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戏说齐吴琅琊海战

戏说齐吴琅琊海战

春秋时期,齐吴两国在今青岛琅琊台的海面上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这是中国古代史上最早的被载入史册的海战。

公元前485年,对于齐国来说,丧事喜事并存,夏,宫廷政变,齐国大臣鲍牧弑杀齐悼公 ;初冬,齐简公海上大胜兵强船坚的吴国,守住了江山。

这次海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海战,也是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第一场大规模海战,齐国创造了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

齐国除了借助“天时地利人和”以外,背后还巧用了当地渔民保家卫国的豪迈与无所畏惧的胆气,也有老烧锅酒暗中助力的神威。

史书记载:吴王夫差在西破楚国、南降越南后,霸主天下之心日益增长,他看好了依靠渔盐之利逐渐强大的齐国。为了战胜齐国,他决定除了联合鲁、邾、郯等几个国家陆地攻打齐国外,还以己之长的水战来克齐国之短。

南方多水,人们习惯了水上的生活,他利用当地的造船技术先进,造船材料充足的优势,短时间内造了几百艘大小不一包括指挥船楼船,弓箭船,火力攻得火船和后勤供给船在内的功能不一的战船,并组织将士有针对性的操练。一旦具备可以北上的天气,即可开拔。

经过数年精心准备,公元前485年夏,借齐国大臣弑君的机会,开始实施正式出兵北伐齐国的计划。夫差将吴军兵分海陆两路,他自己亲率主力搭乘内河战船,由邗沟入淮河北上,直逼齐国南部边境,联合鲁、邾、郯等国,从陆地进攻。

同时,为确保侧翼安全并夹击齐国,分散齐国兵力,又派大夫徐承率海师主力舰队,从海路绕道齐国后方,实行远航奔袭进攻山东半岛。

徐承在准备就绪后,率吴国海师近百艘战舰旌旗招展,迎风破浪,浩浩荡荡西出长江口,沿东海海岸,向陌生的北方齐国黄海海域驶去。

吴国以前无不所向披靡,从未遭到过失败,从将军到士兵,都有骄横轻敌的情绪。特别是徐承,他坐在那艘巨大的楼船“余皇”号上,看着周围他那强大的舰队,品茗赏舞,仿佛胜利已经到手。

南方诸侯国从海路远征北方国家,这在从前是从来没有过的。吴军舰队出海以及陆军主力北上的消息传到齐国后,齐国朝野上下震惊。

因为齐国地处陆地,人们大都以耕种为生,从来没有在水上作战的经验,没有水兵,更没有战船,面对强大而又经过充分准备的、个个都是浪里白条吴军,齐国文武大臣有畏敌的情绪。齐相田常得知这一情况后,也先是吃了一惊。

不过,宰相肚里能撑船,智人就是智人,在经过熟思深虑知彼知己的分析后,他想出了破敌计策。他对齐简公说:“齐国虽然船坚兵强,但也有其弱点。

一是吴军适宜于风平浪静的河湖战,对于涌大浪高的大海,没有作战经验;二是,吴军对齐国的海域海况潮汐情况不清楚;三是,吴军经过长期的海上颠簸,大都晕船,体力魄力都几乎消耗殆尽。而他们的弱点正是我们的长处。只要“如此这般的”迎战,齐军必胜吴军必败。

齐简公一听,大悦,一扫脸上存留多日的愁云,说:“爱卿所言所谋极佳,一切按照计划准备。”  

第二天,胶州湾从东端的女姑山,到西部的大沽河口沿岸的渔村,都张贴了征召告示,意思是为了抵御吴国的入侵,征召渔民渔船御敌。

告示一出,胶州湾沿岸渔村的渔民纷纷响应,踊跃出船报名参战,3天就召集齐了预定的2000名彪悍的渔民,300艘小舢板船。对征召渔民,派专门教官对进行了简易的徒手格斗技巧,然后又到船上强化教授他们长斧和钩矛的使用方法。

经过一个多月的专项训练,这些惯于背箭狩猎的东夷后裔们,熟练掌握了劈、砍、刺、钩、铙、攀爬技术,他们既可以当艄公扬帆驾船,又会握斧挥矛当勇士杀敌。

对征召的小渔船,进行加固维护,船周身和舵楼用双层鞤皮包住,以防御吴军的弓箭。负责后勤物资保障的官员,备足了弓弩、长矛、长斧、标枪和专门用来钩住船只和人员的钩矛。万事俱备,坐等令下。

农历十月中旬,吴军到达胶州湾外面的琅琊海域,向齐国下达了战书。农历十月十七日,天空晴朗无云,暖阳挂在天空,气温适中,天刮着瑟瑟的西北风,晚上,田常观测一会儿天象,算了一下潮汐,查析了黄历,第二天是黄道吉日,天时适宜出战应敌。

他禀告了齐王,建议第二天与吴军作战,并将自己的“大船引诱,舢板船围剿”作战计划跟齐王作了汇报。

齐王听了他的作战方案后,认为理论上符合兵法,实际上符合当地的实际。当晚,便召集各路作战指挥、船舰舰长和后勤保障的官员布置任务,对着海图布置了如何布阵,如何行进与后撤,怎样佯攻,怎样假败后撤,各分队何时进入何地,以什么为号反杀,都做了详细的说明,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田常又特意把负责指挥渔民艄公的指挥官留下,特别嘱咐要统一号令,听从指挥,根据吴军舰船的大小,4~6艘舢板船围剿一艘,不要提前行动,打乱计划。

