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七政四余|星命说证案例:天启帝-木匠皇帝的另一面

七政四余|星命说证案例:天启帝-木匠皇帝的另一面

七大星体昼夜轮转

十二星宫阵列在前

二十八宿侍卫其中

观群星之变化

借众曜之光彩

繁星璀璨的夜空下

终其一生必将找到答案

《星命说证》原批概要:

立命未垣,以月为命主,化偏财升殿玉堂贵地。四余抱月于西方。天官照命宫。太阳照命主,月借日光,届时旺月,明洁可爱,乃太平天子也。惟寒月抱蟾,难获高寿。水孛伴月,荒淫酒色。十六岁庚申年即位,行井初一度,得参水天官拱照命宫,命主入申贵位,流年天官填申,所以即位也。又井木是伤官,络牛二之木伤官,并有刑服,所以国制也。二十三岁崩,行至毕九遇孛,损寿元之火。

主流历史舆论一直给我们的灌输印象就是,天启帝---明熹宗朱由校大概是一个只会做木匠的白痴皇帝,还是个文盲,重用大宦官魏忠贤,喜好的除了做木匠,就是吃喝玩乐。

但看《明熹宗实录》发现不是这样,实录中记载天启皇帝御文华殿讲读的记载比比皆是,对军国大事亲自发表议论更是史不绝书。天启皇帝文化水平是高的,,他对军事、对用人的许多意见往往比他的臣下更高明。

命宫主月亮入月度入垣,遇水孛,同时天官对射命宫,官禄宫火计相生,结合真正严肃的史料来判断,这个皇帝并不愚蠢,相反他的头脑是比较聪敏的。

天启六年十一月的时候,袁崇焕曾经上奏疏宣称依靠在关外修城屯田,就能够让后金投降。还对魏忠贤大拍马屁:

“由此行之,奴子不降,必为臣成擒矣。况厂臣魏忠贤与阁部诸臣,俱一时稷契夔龙之选,臣所遇非偶,故敢卜事之必成”

天启皇帝对袁崇焕这份奏疏的批复详细摘录如下:“得旨:向以防守方殷,故着从容议行。但向后作何给授,使军民不相妨?作何分拨,使农战不偏废?作何演练,使农隙皆兵?作何更番,使营伍皆农?作何疆理,足以限戎马?作何收保,不致资盗粮?一切事宜,该抚悉心区处具奏。。。”

天启皇帝对袁崇焕的大话以及给魏忠贤拍马言辞没有丝毫顺应,相反针对他的大话吹牛,接连发出了六个排比质问。这一连串极为具体的质问,把袁崇焕的牛皮戳的体无完肤。

这个时候的天启也不过才21岁而已,嘴巴上的毛都还没有长齐。而他的思维周密程度,头脑清醒冷静却已经远在中年人的袁崇焕之上了。

水星为天官入箕水升殿,霍敏卿说“天官照命宫。太阳照命主,月借日光,届时旺月,明洁可爱,乃太平天子也。”同时,恩星朝阳于五曜中。冬夜生人,罗睺入官禄:

天启四年,毛文龙提醒政府,自己接到情报后金和蒙古人勾结,有绕道蓟镇攻入关内的图谋,需要严加提防。天启帝批阅:

“上谕内阁,朕览登莱巡抚塘报,准平辽总兵官毛文龙揭前事。为屡获活夷,斩首级,得获鞑马夷器等件。虽功微小,实挫贼锋。其复辽之基,端在斯乎。朕心岂不嘉悦。。。。并东征将士,俱要仔细防御,谨慎备尝。及各隘口守把将官,都要昼夜不时防守。还仔细盘诘进贡出入进攻夷人,其中恐有奸细夹带情形。。。。如果缺粮乏器真情,并拨船及应用器械,一并速发解去军前应用,不得迟滞,有误军机,责有所归。特谕。”

天启二年后,后金不但不能再前进半步,反而不断退缩,并非偶然,更不是什么天启皇帝运气好,由此可见,罗睺入官禄,火土同宫,照见三方之妙。

月亮为身,为命度主,冬孛抱蟾于双子水宫,且火见余奴,罗入官禄,余奴都为小人星。

天启被人诟病其一就是重用魏忠贤,对东林党人进行严厉打击,这个恐怕不能完全说成是受魏忠贤操纵愚弄的结果。一定程度上天启面临和他的爷爷万历皇帝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大量以正人君子自命的文官,成天在那里慷慨激昂的吵架,这样下去的话,国家的行政效率,以及人事牵掣造成的内耗确实太大了,天启确实也头疼的很。

别看天启痴迷做木匠,人家心里有数。表面看起来不理朝政,但能看清局势,利用魏忠贤抗衡东林党,让国家各方权利达到一个平衡,国家也就相对稳定。

所以说,天启虽然看起来不务正业,但是他在政治上是有建树的。不像他弟弟朱由检,一上位就杀了魏忠贤,致使国家权力平衡被打破,东林党权倾,这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加速了大明的灭亡。

天启五年五月,因划船嬉戏,溺水获疾。后虽痊愈,仍沉缅于声色犬马之中,饮“仙方灵露饮”,以求长生。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崩于乾清宫,终年23岁。

”溺水获疾“可能是”肺积水“,结合命格而言:火为寿元,生于冬月,盘中水势朝阳升殿,寿元火在天平落陷。同时本身月孛相遇,命度遇金落金度逢金难,命度弱。”声色犬马,酒色荒淫“由孛可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67741.html
上一篇别了,戈尔巴乔夫
下一篇慈禧出洋相,第一次看见灯泡时大叫2个字,如今人们仍在使用

为您推荐

“木匠之乡”如何“凿”出千亿产业?

“木匠之乡”如何“凿”出千亿产业?

木之奇,奇冠天下;匠之绝,绝于尘寰。木匠,凝结了南康人的文化精神。南康,一个千年客家古邑,自“三国”立南安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始名南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