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北宋文人如何生存?激进25年富弼,终于说出:范六丈,圣人也

北宋文人如何生存?激进25年富弼,终于说出:范六丈,圣人也

因为宋朝的文人多且政治待遇比较好,所以,官僚气氛比较浓重。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扯皮、责权不清等问题。这就养成北宋官员的性格比较四平八稳,特别是年纪越大越保守。但问题是,所有事情都如此:统一常态下总有变态情况。在这方面最明显的就是富弼。

庆历新政的正副主帅

富弼是晏殊的女婿,晏殊在北宋政坛属于不倒翁级别,一生常在京师为官,再加上比较能活,性格又比较好。所以,被晏殊推荐的人很多。甚至晏殊之子都借此对人夸耀,京城内半数高官都是出自他家门第。富弼又有才,升迁速度比较快。因为一路顺风,没见识过北宋真实的政坛,所以,就显得比较激进。

晏殊

《续资治通鉴长编·庆历三年十一月》记载,高邮知军晁仲约面对群盗进攻而不能抵御,在此情况下,他命令有钱人拿钱拿物拿着牛酒带着大量金钱去犒劳强盗,强盗们一看这比抢来钱还快呀。因此,直接过了晁仲约的防区。枢密副使富弼听到后非常生气要杀晁仲约,参知政事范仲淹则反对,在宋仁宗面前两位大臣发生争议。

范仲淹激进副手用25年,终明白文人政治下生存之道

范仲淹生于989年,卒于1052年,享年63岁。庆历三年乃1043年,时年54岁。

富弼生于1004年,卒于1083年,享年79岁。万历三年时39岁。

富弼比范仲淹要激进得多

很显然,富弼在宋朝政坛绝对是年轻力壮,范仲淹则是成熟的官场人物。二人在庆历新政中,范仲淹主管西北对西夏,富弼主管被放对辽国。可以说,二人一正一副主导着庆历新政。二人的论争非常让人新奇。

富弼的主张就是:作为将领不能守住城池造福百姓本来就该惩罚,而他竟然向强盗示好行贿,这样的人作为军事将领就是失败。现在高邮百姓都想生吞活剥了他。

范仲淹的主张则是:晁仲约该死,但因为高邮兵力不足、武器缺乏,也是情有可原。至于百姓说的话,不过是流言而已,不能信。

宋仁宗就此没有杀掉晁仲约。富弼非常气愤,事后指着范仲淹说:现在许多新法不能推行就是因为官员不配合、阻挠,如果不能杀之立威,如何能减轻阻力?

范仲淹当着他的面儿没敢说话,一者说了富弼未必能理解;二者说真话可能被皇帝知道反而不好。因此,他就偷偷地告诉富弼自己为什么这么做。

其主要观点有三:

其一:祖宗以来,未尝轻杀臣下,我们怎么能轻易破坏呢?

其二:真心跟我们同心的人,满朝能有几人?话的意思很明确不可树敌过多。

其三:皇帝不跟我们同心——上意亦未知所定也,如果现在你撺掇皇帝杀了大臣,那么“他日手滑”——因为没有人和我们同心,皇帝又和我们真正同心,给我们使坏的人会很多,皇帝被人鼓噪多了必然会变心,那么,那个时候我们的脑袋也保不住——虽吾辈亦未敢自保也。

富弼

富弼终于理解了范仲淹的苦衷

富弼听到这一观点后,并没有被说服仍然觉得范仲淹过于揉面,做事情必须要大刀阔斧。直到第二年,范仲淹被贬、富弼出京去了地方为官。因为,富弼在地方上的政绩非常好,由此又被调回京城。可是快到京城了却接到命令暂时停歇。当天晚上富弼躺在床上想到范仲淹的话,才叹息道“范六丈,圣人也。”。

当然,也有人记载范仲淹和富弼下朝后进行了讽刺与解释。范仲淹说完上面的话后,富弼起立以谢曰:非某所及也。但无论什么记录,富弼在当年确实属于比较激进的态度。但后来,面对王安石变法之时,他竟然斥责其为奸人。

