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说说察言观色的心理

说说察言观色的心理

一些人会察言观色,说话的时候看着别人,看别人有什么反应。而有心计的人,看到别人的脸色变化,会说出迎合别人的话,为的是讨别人喜欢,增进友谊。其实,察言观色本身就是功利性的方法,很容易走入心机重重的境地。

在古代就有察言观色的人,尤其是在官场上,这样的人最多。倘若不有求于人,不和人拉关系套近乎,也不琢磨人,何必要察言观色呢?可以说,察言观色的人已经走向交往的成熟阶段,并非只是人们不成熟时期的自顾自地说话,只图自己痛快,不顾别人感受。于是,一些人在成长过程中学会了倾听,尤其是知道有比自己能耐更大的人,有比自己官位更大的人,有更富有的人,必要的时候还要团结别人,让别人为自己做事,也就走向成熟了。

古代官场上的官员都是成熟的人,善于请客送礼拉关系。在他们没有进入官场之前,大多数都是书生,没有上级管束,但有私塾的老师约束,学了“四书五经”之后,就学会了“礼”,要对老师恭恭敬敬,还要在老师高兴的时候才去问问题。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到自己问老师的经历,“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要看老师脸色问问题,俯下身子,侧着耳朵倾听,表示尊重。遇到老师不高兴,就要更加恭敬,礼数更加周到,不敢搭话,等到老师高兴了,再去问。即便宋濂比较愚钝,最终还是有很多收获。也就是说,从学生时代开始,古代的书生们就学会了察言观色的本事。等到进入官场之后,各种应酬就来了,更要察言观色。老师的角色变成了上级领导,要善于迎合领导,而不至于说话呛了领导的肺管子。

官员学会了察言观色,就不会在说话办事的时候违背领导意图了。上下关系和谐一致不是很好吗?要是面见皇帝,就不能察言观色了,不能直视皇帝,只能低着头,诚惶诚恐,听皇帝的声音,揣摩话外之意,才能做出适当的回答。至于对下级的谈话,也要察言观色,不能随便说话,以至于被下级抓住把柄。至于面对老百姓说话,一般情况下不会有那样的机会,要是征收赋税的时候,征兵的时候,或许可以面对老百姓说一些“爱民如子”的话,不过仍然要察言观色,不能随便说话,以免出现民愤。

察言观色就是要把话说得委婉动听,合乎对方的意思,而不至于出现争论的情形。当然,也有人察言观色之后,故意激怒对方,让对方做出过激的行为,有点“激将法”的意思,也有点故意让人不理智的意思。如此一来,察言观色的人就带有“厚黑”的意思。而他们自己一般隐藏比较深,不会轻易表露情绪,也不会在脸上挂出来。传说《三国演义》中刘备有一样别人没有的本事,就是“喜怒不形于色”,不管是高兴还是发怒,脸色平淡如水,不会带出情绪来。这样本事能救他的命,在“青梅煮酒论英雄”一节中,曹操说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时候,天上正好打了一个雷,吓得刘备掉落手中酒杯。曹操问他为什么掉落酒杯,他说是打雷吓的,其实只是怕曹操算计他。在曹操看来,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和刘备,要是曹操铲除了刘备,不就剩下曹操一个英雄了吗?刘备吓得连夜逃走,而曹操也真的要算计他。只是,为时已晚。要是当时刘备脸面上露出被吓坏的惊恐表情,就有可能被曹操算计,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蜀国皇帝刘备了。

曹操善于察言观色,没有看出刘备当时的恐慌,而善于察言观色的人大多都是权谋者,是善于运用权谋算计别人的人。除了官员有这样的能力,企业家也有这样的能力,善于交际的人也有这样的能力。察言观色之后揣摩对方心理,再说出对方喜欢听的话,其实自己内心早就进行了一番衡量,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也善于在言语和行动上骗人。骗人的目的在于获取自己的利益,哪怕这种利益是不正当利益,也仍然要获取。也就是说,善于察言观色者一般都是势利小人,要不就是善用权谋者,比较危险,人们要远离他们。

明末的朱用纯曾说过:“察言观色,大是进德关头。然察言观色以省己,是进德事;若察言观色以迎人,是败德事。”察言观色要用以自省,而不是逢迎,自省就是进德,逢迎就是败德。以功利目的来划分察言观色的界限,似乎很有道理。不过,察言观色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功利属性,小孩观察大人,察言观色,实在是为了安全需要,为了自保,而大人察言观色,就一定带有很浓重功利色彩。还是用朱用纯先生的说法作为勉励吧,不要把察言观色用在把接逢迎方面,免得成为败德者。

