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中国历史上共二十九人获得“文正”的谥号

中国历史上共二十九人获得“文正”的谥号

文正,中国古代谥号。经汇总统计,中国历史上共二十九人获得“文正”的谥号。

在中国的历史上,在唐代以后,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文人做官后,梦寐以求地想得到一个谥号—文正。而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是不会轻易地把这个谥号给人的。在历史上,能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大多都是当时文人敬仰的对象,如范仲淹、方孝孺、李东阳、曾国藩等。

谥法。逸周书·谥法解的记载为:

文: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

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

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

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

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

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曰文、帝德运广曰文;

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

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

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

声教四讫曰文。

正:

内外宾服曰正;大虑克就曰正;内外用情曰正;

清白守洁曰正;图国忘死曰正;内外无怀曰正;

直道不挠曰正;靖恭其位曰正;其仪不忒曰正;

精爽齐肃曰正;诚心格非曰正;庄以率下曰正;

息邪讵诐曰正;主极克端曰正;万几就理曰正;

淑慎持躬曰正;端型式化曰正;心无偏曲曰正;

守道不移曰正。

〇〇历代发展〇〇

△东晋时期(前奏)

从谥法上来说,“文”这个字并没有固定的配合字,像张昭、司马昭、宇文泰等人,都单谥一个“文”字。东晋的王导,谥号是文献。整个东晋,只有他一个人谥文献。

△唐朝时期(前奏)

魏征是历史上第一个被谥为“文贞”的名臣。

唐朝有魏征、陆象先、宋璟、张说等人得到了文贞的谥号。在唐朝的时候,张说被谥为文贞,还是皇帝亲自下诏,才结束了朝臣们关于张说该不该谥文贞的谥号的争论。

△北宋时期(八人)

北宋时承唐时的风气,初年的几位大臣,像李昉、王旦都被谥为文贞。到宋仁宗的时候,因为宋仁宗叫赵祯,为了避讳,文贞才改为文正。到了夏竦被拟定要谥为文正的时候,司马光第一次提出了:“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司马光认为文是道德博闻,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极至。经过他的宣扬,文正从此以后被认为是人臣极美的谥号。皇帝不肯轻易给人。宋朝得文正谥号的有李昉、范仲淹、司马光、王旦、王曾、蔡卞、黄中庸、郑居中八人。

△南宋时期(二人)

南朝得文正谥号的有陈康伯、蔡沈。

△元朝时期(六人)

元朝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有吴澄、耶律楚材、刘秉忠、许衡、廉希宪、贾居贞。

吴澄与许衡齐名,时人称为“北许南吴”,他们是元代理学的领军人物。

耶律楚材先后辅弼成吉思汗父子三十余年,为蒙古帝国的发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刘秉忠为元世祖忽必烈第一谋臣,深受忽必烈信任,参与了建立金莲川幕府、征伐大理、会见藏传佛教领袖八思巴、平定阿里不哥、征讨南宋等一系列重大决策。

廉希宪是元代理学名臣,时人称其“廉孟子”。忽必烈崇尚藏传佛教,曾命廉希宪受八思巴佛戒。廉希宪说:“臣受孔子戒矣。”忽必烈说:“孔子亦有戒耶?”廉希宪说:“为臣当忠,为子当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忽必烈听了之后连连点头。

贾居贞为人清廉,拒绝贿赂,太宗窝阔台因此嘉奖他,世祖忽必烈北征,也让他随从,时常让贾居贞教授《资治通鉴》,他为人谦逊,任郎中时推辞参知政事的任命。贾居贞去世后追封光禄大夫、平章政事,为定国公,谥号文正。

△明朝时期(五人)

