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信通院何宝宏:我们正处在下一代互联网周期“关键点”

信通院何宝宏:我们正处在下一代互联网周期“关键点”

8月4日下午,在2022新京报贝壳财经夏季峰会“下一代互联网离我们有多远” 数字技术主题论坛上,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发布主旨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实录:

我主要介绍一下下一代互联网简史,这几十年来,尤其是互联网周期性的发展变化。

综观技术产业发展都有很强的周期性,从引入期、增长期、成熟期到衰退期等等,几乎每一个技术产业都会呈现出这样一个特征。下面这张图是美国200年来的科技产业发展周期,蒸汽轮船、铁路、电力、电话、汽车、电脑等等都有类似的增长曲线,这张图没画完的地方是互联网产业,从1995年的20多年前开始画起,是不是它的增长周期已经出现了新的拐点呢?我个人判断肯定是有的,我画上面了,具体是怎么做,下面我们继续探讨,也就是今天晚上我们的议题。

实际上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下一代互联网这个词早在30年前就出现了,随着IPV4地址不足、IPV4的路由爆炸,出现了下一代互联网的概念,这个概念的内涵,30年来一直在发生着变化,30年前说的下一代互联网和今天谈的下一代互联网有的是延续发展的,有的是完全不同的。大概20年前,我们说下一代互联网经常指的是web2.0或者NGN等;再后来我们说下一代互联网指的是移动互联网,也有人认为可穿戴设备是下一代互联网。

到七八年前,业界讨论下一代互联网更多是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现在出现了一个新的拐点,是信息互联网转向价值互联网的探讨,到今天,我们说下一代互联网是不是web3?下一代互联网是不是元宇宙?每隔几年都会出现内涵不同的“下一代互联网”变化趋势。

过去50多年,从1969年互联网诞生开始,其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因为它是服务于社会经济的、服务于社会发展的。过去几十年里它是不是也符合周期性?很明显是完全符合经济周期的,经济周期里面有一个库存周期,叫基钦周期,互联网是没有的,因为互联网由软件等支撑,而软件没有库存的概念,所以没有这个周期。

但是互联网表现出很强的7到10年朱格拉周期的特点,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投资周期,大概每7年左右互联网发展的重点就会发生变化,比如web从1994、1995年开始做,此后是web宽带,然后开始做移动互联网,前几年又做产业互联网等等。走到今天,我们又到了7年的点上了,又开始谈“下一代互联网”。我将其总结为“七年之痒”,即技术大概每七年就会出现一次变化,而且必须要变一下,在调整发展重点的时候至少也把名字要改一下,这是典型的投资周期,互联网完全符合。

还有一个比较长的周期,叫库兹涅茨经济周期,这是一个长约25年到30年的经济周期,实际上是人口的周期或者建筑业的周期,这明显体现在了互联网的发展中。互联网从1994、1995年开始商用,到今天恰好落在了25年到30年周期内,我们是不是也落入了这一次的库兹涅茨的周期?我个人觉得这是非常有可能的变化,这也成为了一代人的变化,一代人的变化也会导致互联网的发展发生一些大的变化,这是完全可能的。现在一种观点是继续做信息互联网,比如以VR、AR等为代表的,或者以元宇宙为代表的3D互联网。

另一个观点是转向让互联网承载价值,承载财富,基于区块链以web3.0为代表。今年上半年明显出现了两派观点。我觉得互联网出现了一个新岔路,如果我们从最早的时间,即从互联网刚刚诞生开始算,我们已经走过50年,是不是已经到了康波周期的点上?因为康波周期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能源,而互联网行业的能源就是算力,算力是通过电的转化来的,可以认为是三次能源。三次能源对行业的供给能力,直接决定了这个行业的发展速度、发展效率等等,摩尔定律是否已经走到尽头,从芯片级的算力到网络化的算力普及还需要多长时间,是一个很明显会直接导致互联网行业是否进入康波周期新阶段的问题,所以互联网离不开经济的周期性。

100年前,整个信息通信业是远远落后于工业和贸易繁荣步伐的,当时没有比特概念,对原子的管理和控制很强,但是对信息的控制不行,而近100年来信息业飞速发展,可以满足工业和贸易步伐。但是现在,我们能够看到技术创新的步伐明显要快于技术应用的步伐,照这一趋势,百年之后事情会反过来,全社会跟不上信息通讯发展的步伐,而技术应用的步伐又明显地快于技术治理的步伐。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先创新,而技术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之后必然会引起新问题,所以我们需要治理,重新调整,例如反垄断和个人数据保护等,而做技术治理就面临着内部的深层次矛盾。

