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范仲淹,他忧天下之忧,未能乐天下之乐

范仲淹,他忧天下之忧,未能乐天下之乐

范仲淹为官初期,他多当时的社会做了深入的了解,对大宋王朝的统治产生了种种忧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这么来的。

他写了一篇《上执政书》,批评大臣们满足当前吧表面上的太平。大宋兵久不用、武备不坚、内外奢侈、官僚缺乏贤能之人、素质不高等许多弊病。提提出发展农业、充实国力,慎重选择官吏,广开言路,防备外患等等。

范仲淹虽然关心民间疾苦,担忧大宋王朝的安危,但是他耿直,刚刚到京城任职,就不顾自己管微言轻,敢于越职言事。他所言说的事情中,就触碰饿了一些人的利益。比如他对吕夷简任用私人,不按政绩随意提拔官吏等非常不满,向朝廷上了一个《百官图》,说明官吏选拔提升,什么是公?什么是私?请求选择皇帝近臣时,凡超格提升的,“不宜全委之宰相”。

引起了吕夷简的不满,借着建都问题的争议,攻击范仲淹离间君臣关系、大结朋党,在景祐三年,范仲淹再次被贬。

康定元年,范仲淹先后任知永兴军(陕西西安)、陕西都转运使、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同管勾都部署,兼知延州(陕西延安)等,总结了宋军多次兵败的原因,制定团结沿边羌人的政策。在其他人带领的宋军连连失败的情况下,范仲淹所带领的宋军却能多次挫败夏军的进犯。体现了范仲淹文武兼备的才能。

在仁宗年间,大宋在改革吏治,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范仲淹写了一篇《上十事疏》。提出了他的改革方案:

1、明确官吏的升降。当时文官三年一升,武官五年一迁,只讲资历,不顾政绩。因为有这个规章制度,官员不思奋斗进取,都在熬资历。只要年资足够,就可以获得高官厚禄,京城的很多肥缺都让那些有权势的子弟占据。有能力、有作为的官员却被嘲笑,甚至被打击、排挤和陷害。范仲淹认为官员的升迁应该按照成绩为标准。在外地的官员,要有治狱辨冤、发展农桑等政绩,才能改官。对于那些“老疾愚昧”的官僚,另行安置。

2、抑侥幸。宋朝有一个惯例,荫庇其亲属为官。就是皇帝对大臣施行一种特别的恩惠方式。比如各种庆节,就会根据制度对官员的亲属施行恩惠,没有当官的就给予一个官位。这样下来就造成官僚队伍越来越庞大。范仲淹要求对这种不正常的情况加以限制。

3、精贡举。宋初以来,科举考试专以词赋的好坏录取进士,以“墨艺”(书面问答)取诸科,选拔的结果,“有才识者,十无一二”。范仲淹提出改革教学内容与考试方法,从而挑选出能经国治世的人才来。

4、择长官。大宋朝廷在任命州县长官的时候,不管贤愚,只管派遣。结果有很多的官员在下边横行霸道,欺压百姓。范仲淹提出要改变这样的局面。

5、均公田。由朝廷直接掌管的一部分土地,称之为公田,土地的收入作为官员俸禄的一部分。但是这些公田主要掌握在大官僚手中,分配不公,并且强迫农民耕种。范仲淹主张地方官应该按等级平均收入。

6、后农桑。范仲淹看到官府不重视发展农业,粮食布匹介个很高。另外贫苦的百姓,因为不堪重税的负担,就砍伐桑树、枣树去卖柴。生产的破坏,导致财政上日益陷入困境。所以范仲淹主张修复江南水利工程,并要各地方官注意农桑方面有哪些“可兴之利”,有哪些“可去之害”,以便开渠筑塘,制定出发展农业的优惠政策。

7、修武备。宋初,重兵聚集在京师,保障中央集权的实施。但是后来对夏国的战争,重兵就调到了西北,京城周围兵力空虚。另外因为财力不足,不能再扩大招兵数额。范仲淹认为,应该在京畿以及周围地区招募强壮农民,来充当京畿卫士。这部分的农民可以三季务农,一个季度训练战斗技能,这样既可以节省军费,又可以加强防卫。

8、减徭役。很多地方为了满足官僚们的利益,州县建制很多,户口少,服职役的户口轮播快,难以应付。范仲淹主张合并一些不合格的州县以及税务机构,来减轻农户们的负担,让农户们安心农业生产。

9、覃恩信。皇帝在郊祀时,惯例是大赦天下,免去百姓多年的欠下的税赋。但是割鸡官僚的阻挠,实际上并没有实行。导致皇帝的恩惠成了空话,失信于民。范仲淹主张凡是朝廷宣布过的,三司、转运司及各州县,都必须坚决执行,否则,应视为违制,对主管官给以惩罚,这样才能取信于民。

10、重命令。范仲淹看到当时的法令条贯繁多而无信用,主要司法官吏“受财枉法”等现象非常严重。他要求订立条法要慎重,颁行之后,各地应当遵守,否则应当进行处分。

范仲淹针对大宋朝廷暴露的问题进行了小范围的改革,但还是触犯了很多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后来范仲淹只能在地方上任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直到去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50731.html
上一篇潮汕曾出一位武状元,不仅武功盖世还是文科秀才
下一篇贵港在秦汉时期,地位比南宁和桂林还高,贵港这3条路还原了历史

为您推荐

宋朝过大年 奇奇怪怪可可爱爱

宋朝过大年 奇奇怪怪可可爱爱

宋朝压岁钱称为“随年钱”(选自《过一场风雅的宋朝生活》)         木版年画《神荼郁垒》         手擀面在南宋时期传入日本,沿用了“馎饦”这种古称    如果把历史的指针往回拨一千年,我们将抵达宋朝,接触到另一场别开生面的春节。在那里,人们过年未必返乡;年夜饭的主食既不是饺子,更不是汤圆;大年初一凌晨,人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