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开国上将李聚奎回忆:千里跋涉找党中央

开国上将李聚奎回忆:千里跋涉找党中央

千里跋涉找党中央

当时相继西渡黄河的部队有四方面军总直属队及三十军、九军、五军(原一方面军五军团),共二万一千余人。这就是西路军。

三个军西渡黄河以后,同河东红军主力之间的联系很快被敌军隔断。十一月上旬,西路军开始向甘肃河西走廊前进,节节取得胜利。但因孤军深入,不久攻势渐钝。

我随四方面军总直属队渡河后,起初一直跟着四方面军卫生部一边行军,一边治病。到达永昌后,我的病已基本痊愈。但这时敌情越来越严重,马步芳、马步青等调集了七个骑兵旅和一个步兵旅包围我西路军。敌人强悍凶顽,行动迅速,擅长奔袭。红九军在古浪一仗损失过半,由六个团缩编为三个团。就在这时,陈昌浩同志(时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找我谈话,让我到九军任参谋长。

我到职不久,原军长孙玉请同志调走由王树声同志兼九军军长。随后整个西路军转战于永昌、山丹、高台等地,最后在倪家营子被敌包围,苦战四十天。我西路军全体指战员英勇无畏,浴血奋战,但由于敌众我寡,我军弹尽粮绝,到一九三七年三月全军悲壮失败,余下的二千多人分东西两路在祁连山区艰苦转战。其中一路由李先念同志率领,西出星星峡,在党中央代表陈云和滕代远同志的接应下进入新疆。我们向东走的一路约三、四百人被敌打散,部分同志化装潜行,从此我开始了一段艰苦践涉的历程。

初春,江南正是草长莺飞时节,而地处西北高原的祁连山却冰冻雪封,人迹罕至,飞鸟无踪。我们这支几百人的队伍艰难地向东行进。我和徐大先同志走在队尾,负责收容掉队人员。天黑、路险、风寒、人疲,走着走着,前面停了下来,我上去询问,原来是和主队失掉联系,一些同志发起牢骚,引得大家情绪低落。我耐心地向大家解释,赶快走吧,到前面就会赶上的。队伍又继续前进,但掉队的越来越多。

走到天亮时,我们还没有追上主队,敌人开始搜山了,我们只好疏散到树林里隐蔽。极度的饥渴、疲劳,使人像散了架子一样,倒在地上就一头睡着了。醒来时已是下午,我查看了一下,周围只有我和朱良才、方强、徐太先及十几个战士。

我们十几个人在这巍巍的祁连山里转来转去与敌人周旋了四天。没有饭吃,只好把战马杀了,连骨带肉架在火上烤一下带着血吃;没有水喝,就抓一把积雪,啃一口冰凌.....…但是这样下去总不是个办法,即使不被敌人抓去,也会饿死、冻死,因此,我们决定下山,到平坝子里去探探。

拂晓,我们摸到山脚下一个叫水源的村子附近,发现村子里驻有敌人。我们看到天色渐明,没有地方隐蔽,只得又回到山上,爬到半山坡在一块枯草坪上喘息了一下,我向大家提议:山下的敌人白天可能搜山,大家还得往高处爬,疏散隐蔽在石缝草丛间,不能让敌人都捉去,天黑后再到这里集合。

同志们三三两两地散去了,我带着警卫员一直爬到山尖尖,那里兀立着一块硕大的石岩,岩中凹部生出几株小树,我俩翻进凹部紧贴小树站着。

日头升高了依稀可以听到下面敌人搜山的马嘶声、人吼声和零星的枪声,一直闹腾到日头偏西。挨到黄昏,我和警卫员下到半山坡的那块小草坪集合,却不见其他同志。我俩四处寻找,始终不见踪影,看来凶多吉少。(以后我听说朱良才、方强、徐太先等同志就在那天被敌人搜捕去了,受尽了折磨。抗战爆发后,经我党多方交涉,才由青海送回。)

