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汉献帝被逼退位后,得知刘备在南方登基,会是什么心情?

汉献帝被逼退位后,得知刘备在南方登基,会是什么心情?

自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称帝始,终于汉献帝刘协,两汉历史绵延了422年。可是谁又愿意背负“亡国之君”的名号呢?

次年,得知刘备在成都称帝的消息,刘协内心百感交集,悲的是,尽管大汉江山的丢失责任不全在我,但毕竟在我手上丢失,愧对列祖列宗;喜的是,皇叔称帝意味着大汉的延续,也延续着我不屈的抗争。

主席曾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从谥号看,聪明睿智曰献,且“献”有“贤”之意,可见献帝并不像其他亡国之君那样不堪,相反生逢乱世,大权旁落,却不甘心只是“守位而已”的傀儡,其一生都在与命运抗争。

献帝父亲汉灵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在位期间,党锢之乱、宦官专权、买官卖官、大兴土木一个不落,导致了黄巾军起义。

立的何皇后也不是什么好鸟,出了名的妒妇,因生下刘辩,“屠夫哥哥”何进被封大将军,更是有恃无恐。

刘协生母王美人知道身怀龙种,必然遭到何皇后的迫害,便喝下数次堕胎药,可是刘协生命力顽强,硬生生地扛了过来;刘协的呱呱坠地意味着王美人生命的终结。

没有母亲呵护的刘协,在祖母董太后庇护下,安然度过了9年时光。

汉灵帝

公元189年,灵帝去世,其生前并不喜欢何皇后所生的长子刘辩,命亲信宦官蹇硕辅佐刘协继位。何皇后兄妹抢先下手,杀了蹇硕,立刘辩为帝。

忌惮于宦官势力,在谋士的鼓动下,何氏兄妹希望借董卓的力量,彻底清除灵帝时期的宦官集团。只是董卓还未到,何进却遭到反杀;刘协哥俩被宦官们裹挟着出逃,在邙山与董卓不期而遇。

此时的董卓手握重兵,不可一世,哪里有为人臣子的模样,盛气凌人,身为哥哥的刘辩紧张得说不出话,刘协却大声斥责董卓,反倒受到欣赏,被立为帝。

董卓不是什么忠诚孝子,之所以选择刘协,是其背后宦官集团首领蹇硕已经身亡,较之刘辩,更容易操控罢了。

不过,董卓的倒行逆施,凶残暴虐,招来以关东联军的讨伐;董卓焚烧洛阳宫室,胁迫献帝西迁长安;王允设计刺杀董卓,而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进犯长安,劫持了献帝。

如此这般,两个阵营就抢夺献帝,展开了数个回合的你争我夺,直至公元196年,曹操将献帝迎至许昌,时年16岁的刘协才过上了相对安定的日子。

当年即便有祖母的庇护,刘协还是能嗅到宫中的危险,这些经历让其心智早熟了一些,而长达7年的颠沛流离,让其人生经历更为丰富的同时,骨子又多了一点不屈,多了一点抗争。

刘协清楚,我知道我的处境不妙,但我并不是可以任人摆布的木偶。

董卓一死后,部将李傕、郭汜开始了“狗咬狗”,大打出手,其中李傕抢先将献帝胁入自己营中后,开始了“逃亡”模式。

途中,眼见侍臣皆有饥色,刘协便向李傕提出五斛米、五具牛骨分赐左右。

李傕却道:“刚刚吃过早饭,又要米作甚!”说完,只给了一些已经腐烂、“臭不可食”的牛骨。

董卓的部将和董卓都这副德行,尚在长安之时,由于战乱不止,“人民饥困,二年间相啖食略尽”,看到连宫中嫔妃也“多亡衣服”,刘协不忍心,让御府中拨出一些缯,为嫔妃裁制些衣服,遭到了李傕的断然拒绝。

我自己筹集经费,总可以吧?

也不行,李傕又以“军中的储备也已不多”为由,将刘协诏令卖掉一些马匹所得将款项据为己有。

这次又遭羞辱,是可忍孰不可忍,气得刘协立马去找李傕理论,大臣担心献帝遭遇不测,好说歹说才将刘协劝下。

董卓一伙的专横跋扈,没有使刘协退缩,相反其不忘自己是一国之君,尽管艰难,仍谨记匡扶汉室。

汉献帝

公元193年,献帝令有关部门组织40多名儒生考试,主考建议将考得最好的赐以郎中之职,次一点的则为太子舍人,只有考得最差的才“罢之”。

献帝的诏书里面提到:“学之不讲(《论语》),意思是不去讲求学问,学到的知识也就逐渐忘却。一些60岁的老儒,打小便开始学习,如今或为生计,或躲避战乱,而辗转多地的,朕非常同情他们,那些考得差的,仍然让他们当太子舍人吧。”