从察言观色者的心理来看,不外乎求安全,求同情,求谅解,求支持,求官,求财,求色,求名,求利,求上位,大多都带了赤裸裸的功利目的,自省的并不多。或许,这就是庄子反对的心机吧。要想不被算计,还是远离察言观色者吧,要是想获得自由,就不好做察言观色者。不过,要想在社会上混,还是要学会察言观色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65770.html
上一篇大明在世诸葛
下一篇将军主题雕塑,蒙骜战国末期秦国名将。

为您推荐

孙尚香嫁给刘备之后任性骄横,刘备筑了一个城圈养她

孙尚香嫁给刘备之后任性骄横,刘备筑了一个城圈养她

孙尚香也就孙权的妹妹,刘备的夫人,在三国里面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虽然记载不多,但承载了孙刘联盟的纽带作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再加上有戏曲和演义的戏说,孙尚香这个人物变得非常的立体、饱满,读者对他关注度非常的高。孙尚香在历史上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并非虚构。但史籍并没有记载孙尚香的真实姓名,只有“孙夫
荀彧作为首席谋士,明明誓死追随曹操,却又为何反对他称王?

荀彧作为首席谋士,明明誓死追随曹操,却又为何反对他称王?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欲晋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算是位极人臣的待遇)。颍川派代表人物荀彧认为:“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这段话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意思是让曹操爱惜羽毛,不能称王
三顾茅庐前,孔明曾访过刘备?隆中对真的很高妙?

三顾茅庐前,孔明曾访过刘备?隆中对真的很高妙?

本文由 @瑞青读书 原创发布于正观新闻正观号。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锦囊是曹操的,羽扇是周瑜的,火攻是黄盖的……除去虚构,诸葛亮还下剩什么(二)写活历史人物•汉末三国系列之诸葛亮据《三国志》描述,诸葛亮身高八尺,经常自比于管仲、乐毅,但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诸葛亮在吹牛,很少有人把他当回事儿。只有与他相熟的几
《三国·刘备传》第九集——蛟龙入海

《三国·刘备传》第九集——蛟龙入海

公元197年,袁术公然称帝,并且在自己的统治区域内横征暴敛,导致众叛亲离。到了199年,袁术实在没办法了,就把他的帝号让给了那个他曾经看不起的哥哥袁绍,并且准备亲自去投奔袁绍。袁术的领地在今天安徽一带,袁绍的地盘是河北地区,中间隔着的就是曹操统治的河南和山东地区。上门的肉,没有不吃的道理,曹操决定收割这一
曹操杀华佗:古代最严重的一次医患纠纷

曹操杀华佗:古代最严重的一次医患纠纷

人心隔肚皮,古代没X光,肚皮里的零件坏没坏,只能“望闻问切”,估摸着蒙,医疗事故更多。有的成了故事,更多的连故事都没留下来。因此,神医总是能得到人们的推崇。但神医照样会遭到医患关系,就比如华佗,甚至因为和曹丞相的互动中出现了问题,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01你敢说曹老板是弱势吗?古代的医患关系揭示了,庸
配享曹操庙庭的武将中,谁的战功最低?如果许褚上,谁下来?

配享曹操庙庭的武将中,谁的战功最低?如果许褚上,谁下来?

配享曹操庙庭,一共有二十六人,先后分六批进入,第一批分别是夏侯惇、曹仁和程昱;第二批最多,分别有曹真、曹休、夏侯尚等二十人;第三批一人,荀攸;第四批一人,司马懿;第五批一人,郭嘉。在这二十六人中,文臣有九位,分别是程昱、桓阶、陈群、钟繇、华歆和王朗。文臣里面,为曹魏立下重大功勋的荀彧和崔琰两人没有配
三国志11郭嘉战赤壁:曹魏大获全胜,孙权领土腰斩,刘备因祸得福

三国志11郭嘉战赤壁:曹魏大获全胜,孙权领土腰斩,刘备因祸得福

相信绝大多数的三国游戏迷和历史粉们都听过一句话,“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字面意思已经相当明显,就是曹操麾下的第一前线军师郭嘉要比刘备麾下的首席智囊诸葛亮要强。要不是因为郭嘉死得早,卧龙可不敢出山,怕斗不过对方砸了自己的招牌。要是让郭嘉活到赤壁之战,曹操与孙刘之间的对战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本期的脑洞假
刘备三次抛妻弃子,非常不靠谱,最终还是她默默承担了所有

刘备三次抛妻弃子,非常不靠谱,最终还是她默默承担了所有

刘备的身世,史学界颇有争议,有很多学者认为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颇有抬高自己身份的嫌疑。不过《三国志》中也是这样记载的。就当时那条件,也没办法做DNA鉴定。基因上不好鉴定,行为上还是有些相似的,刘备有个特点,对待兄弟和大将都特别好,但是对待妻子却非常的不靠谱,这一点跟西汉开国皇帝刘邦非常像。刘邦在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