明朝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有方孝孺、李东阳、谢迁、倪元璐、刘理顺。

方孝孺因拒绝为燕王朱棣草即帝位诏之命而被杀,南明弘光帝时追谥“文正”。

李东阳、谢迁为弘治、正德名臣,时人将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人与永乐、洪熙、宣德朝名臣“三杨”相比,称“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明武宗的时候,大学士李东阳临终时,大学士杨一清来看他,见李东阳为谥号担忧,杨一清就向他表示,他死后给他文正的谥号。垂死的李东阳竟在床上向杨一清磕起头来。可见“文正”在士人心中的地位。

倪元璐为明末名臣、书法家,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时自缢殉节,全君臣之义,彰显气节。

△清朝时期(八人)

清朝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有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八人。

汤斌为清代理学名臣,两任《明史》总裁,继承了明末以来程朱学对王学的修正。刘统勋、曹振镛、曾国藩则以功劳著世。其余诸臣则以帝师之尊谥文正,朱珪为嘉庆帝师,杜受田为咸丰帝师,李鸿藻为同治帝师,孙家鼐为光绪帝师。

清史稿评价汤斌“清世以名臣从祀孔子庙,斌、陇其、伯行三人而已,皆以外吏起家,蒙圣祖恩遇。陇其官止御史,而廉能清正,民爱之如父母,与斌、伯行如一,其不为时所容而为圣祖所爱护也亦如一。君明而臣良,汉、唐以后,盖亦罕矣。斌不薄王守仁,陇其笃守程、朱,斥守仁甚峻,而伯行继之。要其躬行实践,施于政事,皆能无负其所学,虽趋乡稍有广隘,亦无所轩轾焉。”。

清史稿评价刘统勋“得古大臣风,终身不失正”。

清史稿评价曹振镛“大学士曹振镛,人品端方。自授军机大臣以来,靖恭正直,历久不渝。凡所陈奏,务得大体……曹振镛实心任事,外貌讷然,而献替不避嫌怨,朕深倚赖而人不知。揆诸谥法,足以当‘正’字而无媿。其予谥文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77239.html
上一篇这才是真正的高人(非常经典)
下一篇曾鲁:明初学者,七岁便能暗诵《五经》,数千年制度变革都知晓!

为您推荐

阿合马:元朝丞相,忽必烈宠臣,被30斤重铜锤砸死

阿合马:元朝丞相,忽必烈宠臣,被30斤重铜锤砸死

1282年,丞相阿合马迎接真金太子回京,王著从袖子中拿出30斤重铜锤,将阿合马的脑袋砸碎。阿合马,元朝平章政事,位列丞相,主管财政。忽必烈时代,阿合马、卢世荣、桑哥,都是“理财”能手,结果都很惨。客观看待,阿合马很有能力,但元朝“儒臣”派与“理财”派斗争激烈,忽必烈又奉行扩张政策,阿合马成为斗争的牺牲品。
改变了唐朝命运的香积寺之战,为何在史书中寂寂无名?

改变了唐朝命运的香积寺之战,为何在史书中寂寂无名?

在军迷圈中流传着一句“黑话”,叫穷则战术穿插,达则给老子炸。这说的是以前的人民军队装备差、火力不足,想战胜敌人就必须多动脑子,甘冒风险和损失以达到以巧破力、以弱胜强的战术目的。现在国家富强了、军队强大了,打起仗来似乎就简单多了,只需要火力开路、狂轰滥炸过去,一切顽敌都得灰飞烟灭。兔子和鹰酱这对老冤家
唐朝最特殊的藩镇将领:放弃割据归顺朝廷,帮助唐宪宗中兴

唐朝最特殊的藩镇将领:放弃割据归顺朝廷,帮助唐宪宗中兴

安史之乱后,河北地区形成藩镇割据的情况,其中以“河朔三镇”最为强悍,他们表面上臣服于唐朝朝廷,但实际上拒绝向朝廷缴纳赋税,并且自行任命官员,节度使的职务甚至可以传给兄弟子侄,唐朝皇帝对于这些情况也无可奈何。可是后来,藩镇中出现了一位特殊的将领,他主动放弃割据,助唐宪宗实现中兴!那么,这位将领到底是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