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综艺行业的穷,放过了明星,穷到了每一个打工人身上

综艺行业的穷,放过了明星,穷到了每一个打工人身上

2017年,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曾有一个“快乐的烦恼”。

彼时“裸奔”开拍的《中国有嘻哈》播出后成绩斐然,众多品牌主动来聊赞助。龚宇在接受雷帝网专访时说:“都是特别好的合作伙伴,只能选择一家,不能好几个,还没最终决定。”

节目热度一路攀升,爱奇艺对《中国有嘻哈》的投入也已超过2.5亿元。有业内人士称,节目里某位已不能提的明星录到中途坐地涨价,趁热抬高片酬。

龚宇直言第一季肯定是亏损的,赚钱的日子都在后面。

后来,综艺行业确实迎来网综爆发,头部视频平台跑马圈地,乐此不疲,动辄上亿元的投入和赞助成为一种标配。没有这么多钱,都不好意思称为“S级(重点)项目”。

五年后的今天,刻在综艺行业头上的是四个大字:降本增效。

5月,爱奇艺发布2022年Q1财报,成立12年首度实现季度盈利。龚宇在接受《经济参考报》专访时特别提到了自制综艺:“在持续受到疫情影响的环境中,为了保住广告收入而勉强投资、制作综艺是不理性的,播出来没有赞助会导致亏损,所以在这个领域可以放慢制作和播出速度。”

说得再直白一些,看好一个项目、没有招商也要“裸奔”启动的情况不可能了,会亏损的一律不做。

这不是爱奇艺一家的困境。后疫情时代,受经济下行影响,综艺产业链的上游——广告客户——营销预算大幅缩减,没有闲钱砸到综艺里只听个响。而长视频至今都是一个烧钱的生意,各家平台应对寒冬的方式无非是缩减投入成本、“裁员节流”,想让他们自掏腰包做综艺,太难。

所以,步入“穷时”的内娱综艺该怎么办?还要不要拍?

此前几亿元、几亿元的“成本”,究竟砸向了哪里?现在还能收紧吗?

一切其实早就有了答案。

从6亿元到“流掉了”

怎么描述现在的环境,先看几组数据:

据艺恩《2021综艺赞助市场研究》显示,近三年综艺总体数量逐渐减少,综艺市场遇冷,网络综艺数量逐渐下降,进入冷静期。同时2021年TOP10综艺的播映指数下降,全民爆款综艺走失。

《2021互联网广告行业报告》指出,2021年,品牌广告于在线视频上的投放同比下滑3.4%,短视频同比增长16.2%,趋势明显。

从过去的新闻里更能显出如今的“穷境”。

2018年,优酷在上海举行了“春集综艺新品先鉴会”,宣布超级网综《这!就是街舞》总招商金额已近6亿元,创近年网综新高。而节目本身投入3亿元,高举高打的策略让优酷坐收高回报。

“今年就说你的客户量不减少,但是整个节目的预算和客户投入的钱肯定会减少,这没办法。”灿星文化副总裁、《这!就是街舞》总导演陆伟曾向娱理工作室直言,受疫情、经济等客观因素影响,节目能开机录制就算安全了,无法再奢求太多。哪怕节目还是敲下了王一博。

今年5月,有视频平台的综艺相关人士向自媒体深燃表示:“优酷综艺招商要达到成本的70%,才允许开机;爱奇艺是要达到100%,能保本才允许。”

相比四年前3亿元投入、6亿元广告的辉煌,如今这70%成为鲠在所有人之间的硬仗。

《这!就是街舞5》,队长王一博

聚仁影视的制片人、合伙人桑洁向娱理工作室解释:“覆盖70%是什么概念?基本上至少有一个冠名,很多盘子大一点的项目,除了要有一个冠名,还至少得要有一个特约才能覆盖了70%。”

最亏的情形是,当一个冠名只能覆盖节目成本的50%,平台和制作方则进退两难,弃之可惜,“食之”还需要最后的20%。与此同时,各方前期准备工作都不能停,万一招商达标可能要马上进入录制阶段。换句话说,一旦宣告失败,沉没成本变得无法计量。

