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汪广洋:明朝丞相,被朱元璋誉为张良,自缢而死

汪广洋:明朝丞相,被朱元璋誉为张良,自缢而死

洪武十二年(1379年),汪广洋被贬谪去海南,行走到半路,朱元璋派人送来圣旨。汪广洋长叹一声,便向儿子交代后事,自缢而亡。

汪广洋,江苏高邮人,明朝丞相,被朱元璋誉为张良、诸葛亮。可惜,汪广洋没有张良的智慧,他贪恋权位,又明哲保身,岂能被朱元璋容忍。

早年,汪广洋拜余阙为师,博览群书,经常与众人讨论天下大势。1356年,朱元璋率兵渡江,汪广洋前来投奔。

与徐达、李善长、刘伯温不同,汪广洋没有率兵征战,也没伴随朱元璋左右,给君王提供谋略,汪广洋的特长是治理民政,管理地方。

元朝末年,群雄并起,相互征伐,华夏大地满目疮痍,民生凋敝。能否治理地方,能否筹集到粮食,是胜败的关键。

1358年,朱元璋夺取江南,汪广洋担任江南行省提空,开展屯田、整理盐政、疏通河道,成就斐然。

汪广洋治理下,江南经济复苏,一片欣欣向荣,为朱元璋推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战略创造了条件。

1363,朱元璋在鄱阳湖之战击败陈友谅,乘势夺取江西、湖广。汪广洋随即调来江西,担任行省参政,协助朱文正管理地方。

赤地千里的江西,得益于汪广洋的治理,成为朱元璋的“粮仓”。徐达北伐中原时,军粮大多来自鄱阳湖平原,可知汪广洋能力之强悍。

1368年,徐达北伐,夺取山东。此前,红巾军与元军相互厮杀,山东已经破败不堪,流民遍地,不忍直视。

朱元璋立刻调来汪广洋,让他管理山东,招抚流民、散兵游勇,发展生产。短短一年,山东户口殷实,人民安居乐业。

1369年,明军攻取陕西,汪广洋又调去担任陕西参政,治理关中平原,民心由此安定。

治理地方,汪广洋表现出超强的才华,得到朱元璋的赏识。史载:“屡献忠谋,比之子房、孔明。”

能管地方,不代表就能辅佐皇帝治理天下,尤其是在明初“特殊时刻”。1370年,汪广洋调来南京,在中书省任职,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

明朝初年,以李善长为代表的“淮西系”与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系”明争暗斗,刀光剑影,许多官员纷纷卷入。

刘伯温退隐时,向朱元璋推荐杨宪:“此人有丞相的才华,但没有丞相的气量。”朱元璋为了制衡李善长,就需要这样的人才。

杨宪担任右丞相、汪广洋担任左丞相,一起在中书省干活。杨宪气量小,排斥异己,官员纷纷选边站。

汪广洋没啥“背景”,只能默许杨宪的做法,低调做人,却不明确表示支持。杨宪很恼火,便指使御史弹劾汪广洋,说他“不孝顺”,母亲病逝,也不回去“守制”。

朱元璋很恼火,对“不孝”之人无法容忍,立刻把汪广洋贬谪去海南。几个月后,杨宪被朱元璋处死,汪广洋再次回到中书省。

此时,汪广洋担任右丞相,胡惟庸担任左丞相。胡惟庸的背后是“淮西系”,汪广洋还得低调做人,默许胡惟庸的跋扈。

朱元璋调汪广洋回来,是想对付“淮西系”,平衡朝政,但汪广洋让他失望了。胡惟庸专权跋扈,汪广洋既不反对,也不向朱元璋反映。

1377年,占城(越南)来进贡,中书省下辖的礼部却没有招待,冷落了几个月。朱元璋非常恼火,认为中书省官员玩忽职守,还蒙骗自己,挑战权威。

朱元璋斥责汪广洋:“再次任职,应该洗心补过。”言外之意,“贡使事件”是胡惟庸的错,但你要勇敢站出来,不要跟之前一样,置身事外。

汪广洋很害怕,却没有主动辞职,也没有改变作风,支持朱元璋收拾胡惟庸。汪广洋转而沉溺于享乐,想以此明哲保身。

1379年,刘伯温病重,朱元璋派胡惟庸去探望。胡惟庸胡乱揣摩皇帝心思,毒死了刘伯温,引起轩然大波。

御史涂节上奏,弹劾胡惟庸,还说汪广洋知道胡惟庸毒死刘伯温,却没有及时跟皇帝说,没能尽到丞相的职责。

朱元璋叫来汪广洋,让他好好解释。汪广洋回复:“没有这回事,刘伯温是病死,跟胡惟庸没啥关系。”

