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情感 > 读史,是一辈子的事!阳了期间跟着熊逸老师再读《资治通鉴》

读史,是一辈子的事!阳了期间跟着熊逸老师再读《资治通鉴》

没有什么历史是孤立的,它是古代史,也是当代史;它是物质史,也是观念史。读《资治通鉴》,不是读一本书,而是让成百上千本书相互映照、彼此激荡。——熊逸

上周,受大号感冒的影响,我们一家四口,两大两小,无一幸免,全中招了。

全家人,在家各种躺着!

我因此因祸得福,除了孩子们发烧那两天,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照顾两个孩子之外,其余时间都能手捧着书,安安静静看上一会。

在《资治通鉴熊逸版本》(第一辑)出版后,据统计,有数万位和我一样,熊逸老师铁杆粉丝读者,都纷纷加入了这项“读史大工程”队伍中。

读完了《资治通鉴》前两卷的内容。有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汇入这股洪流。

《资治通鉴熊逸版本》(第一辑)讲述战国诸侯的风云际会,内容涵盖了《资治通鉴》周纪一、周纪二。

熊逸老师用当代人的视野和知识储备,以“串讲”的方式解读经典,带读者们共同领略战国争雄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二辑),则讲述的是战国的崩解和秦帝国的崛起,这一套书,采用了佣绿和佣蓝为标志色。

内容涵盖《资治通鉴》周纪三、四、五和秦纪一、二。

熊逸老师旁征博引,抽丝剥茧,带读者们体验战国末期各诸侯的土崩瓦解,以及大秦帝国的统一与崛起。

有一说一,这套书颜值确实高!

正如某一位读者所言: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二辑)包装很精美,书封摸起来像天鹅绒缎子,和《故宫里的中国》好像是同一种材质,书封背面印的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的残稿,美得不要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一版,熊逸对《资治通鉴》逐句解读,并结合社会现实问题进行深度剖析,整体并不难读,还很通俗有趣。”

很多国人,都有一个情怀,这种情怀是从小培养出来的——从头到尾读一遍《资治通鉴》,读懂它,读出里面的内涵,真正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国历史的文化、各朝的交替,以此来达到反观日常,开阔视野,更好地活在当下。

“变”是司马迁的书写情怀,而“稳”则是司马光的治史底色。

《史记》,在某方面来说,更偏重于感性部分,适合于我这种文科生。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在后人读这方面,更倾向于文学性,读起来有种一飞冲天的感觉,书虽然厚,但读起来稍微不费时间,让人拿起来就不想放下,一读再读,很过瘾。

而《资治通鉴》更偏重理性一些,老成持重、底线清明,很多地方,需要运用逻辑推理、多视角、多维度的通读和精读。

虽然司马光先生内心也是期盼自己的经典传世,能如经书般润泽苍生,但其首要目的还是要写给皇帝——司马光期盼能够通过让皇帝更圣明达到自上而下四海承平的理想状态。

所以,《资治通鉴》更像是一部献给成年人世界的大书,毕竟成年人的世界,终不似,少年游。

我们为什么要读《资治通鉴熊逸版》呢?

因为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原文是文言文版,对于我们当下而言,晦涩难懂。

而熊逸版的《资治通鉴》则是在史记上的基础上,并做出了对当下社会现状的一些解释,如何给领导汇报工作,如何体现个人价值,如何处理社交问题。把高高在上的历史事件,掰开揉碎,再融入当下的生活。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二辑)整套书共9本,时间从公元前320年至公元前210年间,熊逸老师用串讲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这110年的历史故事。

整套书以258个问题为骨架,用这258个问题的答案为“血肉”,为我们展现了战国后期最战乱纷纷的时期和大秦帝国一统天下的历史。

读《资治通鉴》,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资治通鉴》是一处精神原乡,每一代中国人都必须回到这里。

做事如做人,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学会修心,修身。

读史学做人,从今天起,世事洞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1_167709.html
上一篇分离歌-黎塘兄对九姐队
下一篇一场冬雨一场寒,一份痴心一份情

为您推荐

“东方金字塔”,战国时期齐国四王冢,这里隐藏着什么秘密?

“东方金字塔”,战国时期齐国四王冢,这里隐藏着什么秘密?

据淄博文旅:在山东淄博市临淄区淄河东岸,有四座巍峨耸立的山丘,且均匀排列,互相连属。夏天,青葱翠绿,气势磅礴。冬天,雪雾朦胧,显得更加神秘、壮观。其实,这不是山,而是战国时期齐国最鼎盛时期的四个君王的王陵。齐国四王冢四王冢呈东西排列,其墓方基圆顶,均匀排列,耸立在山坡上,显得异常醒目。自西向东,齐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