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廉洁文化】古代循吏廉洁自持轶事

【廉洁文化】古代循吏廉洁自持轶事

以身作则

  桓宽在《盐铁论》中说:“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古代循吏在仕途生涯中,敏锐地判断到只要自己在高位以身作则的话,就能刷新吏治,整顿作风,形成风清气正的局面。

 

  被孔子称为“忠”的楚国令尹斗子文位居要职,作风却十分简朴,无论饮食和穿着,都对自己要求极严。当时,楚国财力贫乏,为了充足国库,斗子文以强烈的家国情怀感,带头毁家纾难,把自己家中财产捐出来给国家。楚国由此从大夫到平民都向他学习,国库不仅充盈了,而且培养出楚人强烈的国家责任感和使命感。

  古代循吏自幼读圣贤书,立志守节、清廉自守成为他们做人为官的座右铭。他们走上仕途,立志要实现自己治吏治国的抱负。

 

  康熙时期的名臣汤斌出生于明朝末年,虽遭逢乱世,但其家仍不废耕读传家之习。汤斌在追随其父辗转各地的过程中,目睹百姓艰辛,坚定了他读书做官为民的决心。公元1652年,汤斌进士及第,被顺治裁定为“品行清端,才猷瞻裕”。汤斌走上仕途的第一站是陕西潼关道副使,从仕途第一站,他就扣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谨守廉洁之则。汤斌骑着骡子,带着破被褥、竹书箱,在赴任潼关路上,甚至被潼关守关把总瞧不起:“把你放到锅里煮也煮不出个官味来。”就是这样的汤斌,此后一直以身作则,以廉洁自守要求自己。1684年,康熙亲自点名汤斌出任江苏巡抚,临行前,对汤斌说:“做官应以正风俗为先。江苏习俗崇尚奢侈,应该努力教化引导,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成的事,一定要慢慢地进行,使他们改变原来的观念。”汤斌铭记康熙教诲。上任后,汤斌告诫臣僚:“我不要你们的钱,你们不准要知府的钱,知府不准要州县的钱,州县不准要百姓的钱。”在廉洁自守这一点上,他真正做到了以身作则。因其每餐只有一块豆腐,百姓亲切地称其为“豆腐汤巡抚”。

 

独出淤泥

  古代循吏即使身处不良风气之中,仍能出淤泥而不染,真正做到廉洁守身,这点实属难得。

 

  “有局量,立行清苦”的柳俭在由前朝入仕隋朝过程中,能够独扛风气。隋政权是依靠武官撑起执政基础的,而柳俭是以文官身份成为地方大员的,在他主政一方之时,能够对不尊法度、祸害地方的武官行为进行纠正和严惩。他担任广汉太守时,严惩贪赃枉法之徒,净化了当地政治生态;担任蓬州刺史时,为官清廉,不敛钱物,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气候。因品行端正、不善逢迎,柳俭得罪了蜀王杨秀而被免官。柳俭还乡时,“乘敞车羸马,妻子衣食不赡”,清正之风从中可见一斑。隋炀帝即位后,政风逐渐恶劣,柳俭仍然能够做到洁身自好。他在出任弘化太守后,将所受俸禄尽数散发给属吏,又严办仗势欺人之豪强。当时,他的清名天下传颂。

  古代循吏在宦海生涯中,由于敢于清廉自守,留清名在外,亦遭到了朝野舆论的攻击或好心的“劝导”。然而,他们仍然能够摒弃流俗,敢于坚持己见,真正做到不被流俗所染。

 

  唐朝名臣陆贽在出任宰相后,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一概拒绝地方藩镇的重金拉拢。他的行为得罪了一些奸邪小人,“沽名钓誉”之说随之加在他的头上。唐德宗了解这件事后,下密旨责备陆贽“清慎太过”,并劝导他:“如不接受贵重财物,细小物品受亦无妨。”善于为文的陆贽没有顾忌皇权权威,在回复唐德宗的疏中告诫皇帝,不能从细节小处放松警惕:“利于小者必害于大,贿道一开,展转滋甚,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已,必及金璧。”陆贽深刻地剖析了“贿道一开”的危害:“伤风害礼,莫甚于私;暴物残人,莫大于赂。”陆贽没有奉皇帝之诏,这股清流为当时政治注入了清廉之风和生机活力。