这在眼下的寒冬早已见怪不怪。很多节目甚至进入录制又被叫停。

从事综艺宣发多年的白白想起公司年初的一个经历:“当时我们收到某平台的邀约,给对方一个新节目做传播提案。按理说都开始招标了,项目至少也应该启动录制了,结果我们的提案做到一半就被通知不用做了,因为项目没招到商,流掉了。”

更具代表性的还有大千影业。《欢迎来到蘑菇屋》的全网热议并没有刺激品牌市场投资的冲动,即便网友呼唤“0713团综”赶快上线、甘愿当“韭菜”,《快乐再出发》筹备时也只吸引到唯一的总冠五谷道场。

“等于我们自己投了一半的钱,变出品方,这样还能有点话语权,谁也不等了赶快把团综拍出来。目前开播到现在还是没有大客户进来,但是《快乐再出发》第二季已经确定了,到时招商肯定会更好一些。”

实际上,综艺本就是和品牌客户捆绑最紧密的娱乐产品,在寒冬之前,大多项目也要看招商再推进,鲜有赔钱赚吆喝的,除非是平台自己非常想开拓的新赛道。比如爱奇艺2020年推出《跨次元新星》,独家冠名是自家产品随刻。

“穷时”背后暗藏的,并非“寒冬才要看招商”,而是“寒冬难以请明星”。

《跨次元新星》,嘉宾虞书欣

做综艺为什么这么贵

S级项目投资过亿元,腰部综艺在5000万元上下。

富时不常思索,穷时很难不让人深思:这些钱都花哪儿了?

以综艺生产极度工业化、佳作不断、常被内娱拿来“借鉴”的韩国综艺来说,一般的综艺节目中,会配有50—100个工作人员,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费,每集从2000万韩元到超过1亿韩元不等,折合人民币10万元到50万元一集。

在韩国KBS电视台从事综艺工作近30年的高灿秀PD,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过:“像《Running man》这样的周末综艺,会花费8000万韩元到1.5亿韩元一集的制作费,约合人民币40万元-75万元。”属于高出平均水准。

反观我们的内娱综艺,以4季投资12亿元的《明日之子》来算,4季正片期数共47集(15集+12集+10集+10集),平均每一集成本超2500万元,是《Runing man》上限的33倍。

《Running man》第一季、《明日之子》第四季海报

当然,用内娱的选秀类节目对比韩国户外游戏类周播节目,或许不够对等,毕竟《明日之子》还涉及音乐版权、舞美、道具等支出。

可以接着看符合同一水位、甚至在全亚洲掀起“成团出道”风潮的《PRODUCE 101》。有台媒曾报道,《PRODUCE 101》每季11集制作费“高达40亿韩币以上”,约合人民币2000万元。在内娱语境里这个数字绝不算“高”,平均到每一集就更少了。

如果问内娱综艺的钱都花去哪里了,娱理工作室此前获悉,2000万元放在2018年,只是某位一线艺人综艺常驻报价的十分之一。但这笔钱是否又真的全部付给了艺人,还是被“中间商”层层抽掉,可以谨慎地打个问号。

而花钱请大咖,一直是内娱综艺撬动商业市场的最大武器,利用明星效益吸引广告商投资。

回想一下2017年前后,处在黄金时代末期的电视综艺招商遇阻,天花板逐渐浮现,多档户外综艺靠邀请天王、天后级明星吸引市场目光,多年未出现在内地观众眼前的郭富城、林青霞、朱茵、周迅纷纷加入到《我们十七岁》《偶像来了》《西游奇遇记》《全员加速中》等节目中。

《我们十七岁》《西游奇遇记》《偶像来了》《全员加速中》阵容

现在最大的变化是,品牌客户没那么多钱了,但明星的片酬通过一档又一档节目的争抢,早已抬至高点。如果综艺开价低于明星们的市场报价,大多明星宁愿选择不接,也不愿“坏了”自己的行情。

对于一线明星而言,不上综艺,他们的选择还有很多。其实离谱的价格也是当年热钱涌入时被行业生生炒起来的,某种程度也是各方自食其果罢了。

试想,如果没有任何节目、平台向开价2亿元的艺人发出邀约,2亿元还会存在吗?富时2亿元或许能换来4亿元赞助,但这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综艺制作思路吗?