这时,残阳夕照。我一面等待天黑,一面陷入沉思:我从投身红军之日起,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战斗,既打过痛快淋漓的歼灭战,也打过仓促失措的遭遇战,打过胜仗,也打过不利的仗,但我军从来还没碰到过被敌人吃掉一个整连、一个整营的事情,如今我却亲眼目睹了西路军惨遭失败的全过程,九军殇古浪,损失过半;五军失守高台,壮烈殉难,倪家营子大血战,全军仅剩千把人;石窝分兵,部队失散..........西路军全军覆灭的惨烈景象,象整座祁连山压在我的心头沉重得使人透不过气来。

望着渐渐落入山后的残阳,我心中生出一个念头太阳有落就有升,西路军是失败了,但革命没有完,党中央还在,河东红军还在,西路军的指战员也是不会被捕尽杀绝的。到河东去,找党中央去!找红军去!我站起身,带着警卫员向着东方,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走去。

我和警卫员从祁连山下来,沿着山边行走。在夜幕的掩护下,我们走进一个村子边,在一座独立小屋前停下。

凭我的经验推断,那些孤零零被甩在村边的小屋一般都是穷苦人家,我们轻轻叩开门,一位身穿破羊皮筒的老乡把我们让进屋,给我们盛来两碗稀饭吃。老乡告诉我们:“马家盘查得正紧,见到红军就抓。你们这样走可不行。”

我试探地同他商量:“我们穿军装走路不方便,能不能换身衣服?”

老乡看看自己身上飞花绽絮的破羊皮,有些为难地说:“我家穷,这衣服太脏了。”

我连忙解释说:“没关系,越破越好。”

于是老乡给我拿出一身满是窟q的皮筒子和一件光板山羊皮大衣,我把棉军装和一件羔皮大衣留给他。老乡又给了我一顶西北农民所特有的毡帽子。这一装扮,再拿上一根棍子,倒真有几分象个叫化子。

拂晓时,我们两个“叫化子”走到一座庙前,小庙残破不堪,看样子早已断了香火,我们准备白天隐蔽在这里。推开庙门,却见里面躺着两个形枯骨瘦的人在抽大烟,要退出去显然不可能了,我掏出旱烟斗凑上去借着他们的火抽起来。

这两人冲我们打量了一番,问道:“二位是红军吧了”

我们承认是红军。他们抽罢大烟,非要拉我们到他们家里吃饭去。我们跟着其中一个进了家。

饭后,我们正要谢别主人,那人却一步拦在门前说:

“二位跟我走一趟吧。”

“到哪儿去?’’我问道。

“上马家去”说着,他找出一张纸问我们:“你们识字吗?’’

我跟警卫员交换了一下眼色,异口同声地说:“不识字。”

那人把纸递到我们眼前,提高了声调说:“好好看看,我是马家的副官,请事假回来的,跟我走一趟吧!”

我向纸上扫了几眼,看出来他根本就不是什么副官,那上面倒写着因违犯马家队伍的军纪被开除的。我看出这家伙是在敲竹杠,就对他说:“这样吧,我身上只有两块钱,给你一块,你放我们走”这钱是我参加红军后积存下来的伙食尾子。

那家伙思忖起来。我示意警卫员先走,因为他的脚被冻坏了,行走迟缓。我做好了同那个家伙拼得准备:一旦他再拦我,我就不客气地给他一棍子。这位马家“副官”大概看我们确实役有油水可榨,便将两块钱一把抓去,放我走了。

我们迅速脱离了这块地方警卫员的脚烂得实在走不动了晚上,我扶着他走进一户穷苦人家,这家老乡同情红军的遭遇,冒着风险收留了他。

我告别了警卫员,一个人继续逃荒要饭向东走。以后,我始终惦记着他,曾多方打听他的下落,却一直杳无音讯。

自从西路军惨遭失败后,一向骄横的马家军更加嚣张了。他们从酒泉到武威沿赘个河西走廊,撤开了一张张密密实实的大网,派出许多支骑兵分队到处搜捕我军人员,不少同志被敌人捕去,修遭杀害。

