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硬刚中国两大王朝,高句丽到底经历了什么?

硬刚中国两大王朝,高句丽到底经历了什么?

漫漫五千年,风云迭起的汉家王朝之外,曾有多少王朝在这片土地上雄起?

匈奴、柔然、南诏……这些王朝,有的声势浩大,被史书罗缕纪存,有的悄无声息,被三言两语带过,最终消失在历史之中。

俯瞰太和城遗址 图源/艺旅

但更多的,却是在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之后,被历史的浪潮无情地淹没。只在那些我们不太注意的地方,存留下那些与中原迥异的文化和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

比如,高句丽。

将军坟

如今我们说起高句丽,第一反应总是将之与韩国的前身——高丽混为一谈。但是,无论是从文化的残留,还是历史的沿革来看,他们都是全然不同的两个民族,也衍生出全然不同的文化。

历史中的高句丽,缘起汉朝,延至隋唐。在中国历史最鼎盛的隋唐时期,有四位伟大的帝王先后和这个神秘的边疆政权进行过“死磕”。

它让隋炀帝倾家灭国,也让唐太宗抱憾终生。

01

起源:边陲部落的发迹史

相传,一女子吃了玄鸟的卵,生下来的孩子就是商代的始祖契;母狼与匈奴人相遇,诞生了突厥的君王……每个民族的诞生都有神话,预示着整个民族所赞颂的美德。

国宝·妇好铜鸮尊·商代人的鸟崇拜

高句丽也不例外。

在高句丽的传说里,有一个受不了阳光照射的女子。可是,天上的太阳总是不依不饶。最终,她还是被阳光“逐而照之”,并因此有孕在身。

几个月后,她产下一卵,刀砍而不破,直到有一天,在温暖的地方,才有一个男孩破壳而出。

这个生来“骨表英奇”、后来被称为“朱蒙”的男孩,就是历史上高句丽的开国之王。

截自视频《阳光照出的古国》高句丽·族源神话 | 原创视觉动画

当然,愿意用太阳来代指自己民族“高尚”的品德,是高句丽人民的自由。只是,我们要了解这个民族,可不能如此草率。

实际上,高句丽兴起于公元前37年,也就是中国的汉朝时期。这个时候,汉朝东北边疆处有一个叫做扶余的小部族。因为内斗,一位叫做“朱蒙”的王子率随从迁移了出去。逃到了玄菟郡的高句丽县(今辽宁省新宾县东南)。

之后,这些迁移出去的扶余人单独建立了一个国家,名字就叫做高句丽。

它既是这个王国的名字,“高”字也是这个王国国王的姓氏。而在史书的记载中,它又被史学家们当作这个民族的代称。

也不知道是因为它地处偏远,在信息交流上有所阻碍,还是只是因为单纯的偷懒,当我们古代的史学家们在史书中称呼它时,常将它简写为“高丽”——与几百年后朝鲜半岛上兴起的古国同名。

倒是韩国,喜滋滋地认为高句丽就是高丽的前身,还拍电视剧来“复原”这段历史

史载,高句丽土地贫瘠,气候寒冷,国小且弱。这是阻碍,也是机遇。

由于单纯的游牧与农耕,似乎都满足不了人们生存的需求,高句丽迅速发展出了一套农耕与游牧相结合的生产方式。

同时,由于生产出来的实物,不足以支持高句丽王族“宫屋不壮丽,无以示威重”的奢华之风,于是高句丽决定,向外征讨。

高大雄伟的将军坟,建立于高句丽鼎盛时期 图源/摄图网

在寒冷中成长的民族,似乎都在战斗上有着天然的天赋,高句丽人也不例外。在收编了一部分再次叛逃的扶余人之后,高句丽的战斗力再次上升,没过多久就降服了周边的众多小族。

这时的高句丽,已经是当时东北亚地区数一数二的大国。再进一步,就是当时汉朝的领土。

西汉时期疆域

但是,东征西讨的汉王朝余威犹在,即使前来攻打的兵力似乎并不足以使自己灭族,高句丽依然选择先退一步,接受了汉朝皇帝的分封,受到汉玄菟郡、辽东郡管辖。

高句丽真的屈服了吗?很明显不是。本就是从战争中挣扎壮大的民族,怎么会甘愿受到一个正在走下坡路的王朝的管辖?

