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正史上的董卓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被《三国演义》忽略的前半生

正史上的董卓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被《三国演义》忽略的前半生

公元167年冬天,羌人叛乱,中郎将张奂派军司马董卓、尹端前去平叛。

董卓和尹端大败羌人,因为平叛有功,董卓被升为郎中,还有九千匹缣的赏赐。

“缣”就是双丝的细绢,在汉代经常被用来作为赏赐、酬谢的礼物,还可以用来作为货币。

谁都没想到,董卓收到这些赏赐之后,没有直接拿回家作为私有财产,而是马上分给了跟随他出生入死作战的将士们。

这样重义轻财、爱护将士的董卓,让人很难和后来那个骄横残暴、专权贪婪的权奸联系在一起。

一、年轻时行侠仗义

董卓的父亲董君雅曾经在颍川郡担任县尉,董卓和弟弟董旻都出生在颍川。董卓稍微年长一些后,跟随离职的父亲回了家乡陇西临洮(现在的甘肃省岷县)。

颍川位置

陇西郡有不少定居于此的羌人,董卓经常到他们的部落去玩,认识了不少羌族部落首领。董卓性格豪放,和这些羌人首领相处得很好,后来他回到乡下种地,还有人专门赶去探望他。为了招待这些朋友,董卓十分大方地杀掉了自家的耕牛。

这些羌人深受感动,他们回去之后凑了上千头牲畜回赠给董卓。董卓因此在当地以“健侠”而扬名。

董卓成年之后,在陇西找了一个“州兵马掾”的差事,常常驻守边塞。董卓膂力过人,善于骑射,他经常在马鞍上面备着两套弓箭,马匹奔驰时仍然能够左右开弓地射箭,边塞的胡人因此都畏惧他的勇武。

汉桓帝末年,董卓以良家子的身份被选为“羽林郎”,在中郎将张奂帐下做了一名军司马。

二、立功受赏

从军的董卓很快就迎来了立功受赏的机会。

公元166年,鲜卑人联合乌桓、南匈奴各部落,纠集了数万人马侵扰东汉边塞郡国。朝廷派遣张奂督率幽州、并州、凉州三州军马前去征讨,董卓即在其中。

董卓的影视形象

第二年冬天,羌人作乱,侵扰三辅等地,张奂派董卓和尹端前去征讨。董、尹二人大获全胜。因为这次战功,董卓被升任为郎中,还得到了九千匹缣的赏赐。

对于朝廷的重赏,董卓表现出轻财重义、体恤士卒的一面,他说道:“为者则己,有者则士。”大意是:上阵冲锋杀敌的事我可以做,但是有了赏赐应该分给大家,然后就把九千匹缣都分给了手下的将士,自己一点儿都没留下。

这样的将领显然很容易收服人心。

汉灵帝刘宏即位后,董卓慢慢做到了并州刺史、河东郡太守。

三、张奂其人

说到董卓早期的从军经历,就不能不提一下他所跟随的主帅张奂。

张奂不仅是东汉时期的名将,他还是一位有名的学者,以研习《欧阳尚书》而闻名,他还有两个很出名的儿子,书法家张芝和张昶。

张奂和当时的杰出军事将领皇甫规、段颎合称“凉州三明”,东汉边塞的鲜卑、乌桓、匈奴等部落都十分忌惮张奂的威名。

张奂画像

公元168年,张奂奉命率领军队回到京城洛阳。

此时,汉灵帝刘宏刚刚即位。刘宏本是解渎亭侯,汉桓帝去世后,刘宏由汉桓帝的皇后窦妙和她的父亲,大将军窦武拥立即位。刘宏年幼,朝政大权掌握在窦太后和窦武手中。

窦武信赖太傅陈蕃,陈蕃得以主持朝政。

从汉桓帝末年开始,后宫的宦官就深受汉桓帝信任,他们参与、甚至主持朝政,到汉灵帝即位后,宦官仍然掌握一部分权力。

陈蕃和窦武密谋要铲除宦官,不料消息走漏,被宦官王甫、曹节得知,于是众位宦官假传圣旨,召来张奂,让他率军围捕窦武和陈蕃。

此时,张奂初到京城,不了解朝廷争斗形势,他接到诏令之后立即行动,成功围捕窦、陈二人,结果陈蕃被诛,窦武自杀,窦太后则被幽禁在南宫之中。

后来,张奂意识到自己被宦官欺骗,窦武和陈蕃也因为自己而丧命,他为此十分懊悔。当时朝廷之上凡是陈蕃和窦武推荐任用的官员都被罢免,张奂则得到升职和封赏,他被提升为少府,拜为大司农,还因为立功而封侯。

这显然有违张奂的初衷,他接受了官职,却上书拒绝封侯,从此对宦官的拉拢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被宦官集团所憎恨,受到他们的排挤与诬陷。

不久,张奂被迫结束仕宦生涯,回到弘农家中隐居,他平时闭门不出,把时间都用在授徒和著书上。

此时的董卓官任河东郡太守,他听说张奂免职回乡隐居之后,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派哥哥董擢给张奂送去一百匹缣。

《后汉书·皇甫张段列传》的记载是:“董卓慕之,使其兄遗缣百匹。”

张奂对董卓送礼的态度也十分出人意料,他因为厌恶董卓的为人,所以直接拒绝了这份礼物。

从董卓和张奂两个人对待彼此的态度可以看出,董卓对张奂这位老上级很是信服和敬仰,以张奂的威望和行事风格,董卓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和带动。在张奂帐下时,董卓不仅勇战立功,还把赏赐分给将士,颇有英明将帅之风。

以张奂带兵多年的经验,他看得出董卓勇猛过人的特质,认可他在战场上的功绩,但是,在平时的相处中,想必张奂对董卓的为人、深藏的野心都会有一定了解,所以才因厌恶而拒绝他的礼物。