我请理了身上的东西,做好牺牲的准备。这时,我身上只剩下一支没有子弹的手枪、一枚二级红星奖章和一个指北针。枪,是从敌人手中夺来的,不能让它再落入敌手,我把空枪拆散,把零件一个个丢到山沟里;那枚红星奖章是红军光荣的象征,决不能让敌人沾污它,我把它藏在一个树洞里;那个指北针是第四次反“围剿”时从敌师长李明手里缴获的,我要找红军、找党离不开它。我用指北针判明了方位,把它塞迸皮袄的破洞里,开始上路了我沿着河西走廊北侧向东走,这里时而是岩石裸露的山地,时而是寸草不生的戈壁滩,卧龙般的古长城蜿蜒起伏向东伸延。我每夜凭惜指北针摸黑走上二三十里路,白天找个地方隐蔽起来。

一天,我在永吕以西三十里的水磨沟附近隐蔽。黄昏即将到来,我估计搜索了一天的敌人该收兵回营了,为了早些赶路就从隐蔽地出来,贴近长城边走。古长城象一道屏障为我挡住了左侧我一面警惕地观察,一面匆匆行走。

前面要拐弯了我想,如果有敌人拐过来当面撞上就来不及闪开,我立刻向路旁的沟里奔去。就在我刚刚下到沟底时,转弯处果真来了五个骑兵,我弯下腰装作在拔草,敌兵看了看,没有过来盘问就走了。

从此,我小心地避开大路,专拣小道走。在永昌至武威间的一个地方,我又一次险入虎口。那天,我路过一个村子,一条大路从村北擦过,我从村南的小道走。眼看要出村了,只剩下最后一座房子可以隐蔽,我谨慎地先探头张望,只见两个骑兵顺着大路跑过来。回去或躲闪,都可能引起敌人的怀疑。怎么办了恰好这时村南的地里有头毛驴,我急中生智,装作赶毛驴,一边吃喝一边跑开了。

武威以东,敌人的搜索不那么紧了,只要离开大路远一些,有时在白天也可以走。一天,我正走近一个羊群,偶然回头一望,西边尘烟滚滚,由远而近。我问牧羊人:

“后面是不是来了骑兵?"

他看看西边,又看看我说:“是马家队伍来了,你快走吧!’’

我对他说:“不要紧,请你把羊向南赶一下。”

我们一起赶着羊群走开了。等敌人马队来到我们刚才站立的地方时,我们已经走出二三百米远了。敌人二十多个骑兵停也没停疾驰而过。我第三次脱险了。

在河西走廊的一个多月里,我过着昼伏夜行、餐风露宿的野地生活。每天一早一晚,我乘着无人悄悄跑到村边,敲开一座小房讨些吃的。那些穷苦百姓实在好,他们正处在春荒时节自己明明吃不饱,却总是给我一碗稀饭和炒面。靠着他们的接济,我才能够支撑下来。

终于有一天,我走到了黄河边。

那天晚上,我在路上意外地遇到红三十军的三个战士,我们结伴而行。天放亮时,我们来到黄河边的一个小村旁。

滚滚的黄河劈开峡谷奔涌向前,没有渡船和熟练的船夫根本别想过河。正巧一位老乡扛着犁、牵着牛来到河边,解开一条小船,准备到河东耕地。我们上前请他把我们带过河。

老乡面露难色,说“我把你们带过去,马家知道了会把我全家老小杀光的。”

我们不好强求,可是眼望着近在咫尺的黄河却不得过,心里火烧火燎。

老乡又告诉我们:“从这里下去五里路有条渡船,你们可以从那过,那里已经过去好多你们的人了。”

我们按照他的指点匆匆}句下游走去,那里果真有条渡船在河对岸。船夫隔河向我们喊道:“等一会儿,我就来。”