这件事儿,其实对富弼日后的政治经历有很重要的影响。因为,他懂得了文人政治的生存前提。

富弼作为39岁的宋朝统治核心人物之一,其年龄确实小了。意气风发下的狂躁,遮蔽了他的一双眼睛。54岁的范仲淹则是成熟的政治家,他知道“文人政治”的“天花板”是什么,那就是皇帝的意志。文人政治的前提就是皇帝的意志,对于他人则是领导意志。要想干成事儿,首先要他们的态度。可宋仁宗偏偏正是一位揉面的人。

保住大宋天下稳定、天下归心于皇朝是宋仁宗最关心的事情。天下稳定的前提下是朝廷稳定,所以宋仁宗对于改革是排斥的。为此,宋仁宗对庆历新政也是“三分钟热度”,热度过后在旁人地指指点点中、在自己心中的盘算下,又开始犹豫了,怕动了朝廷的稳定的大政方针。

王安石

但问题是,稳定的前提是解决问题。这时就有两种皇帝的作为,应该作为教训被人铭记。

明知有问题却不想着改,那是因为不知道怎么改,既然不知道那就索性不改;

或者怎么改没有定谱,一看到问题就头脑发热、听风就是雨,行动起来后反而是处处浅尝辄止,其实,后者还不如前者。

宋仁宗就是这两种人的典型的一体式的人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13116.html
上一篇他是一等功臣,上甘岭战役英雄,一人歼灭400名敌人却消失了30年
下一篇《雪中悍刀行》,黄三甲到底为徐凤年逆天改命做了啥?

为您推荐

北宋灭亡后汴梁多次易手,南宋为何两度光复汴梁城,又两度丢失?

北宋灭亡后汴梁多次易手,南宋为何两度光复汴梁城,又两度丢失?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在“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之后,宋朝便就此失去了京师汴梁。实际上,从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灭亡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议和期间,京师汴梁曾先后两次重归南宋。那么,南宋是如何两次收复汴梁,又是如何丢失的呢?金军北上撤出中原后,汴梁落入伪楚政权手中“靖康之变”中,金军虽然攻破了宋朝都城
当“祖宗之法”遭遇“得君行道”:北宋的政事和史事

当“祖宗之法”遭遇“得君行道”:北宋的政事和史事

袁春希/访并文北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北宋历史中的政争与权力的交叉,不仅发生在现实世界,还有来自理想世界与道德观念的交锋。北宋在政治与军事上的积贫积弱,作为一种背景,也凸显了这种交锋的激烈。然而这种交锋势必借助于最高权力的选择。这使得当时的士大夫有了“得君行道”与“以天下为己任”的幻想,也
血淋淋的管理艺术,惊呆了十七岁的宋仁宗

血淋淋的管理艺术,惊呆了十七岁的宋仁宗

众所周知,我的主业是读宋史。一般来说,我用这样的话作为开头,就是要单纯地讲一个宋代的历史小故事。北宋天圣五年十一月,垂帘听政的刘太后和还没亲政的小皇帝宋仁宗在开封南郊举行了一个非常隆重的祭天仪式,仪式完毕之后,是例行的大赦天下、赏赐军士的福利行为。当福利发到汾州(今山西汾阳)广勇军这里的时候,士兵们
宋朝过大年 奇奇怪怪可可爱爱

宋朝过大年 奇奇怪怪可可爱爱

宋朝压岁钱称为“随年钱”(选自《过一场风雅的宋朝生活》)         木版年画《神荼郁垒》         手擀面在南宋时期传入日本,沿用了“馎饦”这种古称    如果把历史的指针往回拨一千年,我们将抵达宋朝,接触到另一场别开生面的春节。在那里,人们过年未必返乡;年夜饭的主食既不是饺子,更不是汤圆;大年初一凌晨,人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