要知道,在他们的面前,是位于辽东和朝鲜半岛的汉四郡,是如今的东三省,也是一片辽阔的黑土地。相比起原本国土的贫瘠与寒冷,进一步可就是天堂。

五女山下的桓仁水库风光

他们只是在等待,等待一个可以彻底得到这一大片肥沃而辽阔土地的时机。

02

纷争:与中原王朝的爱恨情仇

只是,相比起时机的稍纵即逝,等待实在是一个漫长且令人焦躁的过程。

不怪后来的高句丽的首领没有这份耐心,在这段时间里,那片“唾手可得”的黑土地上,政权的交替堪称“风起云涌”。

王莽

在接受分封后不久,王莽篡汉,政权不稳,西北又有匈奴骚扰。此时的高句丽太祖王高宫一看,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时机,便有些按捺不住,想通过一番小动作来谋取利益——争取玄菟郡的玄菟城。

想法不错,但是实力不够,发兵不久,汉军就迅速地击溃了高句丽的部队,再加上旁边还有昔日的死对头扶余虎视眈眈,不得已,高句丽只得再次归降

到了东汉末年,中原大乱,高句丽人又觉着自己的机会来了,便开始大举进攻汉边境,企图把汉四郡纳为己有。

三国时期的高句丽 图源/网易@国史通论

但是,高句丽人只看到了中原大乱的结果,却没注意到中原大乱的原因——世家大族们既然能颠覆政权,收拾一个“边境”小国更是绰绰有余。

没多久,高句丽又败了,这次败得还挺惨——家都被人烧了。只差一点点,高句丽就要彻底消失在历史中了。

好在,中原总有人一心想着大一统,司马懿为了消除后患,出兵征战辽东,直接导致了辽东地区的防备空虚,给高句丽留下了喘息之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高句丽 图源/网络

不过,司马懿也不是傻子,他既然消灭了一批人,自然要留一批自己的人。曹魏名将毋丘俭驻守幽州,不仅将刚缓过来一点的高句丽打得更加苟延残喘,还主动发兵追击,高句丽险些灭国。

只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就在所有人以为高句丽已灭国的时候,残余的高句丽人悄悄地回到了故国,奇迹般地再次复苏。

南北朝时期,世道纷争,王朝群起,没人注意到角落里悄悄发展的高句丽。图源/地之图

这次复苏的时间,可是个前所未有的好时机。

这个时候,正是中原历史上最纷乱的时期。世家割据、五胡乱华……在魏晋南北朝的纷乱下,中原危如累卵,没有人再去注意这个边境的“小国”。

趁着这个机会,高句丽联合百济国,击败慕容鲜卑,并两度击败日本,开始了真正的崛起。后来,它又征服了新罗和百济,占领了汉四郡。

隋朝时期的高句丽 图源/百晓生说历史

等到杨坚建立隋朝,再次注意到它的时候,高句丽已经完成了从部族到王国的转变,不仅建立了律令制国家,设立了百官与朝廷,甚至,一点点蚕食辽东秦汉故土,有了逐鹿中原的资本与野心。

俗话说,君子不立危巢之下。面对这样一个虎视眈眈的仇敌,隋朝的皇帝也坐不住了。

于是,等隋文帝杨坚灭陈以后,便派遣使臣带了一封恐吓意味十足的诏书:“王谓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殷勤晓示,许王自新耳。宜得朕怀,自求多福。”

隋文帝

但是,此时的高句丽携百胜之威,怎么肯相信这么一个没头没尾的“恐吓信”?当即就拉开阵势,与隋文帝的军队打了起来。

只不过,受限于极端恶劣的天气和瘟疫,交战双方都没得到什么成果,只得不了了之。

到了隋炀帝时期,本就好大喜功的杨广又想起了这件事,开始攻打高句丽。

03

守望:失落的民族

这一次,老天似乎没有站在中原这一边。即使两国之间兵力悬殊,却因为指挥不当,粮草不足,使得这次出征惨败而终。

紧接着,叛乱与饥荒又接踵而至,即使取得了一部分胜果,高句丽也没有彻底屈服,甚至拒绝放回俘虏的大批隋朝军民,并用隋军战士的尸骨筑城景观,来恐吓前来征伐的中原王朝。

隋朝三征高句丽

反倒是隋炀帝,屡次出征使得国力消耗巨大,在农民的起义下身死国灭。

不过,炀帝的三次亲征极大地消耗了高句丽,方俞先生的《争霸东北亚》中有这么一句,“中国用一个朝代灭亡的代价,让高句丽失去了成为东北亚霸主的最好机会”。

如果说,唐太宗在看过隋炀帝生死国灭的下场后,还有什么还能和隋炀帝达成共识的,那必然是对高句丽的征讨。

唐太宗

公元643年,也就是贞观十七年,早就迫不及待的唐太宗终于等到了机会。

这一年,唐朝属国新罗遣使入唐,诉说高句丽对新罗的征讨,太宗便派人出使高句丽,命其停止争战。

这时候的高句丽,早就缓过了被隋朝征讨的那一口气,面对唐朝的使臣,想当然地选择了拒绝。

这下,太宗可有理由去征讨高句丽了。

“辽东旧中国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隋氏出师者四,丧律而还,杀中国良善不可胜数。今彼弑其主,恃险骄盈,朕长夜思之而辍寝。将为中国复子弟之仇,为高丽讨弑君之贼。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用将士之余力,平荡妖寇耳。然恐於后子孙或因士马强盛,必有奇决之士,劝其伐辽,兴师遐征,或起丧乱。及朕未老,欲自取之,亦不遗后人也。”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七·唐纪十三》