“0713团综”筹备时为什么撬不动金主?当品牌客户多年看惯了有一线大咖的综艺招商方案时,投资思维也已形成。

桑洁说:“很多客户下单要一层一层往上汇报,很多大领导他没有时间去感知现在综艺哪个好、哪个有口碑,投就要投有大明星的,全民皆知的,他能看得到的。现在想去教育客户扭转这种思想,沟通成本太高了。”

《我们来了》第一季,嘉宾赵雅芝、刘嘉玲、莫文蔚、陈乔恩、奚梦瑶、江一燕、谢娜、袁弘等

去哪里省钱

隐在节目背后的乙方公司日子更不好过。

大家私下里经常吐槽,占比最高的明星片酬一点没下去,降本增效每一鞭都打在了打工人的身上——有的被裁,有的活儿更多钱没涨,有的制作公司甚至不赚钱也要接项目,为了能开工。

陆伟曾向娱理工作室表示,综艺市场很多制作公司今年可能要面临“跑空”,再往下的二级供应商团队,包括舞美团队、灯光团队、摄像团队可能要从2021年的连轴转,变成手里只有1个活儿,或者没事干。

有业内人士称,许多曾经做过综N代IP的制作公司目前都过得非常惨,IP被砍,没有活儿干,也没钱给自身做宣发,渐渐在圈内消失。没有IP的团队,则在各种地方接综艺项目的外包和承制,还有很多团队也会做一些广告片定制,“有活儿就干。”

综艺节目《超脑少年团》第二季摄影棚,仅为展示

“我也有听说因为要砍预算,本来真人秀拍摄或者棚内拍摄需要四台摄像机,平台会直接要求你只能摆两台,就是在各种地方克扣。这些东西是会‘打架’的。”

白白仔细对比了一下今年接到的活儿,平台给到的宣发金额都不是对半砍,而是去年100万元做传播,今年直接变30万元。

她还记得选秀盛况时的综艺行业,当时公司做项目都带着“土壕过街”的气势,因为平台给的宣发费用确实多,几百万元完全不在话下。

“那个时候我们天天想策划,出好玩的点子,甲方(平台)说做就做。现在做啥甲方一定问多少钱,能转化多少效果,那你想创意策划能有什么直接落地的效果,基本上全部被Pass了。我们现在就是做小执行,平台的人让干嘛干嘛,但你还要做出东西能汇报。”

眼下,桑洁带领团队正在做《超脑少年团》第二季,为了节约成本,大家彩排的时候棚内已经不开空调了。

“7月份的南京哦,所有人为了省钱就扇着扇子,我只能告诉团队小伙伴:‘心静自然凉。’所以有的时候,我听说一些节目通宵熬夜录制,关键都是无意义的熬夜,舞台上什么也没有,所有人都不知道在等什么,我真的觉得电费不花钱吗?空调费不花钱吗?我们就抠成这样了。”

寒冬不是罪魁祸首

所以,要直接放弃综艺吗?

至少在今天,综艺仍然是掀起舆论热度的有利方式,间或传递社会议题引发探讨,即便保守如优酷也未完全放弃综艺上新,爱奇艺重点IP如“萌探”“新说唱”也都在今年如约回归。

该放弃的,是用高价砸明星吸引客户的综艺制作模式,它让内容完全沦为其次,以至于在市场寒冬时,大部分人不敢相信好内容能带来相应回报,没人再去想着创新,努力开拓。

潮水退去后,看到的不是谁在裸泳,而是根本就没几个人在穿着衣服游泳。仔细想想,这真的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情。

综艺市场、或者更聚焦于网综市场蓬勃发展的这五年,动辄几亿元的项目,几亿元的商业投入,几十亿的流量,无数的话题热搜,最后没有喂饱任何一家长视频平台,喂饱的只是明星们的口袋。

