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三代名将一门忠烈,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

三代名将一门忠烈,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

西流不返日滔滔,陇上犹歌七尺刀。

恸哭应知贾谊意,世人生死两鸿毛。

这是北宋文人刘敞所作称颂杨业的一首诗,其作此诗时已是杨业同辽作战壮烈牺牲几十年后了,随着后世文人和民间艺人的演绎,杨家将一门忠烈忠勇报国的故事逐渐为人们所熟知,杨六郎、佘太君、杨文广、穆桂英等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然而演义和历史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今天就来聊聊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

老令公杨业

早年

杨业原名杨崇贵,出生于太原。公元951年太原尹刘崇称帝,国号汉,史称北汉。杨业为避刘崇讳,改名为杨重贵。杨业的父亲杨信在刘崇的手下做麟州刺史,因此从小家境还不错,在他少年时期就展现出讲义气、重情义、豪迈洒脱的性格。他自幼习武,擅长骑射,经常出去打猎,每次和同伴打猎回来,他的收获往往数倍于别人。通过围捕猎物的经历,他甚至总结出一些领兵打仗的门道,他对同伴说:“将来我当了将军带兵打仗,也要像如今用鹰犬猎取野兔禽鸟一样”,可以看出杨业从小就天资聪慧,素有大志。

后来杨信率麟州投降后周,杨业则投奔刘崇的麾下做了一名武将,父子俩成了敌国关系,杨信死后他的次子杨崇勋接任麟州刺史,又重投了北汉。杨业智勇双全,参与了不少战役,立下战功,由于他作战骁勇,指挥的战斗都是得胜而归,于是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做“杨无敌”。刘崇十分爱惜杨业的才能,将他收为“义孙”,也就是让他的儿子刘钧将杨业收为“义子”,并改名为刘继业。从此杨业也成为了名义上的皇族,是北汉最后一个皇帝刘继元的义兄弟。

青色部分为北汉

归宋

宋太宗赵光义从太祖那里继承了皇位,也继承了太祖“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在漳泉纳土、吴越归顺之后,南方已经全部荡平,于是太宗把目光转向了北方的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北汉虽然国土面积小(仅相当于现在山西的部分地区),但在辽国的羽翼保护之下,还是挺抗打的。宋朝在10年内前后三次攻打,均未能削平北汉,但北汉也元气大伤,军力财力大不如前,成了妥妥的破落户。

公元979年,宋太宗举大兵进攻北汉,兵分多路攻占了太原周边各州,然后合兵围攻太原,同时在太原北石岭关一带部署兵力阻击辽国来援。此战历经数月,太原城孤立无援,宋军又日夜攻打,刘继元最终支撑不下,出城投降。杨业也参加了这次战役,起初他屯兵在太原南部的团柏谷抵御宋军,他派人率数百轻骑南下侦察,结果这帮人投降了宋军,杨业见寡不敌众只好率部投入太原城中,因此被罢免了兵权。

据《宋史》记载,宋太宗在进攻太原之前就听说过杨业的大名,曾派人劝降他,遭到了拒绝,后来太原被围,杨业劝说刘继元投降宋朝,刘继元不从。后来太原城破,乱军之中,刘继元已降,杨业却还在抵抗。太宗怕伤了杨业,命刘继元亲自前去招降,杨业才面北而跪恸哭一场后降宋。看上去有点矛盾,但细想之下老令公的行为实则令人敬佩。

太原之战

宋太宗初次招降,杨业是站在个人的角度,他作为北汉皇帝的义兄,受先帝厚恩,决不能对皇帝不忠,因此断然拒绝;后来太原告急,外援禁绝,军民面临灭顶之灾,另外从家国大义的角度,宋朝结束了近百年的混乱,一统中原是早晚的事,这是黎民之福。从这两个方面考虑,因此他劝说刘继元早日投降。但是刘继元没有接受他的建议,所以他只能继续执行他武将的使命,据城苦战。太原城破,刘继元仓促出降,杨业可能并不知情,因此还在继续战斗,直到刘继元出现在他面前。

杨业降宋后,宋太宗大喜,立刻封为大将军,后封郑州刺史,当然这些都是虚衔。实际上太宗很信任杨业,知道他擅长边防事务,熟悉山川地形,于是任命他到山西北部潘美的麾下主持对辽国的防御。临行前,太宗给了他一份包裹严密的行囊,里面是十分丰厚的赏赐,并赐还本姓,改名杨业。杨业知恩图报,再加上对契丹侵占燕云十六州一直耿耿于怀,因此就尽心尽力地戍守边务,在边境修筑了一系列军寨巩固边防。

杨业智勇双全,平日训练的时候,与士兵同甘共苦,深受士兵爱戴。山西北部的冬天很冷,别人常常搞来毛毯裹在身上取暖,杨业却只穿着棉衣坐着处理军务,也不生炉火,侍从都快冻僵了,他却神情轻松没有一点怕冷的意思。他治军有方,也很关心下属,士兵们都乐意跟着他干。