 

金刚不坏

  古代循吏在追逐自己梦想的时候,能够做到不染一尘,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戴震在为一代廉臣王敏撰写的传记中,称赞他身上具有“廉洁自持”的品格。王敏曾遭逢灾年,每两天才吃一顿饭。他的弟弟给他带来了丰裕的钱财,让他用来买食物,遭到他拒绝:“奈何干人败家风?”他命令其弟把钱财拿走。他的朋友了解到他的贫困境遇后“欲有赠”。其友袖子中带着银子,来到王敏家中呆了一天,回去的时候银子又被带回去了,因为王敏不受。时人有感于他的清廉自持,称其为“王廉士”。从王敏身上可以看出“富以苟,不如贫以誉”对他的深刻影响。廉洁自持使他获得了众多赞誉。 

  古代循吏在仕途生涯中,虽能干且清廉,但也会遭遇官场潜规则,然而,他们能够打破官场潜规则,身正影正,树立起清官这面旗帜,赢得了良好官声。

 

  康熙时期名臣张伯行在1706年被提升为江苏按察使,是当时巡抚的属下。当时官场流行送礼之风,新任官员要给巡抚、总督等上司送礼,期其能提携。张伯行廉洁自持、秉性耿直,对此腐败习气深恶痛绝:“我为官,誓不取民一钱,安能办此!”他拒绝收礼送礼,打破当地官场潜规则,得罪了总督和巡抚,受到他们的排挤。1707年,康熙亲巡江苏,在当地总督和巡抚举荐名单中,没有看到具备良好官声的张伯行,就质疑总督、巡抚举荐不公。康熙当场破格提拔张伯行为福建巡抚。1709年,张伯行调任江苏出任巡抚,上任后,颁布檄文《禁止馈送檄》,严禁下属馈送钱财物:“一黍一铢,尽民脂膏。宽一分,民即受一分之赐;要一文,身即受一文之污。”写这段檄文既有感于他自己的所见所感,也是对时下风气的感遇和对臣僚的提醒。他也由此成为名重一时的清官循吏。

来源:共产党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65690.html
上一篇统一北方的曹操,为何在面对刘备与孙权时总打败仗?有三个原因
下一篇熊口夺食: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如何收回被俄侵吞的2万中国领土?

为您推荐

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吃的11道菜

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吃的11道菜

#头条创作挑战赛#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饮食文化也变得多元化。但是,有些传统的美食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比如,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的11道菜,
《天下长河》看懂康熙看铜像最后那一眼,便看懂帝王一生的妒与恨

《天下长河》看懂康熙看铜像最后那一眼,便看懂帝王一生的妒与恨

文|竹英天下长河大结局了,康熙终于成为了千古一帝,他在位期间三藩平,黄河清,台湾收。当然这部剧最大的核心还是黄河,千百年来黄河的大难在康熙这里终于得到了最大的改进,这也是康熙这一生最大的功绩。也是他这一生的夙愿,但是这辉煌的背后是多少白骨换来的盛世。改革从来都是见血的动荡,而治理黄河的背后更是牵涉了
天下长河:最后的最后,面对靳辅和陈潢的雕像,康熙究竟在想什么?

天下长河:最后的最后,面对靳辅和陈潢的雕像,康熙究竟在想什么?

《天下长河》最后一集结尾,头发花白、稀疏到几乎快扎不起辫子的康熙,来到百姓供奉的河伯庙,看到靳辅和陈潢的雕像。半晌,他缓缓回头,眼神望向镜头。缓慢拉长的镜头,配上急促呼号的音乐,像是一种拷问,很难不让人去思考,那眼神究竟是什么意思?要读懂这个眼神,先要从头理顺,康熙是个什么样的人。 【百姓】很多人不
《雍正王朝》:康熙为什么不让十三阿哥参与追比欠款

《雍正王朝》:康熙为什么不让十三阿哥参与追比欠款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一个重头戏,便是胤禛奉康熙之命,追比国库欠款。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八阿哥管理下的国库,已经造成了一千多万两银子的亏空,而且拖欠人员形形色色,既有王公贵族、也有文武大臣,想在短时间内完成追债,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胤禛原计划希望十三阿哥能够和他一起参与办理此项重任,却被康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