我们在山上隐蔽了一会儿渡船划过来r,船失向我们招手,“快来吧。”

我们上了船他把仓盖打开,叫我们躺进去。他告诉我们,对岸就是兰州通往宁夏的大路,经常有马家队伍来往。我向他打听去打拉池怎么走?他一再叮嘱说:“你们上岸后不要走大路,一直上山,翻到山那边就是通往打拉池的路了。”

我们躺在狭小昏暗的船仓里,身子随着小船颠簸起伏,耳边是河水的呼啸,我仿佛看到了在高山峡谷间,勇敢的船夫驾着一叶小舟飞越激流的情景。我们平安地渡过了黄河。

下船时,同行的三个战士把背的盐巴送给了船夫一部分,船夫一再致谢。本来是他豁出身家性命帮助了我们,帮助了许许多多的红军战士,可他却向我们道谢—这就是伟大而淳朴的黄河船夫,这就是伟大而淳朴的人民。

过了黄河,红三十军的三个战士匆匆走了,我因脚痛落在后头,只好一个人赶路。翻过山,天色将晚,我来到村子边,正走到一个院子前,从院门里出现一个人。此人约二十六七岁,留着平头,身穿半旧不新的蓝色中山装。看他这身装束不象个普通庄稼汉,倒象是在外做事的人。

那青年汉子问我:“你从哪里来的了”

我说:“从靖远来”

“听你的口音象江西人,怎么到靖远来的了”他继续问道。

我虽不是江西人,但南方的口音毕竟无法掩饰,只好打个谎说:“我是八师的,去年打红军路过靖远,因病掉了队,就在老乡家里干活挣口饭吃”

他追问我:“你们第八师师长叫什么名字了”

"师长叫毛炳文。”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这样的问题难不倒我,作为交战的对手,敌军指挥官的情况是必须掌握的,更何况这个毛炳文早在江西时,就是我们手下的败将。

他听了我的回答,沉吟片刻,然后狡黯地说:“不是的,你们师长叫毛泽东吧!”

我不由心里一惊:糟了!这个人八成是民团里的。

在河西几次与敌人遭遇都脱险了,今天刚过黄河却偏偏给人家送上门来,这可真倒霉!

我正在思忖对策,那青年汉子却解释说:“我原是二十六路军的,去过江西,同红军打过仗,现在销假回家奉养母亲。”

我听到“二十六路军”心里一动,我们的红五军团就是二十六路军在宁都暴动的部队,看来他对红军有所了解。

他接着告诉我:“红军现在到了陕北,你们到河西的只是一部分。我知道你有难处,你准备到哪里去了”

我不便明说,便托辞道:“回家去。”

没想到他却对我说:“不要回家,当红军好。红军就在庆阳,你到了庆阳就找到了红军嘛”他边说边拉着我进了院子,“今天就在我家住一宿,明天再走。”

他又问我:“你在红军里做什么?’’

我说是个伙失。他打量着我,推断道:“看样子是个当官的吧,可能官还不小呢,起码是个连长、营长的。”

我看他说话一会儿热热乎乎,一会儿又刨根问底,令人难以捉摸,不能不小心提防。我索性不再吭声了,他也没有继续问下去。他把我带进一间小客房,房里很干净,炕床上几条素花被褥叠得整整齐齐,看得出这是户小康人家。

那青年对屋中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说:“娘,来了个客人,给他做些饭吃。”

老太太望着我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样子,叹道:“你辛苦了,出门在外的人难哟!”她吩咐儿子给我打来热水洗浴,又亲手给我做了面条,还炒了菜。

从讨饭以来,我第一次用上热水洗了睑、烫了脚,第一次吃上热饭热菜。饭后,老太太一再催我睡觉:“你劳累了,好好歇着吧”

