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他是一等功臣,上甘岭战役英雄,一人歼灭400名敌人却消失了30年

他是一等功臣,上甘岭战役英雄,一人歼灭400名敌人却消失了30年

前言

“一等功臣,战神归家,隐姓埋名三十载!”

这样的前缀语大家肯定不会陌生,它们经常出现于各种网络广告或不健康网站上。

然而,在重庆市合川区有这么一位老人,集抗美援朝战争一等功臣、上甘岭战役英雄、一人歼灭400余名敌人,等荣誉于一身。

可就是这么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战斗英雄,却与原部队离奇失联三十余载。

直至1988年,解放军部队专门找到合川县(现改为合川区)人民政府,把老英雄的事迹通报到基层。 而这位荣膺抗援朝战役一等功臣的老英雄名叫蒋诚。

正当合川县政府找到他的时候,身边的人都惊呆了,只有蒋诚的妻子没有感到太大意外。

因为女人的第六感直觉告诉她——自己的丈夫看上去只是一名普通退伍老兵,其背后肯定不简单。关于蒋老英雄的故事,就从十四载抗战岁月开始说起……

图|老英雄蒋诚

一、少年离家,蒋诚参军报国显英勇

蒋诚,原名蒋启高,1928年12月出生于当时的合川县隆兴乡广福村一户农民家庭。

一家七口人(父、母、兄、嫂、弟、侄、自己)的全部财产只有两亩薄田、两间草房、一头老牛。

近些年,重庆市合川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被誉为“巴渝粮仓”。

2021年,合川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64.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35元,先后被国务院、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

然而,百多年前的合川县因生产条件低下,村民们只能通过种植玉米、甘薯为生,日子过得比较苦。 随着侵华日军炮打沈阳北大营,单方面挑起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十四年全面抗战大幕被缓缓掀起。

重庆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老蒋的大本营、战时陪都,没有像其他城市遭日军攻占。

但自从1939年开始,日军频繁出动飞机轰炸重庆,许多无辜群众惨死在日军的炮火下。

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条件贫困的蒋诚根本无法上学。因局势混乱,年幼的蒋诚尝尽人间百态。

1940年前后,家里实在穷得揭不开锅,唯一的一头老牛都被父亲卖了应急。

没办法,12岁的蒋诚与年幼的弟弟各拿着一只破碗,前往重庆市区走街串巷乞讨。

蒋诚曾经在村里听其他小伙伴说过:“重庆市里有不少达官贵族小姐,他们衣着华丽、出手阔绰,找这些人乞讨准没错。”

于是,蒋诚和弟弟来到重庆市区后,来往于各大饭店、娱乐场所,只要看到有人出来,他们俩就跑过去倒地磕头,说着一些吉祥话讨钱。

不过,钱倒是没要到多少,蒋诚兄弟俩还白挨了几顿打。

原因就是,同村的小伙伴没有细说到底怎么样向那些达官贵人要钱。

按照蒋诚的理解,乞讨就是博取别人同情心,再说两句漂亮话。

其实根本不是如此。当时的重庆藏龙卧虎,大部分人都是蒋介石的心腹,至少是国民党内部要员。

他们上过战场,见过无数尸横遍野的场面,心里早已麻木不仁,几乎没有同情心。

蒋诚兄弟俩若想从这些人身上要到钱,可千万不能卖惨,必须要使出浑身解数,逗他们开心。

说白了,这些“上层人士”把蒋诚这些小乞丐当成猴子耍,给两个钱可以,必须要把本大爷给逗乐了。

不然的话一分钱不给,还会倒打一顿。

当时的蒋诚哪里清楚这些,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没办法,他和弟弟只能去给别人家帮工讨顿饭吃。

时间转眼来到1945年,这一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华民族终于取得全面抗日战争的胜利,可是大西南地区还没有真正迎来解放。

