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为什么在日本人开发的无双游戏中,曹操和织田信长拥有同一张脸?

为什么在日本人开发的无双游戏中,曹操和织田信长拥有同一张脸?

笔者喜欢玩游戏,尤其是历史向的,但是玩的都是一般游戏宅鄙视链的低端——日本光荣公司开发的无双系列游戏,江湖人称“割草游戏”:在游戏中,玩家扮演一个武将,手握绝世神兵,像割草一样收割游戏中出现的“小兵”。

《三国无双》中的甘宁(东吴)

作为中国人,笔者玩的第一款无双游戏,是《真三国无双7·猛将传》,这游戏一玩就是五六年,后来接着是《三国无双·帝国》、《真三国无双8》。

玩《三国无双》系列久了有点腻味,后来就产生了想换个无双游戏的想法,恰好去年光荣公司出版了《战国无双5》,当时就入手了,想看看这款游戏和《三国无双》系列有什么区别和不同。

当玩到织田信长中年阶段的时候,第六天魔王(织田信长的外号)贴上胡子,那脸型,笔者直呼哇塞,这脸和曹操曹孟德太像了(后知后觉的笔者),后来稍微一想,一切好像还挺合理:从某几个方面来说,曹操和织田信长还真的挺像的,无怪乎“穷的光荣公司”让两人共享一张脸。

《真三国无双》中的曹操

《战国无双5》中的织田信长

#01

少时都被人骂

少年曹操被骂的原因,一方面和他出身有关,一方面和少年时的作为。

曹操祖父曹腾是宦官,这种身份在东汉士人看来就是祸乱朝堂的存在,曹操作为名义上宦官的孙子,自然获得了“赘阉遗丑、本无令德”的评价。

战国时代游侠的遗风到了东汉末年还存在着,曹操也不例外,他少年时和袁绍也学游侠,只不过这种“游侠”有时做的事情不地道,不是行侠仗义,而是偷新娘子。有一次曹操、袁绍两人曾经偷看别人结婚,到了半夜曹操大喊:“有小偷!”新娘房子里的人赶忙出来,两人就进屋子抢了新娘子。

日本战国三杰之一织田信长少年名声不好的原因,跟别人无关,只怪他自己。

织田信长少年时有个外号:尾张(织田氏统治的地域)的大傻瓜。

他可以说是一个“倾奇者”,穿着、行为、言行、性情都很奇怪。身为家督继承者,丝毫没有把任何礼仪举止放在心上,对于读书更是不感兴趣,游手好闲、寻衅滋事。

这样下去织田信长就废了,他的老师平手政秀带着痛心与失望,留下遗书,遗书中将信长的缺点全部指出来,剖腹自杀。

老师的死终于唤醒了信长,在之后信长努力收敛自己,让织田家发展壮大。

#02

爱才,用人不拘一格

曹操的用人政策,最能体现在他颁布的《求贤令》中,概括起来就是“唯才是举”。

他从投降将领中提拔了张辽、徐晃;从行伍中提拔了于禁,在关旭还是一名小兵时就对他以礼相待;文人陈琳以前是袁绍阵营的,还写了一篇檄文,把曹操连带着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一遍,袁绍战败后,陈琳到了曹操阵营,曹操不但赦免了他,还给他官做……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求贤若渴,促进了曹操集团势力的壮大。因此,当你玩《三国无双7·猛将传》的时候,听到曹魏集团的背景音乐,会感受到这段音乐有一种举重若轻、轻松愉快的感觉,这就是财大气粗曹老板的实力。

织田信长在他“天下布武”的过程中,也是唯才是举。

最有代表性的是羽柴秀吉,就是后来的丰臣秀吉。他本是一名足轻,也就是小兵,因为会给织田信长暖草鞋,以及真的有才华的缘故,被织田信长破格提拔,从一介足轻一步步上升,最终在织田信长生前成为大名,进入织田集团的核心,这在战国时期简直是平民上升的神话。

羽柴秀吉

还有日本史上最著名的叛臣明智光秀(虽然后来他发动本能寺之变,把信长给灭了),他本不是织田信长家的家臣,后来因为机缘巧合,投奔了织田信长,建立功勋,甚至成为织田家臣中第一个拥有自己城的城主。

明智光秀

#03

都曾经以少胜多

曹操和织田信长都有一场载入史册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老板这边是官渡之战;织田信长这边则是桶狭间战役。

官渡之战中,一开始曹操处于劣势,双方兵力对比过于悬殊。袁绍手下精兵10万,曹操这边人数有争议,最通常的说法是两三万人。

正当曹操集团陷入兵粮危机之时,正瞌睡就有人递枕头,袁绍手下谋士投奔过来,并向曹操献上一条计策——火烧乌巢,烧掉袁绍的粮草,一举定乾坤。

织田信长的桶狭间战役中,信长的对手是号称“东海道第一弓取”的今川义元,手下兵力两万五千人,而织田信长手下只有区区四千人马。

但是最终织田信长冒雨发动斩首行动,今川义元当场被斩杀,织田信长从此闻名日本,这场战役也奠定了织田信长“天下布武”的基础。

#04

都有“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经历

因为董卓原手下的乱打一气,汉献帝决定从长安回到洛阳,并且下诏让各路军阀勤王。

曹操奉诏,抢先迎回汉献帝。从此,他就把自己的意志转化成汉朝天子的意志,自己这边则是大义的的化身。

织田信长奉的这位“天子”,不是“天子”,而是日本的“将军”。

自从1192年,日本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之后,日本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从天皇变成了幕府将军。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了织田信长的时代。

织田信长时期,当时名义上统治日本的幕府叫室町幕府。织田信长为了实现“天下布武”的梦想,借着拥立足利义昭(后来室町幕府第15代将军)的名义,率兵上洛。

织田信长上洛

这里解释一下。所谓“上洛”,“洛”原来是指“洛阳”,洛阳长期以来是中国国都所在。唐代之后日本学习中国,逐渐他们也把首都京都美称为“洛阳”。因此日语中的上洛,就是上京都,只不过到了战国时代,“上洛”逐渐成为诸侯中的扛把子的角色。

织田信长拥立成功,同时也意味着他占据了日本传统政治中心。

#05

总结

以上说了不少曹操和织田信长的相同点:少年都是特立独行的存在,年轻时候出其不意,都是差点统一全国,身上复杂且令人着迷的气质。正是这些让后人不断演绎,这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参考资料:

[1]赵娟等. "历史人类学视域下中日民族性的比较探究——以曹操与织田信长的对比为例." 才智 19(2019):3.

[2]刘晓楠. 历史的复制:曹操与织田信长--利用精神分析的观点对两个人物进行对比[J]. 学园, 2013(24):2.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00156.html
上一篇4个日本特务潜入我军内部,还当了高级秘书,看我们如何智破敌
下一篇秦始皇虽在方式上有不足,但不愧为千古一帝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