截图自《七十二层奇楼》制片主任蔡吉伟微博

如果说制作公司在其中磨练了自己的手艺,进化了制作能力,平心而论也只有寥寥少数。大多制作公司沦为平台单纯的供应商,干起“行活儿”,不求甚解。为什么内娱无聊?为什么爆款综艺消失?政策、市场环境的影响,受众分众化是一方面,总在喂给观众嚼烂的“同一份饭”是另一方面。

当然,我们当然有值得称赞的综艺和优秀的团队。比如上面提到的《欢迎来到蘑菇屋》和《快乐再出发》,比如爱奇艺、米未高口碑之作《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还有腾讯视频从“裸奔”到收获多个客户的《毛雪汪》,凭借会员专享收益努力活下来的《闪亮的日子》等等。

特别要提及的是芒果TV《乘风破浪的姐姐》和《披荆斩棘的哥哥》,虽然这两个IP从来不缺广告客户,但它始终没有把重金花在请明星这件事上,比起贵的人,节目更要找到对的人。而内容做起来后,众多艺人反而靠着各种关系找到团队,想尽可能走个“后门”。这是内容的力量,不是明星的力量。

寒冬不是造成一切的罪魁祸首。

这五年里,如果综艺行业的每个环节都能健康有序地运转,我们不会在“101选秀”消失后茫然无助,不会在客户几亿元热钱消失后,就不知道怎么做综艺了。

市场环境的恶化,如果能倒逼综艺行业把精力、时间、成本投入到对模式、题材、制作的思考上,绝对是一件好事。我们也等了太久了!

《乘风破浪》王心凌+《披荆斩棘》苏有朋

参考资料:综艺瞭望台《韩国综艺要花多少钱?| 综艺PD高灿秀访谈录》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白白为化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_147513.html
上一篇爱豆转行演戏这条路,韩娱是怎么跑通的?
下一篇重生战队|虞书欣的新剧《两个人的小森林》值得追吗?

为您推荐

这档关于爱的综艺,为啥让人如此窒息?

这档关于爱的综艺,为啥让人如此窒息?

与第一季温馨向的画风不同,《再见爱人2》是锋利的,它走向血淋淋的现实婚姻,展现爱人之间猜疑、伤害、控制、嫉妒、占有和责任的不断交锋,作为人的复杂性在这种亲密关系的不断变形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屈露露 \ 编辑|孤鸽就算是从来不让话掉到地上的综艺咖杨迪,遇见张婉婷也没辙。从《再见爱人2》开播到现在,嘉宾
这档综艺默默“消失”了,我们很怀念它

这档综艺默默“消失”了,我们很怀念它

从年中到年尾,在爱奇艺两批待播片单上,《奇葩说》始终没有出现。至少在去年,@奇葩说官方微博还经常发布与第八季相关的内容,比如奇葩招募、校园招新、北美海选等等。转眼今年,官微的主页里只剩几条友情转发,第八季何时上线成了一个谜。仔细回想,《奇葩说》不是没有陷入过“消失”危机。2017年第四季收官后,节目口碑
脱口秀一哥综艺划水,网友质疑“躺着赚钱”?李诞口碑咋变这样了

脱口秀一哥综艺划水,网友质疑“躺着赚钱”?李诞口碑咋变这样了

李诞最近又挨骂。事情是这样的,综艺《展开说说》请来了杨笠、 杨天真、易立竞 、傅首尔当MC,主打熟龄姐姐谈话会。有深度的女性角度探讨?第二期请来李诞,瞬间变成笑果和壹心文化两家经纪公司的团建VCR。图源 |《展开说说》抱着看“她综艺”而来的观众期待落空不说,李诞还全程假大空,更让人无语。他的员工杨笠,好友
“迪幂孟扎”爆红,竞演类综艺的秘诀是摆烂?

“迪幂孟扎”爆红,竞演类综艺的秘诀是摆烂?

