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念奴娇·拜水都江堰

念奴娇·拜水都江堰

序:

苏轼“大江东去”体,中华新韵。

2023年8月11日,初秋时节,前往成都市都江堰景区游览,游人如织。在玉垒关上远眺岷山,在安澜桥上感受涛涛岷江水从脚下流过,走过林木葱郁的金刚堤,在离堆观宝瓶口的急流涌入干渠的景象。联想到二千二百多年前战国时李冰父子始建都江堰的前身湔堋,用火烧水浇的原始方法艰难开凿宝瓶口的历史,历代蜀国先民年复一年修缮都江堰,乃至建国后兴建永久式水闸持续发挥古老水利系统的作用,让这个世界上最久远、唯一留存的无坝引水的水利工程持续发挥作用,润泽天府,确保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同时也想到这个水利工程在当年同时作为战略军事设施,为先秦巩固后方、进而统一中国起到的重要作用,希望在民族复兴的盛世之下,能够尽快实现台湾回归,而全面实现全中国统一。有感而作。

念奴娇·拜水都江堰

谷春江

玉垒北望,岷山秀、江水遥源羌地。

湔堋壅江,分水沙、凿断离堆自流。

伏龙轻雷,千年蹙流,水旱从人意。

笭箵重影,稻花香溢千里。

郡守而立登川,续鳖灵治水,俎豆千秋。

深淘低作,千秋鉴、修堰年年岁岁。

盛世今朝,钢闸代竹石,一劳长逸。

愿统两岸,更遂司马深意。

2023年8月16日作于四川自贡自流井国宾府

白话释义:

站在玉垒关向北眺望,远远地看见秀丽的岷山,岷江之水从这片遥远而古老的羌族聚居之地发源而来。

在岷江之上筑起金刚堤、人字堤、飞沙堰等隔离江道,四六分水、二八分沙,凿断了玉垒山伸向岷江的山脊,形成宝瓶口和离堆,内江之水从这里自动流入成都平原。

江水冲击离堆,在伏龙潭里形成漩涡,声音就像轻轻的雷声。急促的流水从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千年不息,无论洪水还是干旱都可以依据人们的意志加以调节,做到旱涝保收、防洪抗旱。

成都平原成为了鱼米之乡,船上的渔具在阳光下形成重重叠叠的影子,稻花的香气飘散到千里之外。

回想战国时期,太守李冰在三十岁的时候受秦昭襄王之命来到蜀郡,延续当年丛帝鳖灵的遗志,成功治理了岷江水患,他的功劳受到人们千秋敬仰。

在此之后,人们谨遵“深淘滩、低作堰”的千秋古训,定期清掏凤栖窝一带积累的泥沙,保持较低的高度来加固堤堰,年年都对都江堰进行修缮。

如今恰逢中华民族的复兴盛世,人们用现代化的钢铁水闸代替了古时以竹笼石建起的临时堰堤,真正做到了一劳永逸,不再遭受经年累月辛劳筑堰之苦。

但愿在不久的将来,海峡两岸能够顺利统一,这就进一步顺遂了当年秦国司马错大将军提议修筑都江堰水利工程,建立巩固的后方基地,以统一全中国的深远意愿。

注释:

[1]玉垒:玉垒关,有1100年历史,位于都江堰内江之畔的玉垒山(古名湔(jiān)山),故名。唐代贞观初建,有“川西锁钥”之称。

[2]岷(mín)山:自中国甘肃省西南部延伸至四川省北部的一个褶皱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全长约500公里,有摩天岭、雪宝顶、九顶山、青城山、峨眉山、四姑娘山、鹧鸪山等著名山峰。主峰雪宝顶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境内,海拔5588米。龙门山和邛崃山为岷山中南段山脉,峨眉山为岷山南段凸起山峰。岷山是长江水系的岷江、涪江、白水河与黄河水系的黑水河的分水岭。属于巴颜喀拉山余脉。是中国大熊猫主要分布区,还分布有金丝猴、扭角羚、绿尾虹雉、梅花鹿、蓝马鸡等珍稀野生动物。

[3]江水:岷江之水。岷江,是中国长江上游支流之一,古称汶江、都江,得名自“岷山导江”。发源于松潘境内的岷山,分别有东源弓杠岭和西源郎架山,两源于红桥关汇合。流经四川盆地西部,途经阿坝州、成都市、眉山市、乐山市、宜宾市5市州。岷江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段,全长735千米,流域面积约13.5万平方千米。全长落差3560米,蕴藏水力资源1332万千瓦,占四川省总水力资源的18.85%。岷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川西高原内部,处于松潘——甘孜褶皱带、西秦岭造山带遗迹龙门山构造带的结合部位。岷江流域是多民族聚居区,有藏、彝、羌、回、满等数十个少数民族。其中,岷江上游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古蜀先民蚕丛部落从岷江河谷进入成都平原,又创造了宝墩文化。秦统一巴蜀以后,岷江文化纳入到中华文化一体化进程中,并与关中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相互作用,形成了岷江文化体系。