负责指挥渔船的五个指挥官,连夜召集各船长布置了任务,详细说明了如何作战。当天上午,负责后勤保障的把能挡住弓箭的鞤皮衣服和带脸罩的盔甲,发给了每一位艄公,针对当地渔民喜欢喝白酒御寒壮胆的实际,特地定做了足够的当地名酒寺后老烧锅酒,每艘船上一大缸30斤老烧锅酒,还有渔民们愿意吃的大肥肉和一卤鲜鲅鱼,足够的馒头。按照预定的方案,驶向各自的海区。

战前,齐简公与田常及宫内文武大臣,专程来到胶州湾北岸的百福山(现在上马街道办事处周家庄社区西侧的烽火台)瞭望台上助威督战。

在山下出征的码头上,齐简公虔诚的用酒依次敬了天、地和众将士三杯酒后,亲自擂响了出征的战鼓,齐国将15艘大的战船,“人”字形驶出胶州湾口,向着琅琊海域进发,在距离吴船一箭之地停泊,擂鼓迎战。

看到齐国区区十几艘木船,吴军大将徐承一声令下,百余艘舰船以扇形朝着齐军包抄而来,齐船按计划一边佯战,一边后撤,进入湾口后,正副指挥船向着指挥山方向缓退,其余的船只分别沿着自然水道,向着洋河、大沽河、羊毛沟、墨水河、白沙河几个河口撤退,撤退的速度,同退潮的速度相吻合,撤到河口之时,正好潮干。

求胜心切的吴军,拉起了所有的风帆,也分成六路,朝着齐军猛追。追着,追着,吴军的舰船走不动了,徐承走出指挥楼一看,所有的舰船都搁浅在平滩上了,向前走,退干潮了,行不动。向后撤,呼呼的南风刮着,逆风退不了。

原来这胶州湾口小腹大平坦,潮满时,浪起涌翻,船行自如,潮退时,一片平滩,船只搁浅,寸步难行。田乞就是利用这一海域特点,诱敌深入,船搁浅时,小船围剿,各个击破。

正在徐承疑惑犹豫之际,忽听岸边山上传来了急促的战鼓声,随着战鼓的擂起,吴军舰船四周划来了众多小船,他们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小船上那些头戴皮盔、身穿皮甲的渔民,熟练地用挠钩挂住船帮,纵身一跃,飞上了大船,二话不说,抡起大斧头,朝着吴军猛砍狠劈。

身材矮弱的吴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穿的单薄,都被瑟瑟秋风冻得浑身颤抖,大都钻入舱内合伙取暖御寒,这些酒足饭饱的强悍渔民,借着酒劲,力大无比,抡起大斧头,如电闪雷鸣,令人眼花缭乱;挥动着长矛枪,似金蛇狂舞,让人目瞪口呆,转眼间,吴军舰船上甲板上,尸体横陈,船舷边,血流成溪。

吴军有的成了斧下鬼,有的跳海陷入了淤泥,喂了鱼虾。徐承见势不妙,急令撤退,它的“余皇”号和几艘大船,依仗船高人多,渔民们无法靠近,慢慢的退到了深水区,仓皇逃出了胶州湾,灰溜溜的回到了吴国。

齐军大胜,不仅保住了江山,还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历史。齐简公大悦,除了犒赏出征将士外,还专门下圣旨重赏胶州湾沿岸的渔村渔民和老烧锅酒,渔村渔民永远免除渔税,老烧锅酒作为御酒进宫。

秦统一中国后,这些优惠政策也就自然结束了。但是,胶州湾渔民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的胆魄和老烧锅酒为渔民壮胆助威的奇效,却在民间流传了下来。

正是:吴王膨胀野心生,欲霸天下南北征。只因齐国宫廷变,陆海两路发大兵。齐将帷幄谋胸中,知彼知己巧布兵,渔船艄公烧锅酒,奋勇杀敌立奇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60554.html
上一篇甄嬛传:余莺儿能得宠不只是会唱戏,更是男人的劣性根
下一篇后汉隐帝刘承祐与郭威结仇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为您推荐

“东方金字塔”,战国时期齐国四王冢,这里隐藏着什么秘密?

“东方金字塔”,战国时期齐国四王冢,这里隐藏着什么秘密?

据淄博文旅:在山东淄博市临淄区淄河东岸,有四座巍峨耸立的山丘,且均匀排列,互相连属。夏天,青葱翠绿,气势磅礴。冬天,雪雾朦胧,显得更加神秘、壮观。其实,这不是山,而是战国时期齐国最鼎盛时期的四个君王的王陵。齐国四王冢四王冢呈东西排列,其墓方基圆顶,均匀排列,耸立在山坡上,显得异常醒目。自西向东,齐威
安徽滁州琅琊山游记

安徽滁州琅琊山游记

琅琊山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郊,因东晋元帝司马睿封号而得名,自唐代以来,一直是皖东地区有名的历史胜境。后因北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更是名扬天下,享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