这里作为重要的后方基地,一直被蒋介石牢牢霸占到1949年底。

不管怎样,全体中国抗日军民赶跑了日本人,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此时的蒋诚已经年满17周岁,他没有上过一天学,这么些年一直和弟弟奔波于重庆及周边各村镇讨生活。

图|抗战时期,艰难讨生活的百姓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会同兄弟部队解放重庆。

1949年12月,解放军主力分出小部分部队执行剿匪任务。

第十区主要负责剿灭合川县区的盗匪、江北县土地主,这些土匪到处叫嚣着要把“土八路”赶走,还要攻打铜梁县。

因为部队伤亡较大,解放军在重庆以及各周边乡镇开始招兵工作。

已经21岁的蒋诚之前没有与解放军打过交道,只是与别人交谈时听说过有这么一支部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为穷人们分土地。

正是因为旧社会的苦难记忆,让蒋诚对这支素未谋面的部队兴起了浓厚的兴趣。

当得知解放军在重庆各地进行招兵时,蒋诚立即告别父母,走上了参军的道路。

1949年12月底,蒋诚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被编入第十二军31师92团1营机炮连。

为了表明自己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决心,“蒋诚”取代原本的名字。

至1950年6月,合川县、华蓥山、铜梁县周围的匪徒被基本清剿完毕,解放军主力部队迎来短暂的休整。

二、入朝参战,蒋诚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一时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单方面挑起朝鲜战争,中国北方边陲时常遭到敌军侵袭。

1950年10月,经中央军委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反复商议,第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即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

1950年12月,志愿军第十二军31师正式入朝参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

第五次战役是我军与“联合国军”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后一场大兵团作战。

战斗初始,志愿军把“联合国军”赶至首尔一带。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李奇微与范佛里特突然使用了大规模机械化部队压缩志愿军防线,彭总司令立即下令志愿军各参战部队有序向北撤退。

图|志愿军痛击敌军

31师孤军深入至“三七线”附近,随时都有可能被敌人围歼。

时任十二军军长曾绍山将军立即下令31师立即后撤,可此时的军部与31师的联系已经中断。

当时蒋诚所在的92团与兄弟部队91团前插比较远,为了能顺利回撤到后方,91团团长李成林会同兄弟部队渡过南汉江,进入了茂密的深山中。

虽然全团在渡江前已经断粮,官兵们用野菜充饥,一路艰苦跋涉,经过多天的急行军,31师最终克服重重困难抵达文登里一带。

正当蒋诚与志愿军大部队英勇的抗击“联合国军”的时候,他老家合川县则正风风火火地进行土地改革工作。

1951年6月,“西南土改团”在合川县进行土地改革第一期工作,五个区所辖383个村展开相关工作,蒋诚的家里分到了应有的田地,生活质量得到大大改善。

消息传到前线,蒋诚倍感兴奋。没参军之前,蒋诚与弟弟曾经沦落到乞讨为生,就是因为家里没有太多土地,负担不起兄弟俩的口粮。

现在好了,人民政府打土豪、分田地,如蒋诚这样的贫苦家庭终于迎来翻身解放。

四下一打听,蒋诚发现原来许多战友的家里都在进行土地改革工作,大家几乎都是穷人家的孩子,父辈祖辈都是地里刨食。

对农民而言土地就是生命,共产党与人民政府给了他们重生的机会,战士们必当竭尽全力痛击敌人,保卫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

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结束后,因蒋诚果敢勇猛,进攻时毫无畏惧,他被提拔为机炮连的副班长。

1952年6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二军赴朝鲜金城地区执行防守任务。刚参军一年零三个月的蒋诚由营部首长张云的介绍,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宣誓的时候,蒋诚不禁感叹:自己来到朝鲜这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已经跟随大部队经历了大大小小400余次战斗