她母子二人出了屋。我坐在炕上仍不放入睡,担心万一来了民团怎么办?我轻轻推开门向院中观察:这天晚上的月亮又大又圆,照得地上白光光的,院子四面都是一人多高的土围子,只有一个门可以出入,在一处墙根下靠着个大树墩子,我估计着只要登上树墩就可以翻过围墙,墙外就是大山。我略略踏实了,便和衣靠在炕上歇息,心里念叨着不能睡,千万不能睡。谁知脑袋一挨炕头,就真的睡着了。

等我再睁开眼时,夭已大亮,日头出来很高了。我不由一叫:“哎呀,糟糕!’’急忙跳下炕,一出门正撞上那青年。

他问:“你千什么去?”

我说:“打扰你们了,谢谢,我该走了”

“不能走。”他着急地拦住我。

说话间,老太太也过来了,一再留我吃早饭。我想一夜平安无事,看来他们是好人,就留下吃了早饭。吃罢饭,我收拾起东西准备走。老太太按住干粮袋问我:“这里面是什么?’’她打开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小堆发了霉的食物:一个饭团,几块干摸,两捧豆子,一撮炒面,生的、熟的,软的、硬的·一什么都有。老人叹了口气说:

“这是人吃的?不要了,都给我留下喂猪!’’

她端来一簸箕白面馍馍塞进干粮袋。母子俩把我送到院门口,老太太指着前方说:“你从这儿向前走,过去五里路就是通往打拉池的大路了。”

我谢过他们正要上路,老太太又对儿子说:“他记不住,你送一送他。”

那位青年人一直把我送到大路上。临别时,我握着他的手,泪花直在眼眶里转。他是好人,他们母子二人都是好人。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中,我遇到了这样的好人,怎能不使我感动呢?我走出一百多米远了,又忍不住回过头来,只见那青年仍伫立在路边目送着我。一个猜测顿时跃上我的心头:这个青年如果不是共产党员,起码也是个共产党的同情者。

分手时,我曾把他的名字和村名都记下了。几十年来,我一直想能再见见他们,遗憾的是,时间久了,我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如今,那个老太太怕早已作古,那位青年如果还活着也是年逾古稀了,但他当时的模样仍然活脱脱地呈现在我眼前:二十六七岁,平头一身蓝色中山装。

当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陕甘时,我听说党中央驻在庆阳,红军前敌总指挥部设在打拉池,如今已过去了一个秋冬,红军不知转移到了什么地方?我只好按照红军曾经活动过的地方走,追寻红军的足迹。我走进甘宁交界处的重镇打拉池,墙上残留的标语一下子跃人眼帘: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红军万岁!”

标语尽管已经是斑驳的陈迹了,但它仍象一团火烧得我心里热乎乎的我仿佛又看到了红军,又看到了那红红火火的场面,顿时振奋起来。

我走过一家理发店想把头发剪一剪,一来因为头发太长了,与当地人很不相称,二来就要我到红军了,总不能这副样子见战友。我走到店门口,与理发师傅搭讪起来。

他问我:“你不是本地人吧?’’

我告诉他:“我是过路的,请问到庆阳怎么走甲”

理发师傅摇摇头:“我也没去过。听说很远,由这儿往东.要经过海原、固原”

我看他厚道、热心,就请他帮我剪剪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他“我没有钱,可不可以帮个忙了”

理发师傅爽快地说“可以,不给钱也行。”但想了想又劝我,“你要去庆阳,路上要经过一些回民区,你不理发留着胡子倒象个回民,这样会方便些”。

很明显他心里明白我是红军,尽管他没有点破。我们两个心照不宣。他又叮嘱我:“如果有人问你是大教还是小教,你就说是小教,记住啊。”

我虽然没有理发,却对他由衷地感激。告别了理发师傅,我加快脚步继续追寻红军的踪迹。

我从打拉池向东,经六盘山以北的海原、固原地区横穿宁夏,到达陇东的镇原境内。

一天晚上,我借宿在一个骡马店里,同四个赶毛驴生意的人睡在一条炕上。i在睡前四个生意人兴奋地议论不休:“奇了!驻在王家洼子的军队真好,买卖公平,不扰商人。”

“从来没见过这样好的军队。”

我心头一亮,凑过去问他们那是支什么队伍。他们告诉我:“是红军,是红军二十八军一团”

我压住心头的狂喜,又有意问了一句:“红军对过路的人不为难吧了”

“不为难,好得很呐,你放心吧。”

我向他们打听,“此地离王家洼子有多远?”

