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别学伯仁冤大头:做好事,请留名!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别学伯仁冤大头:做好事,请留名!

文案|艺述史 主播|雅鑫

艺述史官方原创

当你背后帮人,做点好事,爱不爱声张,会不会让人知道呢?

我国有个典故,您肯定听过,叫做“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很常见,这句话背后的故事,就与我方才的问题有些关系,伯仁是谁?伯仁又因何而死,让我们回到东晋那个乱世。

首先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说,虽然我没有杀掉伯仁,但是伯仁却间接地因为我而死。说话的人,是东晋时王导,他们王家是当时的豪门,有说法叫“王与马,共天下”,马指的正是晋朝的皇族,司马氏,可见王家的地位。

那伯仁又是谁呢?他的名字叫做周顗yǐ,字伯仁。他和王导同朝为官,当时王导遇到了一个大麻烦,他同族的弟弟王敦起兵叛逆,那谋反这种大事,当然是牵连同族的,王导希望周顗能在皇帝面前为他说点好话,为此还打了感情牌,说是自己家里一百多口人,就系在周顗一个人身上了。

结果呢,周顗却当做没听见,就去觐见皇帝了。

等他出来时,王导还在来的路上等他,又问周顗,周顗还是不理人,还喝醉了,嘀嘀咕咕地跟旁边的人说:等今年杀了叛军贼子们,得个斗大的金印挂身上。

王导这一看,周顗显然就是不打算帮忙啊,于是记恨上了。

但其实呢,周顗进宫后,在皇帝面前一直夸王导是个忠臣,替他说情,皇帝也被周顗说动了。不仅如此,之后周顗又再次写奏折为王导求情,但这一切,王导都不知情。

不久后王敦杀进都城,总揽大权,特意来询问王导的意思。说周顗这种大才子,可以做“三司”这样的顶级大官吧?王导不说话,王敦又问,那可以做尚书令之类的官吧?王导还是不说话,王敦露出了杀意,说,如果不当官,可以杀了他吧?王导再次沉默。

其实在最后一次沉默中,王敦都说要杀人了,王导还不反驳,这就相当于默认周顗可以杀。

这个默认就是因为当初周顗表面上没有为帮他。很久之后,王导整理公文,突然发现了一份奏章,这奏章就是周顗帮他求情的时候写的,这才明白原来自己错怪了人。说出了“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这就是这个典故背后的故事。

故事里的王导,看人流于表面,对人也不信任,而周顗呢更可惜,明明相帮他人,却不肯声张,背后做好事,落得凄惨下场。生活中如果有喜欢悄悄做好事不留名的朋友,建议您酌情说出来,避免成为冤大头“伯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01987.html
上一篇科举第一名为什么叫“独占鳌头”?
下一篇小脚趾的指甲分成两半的人,他们究竟什么来历?

为您推荐

覆舟山之战:刘裕设计以少胜多,进驻建康光复东晋

覆舟山之战:刘裕设计以少胜多,进驻建康光复东晋

刘裕元兴三年(公元404年)二月二十八日夺占京口,二月二十九日即进军竹里,三月一日连续展开了江乘和罗落桥两场恶战,三月二日,又迎来了覆舟山大战。经过两场恶战的义军将士,休整了一晚。第二天,义军将士吃……
淝水之战中,东晋为何能以少胜多,取得最后的胜利?

淝水之战中,东晋为何能以少胜多,取得最后的胜利?

黄巾军起义之后,东汉政权受到沉重打击,导致地方割据势力崛起,中原大地最终陷入分裂局面,好在三国之后,最终由西晋统一天下。可惜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太久,八王之乱后再度陷入混乱,进入东晋十六国时期。这一时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