出于种种原因,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御驾亲征,再起辽东之役,一口气拿下十余座城池,斩杀四万多的敌军。即使由于天气,唐太宗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就被迫班师还朝,也使得高句丽举国震恐。

之后,太宗采纳大臣的建议,用小股的军队轮番骚扰高句丽,消耗其国力。

一直到唐高宗时期,唐朝军队灭百济国,击败来援的日本军,唐朝军队终于等到了时机。

此后的几年内,捷报频传,终于于总章元年(公元六六八年),各路唐军会师平壤,高句丽将领固守不出。

直到九月,高句丽僧信诚打开城门,至此,这个与中原王朝来回走了这么多回合的古国,终于在隋唐巨大的军事打击下,倒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丸都山城建筑遗迹

高句丽灭亡后,其后裔大部分被迁入中原,逐步与中原民族融合,小部分融入周围各族之中,王族绝嗣。其所辖疆域开始完全由唐王朝管辖,后来一部分划归东北另一个地方政权渤海,一部分归朝鲜半岛南部的新罗。

如今,这个在东北亚地区搅弄风云的王朝,就此消失在历史之中了。

04

凝固:王陵、碑刻

以艺术为名的史书

高句丽消失了吗?是的,我们当然可以这么说。

宋以后,中原对高句丽历史的认识出现混乱乃至错误。到清代,由于东北是皇室“龙兴之地”,清朝对此地施行“封禁政策”,很少有史家能够对此进行认考察、研究。

或许是出于历史的风云际会,也可能是史书记载中只言片语的偏差,“高句丽”这三个字,一度消失于历史之间。

高句丽王城所在的城市集安

这个民族几乎没有留下可以传承的信史,今天的我们只能从二十四史等史书中去寻找有关它的只言片语。

但是,考古学的出现与兴起,却愣是在历史的缝隙中,寻得了高句丽留下的遗物——王城与王陵。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分布于吉林省集安市和辽宁省桓仁县,主要包括:王城3座、王陵14处及贵族墓26座。

五女山山城

公元前37年,我国东北部夫余国王子朱蒙为避免兄弟迫害,逃离夫余国南下,以“纥升骨城”为中心建立了高句丽王国。

据专家考证,“纥升骨城”应为今辽宁省桓仁县城附近的下古城遗址,而五女山山城则为其山城。

五女山山城依山势而建,分山腰的外城和山顶的内城两部分。山城东、西、北三面都是百尺峭壁,南面是险峻的陡坡,地形易守难攻。

可以说正是从五女山山城开始,高句丽政权逐步扩大了活动领域,创造了高句丽文化。

五女山 图源/摄图网

目前城内仍保存着如城墙、皇宫、蓄水池、哨所、兵营、神庙等多处古代建筑基址,有“东方第一卫城” “辽宁第一美景”之称。

丸都山城

丸都山城是高句丽时代最为典型的早、中期山城之一。

在西汉元始三年(公元3年),迫于北部扶余的军事压力和进一步的发展需要,高句丽迁都国内城(今集安市), 同时筑尉那岩城 (后称丸都城 ) 作为卫城。

修建之初作为国内城的军事守备城,后曾两次作为高句丽王都使用,每当遇到战争时,高句丽王常常从国内城迁至丸都城固守。

丸都山城 图源/大众考古

山上王时期,丸都山城的整体布局基本完备,成为高句丽时期唯一一处以大型宫殿址为核心规划整体布局的都城。环山为屏,山腹为宫,谷口为门,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风水理念。

它既是国内城的军事守备城,又曾作为高句丽王都使用,与国内城相互依附,互为都城,形成了世界王都建筑史上附合式王都的新模式。

丸都山城与国内城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源/网络

好太王陵与好太王碑

好太王陵是现存高句丽王陵中唯一确知年代、葬者的典型墓葬。根据昔年墓上发现的“愿太王陵安如山固如岳”残瓦中铭文内容以及莲花瓦当的年代,断定此墓为好太王的陵墓。

好太王统治时期是高句丽国家政治、经济、军事重要发展时期。好太王一生东征西讨,开拓疆土,是高句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代表性人物。

如今的太王陵

在墓东北 200 米处,便是著名的“好太王碑”。

好太王碑是高句丽第20代长寿王为其父谈德所建的纪功碑,立于晋义熙十年(公元414年)。

角砾岩粗制而成,近方柱状,四面环刻1775个汉字可辨识1590字左右。碑文涉及高句丽建国神话,早期王系好太王攻城略地之功业,守陵制度等。是现存最早,文字最多的高句丽考古史料。

