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从历史功绩看:古代帝王,有6人比李世民强

从历史功绩看:古代帝王,有6人比李世民强

从历史功绩角度看:古代500多位帝王,有6人比李世民强。这6人所建立的功业,李世民望尘莫及,不是一个档次。

一、秦始皇

近代有诗云:“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都是古代帝王的典范。历史功绩方面,秦始皇超越李世民,毫无悬念。

前221年,嬴政灭了六国,建立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嬴政继位后,实行“皇帝制度”,此后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沿用了两千多年。

创建“三公九卿”制度,推行“郡县制”,正式确立官僚政治,延续两千多年。从依靠血缘当官到君主任免的转变,这是秦始皇的功劳。

郡县制的推广,帝王牢牢控制各地,通过官员任免的方式,实现了中央集权,避免了分封制下“春秋战国”局面的出现,这是历史的进步。

推行大一统政策:书同文,统一了文字,以及书写方式。车同轨,统一了马车轮毂的尺寸大小,便于经济往来,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统一度量衡、货币,全国市场统一;行同伦,法治、道德统一。

边境开拓:修筑长城,抵御游牧骑兵,成为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修筑灵渠,统一岭南,沟通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至今,灵渠依然发挥经济作用。

秦始皇创建的各项制度,尤其是在“大一统”方面的措施,影响深远,延续两千多年。华夏之所以统一,欧洲之所以邦国林立,原因就在这里。

正如欧洲学者所言:秦始皇是超越凯撒的存在。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一百位名人》中,秦始皇、隋文帝、成吉思汗入列,中国帝王就这三位上榜。

二、汉高祖

论带兵打仗,李世民可以甩开刘邦几条街,两人不是一个级别。刘邦,给人的印象是“常败将军”,李世民则是“天策上将”,军事指挥水平非常高。

说到历史贡献,李世民就不如刘邦了。刘邦的贡献是什么呢?不是开疆拓土,也没啥制度建设,但影响深远,他开创了奇迹。

夏商周换代,田氏代齐、三家分晋、秦朝建立,都有一个特点:建立者都是勋贵出身,并非平民百姓。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君主都是“勋贵”,而不是布衣,貌似有“阶层压制”。

刘邦是农民出身,家里经常揭不开锅,却能灭了秦朝,又在楚汉战争中胜出,建立了汉朝,着实不简单。秦国是“勋贵”建立,项羽也是贵族的后代,刘邦则是平民。

刘邦的成功,验证了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道理。底层平民通过努力,也可以当皇帝,帝王不是“天生”的,而是“人”的创造,极大鼓舞了人心,后代许多人都效仿他,如石勒、刘裕、朱温、朱元璋,都成为帝王。

汉朝建立后,“布衣卿相”局面出现了,王侯、将相,大多都是平民出身,这是史上的“奇观”,也推动了贵族政治进一步向官僚政治的转变,这是历史的进步。

正如奴隶出身的“后赵”皇帝石勒所言:“如果刘邦活着,我就对他俯首称臣;如果刘秀活着,我就跟他决一雌雄。”刘邦树立了榜样,无论多穷苦,都可以当皇帝,石勒就践行了这条格言。

三、汉武帝

汉武帝超越李世民,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军事征伐,或者是对外交往,汉武帝都有影响后世数千年的“功绩”,令人敬佩。

军事上:汉武帝反击匈奴,多次派兵远征漠北,将战场转移到敌人家里,非常了不起。汉武帝之前,中原王朝跟游牧骑兵有过交战,几乎都是以防御为主,长城沿线是战场,李牧破匈奴、蒙恬北征,都是如此。汉武帝的成功,证明农耕文明的骑兵,也能杀到漠北,“寇可往,吾亦可往”,霸气十足。

制度建设:创建“内外朝制”,让身边侍从参与决策,将丞相移到“外朝”,成为执行者,后世纷纷效仿。创建“察举制”,以孝廉当官,延续数百年,也强化了儒家的地位。实行“盐铁官营”,朝廷控制经济命脉,影响数千年。

思想文化层面:采纳董仲舒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学确立为正统思想,影响了数千年,到清朝依然如此。儒家是中华文化的根,汉武帝则将其插入土壤中。创办太学,朝廷培养人才,此后朝代都是如此。

对外交往: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密切了中外经济文化交往。丝绸之路的影响,至今犹在,这是汉武帝的贡献。

军事上、制度上、思想上,以及对外交流,汉武帝都具有“开创性”,且影响深远,为收拾所沿用,值得敬佩。

四、隋文帝

隋文帝杨坚,往往被后人忽略,却是一个历史贡献非常大的帝王。李世民对这位“亲戚”的评价很低,说他“德”不行,皇位来路不正,此言差矣。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一百位人物》,杨坚就是其中之一,与秦始皇、成吉思汗一样。那么,杨坚的历史影响,究竟是怎样的呢?

