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在位13年批阅奏折4万多,批语1000多万字,雍正为何名声不如康乾

在位13年批阅奏折4万多,批语1000多万字,雍正为何名声不如康乾

公元1732年,对于近300年历史的清朝来说,这一年不算是什么大年,但是对于当时的一些人来说,却是天塌地陷的一年。

事情的起因发生于四年前,当时已经位居川陕总督的督岳钟琪收到了一封策反信,信中不光列举了雍正的“十大罪”,还说他这个岳飞的后人应该站出来推翻清廷,岳钟琪在吓了一跳之后,扣住了送信的张熙,然后一边给老板雍正汇报情况,一边又从张熙嘴里得到了这件事的幕后主使——他的老师曾经。

曾静很快就被抓捕,然后他又供出了他思想的来源——已经去世的吕留良。雍正查完所有案情之后,把吕留良的尸骸挖出来戮尸枭首,把吕家十六岁以上的男性全部斩首,十六岁以下的也进行了严厉的处罚,因为雍正这次下手非常狠,所以在民间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后来甚至演绎出,吕留良的后人吕四娘,为了给父亲报仇,亲手把雍正给办了的传说。传说虽然不是真的,但是雍正在民间的口碑,却的确以严酷著称,在口碑上也远不如他爹康熙和他儿子乾隆。而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雍正在勤勉上,其实要比那两位有过之而无不及,据记载,雍正在位期间,共批阅了奏折4万多件,其中的批语也是千万级别,而且不少人都认为,清朝能有“康乾盛世”,雍正的贡献其实非常大

那么在正史中,算是一个好皇帝的雍正,为什么口碑不如康熙和乾隆呢?真是因为他在处理吕留良等人的问题上下手狠辣吗?

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据相关资料记载,“反清”这件事在清朝一直就存在,而且历任统治者对于这种行为一直都是高压管理,就连文字可能会涉及相关问题,历代皇帝也都是一刀砍到底。而其中最狠的乾隆,在自己的60年明面执政生涯中,处理的相关案件大约有140余件,平均每年就超过了两件。

他爷爷看戏在位时,比较大的案件虽然只有两起,但是康熙下手也是非常狠辣,只要涉及的人员,几乎没人能够幸免。而雍正朝呢?虽然吕留良一家被严惩,但是曾静这个主谋却被雍正给放了,当然这不是雍正大发善心,而是拿他这个叛徒别有用途,不过乾隆上台后,曾经还是没得善终。

由此来看,雍正虽然也有下手较狠的时候,但是他对文人的手段,也就和康熙类似,根本比不上乾隆,也就是说,雍正对文人的一些做法,应该不是他名声差的根本原因。

那么导致雍正名声差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康熙在位61年期间,搞定了吴三桂等三藩,收复了台湾,三征了葛儿丹,可以说军功赫赫,但是明白人都明白,无论是古代,还是在现代,打仗最重要的是军需。康熙虽然在表面上打得很风光,还喊出了“永不加赋”的口号,但是康熙朝的经济却十分不乐观,而且因为国家经济出了问题,所以康熙为了稳定朝局,又放松了吏治。

结果雍正当年接班的清朝,元气骑士已经耗了不少,因此他必须要励精图治,而且还要寻求变革,如果他像嘉庆那样坚持两个凡是,估计不光没有“康乾盛世”,大清还会提前走向深渊。

那么雍正又是如何进行改革的呢?

雍正即位之初,就把自己想培养的心腹安排到了云南,后来云南搞了一个改革,叫“改土归流”。这个改革表面的目的,是通过流动的官员,来避免当地土著长期把持本地权力。但它实际的作用,其实是把云南的铜矿抓在自己手里。

古代的钱币多是铜来铸造,而清朝是非常缺铜的,云南虽然有铜矿,但是因为官员想从中牟利,所以康熙一直没能从云南获得足够且廉价的铜。雍正通过改革,就把云南的铜矿,从一些官员的手中给拿了回来。

康熙在位时,曾立过一块永不加赋的牌坊,不过这里的赋只是人丁税,而且人丁税只是不增加,并不是彻底不收。人丁税成了定额之后,有权有势地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免除自己交的部分,而一般老百姓,其实是有增无减。雍正上台以后,来了一手“摊丁入亩”。

也就是把绵延了上千年的人头税取消了,该从地税中征收。有人可能会说,有办法的人,不是一样有办法藏匿土地吗?这个的确没法完全避免,毕竟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雍正让这件事变得相对的公平的方法,是经常清查土地,虽然雍正皇帝没有彻底让收税变得彻底公平,但也让那些多吃多占的人感感到了肉疼。

在雍正制定“火耗归公”和“养廉银”之前,清朝的各级官员可以通过在征收税收的过程中,以税收有损耗为由向百姓多伸手,而这部分钱大部分落到了官员自己的囊中。而雍正规定,以后的合理损耗可以收,但是必须全部交给国家。不过雍正考虑到也不能光打官员一巴掌,于是又提出用“高薪养廉”来给了官员们一颗枣吃,但在实际上,雍正还是动了部分官员的奶酪。