雁门之战

公元979年,宋军在河北满城重创南下的辽军,没有捞到好处的辽国次年再次大举南下,兵分东西两路欲报满城之仇,西路十万大军先行,进逼雁门关,在此据守的正是“老令公“杨业。杨业熟悉地形,临危不惧,留下主力部队镇守雁门雄关,自己则率领数千轻骑,出雁门关,悄悄地迂回到辽军背后。当辽兵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杨业率领将士发起猛攻,辽军还没来得及调整战术,雁门关北门也已洞开,守军呼啸而出,南北夹击,辽军大败而归。此战辽军主帅被擒,皇帝的女婿也被斩杀于阵中,杨业则一战成名,“杨无敌”的大名威震晋燕之地,辽人从此一见杨业的大旗就躲,不敢接战。

雁门之战示意图

陈家谷之战

公元986年,一心要收回燕云十六州的宋太宗,再次举三十万大兵北征,分东、中、西三路进兵,东路军是主力,西路军的主帅是潘美,杨业为副帅,赵光义企图三路大军分别扫清北上沿途的城池后,会师一处攻占幽州。

战争初期辽国没有防备,三路大军推进得都很顺利,攻占了不少城池。但对方的主帅耶律休哥是辽国名将,初期面对宋朝优势兵力的攻击后,自知寡不敌众,于是一方面迅速退入深沟高垒的幽州,一方面迅速向朝廷告警求援,同时派轻骑深入宋军后方,伏击了东路军的粮道,稍解了幽州之围。西路军在潘美的率领下,也连败辽军,攻克了多处州县。中路军亦有所斩获。

然而辽国的萧太后也不是吃素的,在收到前线告急后,迅速组织兵马驰援幽州,在耶律休哥的统一指挥下开始反击东路军,同时萧太后亲自率军南下到达涿州,对东路军形成了夹攻之势。东路军开始溃退,主帅曹彬率主力冒雨南逃,耶律休哥乘胜追击,在歧关沟大败宋军,此战令宋朝元气大伤。

王英华《萧太后狩猎马盂山》(局部)

辽军在击败东路宋军后,调集优势兵力,全力进攻宋中、西路军。在辽军的猛烈进攻下,中路军损失惨重,向南溃退,只剩下西路军孤悬敌后,面临陆续到达的辽国援军。此时宋太宗命令西路军掩护云、朔等四州的居民南迁,而辽国名将耶律斜轸正在伺机歼灭西路军主力。作为副帅的杨业,根据战争态势向主帅潘美建议,领兵吸引围困各州的辽军,配合云、朔两军守将带领军民撤退,并在关键位置设置伏兵,可确保三州军民无虞。但监军王侁、刘文裕均不同意,他们认为率领这么多精兵应该主动出击与敌决战,杨业认为这是必败之势,王侁就讥讽杨业说:“你号称无敌,现在却不出战,难道怀有二心?”,杨业只得无奈出战。

出发前与潘美等约定,要他们在陈家谷口布下兵马,伏兵接应,潘美在谷口进行了兵力部署。杨业出兵后不久就遭遇了耶律斜轸的部队,战斗中耶律斜轸引诱杨业部进入了伏击圈,杨业发现时为时已晚,率军突围,损失惨重。随后且战且退,转战到陈家谷口,然而说好的接应并没有出现,原来潘美、王侁等人发现杨业受挫,不仅没有前去支援,反而早已率军逃走了。

陈家谷之战示意图

杨业悲愤交加,知道已无法生还,当时手下还有百十人,杨业对他们说:“你们都有父母妻儿,不能都随我死在这里,你们走吧,把这里的事情报告皇上”,众人都哭着不肯走。于是杨业率众死战,身负伤十多处,还斩杀了数十辽兵,手下兵将全部阵亡,其子杨延玉也战死阵中,最后他被射中战马坠地被擒。杨业长叹道:“皇上厚待我,我本来应该守边杀敌以报皇恩,如今却被奸臣所迫,以致惨败,我还有什么理由活着”,于是绝食三天而死,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39963.html
上一篇可耻!可恶!可恨!
下一篇松井石根、田中军吉、谷寿夫、野田毅,“南京玄奘寺四鬼”是怎么死的?

为您推荐

中卫故事说丨米钵生金救宋军

中卫故事说丨米钵生金救宋军

守护黄河根脉·传承黄河文化讲述人:关珩故事发生在北宋年间,杨家将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这个故事就与杨六郎抗击辽兵护大宋有关……米 钵 生 金 的 故 事瑞兔送福 北宋景德年间九月,正是秋高气爽、草盛马肥的季节,辽国集结重兵对北宋王朝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征伐。辽国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深入宋境数百里,将宋朝边关重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