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2023丰台文化旅游踏青季】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

【2023丰台文化旅游踏青季】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

先有莲花池

后有北京城

莲花池是“北京城”真正的摇篮

莲花池公园水天一色 原梓峰 摄

莲花池,这里不但是一处风景名胜,还是北京的发源地之一。北京最早的一座城池就是建在一座美丽的湖泊旁边,这座湖泊就是今天西客站附近的莲花池。莲花池古称西湖,湖水清澈,附近树茂草肥。北京地区的原始先民走出大山后,便在这里定居下来,并在湖的东边建造了一座小城—蓟城。

据考古学家的历史考证,早在3000多年前,北京地区便产生了城池,进入到文明阶段。周武王伐纣灭商以后,在今天的北京及周边地区分封了蓟和燕两个诸侯国,后来强大的燕国吞并了蓟国,把蓟作为燕国的都城。此后,历经秦、汉、魏、晋、北朝,前后800年间,蓟城一直是中国北方的重要城市。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封召公奭于燕,召公派他的儿子到燕地,建立燕国。燕以蓟城为都,蓟城就在莲花池下游,以此作为重要水源。

 1991年,考古工作者在北京房山琉璃河一带发现西周城址和一座四墓道的大墓,证实了西周初年燕都就在北京市的西南部。《史记正义》说:“周封以五等之爵,蓟、燕二国俱武王立,因燕山、蓟丘为名,其地足自立国。蓟微燕盛,乃并蓟居之,蓟名遂绝焉。今幽州蓟县,古燕国也。”根据以上史料,可以证明,早在西周初年周朝君王就已分封蓟和燕两个诸侯国。后来蓟国逐渐衰微,最后被燕国吞并,到了东周时期,蓟城成为燕国的都城。

那么,北京地区的最早都城—蓟城应该在什么地方呢?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说:“昔周武王封尧后于蓟,今城内西北隅有蓟丘,因丘以名邑也,犹鲁之曲阜,齐之营丘矣。”这段记载告诉我们,蓟城是因蓟丘而得名的。

那么蓟丘的位置又在哪里呢?考古工作者发现,现在白云观西墙外原有一处高丘,1975年春夏之交,他们曾有计划地对这座高丘进行挖掘,发现一段埋藏在地下的古城墙以及一些从汉代至唐代的遗物。唐代诗人陈子昂的“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指的可能就是这里。蓟丘既然确定在白云观附近,蓟城则离此不远。1957年,考古工作者在广安门以南700米处,曾发现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的遗址,有的古代陶器碎片年代接近西周,而出土的饕餮纹半瓦当,则是燕国宫殿建筑常用的屋顶构件,考古学家认为这里很有可能就是蓟城所在地。

有城池就必然要有水源,那么蓟城是靠什么来滋养哺育的呢?它的水源就是今天丰台区的莲花池。较早记述莲花池的是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该书记载:“漯水又东与洗马沟水合。水上承蓟水,西注大湖。湖有二源,水俱出(蓟)县西北,平地道(导)源,流结西湖。湖东西二里,南北三里,盖燕之旧池也。绿水澄澹,川亭望远,亦为游瞩之胜所也。湖水东流为洗马沟。”

由此可知,至迟在1500年前的北魏时期,蓟城西郊尚有一个周遭十里的大湖,景色十分优美,为游览胜地。这个大湖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即已存在。不仅是燕都蓟城的水源,后来以至唐幽州城、辽南京城、金中都城等,也是依托莲花池水系而建,都以莲花池为水源地,犹如今昆明湖甚至今密云水库与北京城之间的密切关系。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曾说,“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在他看来,莲花池才是“北京城”真正的摇篮。

莲花池由来如谜

完颜亮广种莲花

元大都兴建之前,今莲花池以东,也就是在北京原始聚落故州上,发展起来一座壮丽的大城,它就是1153年在辽南京基础上扩建而成的金中都城,金中都的修建正式开启了中国封建王朝在北京的建都历史。金代把西湖水引入中都城,建造了优美的同乐园,也称为西华潭或鱼藻池。当时西湖的面积较大,根据当代专家的推测,其面积约为1.14平方公里。