好太王碑的发现,确认了自中世纪以来为世人遗忘的高句丽文明及中心之所在,固有“海东第一碑”之称。

好太王碑拓本,独一无二的书法风格 图源/网络

除此之外,好太王碑书法风格似隶似楷,方整纯厚,遒古朴茂,与东汉诸碑刻隶书相比,别具风格。是众多书法爱好者收藏、鉴赏、考释的热门之选。

将军坟(长寿王陵)

长寿王陵又名将军坟,过去,由于当地百姓不知墓中所葬人物是谁,但看到如此壮观的坟茔,认定所葬人物必是大将军,于是称其为“将军坟”。

其实,将军坟并非一位将军的坟茔,而是高句丽第二十代王的王陵。是高句丽最强盛时期的王。

据史料记载,这位高句丽王在位时间长达78年,比大家耳熟能详的诸位长寿君王:南越王赵佗、康熙、乾隆在位执政时间都要长,因此他也被称为长寿王

星空下的长寿王陵 图源/搜狐城市-吉林

整座陵墓呈方坛阶梯式,坟阶七层,每层由石条铺砌而成,是我国现存最为完整的石结构陵墓,建于公元5世纪。

由于外观呈截尖方锥形,造型颇似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故有‘东方金字塔’之美誉。由于长寿王陵之后石造陵墓不再见于诸高句丽王陵,此陵不仅是高句丽墓的巅峰之作,亦是绝世之陵。

洞沟古墓群——高句丽壁画

洞沟古墓群有高句丽时期墓葬近七千座,散布于通沟平原的山麓和坡地上。

按地形地貌和分布密集程度可分麻线、万宝汀、七星山、山城下、禹山、下解放和长川七个墓区,其中五盔坟四、五号墓、角觝墓、舞踊墓、长川一号墓等高句丽贵族墓葬均绘有绚丽多彩的精美壁画。

高句丽墓室壁画内容丰富,色彩显眼,同时自成体系。其壁画内容除了描述了高句丽民族的乡土乡情和社会风貌外,极大一部分内容也用于描绘神话传说和宗教故事,其中以朱雀、玄武、青龙、白虎,这四方之神最为常见。

精美的高句丽贵族墓壁画 | 五盔城4号墓

除了故事性之外,高句丽墓室壁画的一大特点也在装饰图案的简洁明快与富丽高雅, “王”字连续花纹,莲花图案,环纹图案等,都有极高的艺术性。所以,在谈及古代壁画艺术时,更是有“西北有敦煌,东北有集安”的评价。

05

尾声:残存的荣光

高句丽,一个读音“成迷”,即使是在专业研究领域,似乎也略显小众的神秘王朝。

它分明没有什么名气,却与两朝四帝都有着宿命般的恩怨纠葛,甚至还曾经直接影响到中原王朝的改朝换代和兴衰更迭。

隋炀帝亲征高句丽 插画

为了征服它,隋炀帝连续三次发兵征讨,不惜耗尽大隋帝国的国力,成为压垮这个强盛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后,唐太宗李世民也多次率军进攻,甚至御驾亲征,却依旧未能将之消灭。

而如今,时过境迁,高句丽已然灭国,与它不死不休的隋唐也消失在了历史长河。或许,只有回到它的发源地,才能看到它昔日的风采。

-END-

编辑整理 | 艺旅文化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19846.html
上一篇孙权为南北夹击攻打曹魏与公孙氏燕国不断联络
下一篇台独不肖子孙,怎对得起连横的英魂?回去读读他的《台湾通史》吧

为您推荐

汉朝版我不是药神!一个医生犯了罪,结果却导致汉朝为其更改法律

汉朝版我不是药神!一个医生犯了罪,结果却导致汉朝为其更改法律

公元前167年,汉朝发生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司法案件。这一年,有一个山东那边的医生,犯了法,直接被抓进了大牢。后来经过审判之后,按照当时的法律,这个医生被判处了肉刑。所谓的肉刑,就是指对人的肉体施以刑罚。一般会在脸上刺字,或者砍去鼻子和双足,反正就是得从犯人身上拿走点东西。得知这个判决结果之后,这个名叫
1940年,“中原狠人”数月连杀3名日寇少将,日寇连他名字不敢提

1940年,“中原狠人”数月连杀3名日寇少将,日寇连他名字不敢提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大陆上出现过很多猛人,有人一战独自击毙日寇数十人,还有人利用地形独自消灭200余名日寇士兵。但是很少有人,能吓得日寇连他的名字不敢提,但是这样的人却真实存在。1940年,中原地区3名日寇少将级军官接连毙命,死法一个比一个惨烈,至于低一级日寇军官则更是死伤惨重。而调查显示,所有的日寇军官死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