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维扬东乡中闸李氏族谱(扬州江都大桥镇)

维扬东乡中闸李氏族谱(扬州江都大桥镇)

在中闸居住着李氏一族。他们在乾隆丁亥年(三十二年,1767)的族谱上对姓氏源流讲得异常详尽:

按李氏出自赢姓高阳氏之后。至皋陶,(字)廷坚,为尧大理(小编注:掌管刑狱的官),历虞夏商世,仍其职。以官命族为“理”氏。及纣之时,理徴,字德灵,为翼隶中吴伯(小编注:中吴伯为封号),不容于纣,得罪而死。其子利贞,逃难伊侯墟,食木实得全,遂改“理”为“李”。

而李氏肇起,为利贞十一世,生聃(小编注:即老子),聃后生瑶,为狄道侯。瑶子信,封于陇西,因别为陇西郡。其后生广,广之后生唐高祖渊,代隋为帝,传至昭王,后唐祚废昭王第三子佯,改名京,徙歙州,是为歙之始祖。

歙后子孙蔓延,分迁星散,有居浙闽者,有居姑苏者,有居金陵润州者,不可胜纪。

本支始祖刚公,世居姑苏阊门,于明初迁居维扬东乡,名其地曰北沙,遂居焉。迄今十有余世,族盛人繁,朴者负耒,秀者横经,孝弟之风,申于乡邑。

这一支李氏家族的族训是:

孝父母,敬长上,和兄弟,训子孙,端闺范,务本业,尊美德,择交游,修世系,辑祠宇,誌坟墓,谨祭祀,禁词讼,戒饮博,恤仆御,广荫德。

正是由于这一李氏家族一直遵循族训处事为人,所以,他们声重东乡,名垂谱系。族中人等或以文章道德见重于儒林,或以孝弟力田交推于乡党,从而历历相传。

在这一支李氏家族的族谱上,还有一件值得提出的是:它在谱序中,从一个侧面记载了1842年英军侵占镇江的罪行。

1842年7月13日,英舰25艘,运输补给船大小51只,作战部队12000余人,挟着南海硝烟的余威,侵入长江,到达三江营江面,向镇江进发。7月14日,进入圌山地段。三江营炮台的88名守军与圌山炮台,大沙炮台成防卫之势,对英军的挑衅行为进行警告,打响了反击英国侵略军的第一炮,一艘英舰被击中后舱,迫使英军不得不后退停立江中。但7月15日,英军突然向我发起攻击,我三炮台孤军苦守,顽强反击,直至弹尽台毁,才被迫撤离。后清政府于8月29日被迫与其签订了清廷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这次抗英斗争虽然失败了,但英军也不得不承认,他们遭到了“迎头痛击”。后来恩格斯在《英国对华的新远征》一文中,高度评价了我镇江,三江营炮台及军民的抵抗行动!

李氏族谱在道光廿四年的《重修族谱序》中写道:“道光廿二年夏,英夷入冦,扰乱江南。六月十四日,镇江遭难,破城之日,玉石俱焚。斯时,两江士女逃窜纷纷,弃女抛婴,目不忍击。吾族虽有一江之隔,未始不人心惶惶。于是,各庄团练共保一方,刀枪剑戟比户皆然。又兼三江贼盗,抢劫于佘家坂之南,私盐侉匪作乱乎曹王庙之北,若非皇图永固,国运遐昌,几何不使吾等星流云散,河海漂零,欲聚族而居也难矣!”记载下英军入侵的暴行,可与正史相 印证。     (殷泽利      朱毓麒)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57499.html
上一篇他15岁当太子,逍遥10年拒绝登基,最终被父亲打晕强行抬上皇位
下一篇楚庄王问鼎时如强行灭周恐将自身难保

为您推荐

镇江九大名菜

镇江九大名菜

起源:水晶肴肉是江苏镇江的一款名菜,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烹饪方法包括卤制和冷冻,使得肉质红皮白、光滑晶莹,宛如水晶。
华东游记(45):江苏镇江,句容茅山

华东游记(45):江苏镇江,句容茅山

茅山,原名句曲山,又名地肺山、冈山,位于镇江句容东南部,距镇江、南京、常州三地均60公里左右,到句容、溧水、金坛各30公里左右,是以上所提到的三
镇江南山大裂谷网红打卡地

镇江南山大裂谷网红打卡地

镇江南山大裂谷,天然形成的两山断裂,不少人打卡于此,春夏之际,南山鸟语花香,蝉鸣不绝,满目春色,一片清凉世界,更似一幅图画,这就是镇江的南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