[4]羌地:羌族聚居之地。岷江上游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

[5]湔(jiān)堋(péng):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建都江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做“湔山”,而且那时都江堰周围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都安县,都江堰称“都安堰”;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jiàn)尾堰”,用竹笼装石为楗,是当时筑堤的材料,故名;宋代,才叫做都江堰,一直沿用至今。

[6]壅(yōng)江:堵塞江水。这里指在江中筑起堰堤分开水流。

[7]分水沙:四六分水、二八分沙。通过金刚堤(前端为鱼嘴),以及内江凹、深、窄,外江凸、浅、宽,实现内、外江洪水季四六分水;枯水季六四分水。通过弯道水流澄澈表层水流向凹岸(内江)的规律,以及离堆顶托形成漩涡,剩余沙石大量被漩涡甩出飞沙堰排入外江,其余在凤栖窝沉淀,每年有河工掏出清理,从而实现二八分沙。

[8]离堆:湔山(今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被凿开形成宝瓶口后遗留的部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此处有“离堆锁峡”的景色,未“灌阳十景”之一。宋代把都江堰的水则(水位标尺)在离堆岩壁上,共10则,水位达到6则就能满足灌溉需要,超过6则,内江水开始从飞沙堰和人字堰溢洪道排到外江。

[9]自流。自动流入。宝瓶口引水点高,海拔729米,成都平原平均海拔500米,两地存在落差。因此整个灌区可以做到无坝引水,自流灌溉。

[10]伏龙:伏龙潭。相传李冰儿子李二郎(二郎神最早的原型)将为害岷江的孽龙降伏后,锁于此潭,故名。这也是“灌阳十景”之一,叫做“寒潭伏龙”。

[11]轻雷:轻轻的雷声。

[12]蹙(cù)流:急促的流水。

[13]笭(línɡ)箵 (xīnɡ):渔具的总称,亦指贮鱼的竹笼。

[14]重影:重叠的影子。

[15]郡守:指李冰,李冰曾任战国是秦国蜀郡的太守。

[16]而立:三十岁。三十岁又称而立之年。李冰于三十岁出任蜀郡太守。

[17]登川:到达四川。四川,古时称蜀郡。

[18]鳖灵:古蜀国开明王朝国王。杨雄《蜀王本纪》记载,传说荆(今湖北、湖南)人鳖灵死,其尸流亡,溯江水上至郫,又复活了,见望帝杜宇,宇立为相。鳖灵任了丞相不久,一场大洪水暴发了,原因是玉垒山挡住了岷江的通路。鳖灵带领人民治水,把玉垒山凿开了一条通路,让岷江洪水畅流而下,解除了水患。望帝因他治水有功,自愿将帝位禅让给他。鳖灵接位后,号称丛帝,建开明王朝,历十二世,亡于秦。

[19]俎(zǔ)豆千秋。俎、豆均是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俎豆也有奉祀、崇奉的含义。俎豆千秋即受世人代代供奉敬仰。

[20]深淘低作:深淘滩、低作堰。李冰留下的治水古训。即要深深地掏挖江滩中积累的沙石,保持河道的畅通;要保持较低的高度来筑堰,以利于沙石从内江向外江排放。

[21]千秋鉴:世代都要谨记,作为鉴戒。前句“深淘滩、低作堰”和此句均刻在玉垒山麓的二王庙的墙壁之上,作为后世治水的“三字经”。

[22]钢闸:钢铁的水闸。1993年7月,在飞沙堰尾部175米、原工业引水拦水板处,修建完成都江堰工业引水拦水闸,闸门为升卧式钢质定轮平面门,把飞沙堰拦截流量由每秒330立方米提高到每秒530立方米。设计洪水流量每秒1820立方米。

[23]竹石:竹子和石头。古时用竹笼装入卵石的办法堆筑堰堤,这样的堰体在岷江急流冲击之下并不稳固。需经常修缮。

[24]两岸:大陆与台湾,海峡两岸。

[25]司马:司马错。司马错,生卒年不详,少梁(今陕西韩城南)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历史学家司马迁八世祖,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早年学习纵横家,主张“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率军攻占蜀国。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率军南下东攻楚国,迫使楚国献出汉水以北和上庸(今湖北西北部)之地。其后事迹不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8_182331.html
上一篇南阳老界岭②
下一篇你不知道的杭州小众冷门景点!

为您推荐

五一最坑的景区:峨眉山

五一最坑的景区:峨眉山

前言:五一假期,众多游客纷纷涌向各大景区,期望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享受一段美好的时光。然而,一些景区的消费水平却让人瞠目结舌,其中,峨眉山景区的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