不久,长安出现严重的干旱,献帝向上天祈雨,同时下诏大赦天下,但旱情并没有得到缓解,一度出现“人相食啖,白骨委积”。

献帝赶忙让御史侯汶拿出太仓的米豆,煮粥赈济灾民,然而情况并没有改观,灾民的死亡人数依然居高不下。

据此,献帝怀疑有人做了手脚,亲自煮粥测试,原来侯汶克扣了赈灾粮。

一个是通过释放积极信号,让天下儒生知道读书是有出路的,是为国家选拔人才;一个是通过处理具体事务积累施政经验。可见,献帝希望国家得到治理的急切心情。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遭李傕、郭汜劫持东归,途中被杨奉、董承等救出的献帝曾想借助宗室的力量站稳脚跟,而当时最具实力的宗室当属刘虞。

早年刘虞曾出任过幽州刺史,将地方治理卓有成效,故其在幽州地区颇有威望,后调任其他地方。

汉末黄巾之乱,幽州地区的张举等人眼见汉廷势微,便勾结乌桓造反。这时汉廷想起了刘虞,命其担任幽州牧。

刘虞也不负众望,很快解决了这场叛乱,由此被灵帝任命为太尉,位列三公,当董卓擅行废立之时,袁绍等人甚至一度打算拥立刘虞,却遭到了严词拒绝。

此番献帝东归,希望刘虞率兵来迎,但刘虞多少有心无力,虽然其为幽州的地方长官,但此时以讨伐乌桓起家的公孙瓒,实力也不弱。

两人素来不和,名义上刘虞节制公孙瓒,但却拿其没有一点办法,献帝只好作罢。

刘虞

东归洛阳后,各路诸侯也没消停太久,对于迎奉天子均有想法,其中曹操率先将献帝迎回许昌。

献帝没有迎来美好的明天,傀儡角色依旧,曹操为了在众多诸侯中脱颖而出,“挟天子以令诸侯”,将皇帝这枚棋子是拿捏得死死的。

直到公元200年,献帝分析好几路诸侯实力并不弱于曹操,且又有迎奉之意,便手写血书,诏令车骑将军董承联络天下诸侯,除掉曹操,史称“衣带诏”。

然而,这些都没能逃过曹操的眼睛,计划泄露,除了那位皇叔刘备之外,其余人均被杀害,而“衣带诏”的主要执行人董承更是被夷灭三族。

董承的另外一个身份是献帝的岳父,其女为献帝的董贵人。

覆巢之下无完卵?即便献帝“累为请”,即便董贵人有身孕,最后结果还是“不能得”,献帝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女人惨遭屠戮,一尸两命。

衣带诏

董贵人的死给了伏皇后(献帝皇后)很大的震撼。伏皇后清楚献帝的处境,曹操能杀了董贵人,就不能杀了皇后吗?

惶惶不可终日的伏皇后9年后,终于迈出了坚定的一步,她要拿走头顶的那把达摩克里斯剑。于是,写了封信给父亲伏完,让其设法除掉曹操。

伏完显然是被董承遭灭族的教训吓破了胆,根本不敢有所举动,但5年后,这件事又遭泄露,大怒的曹操逼迫献帝下诏废除伏皇后。

御史大夫郗虑拿着诏书,当着献帝的面,从夹墙之中搜出了伏皇后。

披头散发,光着脚板的伏皇后与献帝诀别之时说出了:“皇上啊,难道就不能再让我活下去了吗?”

献帝凄惨答道:“我自己也不知道还能活多久呢!”说完又对着郗虑说:“郗公啊,天下难道还有这种事情么?”

献帝的凡此种种表现,或许真的让曹操吓破了胆,还有一种可能即是献帝不甘心,默认了伏皇后的计划,而计划败露当着郗虑所说的话,未尝不是自保,未必献帝就没有了匡扶汉室的雄心。

伏皇后

伏皇后死后,曹操为了控制完全控制献帝,后来将三个女儿曹宪、曹节、曹华“打包”嫁给了献帝,进行全天候无死角的监控,其中曹节成为了皇后。

也正是曹节,面对兄弟曹丕逼迫献帝让位,索要玉玺之时,迟迟不肯交出,曹丕派人几次,均被骂得狗血淋头。

曹节是献帝的一面镜子,很难说其没有受到献帝影响,而选择坚定地站在夫君一边,尽力维护着那汉室最后的一点尊严,最后的倔强,反之若献帝破罐子破摔,曹节又何必呢?

综上所述,汉献帝刘协生于乱世,终其一生都在与命运抗争,尽管千方百计希望恢复汉室江山,但任何努力在父亲留下的“天坑”前面都是徒劳。如此,便能否定汉献帝刘协吗?

不能,怪只怪“献生不辰”,生不逢时,“山阳其何诛焉!”,又有什么可以谴责刘协的呢?即便屡次失败,刘协心中复兴汉室的那团星星之火,依旧没有熄灭,当其得知刘备登基的消息,或许其会庆幸此为不幸中的万幸而倍感欣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07990.html
上一篇100多乌军战俘伤亡,乌军连自己人都不放过?俄国防部出面证实
下一篇诸葛亮与王朗阵前辩论,王朗明明说得精辟在理,为何却被骂死了?

