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汉武帝之所以为了一点黄金就削夺诸侯爵位,是有深层次考虑的!

汉武帝之所以为了一点黄金就削夺诸侯爵位,是有深层次考虑的!

为替苍生伸枉滥,幽灯清泪译残篇;

从来毁誉他人事,一瓣心香留世间。

——为《古案今读》作。

《古案今读》——269.武帝夺爵

【原文】

九月,列侯坐献黄金酎祭宗庙不如法夺爵者百六人,丞相赵周下狱死。

【译文】

西汉时期,朝廷规定各地的诸侯每年都要进献黄金等物来作为祭奠宗庙的助祭品。同时对黄金成色和数量都有严格的规定。祭奠宗庙是诸侯的大事,这也代表着诸侯还服从管理。如果在祭奠宗庙这方面出了问题,会受到法律惩罚。

公元前112年九月,各地诸侯就因为祭奠宗庙的黄金成色和数量不足,被削爵为民多达一百六十余人。丞相赵周也因为在这方面管理纠责不力被关进监狱死了。

【古案今读】

酎金夺爵,是汉武帝剥夺各地诸侯权势的一个不大光彩的办法。因为,这本身就是与虎谋皮,就是为了打击诸侯们的势力,太讲究大家都满意也是太迂腐了。

政治斗争从来不会优柔寡断,也不会你好他好大家好。说心里话,打击诸侯势力是根本目的,而拿酎金来说事,则是具体的方法。正好像领导要收拾一个人,发现这个人有一天迟到过,于是把收拾的最初本意掩藏起来,就拿迟到来说事,把迟到的事上纲上线,非要收拾了这个人不可。

汉武帝就借着黄金缺斤少两这个由头,一下子收拾了160名诸侯,夺去侯爵,贬为平民。

黄金缺斤少两(估计也不敢缺太多),成色不足(估计也不敢拿假的来蒙事),这应该不是什么大事,补上就行了,但是结果很严重,由诸侯削为平民。

诸侯肯定会抱怨,肯定会不满,肯定会说,这么点小事,居然把我的爵位给削了,小题大做。

其实,诸侯如果想明白,这只是一个借口而已,就是为了削夺诸侯的势力。或许,那些诸侯也就不叫嚷了。平常职场上也是如此,一个不起眼的小事,就把一个人处理辞退或者处分了,其实一定有深层次的无法说出口的原因。想收拾你,有的是办法。办法可以明说,想收拾你的“想”往往就被隐藏了。史书上记载的,也只是办法而已。真实的本意,是需要推敲的,是说不出来的。自古以来,如果想在社会上生存下去,哪个人又不是在演戏呢?

汉武帝剥夺诸侯的权力,是打了一整套组合拳的。推恩令,限制诸侯和官员宴请往来,以及借题发挥等等。借黄金缺斤少两的案件,只是其中一部分,其他没事找事的也多了去了。古案今读或许会在后面的案件中,再发现一些。

从这个角度出发,丞相赵周的被下狱,也是一个替罪羊而已。总有人要背锅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46603.html
上一篇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南京玄奘寺供奉日本战犯牌位给我们的启示
下一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人的性格决定命运

为您推荐

挟天子以令诸侯真的能够实现吗?如果不能实现,这么做有什么用?

挟天子以令诸侯真的能够实现吗?如果不能实现,这么做有什么用?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字面意思是指:挟制皇帝,利用皇帝的名义来号令诸侯。东汉末年第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其实是董卓,董卓不仅挟制了天子,而且直接换了皇帝来控制,虽然皇帝是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但是董卓挟制皇帝仍然不能号令天下,反而是被天下诸侯联合起来围攻,这便是东汉末年的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董卓被杀后,王允
阿合马:元朝丞相,忽必烈宠臣,被30斤重铜锤砸死

阿合马:元朝丞相,忽必烈宠臣,被30斤重铜锤砸死

1282年,丞相阿合马迎接真金太子回京,王著从袖子中拿出30斤重铜锤,将阿合马的脑袋砸碎。阿合马,元朝平章政事,位列丞相,主管财政。忽必烈时代,阿合马、卢世荣、桑哥,都是“理财”能手,结果都很惨。客观看待,阿合马很有能力,但元朝“儒臣”派与“理财”派斗争激烈,忽必烈又奉行扩张政策,阿合马成为斗争的牺牲品。
详解三国蜀汉官制:唯一的丞相,四大将军,四大都督

详解三国蜀汉官制:唯一的丞相,四大将军,四大都督

东汉末年分三国,因此三国官制和东汉官制基本相同,基本上沿袭了东汉官制。但魏、蜀、吴三国官制不但和东汉有些不同,而且各自也有不同之处。为了让大家在读史书、小说或者玩游戏时,对各个三国时期的各个官职有所了解,试着为大家解析一下蜀汉的官制特点:蜀汉没有实行曹魏那种九品官制,因此官制与东汉大体相仿。由于刘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