元)。不过让车主不解的是,此
又创新高?特斯拉Q4或交付超50万辆:上海工厂占近半

又创新高?特斯拉Q4或交付超50万辆:上海工厂占近半

9月8日消息,近日,据研究机构Global Equities Research的分析师预测,今年第四季度特斯拉预计能够创造历史新高,将交付超过50万辆电动汽车。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特斯拉很有可能实现这一预期目标。(图片来源:特斯拉官方网站)因为在通常情况下,特斯拉第四季度的交付量往往是要高于前三个季度的。从去年的季度销量上看,特
提升续航的代价?特斯拉新4680电池拆解公开:维修可能性为0

提升续航的代价?特斯拉新4680电池拆解公开:维修可能性为0

8月29日消息,美国专业拆卸团队门罗公司在近日完成了对特斯拉新4680电池的拆解,并表示这是一个维修成本比置换价格更高的新电池。据悉,特斯拉全新的4680电池能使整车续航提升16%,且密度更高,仅需950个电芯,能量密度达到约330Wh/kg。(图片来自:特斯拉官网)电池技术作为智能电车的核心技术之一,一直都是各车企的必争
分析师:特斯拉将在2024年推出2.5万美元的Model 2

分析师:特斯拉将在2024年推出2.5万美元的Model 2

据报道,风投公司Loup Ventures的特斯拉分析师认为,特斯拉将在2024年推出2.5万美元的Model 2。Loup Ventures解释称,如果特斯拉过早宣布推出低价汽车,他们可能会在提高产能的同时放缓Model 3的销售。(TechWeb)
特斯拉新款百万豪车,我们在上海开到了

特斯拉新款百万豪车,我们在上海开到了

出品 | 虎嗅汽车组作者 | 王笑渔编辑 | 张博文“特斯拉,还是豪华品牌吗?”现在提到“特斯拉”,大家脑子里的第一反应,一定售价二十多万的Model 3——与豪华、百万级的概念完全搭不上边。诚然,……
马斯克:特斯拉已开始推送FSD Beta V11版本,带来大量更新和优化

马斯克:特斯拉已开始推送FSD Beta V11版本,带来大量更新和优化

IT之家 11 月 13 日消息,特斯拉已经开始向测试者推送 FSD Beta V11 版本的辅助驾驶系统,海外用户自 12 日 15:11 分之后便可陆续收到推送。马斯克还证实,特斯拉将在几周后向更多北美用户“广泛推出”。对于 FSD V11 版本,马斯克此前曾在 2022 AI 日上指出 V11 将采用单栈系统,这将会使 FSD Beta 的性能更加流畅,判断更
马斯克声称两年之内不再出售特斯拉股票,特斯拉美股盘后上涨

马斯克声称两年之内不再出售特斯拉股票,特斯拉美股盘后上涨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当地时间12月22日在推特(Twitter)空间的音频聊天室表示,从现在开始大约两年之内,他将不再出售特斯拉股票,以及在任何情况下,他都不会在2023年出售特斯拉股票。马斯克说自己预见到2023年经济将陷入 “严重衰退”,消费者需求将降低。马斯克此前曾承诺不卖出特斯拉股票,随后又卖出。当被问及他是
自动驾驶虚假宣传,特斯拉或被美国禁售?

自动驾驶虚假宣传,特斯拉或被美国禁售?

特斯拉,在加州踢到“铁板”了。近日,美国加州机动车辆管理局(DMW)对特斯拉提出了指控,称该公司涉嫌虚假宣传自动辅助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功能,并通过夸大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广告来误导消费者。加州是特斯拉……
马斯克:特斯拉长期基本面非常强劲

马斯克:特斯拉长期基本面非常强劲

【马斯克:特斯拉长期基本面非常强劲】财联社12月31日电,特斯拉CEO马斯克在回复有关特斯拉的推特时表示,该公司的“长期基本面非常强劲”。“短期市场疯狂是不可预测的,”他补充说。
特斯拉第四季度汽车销量增长低于预期 投资者担忧加剧

特斯拉第四季度汽车销量增长低于预期 投资者担忧加剧

划重点特斯拉公布2022年第四季度生产和交付数据显示,产量再次大幅超过交付量。特斯拉第四季度交付40.5万辆电动汽车,低于华尔街分析师普遍预期的42万辆。华尔街对特斯拉的态度明显变得悲观起来,担心马斯克过于专注于推特。腾讯科技讯 1月3日消息,美国当地时间周一,特斯拉公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汽车销售和交付数据。结果
特斯拉一夜市值蒸发3000亿,12月份股价已跌去44%

特斯拉一夜市值蒸发3000亿,12月份股价已跌去44%

特斯拉股价再度大幅下跌。截至美东时间12月27日收盘,美股纳指收跌1.38%,热门科技股特斯拉跌幅11.41%,报收109.1美元/股,公司市值仅为3445.1亿美元,一夜蒸发约44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90亿元)。据悉,特斯拉股价已连续7个交易日下跌,进入12月后其股价跌幅超过44%;年内股价跌幅已接近70%,市值蒸发超过9200亿美元(约
陶琳:国产特斯拉本地化率已超95%!网友:只剩车标是美国造?

陶琳:国产特斯拉本地化率已超95%!网友:只剩车标是美国造?

8月15日,特斯拉方面宣布,上海超级工厂第100万辆整车已驶下生产线。马斯克发文表示:“祝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第100万辆车!特斯拉全球累计生产已超过300万辆。”当日午间,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转发该微博,向上海工厂团队致敬,并透露上海工厂供应链本地化率已经超过95%。据介绍,上海超级工厂占地86万平方米,
锂价飙涨,特斯拉将建设北美首个锂精炼厂

锂价飙涨,特斯拉将建设北美首个锂精炼厂

IT之家 9 月 10 日消息,特斯拉近日向得州提交的文件显示,该公司表示将建造一座电池级氢氧化锂精炼设施。特斯拉宣称,这将是“北美同类首家”,特斯拉以此向得克萨斯州审计长办公室申请税收减免。特斯拉还表示,如果建成,该设施将把矿石原料加工成可用于电池生产的物资,所生产的氢氧化锂则通过卡车和铁路运输到特斯拉的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迎退役潮 咋处理?将被重组再利用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迎退役潮 咋处理?将被重组再利用

据央视新闻报道,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达到1001万辆。而目前,我国首批新能源汽车上的动力电池已经迎来了退役潮,那么旧电池该如何处理呢?据悉,目前的退役动力电池可以回收利用,动力电池回收网点会根据它的续航里程、压差、容量,经过检测再逐步地回收。如果(电池容量残值评估)是20度电,按照市场价是400元
国产特斯拉ModelY增配安全气囊:降低头部受伤风险

国产特斯拉ModelY增配安全气囊:降低头部受伤风险

三言财经 8月9日消息,据特斯拉官方微博今日消息,特斯拉中国智造 Model Y 已全系标配“远端安全气囊”,能有效降低头部受伤风险。远端安全气囊位于主驾驶座椅靠背内侧,采用头、胸两个大体积腔体的设……
2023年:特斯拉向左,新能源向右?

2023年:特斯拉向左,新能源向右?

年后的新能源圈算是彻底被特斯拉刷屏,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降价,不仅将其自己顶到了风口浪尖下,整个新能源领域也被大众仔仔细细地审视再审视。从前,各家车企无论有什么样的动作,身后都会站着一群死忠粉为其摇旗呐喊。但如今,大环境直接拉高了价格在所有消费市场里的存在感,几万块钱的差距很难再去买一个车主的品牌忠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