杨坚的贡献,就是确立了“开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隋炀帝加以完善,创立了科举考试制度。

科举考试的意义,怎么说都不过分。杨坚“开科考试”之前,官员的选拔有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都容易被操控,难以做到公平、公正。

魏晋南北朝,门阀大家族势力强大,主宰历史的发展,他们以“九品中正制”为依托垄断官职,牢牢控制整个社会。

垄断了朝廷,门阀的触角又伸到社会经济领域,庄园经济随之盛行,农奴制色彩浓厚,与欧洲的中世纪类似,是一个“黑暗时代”。

隋文帝“分科考试”,废除了九品中正制,打压世家大族,为科举制创建铺平道路。科举制度下,寒门子弟可以出人头地,进入朝廷,扩大了王朝的统治基础,也促进了阶层流动。

科举制度的公平、公正,得到后世认可,推行了一千三百多年。近代以来,随着东学西传的发展,科举考试制度传入欧洲,成为“文官制度”的源头,影响了世界。

隋文帝还创建“三省六部制”,分化了相权的同时,也完善了朝廷的运行机制。三省六部中的“六部”,不再管理皇帝的“家事”,而是专注于朝廷,实现了“家国分离”,是官僚制度成熟的标志。

隋文帝重视运河的挖掘,筹划开通南北水运大道。在此基础上,隋炀帝顺利开凿运河,沟通了南北,恩泽后世,影响至今。

五、朱棣

从皇位继承角度看,朱棣、李世民都是“来路不正”,以藩王继位,小宗取代大宗。从作战角度看,朱棣、李世民都很勇猛,亲自冲锋陷阵,尤其是朱棣,当了皇帝还操刀上阵拼杀,纵横草原。从历史功绩看 朱棣比李世民强。

军事上,朱棣有两大贡献。其一、朱棣组建“神机营”,这是第一支专业化的火器部队,是军事上的革新,此后明清的军事建设,都离不开火器。其二、朱棣以帝王身份亲征漠北,而不是派大将,这是开创性,此后康熙效仿。

制度建设上,朱棣有内阁制,建立起皇帝的顾问班底。内阁制的出现,可以确保文官内部的平衡,又可以大权独揽,使得政令畅通无阻,延续了几百年,成为明清制度的典范。

文化建设上,朱棣有《永乐大典》,足以名垂青史。都知道,古代盛世才能“修书”,《永乐大典》规模之大,动用人力之多,远非编纂一般史书可比。《永乐大典》保存了古典文化,并将其传承来开,惠及子孙后代,功不可没。

对外交往上,朱棣有“郑和下西洋”,探索新的航路,并传播国威。如果朱棣多活几年,或者是朱瞻基不英年早逝,说不定明朝就抓住了“大航海”时代,中华的历史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六、乾隆

说起乾隆“十全老人”,许多人想到了“闭关锁国”和“六下江南”,以及纵容和珅贪污,是清朝衰败的转折点。客观看待,乾隆有过错,但功绩显赫。

乾隆的历史贡献,主要是两方:奠定了华夏疆域的基础,以及下令编纂《四库全书》,传承文化与经典,利在千秋。

华夏疆域的版图,在清朝乾隆年间得到确立。客观地说,无论是汉朝、唐朝、元朝、明朝,对边境的管理都相对“松散”,许多地区都属于“羁縻区”,只是名义服从朝廷,疆域的变动非常大。

西南的云贵、川藏,乾隆通过“大小金川之战”,牢牢控制,解决了中原王朝十分头疼的问题。对西南用兵,难度比远征西域、漠北大很多,这里瘴气弥漫,丛林密布,天气湿热,往往成为中原王朝的“坟场”,盛唐就在这里败落。

北方的游牧骑兵,困扰中原王朝数千年,也是乾隆搞定。准噶尔之乱平定,清朝设立伊犁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管理,将漠北、西域纳入版图。此后,北方的游牧骑兵消失了,都成为清朝的一部分。

也许有人会说,李世民是“天可汗”,唐朝也在漠北、西域、辽东设立机构, 怎么就不如清朝呢?很简单,唐朝的管理“松散”,许多游牧部落只是名义上归顺而已,羽翼丰满后,立刻叫板朝廷,唐朝也管不了。

《四库全书》的编纂,将历代经典书籍,以及私人作品,进行整理汇编,分门别类,集于一体。从保存与传承文化角度看,《四库全书》的意义很大,虽说也有不少书籍被毁灭,但其功绩应该肯定,一分为二看问题。

从历史功绩角度看,秦始皇、刘邦、汉武帝、隋文帝、朱棣、乾隆,这6位帝王都比李世民强。这6位帝王,都有影响后世的“作品”,有些延续了几千年,留下了够多的“足迹”。这些“作品”,不随着帝王的驾崩而消失,而是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被传承下来。

李世民能力强悍,打仗很厉害,也开创了“贞观之治”,却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作品”,尤其是影响后世,被后代继承与发展的“作品”。《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一百位人物》,秦始皇、杨坚、成吉思汗在列,却没有李世民,道理在此。近代学者吕思勉评价:“李世民才能中等,依靠关陇豪强,能力一般,不如宋武帝、陈武帝、梁武帝。”观点很新颖,值得研究。

参考书目:《中国古代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67807.html
上一篇【争议】这里是运河古镇 还是鸭梨之乡 《东光县志》记载的霞口镇
下一篇《潜伏》里中统谢若林真的可以毫不避讳地见军统余则成吗?

