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此人是北宋猛将,率军击败杨业,声震契丹,却遭同僚嘲笑

此人是北宋猛将,率军击败杨业,声震契丹,却遭同僚嘲笑

杨业是北宋初年的名将,人称“杨无敌”,他原是北汉的将领,曾经多次与宋军交战。然而,在宋军之中有一位猛将,他的知名度虽然不如杨业,但在历史上却击败过“杨无敌”。这位猛将的事迹,甚至连契丹皇帝都知道。不过,这位北宋猛将却遭到了北宋群臣的嘲笑,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一、击败杨业

此人名叫党进,是山西朔州人,年幼的时候就开始服侍杜重威(后晋将领,石敬瑭的妹夫)。党进深得杜重威的信赖,成年后依然可以跟在杜重威的身边,“与姬妾杂侍”。杜重威败亡后,党进“以膂力隶军伍”,在后周时期官至铁骑都虞候。北宋建立后,党进依然在禁军中任职,并在967年成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遥领彰信军节度使。

969年,宋太祖亲征北汉,将太原城团团围困,并且布置了四座大营,党信以河东行营前军副都部署的身份,驻军于城东。宋军的营寨尚未完成,北汉的骑兵就发起了袭击,领兵的将领正是杨业!根据史书的记载,“太原骁将杨业领突骑数百来犯,进奋身从数人逐业”。结果杨业抵挡不住党进,急忙逃入护城壕,“缘缒入城获免”。

二、屡建战功

973年,党进改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镇安军节度使。又过了三年,党进作为主帅,率领五路军队攻打北汉,“败北汉兵于太原城下”。就在此时,开封传来消息,宋太祖病死,宋太宗即位,于是党进奉命撤兵。由于党进不是赵光义的亲信,所以在977年就被放到外地做官了,“出为忠武军节度”。一年后,党进病死,终年51岁。

党进“形貌魁岸,居常恂恂,每擐甲胄,毛发皆竖”,由于他作战勇猛,所以连契丹皇帝都知道他的名字、事迹。宋太宗刚即位的时候,起居舍人申仲甫奉命出使辽国。当时辽国的皇帝是辽景宗耶律贤,他向申仲甫问道:“党进何如人?如进之比有几?”为彰显北宋的军事实力,申仲甫答道:“国家名将辈出,如进鹰犬材耳,何足道哉!

三、闹出笑话

党进虽然是一员猛将,可是却目不识丁,所以闹出了不少笑话。宋太祖倡导武将学习文化,党进也学习了一番。有一次,党进奉命出兵,他想向宋太祖当面辞行,其实作为武将,他可以不这么做,但党进执意如此。结果在拜见赵匡胤的时候,党进忘记了该说的话,笏板上的字又不认识,场面非常尴尬。想了半天,党进说道:“臣闻上古,其风朴略,愿官家好将息。”

意思是说,我听说上古的帝王崇尚简朴的作风,希望陛下好好休息。这句话“八竿子打不着”,搞得在场的官员全都笑了。党进却觉得并不可笑,他还有自己的道理,“我尝见措大们爱掉书袋,我亦掉一两句,要官家知道我读书来。”

参考资料:1.《宋史》;2.《宋人轶事汇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83718.html
上一篇崇祯一个悲情的亡国之君
下一篇下属为什么敢跟你炸刺儿?学学刘邦这三招,把下属治得服服帖帖

为您推荐

北宋灭亡后汴梁多次易手,南宋为何两度光复汴梁城,又两度丢失?

北宋灭亡后汴梁多次易手,南宋为何两度光复汴梁城,又两度丢失?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在“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之后,宋朝便就此失去了京师汴梁。实际上,从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灭亡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议和期间,京师汴梁曾先后两次重归南宋。那么,南宋是如何两次收复汴梁,又是如何丢失的呢?金军北上撤出中原后,汴梁落入伪楚政权手中“靖康之变”中,金军虽然攻破了宋朝都城
身为契丹皇太子,耶律阿保机的长子为何叛变,逃到后唐?

身为契丹皇太子,耶律阿保机的长子为何叛变,逃到后唐?

930年,也就是后唐的长兴元年,后唐明宗李嗣源接待了一位来自远方的特殊客人。此人就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嫡长子,昔日契丹的皇太子耶律倍!身为契丹皇位的继承人,耶律倍为何背弃自己的国家,离开北方草原,辗转来到中原地区呢?这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耶律倍的结局又是如何呢?一、人皇王899年,耶律倍出生
契丹崛起:600年建国之路

契丹崛起:600年建国之路

▲辽 银鎏金对凤纹冠饰凌源小喇嘛沟辽墓出土凌源市博物馆藏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数个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如北魏、辽、西夏、金、元和清。在这些政权中,契丹人所建立的辽具有一定特殊性。根据《魏书》的记载,契丹人在不晚于4世纪末的北魏初期就已登上历史舞台,但直到10世纪前叶才真正建立起政权,与五代及
当“祖宗之法”遭遇“得君行道”:北宋的政事和史事

当“祖宗之法”遭遇“得君行道”:北宋的政事和史事

袁春希/访并文北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北宋历史中的政争与权力的交叉,不仅发生在现实世界,还有来自理想世界与道德观念的交锋。北宋在政治与军事上的积贫积弱,作为一种背景,也凸显了这种交锋的激烈。然而这种交锋势必借助于最高权力的选择。这使得当时的士大夫有了“得君行道”与“以天下为己任”的幻想,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