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一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注释

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倒装句,于晋无礼。以,因为,连词。其,代词,它,指郑国。于,对于。

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且,并且,表递进。贰,从属二主。于,对,介词。

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军。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氾(fán)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古汉语字典注,氾作水名是念作第二声。)

佚(yì)之狐:郑国大夫。

若:假如。使:派。见:拜见进见。从:听从。

辞:推辞。

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

犹:尚且。

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为,做。已,同“矣”,语气词,了。

用:任用。

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是,这。过,过错。

然:然而。

许之:答应这件事。许,答应。

缒(zhuì):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运。

既:已经。

敢以烦执事: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手下的人。这是客气的说法。敢,冒昧的。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

越国以鄙(bǐ)远:(然而)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做边邑。越,越过。鄙,边邑。

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焉:何。用:介词,表原因。陪:增加。邻:邻国,指晋国。

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厚,雄厚。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舍:放弃(围郑)。

行李:古今异义,出使的人。

共(gōng)其乏困: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共,通“供”,供给。其:代指使者。

尝为晋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为···赐:施恩。

许君焦、瑕:(晋惠公)许诺给您焦、瑕两城。

朝济而夕设版焉:指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济,渡河。设版,修筑防御工事。版,筑土墙用的夹板。朝,在早晨。

厌:通“餍”,满足。

东封郑: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境。封,疆界。这里作用动词。

肆其西封:扩展它西边的疆界。指晋国灭郑以后,必将图谋秦国。肆,延伸,扩张。封:疆界。

阙(quē):侵损,削减。盟:结盟。戍:守卫。还:撤军回国。[注:在古汉语词典中明确标注为“缺”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说:“说”同“悦”,喜欢,高兴。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微:没有。夫人:远指代词,那人,指秦穆公。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别人的力量,又返回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因:依靠。敝,损害。

失其所与,不知: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与,结交,亲附。知:通“智”。

以乱易整,不武: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易,代替。武,指使用武力是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不武,不符合武德。整,指一致的步调。

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其,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

去之:离开郑国。之,指代郑国。

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夜缒而出  (夜:表时间,在晚上)

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表时间,在早上)

既东封郑  (东:表处所,在东边)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西:在西方)

2、名词作动词

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 (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既东封郑 (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

阙秦以利晋 (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

越国以鄙远 (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2、动词的使动

若不阙秦(阙:使动用法,使……削减)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使……灭亡)

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使……退却(撤兵))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臣之壮也(壮:壮年人)

今老矣(老:老年人)

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2、形容词作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四)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四、一词多义

(一)重要实词:

1、贰

“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从属二主。(本文: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

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

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

准许 (同现代汉语)

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

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

què,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史记·扁鹊传》)

què,城楼

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 (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

quē,通“缺” ,缺少,空缺(去年米贵缺军粮,今年米贱大伤农。杜甫《岁宴行》)

quē,缺点,过错(有驰慢之阙。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quē,侵损,削减。(本文:若不阙秦)

jué,挖掘(若阙地及泉《左传·昭公二十年》)

5、微

细小,轻微(同现义)

衰败 (国势衰微)

卑贱 (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

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假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

坏,破旧。(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谦词 敝人

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二)重要虚词

1、以

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越国以鄙远 (连词,表目的)

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3、焉

子亦有不利焉。 (啊,句末语气词,表感叹)

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代词,为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

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之)

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此)

4、其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行李”)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词,指代“那件事”)

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

吾其还也 (语气词,还是,表商量)

5、之

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

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用“也”表判断)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失其所与,不知 / 以乱易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

(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 (“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

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佚之狐言于郑伯

(三)省略句

1、省主语

(晋惠公)许君焦、瑕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烛之武)夜缒而出

(烛之武)许之

(秦伯)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

2、省宾语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指灭郑之事或退兵之事)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之:指郑国)

3、省介词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六、固定句式

夫晋,何厌之有(何……之有:表反问的句式,译为:有……的呢)

七、课外自己补充一词多义:“之、夫、以、而、焉、其、若、说、辞、鄙、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1543.html
上一篇吴世昌:援越抗美日记|战斗的岁月,难忘的历程
下一篇古代的武举是什么样的?

为您推荐

大家读《左传》 |晋楚邲之战 9

大家读《左传》 |晋楚邲之战 9

原文晋人或以广队不能进,楚人惎之脱扃。少进,马还,又惎之拔旆投衡,乃出。顾曰:“吾不如大国之数奔也。”赵旃以其良马二济f其兄与叔父,以他马反。遇敌不能去,弃车而走林。逢大夫与其二子乘,谓其二子无顾。……
大家读《左传》 |晋楚邲之战 8

大家读《左传》 |晋楚邲之战 8

原文晋师右移,上军未动。工尹齐将右拒卒以逐下军。楚子使唐狡与蔡鸠居告唐惠侯曰:“不穀不德而贪,以遇大敌,不穀之罪也。然楚不克,君之羞也。敢藉君灵,以济楚师。”使潘党率游阙四十乘,从唐侯以为左拒,以从……
大家读《左传》 |  晋楚邲之战 7

大家读《左传》 | 晋楚邲之战 7

原文潘党既逐魏锜,赵旃夜至于楚军,席于军门之外,使其徒入之。楚子为乘广三十乘,分为左右。右广鸡鸣而驾,日中而说;左则受之,日入而说。许偃御右广,养由基为右;彭名御左广,屈荡为右。乙卯,王乘左广以逐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