两个人处于宦官专权的环境,以张奂这样一位既有才干又威名在外的优秀将领却得不到重用,史书评价董卓“粗猛有谋”,他不可能感受不到其中的微妙。

四、奉命平叛

184年,黄巾起义爆发,董卓被拜为东中郎将,攻打被黄巾军占据的城池。

《图像三国志》中的董卓

董卓接替的是卢植的职务,卢植就是做过刘备、公孙瓒老师的那位,他文武兼备,曾经成功平定九江叛乱。

黄巾之乱刚起,卢植就奉命前往冀州平叛,他连战连胜,一直把黄巾军打到广宗县,黄巾军首领张角退入城池,坚守不出。

正在卢植围住广宗县猛攻之时,汉灵帝派宦官左丰到军中视察工作。人们都劝卢植好好巴结一下左丰,但是都被卢植拒绝了。

左丰没得到期待的好处,回到京城后他就向汉灵帝进谗言:“广宗贼易破耳,卢(植)中郎固垒息军,以待天诛”诬陷卢植对乱军按兵不动,是想等着老天收拾乱军。

汉灵帝大怒,下旨就地免除卢植的职务,把他用囚车押送回洛阳,然后拜董卓为东中郎将,接替卢植的职务。

当时和卢植一起奉命平叛的还有车骑将军皇甫嵩,他行军打仗采用的正是卢植的方略,结果平叛成功。皇甫嵩得胜归来,向朝廷奏明卢植的功劳,卢植这才得以免罪,很快官复原职。

董卓接替卢植的职务之后,放弃攻打张角固守的广宗县,转而去攻打张宝据守的下曲阳县,结果久攻不下,很快就被罢免官职,押送到廷尉受审,直到几个月后赶上大赦才得以恢复自由。

五、复出

恢复自由之后,董卓很快又投身军旅:公元185年,朝廷任命董卓为中郎将,他先后跟随皇甫嵩、张温出征。

皇甫嵩和张温都表现出对董卓的不喜欢,军中大多数将领也不喜欢董卓。皇甫嵩的儿子、张温的参将都曾经劝两位主将找机会除掉董卓,但是都被两位主将拒绝了。

虽然不讨人喜欢,但是这并不妨碍董卓在战场上打胜仗。多次取得战斗胜利之后,董卓因为战功被封为斄乡侯,食邑一千户。

汉灵帝画像

公元189年,汉灵帝病重,董卓被任命为并州牧,朝廷命令他即刻赴任,把手中的军队交给皇甫嵩掌管。

董卓对当时朝廷的形势了解得很清楚,他知道交出军队意味着什么,于是以这些兵士和自己关系好为借口拒绝交出军队,然后直接带着队伍向并州出发。

并州距离京城洛阳有千里之遥,董卓离开洛阳之后缓缓前进,并不急于赶到并州。走到河东郡的时候,董卓突然下令停止前进,静待朝中时局的变化。

局势果然很快发生变化:汉灵帝去世,汉灵帝14岁的长子刘辩即位,是为汉少帝。汉少帝的母亲何太后和舅舅,大将军何进开始掌权。

何进和司隶校尉袁绍谋划诛杀宦官,他们命令董卓领兵回洛阳以共谋大事。

这正是董卓所期待的,他马上返回京城,同时上书弹劾当权的宦官集团,包括中常侍张让等人。

董卓回京途中,何进开始反悔自己召回董卓的行为,于是连忙又派人前去阻止。

董卓等待这个时机已经很久了,此时他犹如利箭在弦,哪里还有收回的道理?对来人的阻止,董卓不予理睬,他一边上书,一边继续向洛阳进发。

六、乱局

何进没能等到董卓的到来,就被张让等人骗进宫中斩杀。

袁绍听到消息后连忙带兵闯入后宫,与宦官展开激战,中常侍段珪等人趁乱挟持少帝逃出皇宫,向北芒山逃去。

汉少帝画像

恰在此时,董卓赶到京城,跟随在挟持少帝的队伍之后紧紧追赶。

在争夺少帝的过程中,董卓看到了两位风度截然不同的刘氏子孙:汉少帝刘辩被吓得惊惶大哭,口不能言;刘辩的弟弟,陈留王刘协则沉着冷静,从容应对。

董卓由此生出废立之心。

公元189年九月一日,在董卓的执意坚持下,少帝刘辩被废,刘辩同父异母的弟弟刘协继位,是为汉献帝。

不久,董卓拜自己为相国,封为郿侯,享有“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一时他权势熏天,不可一世,很快就在全国各地激发起“反董”大潮,各州郡官员组建联盟,共同讨伐董卓。

董卓成为东汉灭亡的一个重要推手。

本文参考:《后汉书·董卓列传》、《后汉书·皇甫张段列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75482.html
上一篇甄嬛传:这一次,皇上给华妃敲响了警钟,遗憾的是华妃仍不明白
下一篇郑庄公繻葛之战:“鱼丽之阵”究竟是什么阵?很多人理解错了…

为您推荐

董卓进京时不过区区五千人,为何没人能奈何他?真实原因有三个

董卓进京时不过区区五千人,为何没人能奈何他?真实原因有三个

公元189年2月,汉灵帝病重之际,任命董卓为并州牧,朝廷的这个任命应该是把董卓手中的兵权拿掉,在此之前,董卓是前将军,率领2万人协助左将军皇甫嵩与凉州叛军作战并取得胜利,朝廷之前还想任命董卓为少府,但是董卓拒绝了。董卓多次拒绝朝廷的任命,说明此时东汉朝廷的控制力已经大不如前了,董卓很聪明,他牢牢地控制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