期间,不仅有在第五次战役中的“火线突围”,还有重创土耳其旅等等令人值得高兴的战绩。

事实证明,蒋诚只用了15个月的时间就能“火线入党”,足以证明他在部队里的工作成绩比较突出、党政觉悟高,只有这样首长才会将宝贵的入党名额授予蒋诚。

1952年10月,蒋诚入党4个月后,他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战役——上甘岭战役。

1952年10月1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先后投入10多万兵力,对上甘岭这个仅3.7平方公里的小山包,展开了历时43天的反复争夺战。

1952年11月初,志愿军十二军主力部队投入上甘岭作战。

彼时,负责上甘岭第一阶段守卫的志愿军第十五军45师,已经在短短半个月时间里拼光了5600余人。

45师全师共有27个步兵连,撤出上甘岭时,27个步兵连只剩下11个连还稍有战斗力,其余16个步兵连全部被打光。

为何上甘岭战役会如此重要?“联合国军”会这么疯狂呢?原因不复杂,当时美军在朝鲜战场上逐渐丧失主动权,胜利的天秤朝志愿军倾斜。

美方希望与志愿军边打边谈,可是谈判就要有筹码,既然如此,美军希望利用小规模歼灭战,重创志愿军主力,拿到更多筹码。

图|美第八军团指挥官范佛里特

我军自然不会让美军的这一毒计得逞,不甘心的敌军进行了“摊牌行动”。

上甘岭战役开始之初,“联合国军”对志愿军防守阵地进行了高饱和炮击,每一秒钟就有至少7发炮弹炸在阵地上。

看到志愿军第十五军和第十二军防守顽强,“摊牌行动”的指挥官范佛里特派出整整6万多人、200辆坦克,朝着上甘岭阵地浩浩荡荡而来。

战斗期间,志愿军第十五军45师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

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黄继光烈士,他原本是一名连部通信员。

前文介绍过,45师27个步兵连损失惨重,能打的士兵几乎都打光了,黄继光主动投入前线战场。

在一次攻击敌人地堡的过程中,黄继光用身体为战友取得进攻的机会。

除了黄继光之外,还有用身体连接电话线的牛保才,这些都是值得后人铭记的战斗英烈。

1952年11月8日,志愿军十二军第31师92团抵达上甘岭,上级旋即要求他们于11月11日发起反攻。

初到上甘岭的蒋诚被惨烈的场景吓了一跳。按理来说,蒋诚之前经过一年多的艰苦作战,积累了丰富的对敌经验,可是上甘岭战役的惨烈远远超出了蒋诚的想象。

很快他就调整好心情,将惊讶转化成为战友报仇的斗志。

据资料记载,1952年11月中旬,蒋诚抵达上甘岭时,最重要的537.7高地陷入了非常危急的境地。

守卫该高地的志愿军部队与敌人血战四天四夜,仅剩的24名官兵退守7号坑道,后来连续11天断水断粮。

志愿军领导之所以要求92团主动发起反攻,就是关乎537.7高地能否被我军顺利拿下,这事关整个朝鲜战局的走向。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蒋诚与战友们没有被敌人的凶猛攻势吓破胆,他们始终贯彻上级领导的指示,于规定时间向敌人发起猛攻。

根据志愿军十二军战史记载:32团刚到阵地,就遭遇“联合国军”疯狂轰炸。

战士们紧急寻找隐蔽处,蒋诚临危不惧,他扛着机枪跳出入了一处深坑。

站在坑底,蒋诚把机枪架在坑上头,不管打不打得到,他始终操作机枪对敌人发起射击。

或许有同学会说了:蒋诚老英雄这样做会不会暴露目标?

