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杏花村外史》(连载之二十四)

《杏花村外史》(连载之二十四)

2023-07-14

第二十四回

清廷喝酒必是汾

汾酒必喝传美名

自明代中叶以后,晋商逐步崛起,杏花村汾酒及其酿造技艺更雨后春笋般地纷纷涌向全国各地。当今,全国各地历史较久的白酒产地,往往都是晋商云集之地,很多地方名酒的前身,几乎都是晋商兴办或参与的酒坊。

晋商进入陕西凤翔,诞生了西凤酒;进入四川德阳,有了绵竹大曲;晋商到达泸州,开辟了泸州最古老的窖池。

赤水河是明清两朝晋商经营川盐的主要通道。沿途的茅台、郎酒、习酒、董酒等各大酒坊,都与山西盐商在当地“以汾酿制”有着说不清、数不尽的渊源,实可谓“晋商的发展史简直就是一部汾酒的推广史”。

  杏花村的酿酒技艺在晋商的传播下,使得中国白酒百花齐放,争香斗艳,奠定了如今中国白酒的基本格局。

清康熙时期,朝廷专门为山西汾酒召开过“诗酒大会”,并将汾酒诗会编入《四库全书》,使汾酒成为了唯一载入《四库全书》的白酒品牌。

清圣祖康熙皇帝(剧照)

由于战事减少人口猛增和酿酒业的兴旺发达,导致粮食紧张、价格不断上扬,乾隆皇帝时期,以“限制消费、节约粮食为目的”的禁酒、禁曲政策应运而生。但在御批多份关于限制汾酒的奏折中,乾隆皇帝还是手下留了情,“乾隆皇帝禁烧酒,不禁汾酒”在当时传遍全国。

  故而,在乾隆禁酒的时期,山西汾酒的垄断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甚至到了近似疯狂的发展地步。我们从金庸的系列小说,袁枚的《随园食单》、李汝珍的《镜花缘》等,均可略见一斑。

时间到了晚清时期,由于清政府后宫当政、腐败无能,导致了1900年8月,八国联军进北京。

在慈禧仓惶逃往西安的路上,途径汾阳杏花村时,已经连续奔波了一个多月,实在是人困马乏,老骨头架子也快散了。过惯了锦衣玉食的宫廷生活,老佛爷哪受过这样的罪。

慈禧西行(水彩画)

慈禧欣闻到了汾酒产地杏花村,那扑鼻的酒香熏得老佛爷味蕾开放、直咽口水,多日的愁云似遇秋风一扫而光,转身对光绪皇帝说:“他且勿论,此次出京权当是游玩散心,也乐得其所。”

  光绪听罢,点头应诺。

虽为逃亡,也不算过分寒酸,数千人的民间装束列队,看起来还是浩浩荡荡,杏花村大街小巷七拐八弯九九八十一间酒家顿时宾客满盈,人声鼎沸。

杏花村人都知道了这是朝廷老佛爷西逃的队伍,自然不敢怠慢,家家都拿出最好的菜肴和珍藏多年的杏花村老汾酒以款待。啃了多日生玉米棒子的味觉系统怎能经得住这美酒佳肴的刺激,个个大碗喝酒,嘴角流油,呼天喊地,好不快哉!

慈禧也是老当益壮,“巾帼不让须眉”。

酒席间,汾阳府知府闻讯赶来给老佛爷和皇上请安,此时老佛爷正在举杯豪饮。知府立马跪地,唯诺道:“微臣不知老佛爷和皇上驾到,接驾来迟,微臣罪该万死,请老佛爷和皇上降罪。”慈禧忙说道:“快平身,快平身,你来陪哀家喝几杯,杏花村汾酒不愧为天下第一酒。”老佛爷边说边竖起了拇指。

  在知府的陪敬下,慈禧又饮了几杯,贴身太监李莲英赶忙说:“老佛爷,龙体要紧,还是少喝些吧。”此时慈禧正喝在了劲头上,眼看没有停杯的迹象,知府灵机一动,便请求老佛爷赐汾酒墨宝一幅。慈禧欣然应允。

知府让随从找来文房四宝,慈禧提笔写下了雍容华贵、浑厚端庄的八个字:“汾酒必喝,喝酒必汾”。这八个字,是历代封建王朝当权者对杏花村汾酒品质的最高褒奖,同时,也映衬了慈禧这位大清朝的老佛爷对大清江山的担忧而又无可奈何的哀殇。

  王朝有兴衰轮回,而杏花村汾酒却一直历久弥新,经久不衰。

  1911年随着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从那时起,中国开始逐步走出黎明,走向开放,也给杏花村汾酒释放出了更广泛的潜力,更厚重的底蕴,更透明的史料,更详实的记载和更广为传播的渠道,本《外史》也就基本完成了自己本该担负的历史使命,感谢读者的关注与陪伴。

(全文完)

中国汾酒城鸟瞰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9_179494.html
上一篇现在的人越来越不爱吃苹果了!
下一篇上世纪70年代,在供销社畅销的几款白酒,全喝过的估计都是爷爷了

为您推荐

15款过年性价比高的口粮酒

15款过年性价比高的口粮酒

很多喜欢喝酒的朋友都会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屯一些白酒,自己喝就选普通口粮酒,和朋友喝就选上一个档次的,有重要关系要处理时就选择高档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