朱元璋大怒,说汪广洋朋党欺君,不思报效朝廷,只会明哲保身,将他贬谪海南,“欺罔不能效忠报国,坐视废兴。”

汪广洋很识趣,乖乖打包袱。抵达安徽太平时,朱元璋的圣旨送到,汪广洋打开看,不由长叹一声。

圣旨中,朱元璋列举汪广洋几条“罪责”。

其一、当年在江西辅佐朱文正,不能制止他胡作非为,也不汇报,隐瞒真相。

其二、供职中书省,杨宪排斥异己,随意栽赃祸害忠良,你没挺身而出。

其三、担任丞相十年,没有提拔人才,更没给我推荐英才。

其四、生活腐朽,不问世事,凡事都置身事外。

说到最后,朱元璋来一句:“朕欲不言,恐不知者谓朕薄恩,特赐尔敕,尔其省之。”

自己反省?该如何反省呢?汪广洋很识趣,便向儿子汪子持、汪子守、汪子元交代后事,然后自缢而死。

客观看待,汪广洋很有能力,治理地方是一把好手,否则朱元璋也不会栽培他,将其誉为张良、诸葛亮。

遗憾的是,汪广洋没有资源,他不敢跟杨宪、胡惟庸抗争,又舍不得官职,落得自缢的下场。

如果汪广洋识趣,早点辞职回家养老,跟张良一样闭门不出,闲云野鹤,远离朝廷,也能善终。

汪广洋死后,汪子持兄弟将他悄悄埋葬,然后前往馆陶县隐居,不问世事,保全族人。

2009年,考古队在临清发现了汪广洋墓地,并给予修缮,保护起来。

参考书目:《明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37508.html
上一篇1940 年代最具标志性的十张照片
下一篇观古文不止|利令智昏!做事不能只想好处

为您推荐

阿合马:元朝丞相,忽必烈宠臣,被30斤重铜锤砸死

阿合马:元朝丞相,忽必烈宠臣,被30斤重铜锤砸死

1282年,丞相阿合马迎接真金太子回京,王著从袖子中拿出30斤重铜锤,将阿合马的脑袋砸碎。阿合马,元朝平章政事,位列丞相,主管财政。忽必烈时代,阿合马、卢世荣、桑哥,都是“理财”能手,结果都很惨。客观看待,阿合马很有能力,但元朝“儒臣”派与“理财”派斗争激烈,忽必烈又奉行扩张政策,阿合马成为斗争的牺牲品。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文|赵立波题记:先生此去归何处?朝入青山暮泛湖。这是朱元璋亲自给刘伯温的一首诗,希望他能过上这样的美妙生活。洪武元年,刚刚诞生只有八个月的大明帝国万事待理之际,朱元璋刚刚大封功臣不久,就收到了刘基请求“告归”的上疏。临行前,刘基书面向朱元璋郑重提出两个建议,算作临别赠言。第一件是不建议朱元璋将都城定都
详解三国蜀汉官制:唯一的丞相,四大将军,四大都督

详解三国蜀汉官制:唯一的丞相,四大将军,四大都督

东汉末年分三国,因此三国官制和东汉官制基本相同,基本上沿袭了东汉官制。但魏、蜀、吴三国官制不但和东汉有些不同,而且各自也有不同之处。为了让大家在读史书、小说或者玩游戏时,对各个三国时期的各个官职有所了解,试着为大家解析一下蜀汉的官制特点:蜀汉没有实行曹魏那种九品官制,因此官制与东汉大体相仿。由于刘备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今天都知道明末党争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明末党争的主角就是东南士人组成的东林等党,从某种程度上说东南士子坑死大明朝也不为过。其实在有明一代,尤其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特别痛恨东南人,尤其是江苏人,对他们采取极度压制态度。因为元末诸义军中,张士诚占据江苏,采取文治手段,颇得江苏士子、百姓的拥戴,给朱元璋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