最近,你追“迪幂孟扎”了吗?能在“世界杯”决赛当天抢到热搜位,是不容易的。如果一个人能接二连三地抢到,那不得不让人心生佩服。比如,自cue“迪幂孟扎”的赵樱子同学。12月18日,赵樱子靠着一句“迪幂孟扎”数登热搜。这个词出自正在热播的演员竞演类综艺《无限超越班》,由浙江卫视、优酷以及TVB共同出品。赵樱子解释
综艺寒冬之下,待播片单能否令人燃起希望?

综艺寒冬之下,待播片单能否令人燃起希望?

回顾2022前三季度综艺市场,总体颓势还在继续,各家平台在“降本增效”政策之下缺少爆款内容,综N代总体创新力不足。另一方面,一些轻体量、聚焦小众文化的节目通过打造差异化内容尝试剑走偏锋,效果喜忧参半……
女性综艺:一场直面性别困局的对话

女性综艺:一场直面性别困局的对话

“北大宿舍与上野千鹤子对谈”视频,恐怕是近期社交平台上最火爆的议题,而参与讨论的网友,也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这其中的大多数人,对北大女博士在对谈中的表现极为不满,认为她们没有表现出北大学子该有的社会责任感与洞察,将一次难能可贵的对话机会的档次拉低,浪费了上野千鹤子这样一位重磅嘉宾。而还有部分人,对
弃增长求盈利,爱奇艺被迫“二选一”

弃增长求盈利,爱奇艺被迫“二选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 | 财经故事荟, 采写 | 何惜金,编辑 | 陈纪英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是位巧舌如簧的“造词”高手,比如,营收下滑,被他约等于“冷静增长”。降本增效是躺平摆烂,还是解救长视频的灵丹妙药?靠着积极瘦身降低成本,2022年Q1季度奇迹般扭亏为盈——归属于爱奇艺的净利润达到1.691亿元人民币,实现了
今年综艺流行“熟人局”?王鹤棣与他的冤种兄弟申请出战!

今年综艺流行“熟人局”?王鹤棣与他的冤种兄弟申请出战!

今年综艺圈,“熟人局”成了关键词。什么是“熟人局”?就是一群气场相合、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录节目。他们之间的化学反应,很容易就会制造出欢乐的气氛。氛围感,现在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综艺是否好看的重要因素。“熟人”在一起,就算是唱儿歌也能玩得特别嗨综艺流行“熟人局”?其实,“熟人局”也不是现在才开始流行的。网
爱奇艺放下野心,与奈飞渐行渐远

爱奇艺放下野心,与奈飞渐行渐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 | 另镜,作者 | 刘雨婷,编辑 | 陈彦旭近日,爱奇艺发布今年二季度财报。今年二季度,爱奇艺营收67亿元,同比减少13%,Non-GAAP运营利润3.44亿元,环比增长5%。继今年一季度首次实现盈利后,爱奇艺连续第二个季度实现运营盈利。在当天财报电话会上,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表示,爱奇艺有信心在第三季
唐嫣:逐渐远离“85花”内卷,凭综艺出圈活得很甜

唐嫣:逐渐远离“85花”内卷,凭综艺出圈活得很甜

自从生完孩子,鲜少露面的“甜姐”唐嫣,最近罕见的现身综艺节目《我们的客栈》中,成为了常驻嘉宾。这档综艺自开播以来就槽点满满,比如刚开播就因为嘉宾浪费粮食被批;后来嘉宾张新成又因为掰手腕环节受伤,引起热议。尽管节目争议不断,但几乎不太参与综艺节目录制的唐嫣却因为良好的状态、和印象中反差极大的性格特点,
回顾|2022综艺中的“一罐黄桃罐头”

回顾|2022综艺中的“一罐黄桃罐头”

过去三年,疫情的出现加重了人们的负面情绪,也重新催生了对治愈系文化的诉求。回望2022年的综艺,竞技化色彩淡去,治愈系功能在逐渐增强。不少综艺个体化、生活化、怀旧化的色彩凸显,如同“一罐黄桃罐头”,消解了人们在现实生活的不如意,以一种 “清甜可口”的疗愈感,给予观众莫大的精神慰藉。个体化:在社会性“遮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