为您推荐

从父亲角度看:朱棣选择朱高炽为“储君”,而不是朱高煦

从父亲角度看:朱棣选择朱高炽为“储君”,而不是朱高煦

从父亲角度看:为了让朱家子孙活下来,不再自相残杀,朱棣选择朱高炽为“储君”。朱高煦以李世民自居,一旦称帝,老朱家血流成河,朱棣可不想看到。一、朱棣皇位“来路不正”,需要树立榜样,明确继承原则1399年,朱元璋尸骨未寒,朱棣在北平以800兵马叫板侄子建文帝,并夺取了明朝江山,是藩王武力夺权的典范。朱棣叫板建
李世民为何就那么在乎自己的《起居注》?

李世民为何就那么在乎自己的《起居注》?

撰文:赵立波“不要人夸好颜色,但留清气满乾坤。”翻开厚重的历史可以看到无数个人物最终黯然凋落成几片文字,而他们生前无不想以昂扬的正面角色出现在史书之上,以此让自己的色彩穿越历史受人仰慕。无疑大唐的李世民对于身后名做了最为全面的保护,​因此如同一个高超的时间设计者,最终让他的身上披满了光环,事情发生在
S29赛季两大T0英雄预测:刘邦连跳两档?海月Ban位买房?

S29赛季两大T0英雄预测:刘邦连跳两档?海月Ban位买房?

9月15日晚上,抢先服正式上线了S29赛季。众所周知,抢先服跟体验服属于两个概念,是跟正式服互通的,两边的玩家可以一起组队和匹配,但会提前一段时间开启新赛季,一般情况下,都是提前一周左右,此外,抢先服的名额也需要抢。大家可以简单理解为抢先服是新赛季的试行版,其更新的内容基本上都会实装到正式服当中,只会做一
一代名将章邯,为什么选择投靠了项羽,而没有选择刘邦?

一代名将章邯,为什么选择投靠了项羽,而没有选择刘邦?

章邯之所以选择了项羽,而不是刘邦,主要是因为当时他根本没得选!选刘邦,他基本上会就地被歼灭;选项羽,他还有一线生机,而且可能得到荣华富贵。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把谁换到章邯的位置上,最后的选择肯定都是和章邯一样的。想要更好的理解章邯当时的处境,我们得从秦末历史的大背景开始说起,看看在那几年当中,章邯到底
为何朱棣要恩将仇报把在靖难之役中对他帮助很大的朵颜三卫剿灭?

为何朱棣要恩将仇报把在靖难之役中对他帮助很大的朵颜三卫剿灭?

朵颜三卫是明朝时期三个特殊的卫所统称,其部队都是装备精良的蒙古铁骑,是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三个羁縻卫所。在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要推翻大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时朵颜三卫对朱棣帮助很大,但是令人不解的是朱棣却在第三次远征漠北时期,顺道剿灭了朵颜三卫,这又是为何?其实朱棣在处理朵颜三卫的问题上算是他在位期间的一
专精刘邦成版本陷阱!胜率掉至游走位倒数第一,选出来队友都绝望

专精刘邦成版本陷阱!胜率掉至游走位倒数第一,选出来队友都绝望

Hello大家好,这里是胖虎Game。王者荣耀S29赛季更新有几天了,其中有项改动,一直深受玩家热议,那就是有关于“专精装”。起初官方对于推出专精装的说法是想要赋予英雄更多的玩法,使游戏内容变得更具丰富和多样性,但现在看来除了给玩家添堵以外,专精装的出现并没有改变什么!比如新赛季刘邦的专精装,推出没多久胜率就掉
国破家亡,陈后主每天与子弟饮酒120斤,隋文帝让他善终

国破家亡,陈后主每天与子弟饮酒120斤,隋文帝让他善终

589年,陈后主被俘虏,押送到长安,他心态很好,每天与子弟饮酒120斤,“乐不思蜀”,还向隋文帝索要官职。陈后主没心没肺的活着,隋文帝对他很放心,得以善终。陈后主,即是陈叔宝,南朝末代帝王,陈武帝陈霸先的侄孙,陈宣帝的嫡长子。陈后主早年被送到西魏当人质,陈文帝继位后,他们一家老小才回到建康。568年,陈顼继
刘邦原本只是一个混混,为何有资格接受秦王投降,彻底灭了秦朝?

刘邦原本只是一个混混,为何有资格接受秦王投降,彻底灭了秦朝?

公元前207年十月,随着刘邦率军抵达咸阳城外,身为秦王的子婴,主动打开了城门,带着传国玉玺和象征皇帝地位的符节,出城投降了。那一天,当秦王子婴彻底跪下,秦朝也就彻底亡了。这一幕,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瞬间。要知道,秦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秦国的先祖,靠着给周王室养马,得到了一块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