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中国为营救钱学森,当年付出了多大代价?筹码大到不容美国拒绝

中国为营救钱学森,当年付出了多大代价?筹码大到不容美国拒绝

中国为营救钱学森,当年付出了多大代价?筹码大到不容美国拒绝

“钱学森……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是的,原子弹、氢弹的开发离不开他,“东方红”卫星上天少不了他,洲际导弹,运载火箭……的成功,哪一项航天技术的研发成功都缺不了他!他是名符其实的“中国航天之父”。

在他一生中,特别让人感动的,正如颁奖词中谈到的“五年归国路”,那可是一段心酸历程!

“宁肯回老家去,也不留在美国!”

钱学森是1935年赴美国留学的。10年之后,他成为当时在美国的一流火箭专家。由于发表了“时速为一万公里的火箭已成为可能”的惊人火箭理论而誉满全球。这位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在“二战”期间,跟其导师冯卡门参与了当时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在美国是一个屈指可数的稀世之才。

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商量着早日回到祖国效力。

然而,美方选择对他无理扣押,钱学森非常气愤:“我宁肯回老家去,也不愿在受人怀疑的情况下继续留居美国!”

钱学森在美国遭到迫害的消息很快传回国内,党中央十分关心,一面发表公开声明谴责,一面积极想办法营救。

抓住时机开启谈判

当钱学森要求回国被美国无理阻拦时,我方也扣留着一批美国人。其中有违反我国法律而被依法拘禁的美国侨民,也有侵犯我国领空而被拘禁的美军事人员。

那时,美国态度敌视,经常派间谍搞颠覆破坏活动,仅经过依法审判作出判决的美间谍就有13人。

美国政府急于要回这些被扣押的美国人,但又不愿意与直接接触,生怕造成新-中-国成立既成事实。

1954年4月,美英中苏法五国在日内瓦召开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当时,美方请英国外交官和我们疏通关系,我们就抓住这个机会,开辟了新的接触渠道。

谈判过程中,双方就侨民问题进行商讨,为了表示诚意,我方还先一步释放了4名被扣押的美国飞行员。

做出这样的高姿态,最终是为了争取钱学森等留美科学家回国,可是在这个关键问题上,美国耍赖了,尽管双方先后接触了10多次,但对方还是以我方拿不出钱学森要回国的真实理由,一点不松口。

这时候,一封越洋而来署名“钱学森”的信件,最终扭转了结局。

钱学森的求助信

这封信是钱学森当时摆脱特务监视,在一封写在小香烟纸上寄给在比利时亲戚的家书中,又辗转送回国内的,信中写道:

“……阻碍归国的禁令已于4日取消,然我仍身陷囹圄,还乡报国之梦难圆,省亲探友之愿难偿,戚戚然久之……恳请祖国助我……”

后来,这个写在烟盒上的信以及翻译文件摆到了谈判桌上,美方代表哑口无言。

从1950年10月美国移民局对钱学森下达放逐令,钱学森在美国滞留长达5年。1955年9月17日,他梦寐以求的回国愿意得以实现了,这一天钱学森携带妻子蒋英和一双幼小的儿女,终于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踏上返回祖国的旅途。

在美国的20年里,钱学森一直保留着中国国籍,他回忆说:“我在美国那么长时间,从来没想过这一辈子要留在那里。我这么说是有根据的。因为在美国,一个人参加工作后,总要把一部分收入存入保险公司,以备退休用。而我一美元也不存,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这份爱国的赤诚让人动容。

结语:

由于钱学森的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

首长曾意味深长地说,“虽然当时的会谈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但我们毕竟就两国侨民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建设性的接触,我们要回了一个钱学森。单就这件事来说,会谈也是值得的,有价值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32774.html
上一篇如果没有安禄山,唐朝节度使制度可行吗?其实就是东汉州牧的翻版
下一篇好法?坏法?|我们用一千年才发现他的好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