这点还是大家多虑了。

上甘岭是个非常小的地方,美军该处阵地实行的是高饱和攻击。

在这种大背景下,志愿军无须在乎会不会暴露目标,因为所有的地面设施都被美军摧毁殆尽。

正是因为蒋诚进行的英勇反击,他利用坑底这个绝佳位置,在数天内连续歼灭400多名敌军,击毁一挺敌人重机枪,有效地压制了“联合国军”火力点,封锁了敌人运输道路。

图|轻伤不下火线的志愿军战士

甚至蒋诚在坑道里发挥了高度的英勇顽强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带领机炮班的战士们在短时间内掌握了高射技术,利用机枪击落一架敌机。

听上去,蒋诚似乎成了小说里那样无所不能的英雄,一个人就歼灭400多名敌人,还用机枪打掉了一架敌机,似乎这样的战绩有些不可信?

查阅蒋诚荣立一等功立功受奖说明,里面详细记载了他在上甘岭战役的歼敌记录。

这份说明就是对蒋诚老英雄的最好褒奖。

三、荣获一等功,蒋诚解甲归田

当然,上甘岭战役的过程肯定不会这么一帆风顺。“联合国军”进攻火力有所松懈时,蒋诚与其他隐蔽于坑道里的战友突然跳出来,主动发起反击。

战斗过程中,因为蒋诚是机枪手,他遭到敌人的“重点关照”。

一枚手榴弹“轰隆”在他身边爆炸,蒋诚的右腹部被手榴弹弹片划出了一道6厘米的伤口。

在环境恶劣的前线战场,如此巨大且致命的伤口,足以让一名身经百战的战士瞬间失去行动能力。

反观蒋诚左手操作机枪,右手把流出来的肠子塞回进了肚子里,旁边的战友拿出三角方巾为他进行了简单的包扎,继续战斗,协助步兵完成了任务。

因为蒋诚用机枪对敌人造成重大伤害,且重伤不下火线,上甘岭战役结束后,志愿军总司令部授予他一等功,通令全军嘉奖。

此时的蒋诚浑然不知,他刚刚撤离阵地就倒在地上,被战友们拖到后方医院抢救,这才保住了性命,右腹部至今留有一道长约6厘米深凹进去的伤疤。

我们很难想象老英雄在腹部出现如此大的开放性伤口,肠子都流出来的情况下,用怎样的方式把肠子又塞回肚子里,且持续不断对敌射击作战。

或许正如美国老兵对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评价:“他们不是血肉之躯,而是一堆有着自我意识的钢铁。”

1953年初,蒋诚伤愈归队,随大部队参与了金城防御战。

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与“联合国军”代表正式签订《停战协议》,历时近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就此结束。

此时,一等功臣蒋诚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他被提拔为志愿军第十二军31师92团一营机枪连班长。

1954年,蒋诚随大部队胜利回国,31师回国后驻防于浙江省衢州江山市。

图|我军获得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大部队突然回国,导致原来的营房不够住。1954年4月,华东军区指示全军所属部队尽快着手修建各自的营房,蒋诚与战友们投入到了紧张的建设工作中。

1954年底,他因突出的贡献在营房建设中荣获三等功。

1955年,党中央号召全军各指战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主动前往偏远地区参加经济建设,蒋诚积极响应号召,他向上级领导提出复员报告。

1955年2月10日,蒋诚正式退伍返乡。回望5年多的从军生涯,蒋诚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光荣地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然而,蒋诚退伍时的行李只有一套衣服、一双衣袜、一条毛巾、一块肥皂和一些布票,包括他贴身携带的三枚军功章。

回到家乡后的蒋诚没有对任何人提起他是抗美援朝战争一等战斗英雄的光辉历史,更没有找过相关部门提出条件,完全就是以一个普通农民的身份下地干活,闲暇时参与修建铁路。

1964年4月,合川县人民政府在全县招聘一些有技术的工人,包括不限于开车、电焊、种植果树、饲养动植物等人才。

蒋诚因为在浙江衢州学习了一手桑蚕养殖的好技术,他被临时调到隆兴乡从事饲养蚕桑的工作。

这份临时性的工作,他一干又是20多年。

1988年,合川师范学校校长王爵英负责修撰《合川县志》时,偶然从县政府档案库里发现了一份《革命军人立功喜报》

喜报上明确写着:“贵府蒋诚同志在上甘岭战役中创立功绩,经批准,记一等功一次,全家光荣。”

王爵英非常纳闷,按说这份《革命军人立功喜报》应该要发到个人的手中,或者在村镇一级的基层单位作为底根资料,为何县政府的档案库里会发现这份喜报呢?