在整个行业的矛盾上,我认为30年来主要矛盾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30年前我们讨论互联网主要矛盾时,主要谈的是新兴的互联网公司跟网络运营商之间的矛盾,这些年来互联网飞速发展,走到今天主要矛盾已经变成科技巨头与应用、自媒体、内容等服务商的矛盾,从我们做技术的角度来说是主要矛盾上移了。

互联网刚刚诞生的前25年是靠技术驱动的,那个时代的互联网大佬都是技术大佬,工程师。而1995年互联网逐渐商用后到2020年的这25年商用互联网时代,主要驱动力来自商界大佬和资本。当驱动互联网的外部核心力量越来越转向ESG的时候,就要关注新基建、算力网络、数据要素、节能减碳等等,这已经超越了技术,超越了资本要讨论的问题,而成了全社会要关注的问题,互联网一些核心的驱动力正在发生变化,这会影响到我们对下一代互联网的判断。

最后小结一下,从商用角度看,互联网已经25岁,从技术角度看,互联网可能已经50岁,而从上一波移动互联网角度看也就七八岁。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互联网又走到了一个新的叉路口。我们继续朝着信息互联网的方向前进,我们继续推动元宇宙、XR、VR等等算力网络、产业互联网等的发展,我们继续推动更好的信息互联网发展。

今天我们讨论web3,我们是不是要转向价值互联网?因为无论信息互联网还是价值互联网都是数据,但是在数据里面一个表示信息,一个表示资产,这两个的概念、思想、理论完全不同,导致我们很多做法也不同,所以走到今天我们面临着一个新的叉路口,到底是去往web3为代表的未来?还是去往元宇宙为代表的未来?这至少是要在25年到35年的时间跨度上来谈的,如果在几年内跨度,我们讨论的肯定是比如算力网络,我觉得讨论下一代互联网取决于你在多长的时间维度上,无论如何,这一块非常值得我们去探讨。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罗亦丹 实习生 邹珍珍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柳宝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4_70206.html
上一篇外媒:为应对成本压力 沃尔玛计划裁员200名员工
下一篇芯原股份:正有计划地进行自有半导体IP的车规认证

为您推荐

信通院:7月国内手机出货量1990.8万部 直降30.6%

信通院:7月国内手机出货量1990.8万部 直降30.6%

今天下午,中国信通院发布了2022年7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数据显示7月国内手机出货量1990.8万部,同比大降30.6%。其中,5G手机1467.2万部,同比下降35.7%,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3.7%。不过,手机市场的下跌并不是最近才开始的,而是整个2022年都在持续低迷。数据显示,2022年1-7月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1.56亿部
直播预告丨司晓:从在线到在场:下一代互联网初探

直播预告丨司晓:从在线到在场:下一代互联网初探

从历时性维度看,人类通过技术实现连接经过了三个阶段:离线、在线、在场。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体现出互联网对效率的释放;而从“在线”到“在场”,则是未来技术的重要演进方向之一。问题在于,技术的变革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又将如何改变我们的未来?2022年8月27日(本周六)15:00-17:00,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
中国信通院启动大模型技术及应用基准工作

中国信通院启动大模型技术及应用基准工作

【中国信通院启动大模型技术及应用基准工作】财联社3月28日电,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现启动大模型技术及应用基准构建工作,针对当前主流数据集和评估基准多以英文为主,缺少中文特点、文化以及难以满足关键行业应用选型需求等问题,联合业界主流创新主体共同构建一套涵盖多任务领域、多测评维度的基准及测评工具AISHPerf-Lar
北京实现全国首次关邮缴税信息互联互通

北京实现全国首次关邮缴税信息互联互通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袁璐7月28日,记者从北京海关获悉,自海关总署、国家邮政局6月7日在北京开展进境邮件税款信息联网项目试点以来,海关与邮政系统全面实现了缴税信息的无缝对接,在全国首次实现了关……
产业互联网力促企业数字化转型

产业互联网力促企业数字化转型

在法士特集团西安高新厂区智慧物流小车正进行物品运输。新华社记者 刘 潇摄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日前发布的《中国产业互联网生态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9年至2021年,产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