古老的莲花池在北京城市的成长过程中曾起到不可替代的哺育作用,但莲花池名称的由来则如同谜一般,至今不知其详。民间曾流传过金国皇帝完颜亮广种莲花的故事,说的是金皇统九年(1149年),金国平章政事完颜亮杀死了堂兄金熙宗,篡夺皇位之后想把国都从上京迁到燕京,又怕朝中有人反对,于是在朝堂上与亲信大臣演了一出移种莲花的“双簧”。这位出生于松花江畔渔猎部落的女真领袖,不知什么时候,也不知何种原因,居然喜欢上种植莲花了,他在寒冷的黑龙江上京种植了200株莲花,一个也没有成活,他煞有介事地在朝会上问是何原因?右丞相梁汉臣心领神会地说:“自古江南为橘,江北为枳,非种者不能栽,盖地势然也。上京地寒,惟燕京地暖,可栽莲。”君臣的这番对话被记载在宇文懋昭《大金国志》中,完颜亮迁都中都以后,是否真的在燕京广种莲花,史书上没有记载,即便是种植,是否就在今天的莲花池这里,也没见相关的文献资料。或许所谓燕京适宜种莲花之说只是完颜亮意欲迁都的一个借口,但不管是怎么回事,燕京地区适宜莲花生长肯定是事实,当时的莲花池对于金中都起着提供水源的作用也是不争的事实。金代以后,种植莲花成了普遍现象;到了清代,北京已有奉宸苑38处莲花池之说,包括紫禁城护城河、中南海、什刹海、南莲花池子等等。

明清时期已有莲花池名字记载

元代建造大都城之后,作为金中都水源之地的莲花池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元大都的需要,该地日渐萧条冷落。以后的几百年间,莲花池水量越来越少,河道堵塞,杂草丛生,狐兔出没,湖水黯淡无光,成了一片苇塘。丰台区六里桥附近的莲花池至少在明中期就已有此名,这在明代张爵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得到了印证。

直到清代末年,六里桥附近的莲花池才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时至清代,人称南河泊,俗呼莲花池。清人震钩在《天咫偶闻》中说:“南河泊,俗呼莲花池,在广宁门(后改广安门)外石路南。有王姓者,于此植树木,起轩亭。有大池广十亩许,红白莲满之,可以泛舟,长夏游人竞集。厂榭三间,一水回折,八窗洞开。夕照将倾,微风偶拂。扁舟不帆,环流自远。新荷点点,茁水如然。浓绿阴阴,周回成幄。浊酒微酣,清兴不竭。于此间大有江湖之思,故宣南士大夫趋之若鹜,亦粉署中一服清凉散也。”可见,在清末时,莲花池尚广十多亩,水也较深,不仅盛长莲花,还可泛舟,是夏天人们、特别是士大夫消暑纳凉的好去处。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德国参谋处测量部在绘制和监印《北京附地》地图时,将这里的一面水域明确标注为莲花池。

为保护莲花池西客站改规划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莲花池数易其主,愈加破败,不被重视,变为种植水稻和莲藕的地方。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里芦苇较多,淤积也日渐严重。解放以后,莲花池的北山开过新华砖窑厂,80年代初期,这里成了养鸭场。

被誉为“京门”的西客站最初的规划设计,就建在莲花池其地,但是,当研究了一辈子北京城、对北京城怀有深厚感情的侯仁之院士得知这一情况后,坚决反对,奔走呼吁,建议要把莲花池保护下来,因为它是北京城的前身—蓟城到金中都城的水源地,与北京城有血肉相连的关系,是北京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和文化地标,具有重要历史文物价值。正是在侯仁之先生的呼吁下,有关部门修改了西客站的规划设计,将主体建筑向东北移建了百余米,莲花池被保留下来。

碧水涟漪美丽画卷再现

游人在莲花池公园观赏盛开的荷花 王名才 摄

2000年12月莲花池公园建成,并正式接待游人,再现当年“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的秀美景观,虽然不及历史上的广阔,但那一池碧水涟漪和岸边葱郁的花草树木,为西客站大为增光,也为丰台区保留下一处风景佳地和历史文化名胜。

以花为媒,用花传递友谊和文化是丰台人的优良传统。莲花池公园建成后,这里的荷花文化也得到继承和光大。

从2001年7月10日举办首届荷花节开始,以后每年都要举办一届。与荷花节相对应的是莲花池春节庙会,也从2001年开始举办。在此之前,丰台的迎春庙会在丰台体育中心办过几次,莲花池公园对外开放后,庙会就由丰台体育中心移到了莲花池公园,庙会更加突出民俗文化,尤其是把丰台地区文化特色融入其中。

2001年,丰台区司法局还在莲花池公园南侧的莲花渡,设立了“普法茶亭”,以品茶聊法的形式,组织律师、法制宣传志愿者开展“学雷锋”活动。“普法茶亭”成立十几年来,法制宣传志愿者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志愿者服务的热情始终没变,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作为北京城市建设发展的摇篮,它的命运与北京城的历史变迁紧紧地交织在一起。莲花池的昨天是一部厚重的历史,莲花池的今天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莲花池的明天一定会是辉煌的诗篇。

莲花池公园:北京市丰台区西三环中路38号


来源:丰台时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8_172425.html
上一篇清东陵14座陵墓,唯独孝庄太后陵在墙外,是否因她下嫁多尔衮
下一篇为什么飞机不能直接飞越西藏?四大因素,让西藏成为“空中禁区”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