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周朝建立后对礼乐进行改造,提出德治思想摆脱鬼神崇拜

周朝建立后对礼乐进行改造,提出德治思想摆脱鬼神崇拜

“礼仪”一词,源自于周礼。

周王朝之前的华夏族,其实是比较“迷信”的,商王朝就是典型代表。那时的商王,不仅自诩“天命神授”,而且几乎在下所有决定前,比如是否该打仗、自己身体不舒服是出了什么问题等等,都会让专业人士(祭司)先行占卜。

但这并不能保证政权的长治久安。商纣王为了平定东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其后更是迁移了十余万百姓与东夷人混住。从长远来看,这一举动也许是正确的,但在客观上使得商王朝的国力空前虚弱;其后,在战俘与周武王的内外夹击之下,商王朝惨败而亡。

而周人本来也信神鬼,但在周王朝建立后,他们吸取殷商的灭亡教训,体会到了稳定人心对政权安危的重要性。因此,周王朝统治者对传统的宗教神学作了大幅修正,创新性地提出了德”的重要性,认为“德”体现上天意志,“敬德”即“敬天”,因此他们推崇“敬德保民”。

周公

按照上述出发点,周公旦对殷商及之前的礼乐进行了全方位的整理、改造;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了一套系统化的社会行为规范乃至制度体系,这就是后来孔子以及儒生们推崇的“礼乐文化”:“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诸侯朝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

礼乐文化典籍(《易》、《诗》、《书》、《礼》、《乐》等)涵盖了天地人文、典章制度、仪表规范、文化素养、人生哲学等等方方面面,最终形成了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政治伦理的准则。再加上分封制的实行,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等级尊卑鲜明,各阶层各安天命,使得周王朝延续了数百年。

而起初那些为贵族阶层提供礼乐服务的专业人员,就是“儒”的前身。到了春秋时期,有感于“礼崩乐坏”,孔子对周礼进行了全方位的完善与全新解读,并逐渐形成了影响中国2000多年的流派:儒家。

经过秦朝的摸索、楚汉相争的战乱后,到了汉武帝时期,结合现实的发展及客观形势的需要,董仲舒等人对儒家理论进行了再度完善,并得到了汉武帝的认可,由此正式确立了“外儒内法”的治国方针,即以法家为内核、以儒家为外包装,刚柔并济的治国思路。这也成了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框架,儒家的哲学思想、行为规范,已经深深地烙进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

而在同时期,其他文明则要么被野蛮无情打断,要么仍未摆脱迷信鬼神的束缚,与中国的体系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相比较之下,我们无愧于礼仪之邦。

如今在世界上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西方文明,则是典型的“后起之秀”。在希腊、罗马等古典文明覆灭后,西方世界处于长时期的“中世纪黑暗时代”之中,政教合一,宗教在政治及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几乎压倒性的统治地位。而西方的宗教本质上是野蛮的,他们从不拒绝对异教徒进行花样百出的血腥屠杀。

西方的文明实现真正突破,则是在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后。而在启蒙运动开展时,西方的思想家对当时东方的文明体系仍处于顶礼膜拜的状态。

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但他曾在乾隆七年(1742年)这样感叹:“就算是不为中国人的种种优秀品质而痴迷的人也能认识到……他们的帝国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

美国的著名中国史研究学者乔纳森·斯宾塞也这样说:​“在法国的启蒙运动中,伏尔泰等思想家认为,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的中国人确实有很多值得欧洲人借鉴的地方,比如关于人生的思考、品行、学识、涵养、高雅艺术以及生活艺术”。

当时,欧洲的诸多王室中兴起了中国风,甚至建设了众多的中式建筑,以体现他们对东方文明的神往。

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三大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欧洲很快对东方形成了代差的优势。实力决定一切、落后就要挨打,面对绝对的实力碾压,满清政府不堪一击,西方对中国的心理自卑彻底成为了过去,取而代之的是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近代,甚至现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37860.html
上一篇明朝灭亡后,300名残军不愿投降,在海外建立一王国,至今说汉语
下一篇红色女特工,爱上白崇禧的心腹秘书,万万没想到:对方也是卧底

为您推荐

先秦古国之防风国,东夷九部之首,不依附大禹被灭国

先秦古国之防风国,东夷九部之首,不依附大禹被灭国

古籍《国语》中记载了吴王夫差攻破越国的会稽城,发现了一块巨人骸骨,这块骨骼之大,需要用一辆车才能装载,当时无人能识别这块巨骨为何物,吴使出使鲁国时问于孔子,孔子回答,此防风氏之骨,防风氏为何人,居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