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父母过分训斥致8岁孩子抽动症:除了训斥责骂,我们还能怎样教育孩子?

父母过分训斥致8岁孩子抽动症:除了训斥责骂,我们还能怎样教育孩子?

前两天看到一则新闻,一个8岁男孩出现无意识眨眼、耸肩、皱鼻等现象,父母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才知道孩子是患了抽动症。

经过医生进一步沟通了解,原来孩子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就在父母身上。

这对父母因对孩子期望太过,又不懂得科学的育儿方式,最常用的教育方式就是训斥,责骂。

医生告诉这对父母,就是因为他们平时对孩子训斥太狠,才导致孩子出现这样的症状。

看完这则新闻,不禁一阵痛心。虽然现在社会进步了,生活条件好了,但是许多父母的育儿理念,还停留在原始状态,对孩子除了责骂、申斥,再不会别的。

关于育儿,来自硅谷的吴军博士,曾写过一本书《态度》。

这本书原是吴军博士教育两个女儿过程中,给女儿们写的信。但是因为其中西合璧,充满智慧的教育理念,广受欢迎,成为豆瓣8.3分的一本育儿书籍。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清华出身,曾任腾讯副总裁,又曾在硅谷做风险投资多年的吴军博士,在育儿方面告诉我们哪些先进育儿理念。

一、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养育手段

在吴军博士的《态度》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交流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它是人类进步的根本。”

吴军博士认为,父母正是通过沟通交流,把智慧一代代传递下去。如果没有这样的沟通交流,那我们就和用生命试错的其它物种没有太大区别。

所以他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也特别注重跟孩子的交流。

这让我想起《不平等的童年》中,作者提到处于社会中上层阶级的中产阶级,也把跟孩子谈话,作为培养孩子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谈话,孩子的词汇量得到了扩充,思想得到了拓展,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而处于社会下层的贫困阶级则不会这么做。

所以走上社会之后,中产阶级的孩子,在谈吐、见识、胆量,与人交往的能力等方面,都要优于贫困阶层的孩子。

所以你看,跟孩子的交流沟通,对孩子的成长就有着这么大的影响。

二、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态度

在吴军博士的《态度》中,有这样一段话:

“注意你的态度,因为他能影响你的想法,这也是本书起名《态度》的原因,从某种角度讲,孩子的命运在父母向孩子发脾气,并且传递给他坏习惯时,就已经决定了”。

在吴军博士看来,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比他们给孩子灌输了什么理念要重要得多。

因为孩子永远学的首先是父母的行为而不是语言。

见过很多父母,常常嘴上说的一套,行为上又是一套,教孩子要懂礼貌,有教养,自己却脏话连篇,教孩子要乐于助人,自己却自私得要命,教孩子要孝敬老人,自己却对父母态度恶劣……

这样言行不一的父母又怎能教出优秀懂你的孩子。

所以最终,就像吴军博士说的,家长首先应该不断精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教出优秀的孩子。

三、对不同的孩子,应因材施教

吴军博士在态度中有这样一段话:“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来说,给予的建议,常常是因人而异的,因此没有好和不好的建议,只有适合和不适适合的”。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吴军博士还举了个例子,孔子的弟子子路,性情急躁,办事不够细致周到,而冉有性格谦逊,但办事却犹豫不决。

因此,当他们问孔子同一件事是否该做时,孔子给了他们截然不同的回答。对子路,孔子让他先听父兄们的意见,对冉有,孔子则让他马上行动。

吴军博士在教育他两个性格迥异的女儿时,也常常因材施教,即使同一个问题,给她们两人的建议也是完全不同。

这对我们每一个做父母的人,也是一个启示。那就是,教育永远不能一刀切,而是要针对不同情况,不同的人,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写在最后

有句话说得好:“育儿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每一个想要教育好孩子,做好父母的人,都应该从孩子降生之初,就不断学习育儿知识,不断提升自己。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教育出身心健康,各方面都优秀卓越的孩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2_125671.html
上一篇三代试管婴儿移植成功率受胚胎数量影响吗?
下一篇亲孙和外孙有啥区别?老人对话揭露本质,年轻人都别自欺欺人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