经过仔细查阅发现,这份立功喜报最后一栏被注明“由原区退回,查无此人”。

王爵英查看投送地址,上面写着四川省合川县四区兴隆乡南亚村。

作为在基层工作多年的王爵英,当即发现错误,当时的合川县既有隆兴乡,也有兴隆乡。

部队误把隆兴乡写成了兴隆乡,因为一字之差才导致这份立功喜报没有送到个人手中。

更加凑巧的是,王爵英有一位学生蒋启鹏正是蒋诚的亲弟弟。

有一次王爵英与蒋启鹏闲聊时说起了这件事情,蒋启鹏心里咯噔一下,他认为老师口中的这名志愿军战斗英雄应该就是自己的亲哥哥蒋诚。

后来经过多方验证,“失联”三十多载的蒋诚终于和原部队取得联系。

1988年9月23日,蒋诚收到了一份由当时的合川县人民政府签发的通知。

这份通知其实就是为蒋诚调整工作以及其工作待遇。按照行政归属,一级县政府直接对一名退伍老兵签发关于工作待遇的通知,应当是属于“越级处理”。

没过多久,重庆市各大报纸刊登了蒋诚老英雄的事迹。

图|地址填错的立功喜报

消息传回合川县,老英雄周围的邻居才知道,原来这位看似不起眼的退伍老兵居然是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

同时大家都很纳闷:“尽管部队因为一字之差填错了地址,没有把立功喜报送到蒋诚手上。

可作为当事人的蒋诚,他应该向有关部门主动反映这一情况,为自己争取应当的工作待遇,为何老英雄这么多年一直绝口不提此事呢?”

按照蒋诚的女儿和儿子介绍:“在父亲的观念里,许多战友都牺牲了,自己能活着回来就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因此老人家认为有什么困难自己能解决就自己解决,不要给国家添麻烦,这么多年来蒋诚从来没有为自己为小孩的工作和日常生活,麻烦过政府。”

身为蒋诚“枕边人”陈明秀,却认为自己的丈夫向来不简单。 通过女人的直觉以及一些日常琐碎,陈明秀判断丈夫蒋诚不是一位简简单单的退伍老兵。至于他到底在战场上立下过哪些功劳,陈明秀倒是没有确凿证据。

此番解放军原部队把蒋诚的立功喜报发回到合川县,反倒解开了陈明秀多年来的疑惑。

结语

1989年,60岁的蒋诚退休后回到广福村安享晚年,他每月能按时向村党支部交纳党费、准时参加党员学习教育,力所能及地为村里做一些工作。

2014年,在蒋诚的带动下,全村签约1400亩土地流转协议,发起了油橄榄种植。

图|老英雄与五星红旗合影

后来因为蒋诚老人身体不好,他与儿子一起住进了合川区的一处公租房里。

2021年,《重庆日报》记者专门拜访蒋诚老英雄,已经90多岁的他虽然口齿不大清楚,却始终记得两件事——参加解放军和光荣入党。

每当电视里响起雄赳赳气昂昂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时,老英雄浑浊的眼睛里仍会闪烁出不一样的光彩。

参考文献:

[1]传奇老兵 永不褪色,作者陈波,重庆日报 2019年07月31日

[2]一等功臣蒋诚深藏功名的传奇故事,作者陈波,重庆日报 2021年03月11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13113.html
上一篇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被后人嘲笑,到底有多少水分?
下一篇北宋文人如何生存?激进25年富弼,终于说出:范六丈,圣人也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