“整整一百里。我们昨天才从王家沫子动身来的”

近两个月来,我终于第一次听到了红军的确切消息,真高兴啊!这一百里路,我恨不得一步跨过去。躺在炕上,我兴奋得一夜没合眼,身边的四个生意人早已鼾声大作。

鸡叫头遍了,夭还黑洞洞的.我起身匆匆赶路,一气走到夜里,赶到王家洼子,找到了红军。

近两个月的日日夜夜,我露宿荒野,行乞千里,多少次险处逢生,多少个好心人真诚相助。我凭着一只干粮袋,一根讨饭棍,一个指北针,凭着对党对革命的忠诚,终于回到了红军的行列!

在镇原,我先后见到了许许多多的西路军指战员,大家虽然被敌人打散了,但都抱着同一个信念—找党去,找红军去,化装潜行,吃尽千辛万苦,又重新聚集到革命的红旗下。

顺便交代一笔,那个陪伴我逃荒要饭的指北针,以后又一直跟随我进了北京城。全国解放后,军事博物馆的同志把它要去陈列出来,作为红军英勇斗争的见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10463.html
上一篇李世民为何杀光所有侄子,却留下所有侄女?他究竟要干什么?
下一篇愿你在天堂永远是10岁的小姑娘!做了75年英国国王,唯独没有做自己

为您推荐

【红色文化】红军时期部队番号的演变——人民军队番号历史沿革之三

【红色文化】红军时期部队番号的演变——人民军队番号历史沿革之三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红军时期部队番号的演变人民军队番号历史沿革之三王  澎 进入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的称谓逐渐统一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并沿用至今,部队番号也经历了一个从繁杂到统一的发展过程,具体体现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和以华北军区野战部队为代表的五大野战集团番号的演变。征战西北的第一野
陇南两当举行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烈士铜像揭幕仪式

陇南两当举行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烈士铜像揭幕仪式

中国甘肃网11月22日讯(本网记者 程健)11月22日,陇南市两当县举行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烈士铜像揭幕仪式。陈红军烈士的铜像在县人武部营区,高1.6米,主体由黄铜铸造,造型庄严、肃穆,洋溢着崇高、不朽的英雄气质,极富感染力和震撼力。两当县县长武冰表示,陈红军烈士铜像的揭幕,旨在让红色基因的种子生根发芽、代代相
赓续红色血脉 闽东红军独立师研究会福建宁德成立

赓续红色血脉 闽东红军独立师研究会福建宁德成立

活动现场。 吴允杰 摄 中新网宁德9月29日电 (吴允杰)“希望研究会的同志不忘初心,踏踏实实研究闽东独立师,把研究工作推向实际化,有长远安排、有每年的工作安排,真正出些精品。”阮英平烈士之子、原解放军总装备部综合计划部部长、少将阮朝阳29日在福建宁德如是说。    阮英平烈士之子,原解放军总装备部综合计划部部
【讲好红色巴中故事59】吴瑞林迎接红军入川

【讲好红色巴中故事59】吴瑞林迎接红军入川

END往期推荐紧急寻人!巴中一地3名密切接触者活动轨迹公布速自查!巴州区公布1名密接者部分活动轨迹!巴中一县区招聘大量见习岗位,详情来源丨巴中日报编辑 | 陈益斌  责编 | 韩梅  审核 | 张容 余小林报料热线 | 501111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04你们点点“分享”,给我充点儿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