为您推荐

孙尚香嫁给刘备之后任性骄横,刘备筑了一个城圈养她

孙尚香嫁给刘备之后任性骄横,刘备筑了一个城圈养她

孙尚香也就孙权的妹妹,刘备的夫人,在三国里面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虽然记载不多,但承载了孙刘联盟的纽带作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再加上有戏曲和演义的戏说,孙尚香这个人物变得非常的立体、饱满,读者对他关注度非常的高。孙尚香在历史上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并非虚构。但史籍并没有记载孙尚香的真实姓名,只有“孙夫
荀彧作为首席谋士,明明誓死追随曹操,却又为何反对他称王?

荀彧作为首席谋士,明明誓死追随曹操,却又为何反对他称王?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欲晋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算是位极人臣的待遇)。颍川派代表人物荀彧认为:“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这段话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意思是让曹操爱惜羽毛,不能称王
董卓进京时不过区区五千人,为何没人能奈何他?真实原因有三个

董卓进京时不过区区五千人,为何没人能奈何他?真实原因有三个

公元189年2月,汉灵帝病重之际,任命董卓为并州牧,朝廷的这个任命应该是把董卓手中的兵权拿掉,在此之前,董卓是前将军,率领2万人协助左将军皇甫嵩与凉州叛军作战并取得胜利,朝廷之前还想任命董卓为少府,但是董卓拒绝了。董卓多次拒绝朝廷的任命,说明此时东汉朝廷的控制力已经大不如前了,董卓很聪明,他牢牢地控制着
三顾茅庐前,孔明曾访过刘备?隆中对真的很高妙?

三顾茅庐前,孔明曾访过刘备?隆中对真的很高妙?

本文由 @瑞青读书 原创发布于正观新闻正观号。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锦囊是曹操的,羽扇是周瑜的,火攻是黄盖的……除去虚构,诸葛亮还下剩什么(二)写活历史人物•汉末三国系列之诸葛亮据《三国志》描述,诸葛亮身高八尺,经常自比于管仲、乐毅,但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诸葛亮在吹牛,很少有人把他当回事儿。只有与他相熟的几
《三国·刘备传》第九集——蛟龙入海

《三国·刘备传》第九集——蛟龙入海

公元197年,袁术公然称帝,并且在自己的统治区域内横征暴敛,导致众叛亲离。到了199年,袁术实在没办法了,就把他的帝号让给了那个他曾经看不起的哥哥袁绍,并且准备亲自去投奔袁绍。袁术的领地在今天安徽一带,袁绍的地盘是河北地区,中间隔着的就是曹操统治的河南和山东地区。上门的肉,没有不吃的道理,曹操决定收割这一
曹操杀华佗:古代最严重的一次医患纠纷

曹操杀华佗:古代最严重的一次医患纠纷

人心隔肚皮,古代没X光,肚皮里的零件坏没坏,只能“望闻问切”,估摸着蒙,医疗事故更多。有的成了故事,更多的连故事都没留下来。因此,神医总是能得到人们的推崇。但神医照样会遭到医患关系,就比如华佗,甚至因为和曹丞相的互动中出现了问题,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01你敢说曹老板是弱势吗?古代的医患关系揭示了,庸
配享曹操庙庭的武将中,谁的战功最低?如果许褚上,谁下来?

配享曹操庙庭的武将中,谁的战功最低?如果许褚上,谁下来?

配享曹操庙庭,一共有二十六人,先后分六批进入,第一批分别是夏侯惇、曹仁和程昱;第二批最多,分别有曹真、曹休、夏侯尚等二十人;第三批一人,荀攸;第四批一人,司马懿;第五批一人,郭嘉。在这二十六人中,文臣有九位,分别是程昱、桓阶、陈群、钟繇、华歆和王朗。文臣里面,为曹魏立下重大功勋的荀彧和崔琰两人没有配
三国志11郭嘉战赤壁:曹魏大获全胜,孙权领土腰斩,刘备因祸得福

三国志11郭嘉战赤壁:曹魏大获全胜,孙权领土腰斩,刘备因祸得福

相信绝大多数的三国游戏迷和历史粉们都听过一句话,“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字面意思已经相当明显,就是曹操麾下的第一前线军师郭嘉要比刘备麾下的首席智囊诸葛亮要强。要不是因为郭嘉死得早,卧龙可不敢出山,怕斗不过对方砸了自己的招牌。要是让郭嘉活到赤壁之战,曹操与孙刘之间的对战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本期的脑洞假
刘备三次抛妻弃子,非常不靠谱,最终还是她默默承担了所有

刘备三次抛妻弃子,非常不靠谱,最终还是她默默承担了所有

刘备的身世,史学界颇有争议,有很多学者认为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颇有抬高自己身份的嫌疑。不过《三国志》中也是这样记载的。就当时那条件,也没办法做DNA鉴定。基因上不好鉴定,行为上还是有些相似的,刘备有个特点,对待兄弟和大将都特别好,但是对待妻子却非常的不靠谱,这一点跟西汉开国皇帝刘邦非常像。刘邦在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