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李义奇专栏|谈兵法:慎战与胜于先知

李义奇专栏|谈兵法:慎战与胜于先知

《慎战》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孙子兵法》火攻篇这样说。

孙子的时代,战场决斗,使用火力,应当是为害最烈的。兵法中讲的火攻的方式方法等,对于今日之战场,已经没有讨论的必要了。但是,火攻篇宣扬的慎战的思想,还是值得重视的。

孙子讲,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大意是,战既胜,攻既取,战争的目的达到了,就应当息兵罢战。否则,穷兵黩武,祸患必由此起。费留的意思,就是白费功夫。过犹不及,不如不做。

孙子讲,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意思是,不打不符合国家利益的战争,不打得不偿失的战争,不打非战不可的战争。战争决策中的慎战思想,强调发动战争需要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一是要符合国家利益,二是要有客观的取胜基础,三是为了铲除危及国家安全的因素。符合这三个条件,做出的战争决策,才是符合慎战思想的。

孙子又讲,主不可以怒兴师,将不可以愠致战。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不因情感变化而失去心理平衡。这是讲决策者不能因个人情绪变化影响战争决策。历史上因个人情绪变化而发动战争导致失败的案例很多。

孙子接着讲,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这是在讲战场进退的原则。这句话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因为很多情况、战场变化,都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周期性过程。战场形势,一旦到了利害关系的转折点,将领就要敏锐地把握住,是进是退,必须果断决策。否则就会陷入被动。

慎战思想,是《孙子兵法》贯穿前后的主要思想。从“计篇”一直到“用间”,每篇都含有慎战的思想。其中“作战”和“火攻”两篇对此的论述最多。“作战”篇是从战争对社会经济的巨大损耗的角度讨论慎战的,孙子认为长期持久的战争会造成经济的崩溃和政权的瓦解,所以,发动战争要慎重,不得不战也要兵贵神速。“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火攻”篇更是进一步讲,发动战争没有后悔药。“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不可轻言战争。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亦可达成目的,不战可也。若小战即可达成目的,就不要大战。战争只是解决争端的一种机制,除了战争之外,如果还有其他的办法,就不要轻易发动战争。

《胜于先知》

《孙子兵法》用间篇讲,行军打仗,必先知敌情。欲知敌情,必先有人侦探敌情。如何探听敌情?用间篇给出的答案是,将领不吝小费,多养间谍,广其耳目,以预知敌情为要。然后,用间篇给出了种种办法。

知,是《孙子兵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孙子兵法》全书有“知”字79个,具体有知己知彼、知天知地、知常知变、先知全知等。《孙子兵法》开篇即讲“知”,计篇首先讲“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通过“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达到“知胜负矣。”谋攻篇讲,“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强调既要了解对手,也要了解自己,如此方可放手一搏。虚实篇讲,“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强调我方主动试探,目的是为了获得敌方情况。

孙子坚信“胜可知”,认为战争胜负是可以预测、必须要预测的。他认为要做到未战先知,在战前要充分考虑、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首先是民心向背、天时好坏、地理优劣、将才拙能、法令执行等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接着是作战双方各种情况的比较,进而推知未来战争的结局。“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与之相反,“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将陷于必败之地。

孙子说,“多算胜,少算不胜。”多计胜少计,条件准备充分的,胜准备不充分的。不仅战前如此,他还讲述了战斗过程中如何对战争结局进行认知。孙子说,“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以及弛、陷、崩、乱、北等六种情况,在战场上,哪一方军队存在这六种情况之一的,失败就会属于那一方。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知”必然是一个多重叠加的动态过程。要想真正了解敌对方的真实情况,必须动态跟踪敌方的各个方面,并进行反复的认知和判断,据此不断调整兵力部署和战略重点。一般而言,战场上,可以通过对直接观察到的各种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来掌握敌人动向。《孙子兵法》行军篇介绍相敌三十二法,就是那个时代在实战中如何获取重要信息的经验之谈。战场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战场主动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占得先机,而抢占先机,前提是先知。

“知”最难的,不仅要知敌人,还要知自己;不仅要知敌情,还要知敌之“知”,这是预测敌人下一步行动的关键。而知敌之“知”,非间谍不可。所以孙子将兵法最后一章确定为用间。

关于用间,孙子提出无时不用、无处不用、无人不用,五间(多种间谍)并用,一是确保信息来源的多样化;二是虚实相映、真伪难辨,用于迷惑敌人。获取情报以后,重要的工作是甄别真伪。情报只是原始材料,能不能用、如何用?取决于决策者的眼光和智慧。孙子最后讲,需要用上智之人从事谍报工作,有些过于理想化了。

在《孙子兵法》中,“知”字出现的频率较高,单字出现频率排名第三,共使用79次。与“知”相关的字,有间(出现38次)、道(出现24次)、法(出现21次)、谋(11次)、计(11次)、智(7次)等。重计、重谋、重智是孙子兵法的特色,无知则无计、无谋、无智。

在《孙子兵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是“地”,共出现88次。这是其时代特征的反映。因为在孙子的时代,战争都是在地面进行的,受科技水平和生产力所限,人力不能克服地理障碍,所以他在兵法中对地形地理给予了极端的重视。

出现频率排名第二的是“胜”字,共出现83次。孙子所谓胜,除了军事斗争的目的是为了胜利之外,他将战争致胜的因素进行系统化、理论化概括,从而揭示了战争指挥者必须遵从战争客观规律的思想。

作者简介

李义奇,河南南阳人,金融学博士,教授,北京金融街资本运营中心副总经理。其人涉猎甚广,是经济界的学问家,学问家中的治史者,史学家中的经济学者,企业高管中的高产作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24824.html
上一篇西藏古格王国出土的圣经,解开了这个神秘之地灭亡的原因
下一篇落魄之际加入娘子军,开创大唐辉煌与繁荣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