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中华美食背后,还有哪些智慧和文化可以创新表达?

中华美食背后,还有哪些智慧和文化可以创新表达?

9月24日,挖掘中华美食背后的智慧与文化——《中国有好菜》暨《中国家宴》创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河南卫视全媒体一体化运营团队总监王春阳做开场致辞。

中华美食文化以其独有的地域性和多样性,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中国有好菜》通过美食小切口,以走心而接地气的方式,展现食物背后的烟火故事和城市气质,传递着美食背后的智慧与文化。

节目以唐小妹探访为主线,以美食的视觉呈现为焦点,以纪录片的拍摄手法,融入微剧情和微综艺,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中华美食的独特魅力。目前节目已经播出两季23 期,收视率最高冲入全国第10,每期节目全网阅读量1.2 亿+,在全网引发热议。

作为“中国”系列节目的一员,河南卫视与抖音平台共创的《中国家宴》,聚焦垂直美食领域文化输出,以传统文化的方式讲食物、说家宴、聊文化、谈风俗,以“访谈+文化演绎”的呈现形式,关联历史与当下“宴会仪式”的传承与发展,传达千年中国情谊。

节目共六期,分别展现李清照的婚宴、黄庭坚的周岁宴、苏轼的成人宴、曾巩欧阳修的鹿鸣宴、韩世忠梁红玉的军宴和陆游的八十大寿宴。目前已播出四期,主话题#中国家宴#在微博、抖音的阅读量超2.5 亿,短视频播放量破亿。

研讨会上,领导和专家学者纷纷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及《中国家宴》文化嘉宾董克平表示,美食节目在拍摄时要抓住菜品打动观众的关键点,寻找菜品与当地的人物、历史、文化、风俗重要的联系,这样才能勾连起观众对菜品的记忆,进而关注到饮食背后的文化。

《风味人间》美食顾问、中国台湾美食家高文麒提出了《中国有好菜》的新定义,中国过去有好菜,中国现在有好菜,中国未来有好菜,通过多个维度将饮食呈现在生活里,将美食的历史脉络充分延续。在细节上要更精致严谨,利用节目潜移默化地把中国人的礼仪、中国人吃饭的习惯、中国人的规矩传递给下一代。

《新周刊》副主编何雄飞着重从挖掘美食选题的角度提出建议,要通过食物和菜品去切一个时段内中国人的生存状态,找到美食与社会和人之间的紧密联系,越小的切口越能凸显美食的意义。

电视剧《梦华录》和央视《千年一馔》历史顾问卢冉认为,国潮也是一种风潮,每一个风潮都要经历萌芽期、爆发期和红利期三个阶段,节目在融入国潮文化的同时,要抓住一个知识点深挖,同时用戏剧化的冲突设置去吸引人。

餐饮老板内参创始人秦朝表示,餐饮不但有大厨、火候、手艺,也有科学、食品、工业。美食节目可向上游深度联系食材背后巨大的产业,向下游打造自己的餐饮品牌榜单。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冷凇认为,《中国有好菜》在美食类节目中具有独创性,唐小妹的人设可以考虑是一个敲门蹭饭的角色,携带礼品去当地人家中吃百家饭,风格会更接地气。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曲林表示,《中国有好菜》里“唐小妹”的角色定位于打工人和饭搭子,符合年轻态轻松化的叙事,应该从年轻人的心态中,从当下的传播语境里抓到烟火气。

《中国家宴》合作伙伴、上海前景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文杰表示,两个平台的合作具有很强烈的互补性,电视台的权威背书+互联网平台及时快捷的传播、互动,能很好地实现1+1大于2的双赢效果。

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中心节目一处朱姗姗说,美食节目不仅仅要去迎合现代年轻人,更要深耕美食背后的文化,让人看到中国美。同时要做好守正创新,注重在叙事和表达上的创新。

国家广电总局传媒司传送处处长李波表示,美食实际上反映了特定时代、特定区域,特定人群的生存状态和社会情绪,它有强烈的时代信息,蕴含着深切的人文关怀,所以美食节目要贴近时代、把握时代发展和进步的脉络规律。

国家广电总局宣传司文艺处处长刘晓东认为,《中国有好菜》定位于“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可从人间烟火的角度,去侧面展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国家宴》应通过宴这个形式,让青年人找到家的感觉,感受到家宴背后中国的礼乐和秩序。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副司长任道远指出,《中国有好菜》和《中国家宴》两档节目要继续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进一步探索中华文化的创新性表达和网络传播。艺术和经济相伴相生,在现代的新媒体环境下,我们要充分适应现在的市场环境,树立明确的市场思维和用户思维,形成节目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9_185431.html
上一篇把红枣放陈醋里泡2天,103岁老人的养生秘诀,省钱实用,赶紧学学
下一篇不会吧,我妈最喜欢做的这些家常菜,太好吃了吧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