雍正皇帝在位期间,推行过一个叫“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政策。在这个政策出台之前,士绅阶层是有特权的,他们不光不用给国家纳税,还享有其他的福利待遇。但是雍正这个政策一出台,他们的权利就少了,而义务反而增加了。当时这条政策引起了不小的麻烦,甚至有的地方竟然以罢考来反对,但是雍正还是坚决地推行了。

纵观雍正的这些政策,我们会发现雍正当时的改革,针对的都是特定的一个人群,那就是“既得利益者”,这群人既包括在职的官员,也包括取得一定地位的士人,还包括一些曾经有官身的退休人员,以及各地的地主阶层。雍正皇帝动了这些人的奶酪,人家能愿意他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不过雍正手里有国家机器,这帮人明着来不会是雍正的对手,但是暗地里煽风点火做点小动作却没问题,而且雍正“得罪”的人中,读书人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雍正有个不好的名声也就不难理解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28829.html
上一篇三国演义:孙权最出人意料的一次点将,这一切还得从吕蒙装病说起
下一篇迎建团百年·忆青春荣光(四)|方志敏:信仰永不动摇

为您推荐

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吃的11道菜

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吃的11道菜

#头条创作挑战赛#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饮食文化也变得多元化。但是,有些传统的美食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比如,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的11道菜,
《天下长河》看懂康熙看铜像最后那一眼,便看懂帝王一生的妒与恨

《天下长河》看懂康熙看铜像最后那一眼,便看懂帝王一生的妒与恨

文|竹英天下长河大结局了,康熙终于成为了千古一帝,他在位期间三藩平,黄河清,台湾收。当然这部剧最大的核心还是黄河,千百年来黄河的大难在康熙这里终于得到了最大的改进,这也是康熙这一生最大的功绩。也是他这一生的夙愿,但是这辉煌的背后是多少白骨换来的盛世。改革从来都是见血的动荡,而治理黄河的背后更是牵涉了
换个视角重看《雍正王朝》(1)

换个视角重看《雍正王朝》(1)

这些天,有网友给我提出了建议:      鉴于我迄今为止已经写了很多和《雍正王朝》有关的文章,而且深挖了不少剧中的内容和细节,何不按照电视剧既有的剧情,再结合这些细节,重新把这部电视剧再进行一个全方.
《雍正王朝》VS《狂飙》:雍正和高启强的相似之处(纯属玩笑贴)

《雍正王朝》VS《狂飙》:雍正和高启强的相似之处(纯属玩笑贴)

这些天,电视剧《狂飙》正在热播,几乎是吸引了所有观众的目光。这是继《人民的名义》以来,又一部可以引起所有人广泛共鸣的电视剧。就连向来不怎么看电视剧的笔者,也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不断在追剧。众所周知,笔者创作了很多和电视剧《雍正王朝》有关的文章,对《雍正王朝》的电视剧情早已烂熟于心。今天,偶然的机会,发
雍正的奏折为何最有趣?暖到心窝,骂道骨头,评语至今堪称字字珠玑

雍正的奏折为何最有趣?暖到心窝,骂道骨头,评语至今堪称字字珠玑

文|赵梦得康熙登基后,非常重视其父顺治留下的密奏制度,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人不能欺朕,亦不敢欺朕”。此后他规范了在密奏时的一些程序和规范:“凡奏折不可令人写,但有风声,关系匪浅。小心、小心,小心、小心!”这就是是重要的话说四遍了。影视画面现存康熙朝的密奏三千余件,由百余人所写,虽然较顺治时期大有增加,
杨秀清不死,太平天国能推翻清朝吗?概率很低

杨秀清不死,太平天国能推翻清朝吗?概率很低

杨秀清能力强悍,却缺乏大格局,即便没有天京事变,东王、北王、翼王、燕王也会各自独立,被清军各个击破,过程很精彩,失败也更惨烈。一、杨秀清没有“大格局”,缺乏进取心,采取内线作战模式不可否认,东王杨秀清能力强悍,也有魄力,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壮大,杨秀清功不可没。没有杨秀清的奋斗,就不会有太平天国的辉煌
天下长河:最后的最后,面对靳辅和陈潢的雕像,康熙究竟在想什么?

天下长河:最后的最后,面对靳辅和陈潢的雕像,康熙究竟在想什么?

《天下长河》最后一集结尾,头发花白、稀疏到几乎快扎不起辫子的康熙,来到百姓供奉的河伯庙,看到靳辅和陈潢的雕像。半晌,他缓缓回头,眼神望向镜头。缓慢拉长的镜头,配上急促呼号的音乐,像是一种拷问,很难不让人去思考,那眼神究竟是什么意思?要读懂这个眼神,先要从头理顺,康熙是个什么样的人。 【百姓】很多人不
他是雍正即位最大的威胁,被软禁十数年,但始终未发动兵变逼宫

他是雍正即位最大的威胁,被软禁十数年,但始终未发动兵变逼宫

雍正关于雍正篡改圣旨登基的故事,已经在很多小说和影视剧中上演,而其实这种传言早在雍正年间便已传播于民间社会。就当时有机会成为皇帝的几个阿哥来看,人们很少认为康熙皇帝会传位于所谓的“贤王”八阿哥,反而都认为康熙会传位于十四阿哥胤禵,因此才出现了雍正篡改圣旨,将传位十四阿哥中的“十”字改为“于”,进而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