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两万兵力的朱文正硬抗六十万兵力的陈友谅八十五天

两万兵力的朱文正硬抗六十万兵力的陈友谅八十五天

陈友谅:“无论怎么讲,洪都之战,60万对2万,优势在我,飞龙骑脸,你让我怎么输?”

1363年,张士诚联合元军,调集重兵攻打韩宋政权,小明王下诏请求朱元璋救驾,朱元璋亲自领兵前往救援。

此时朱元璋出征在外,应天兵力空虚,陈友谅见有机可乘,遂起60万大军围攻洪都。

这洪都城可谓是陈友谅的伤心之地,洪都城北经鄱阳湖,连接长江,是朱陈双方必争之要地。

1362年,龙兴城被朱元璋从陈友谅手里夺走改名洪都府。

现在朱元璋出征在外,应天兵力空虚,且洪都府的守兵也才只有两万。

且根据陈友谅的小道消息显示,洪都的驻守大将朱文正可能是徒有虚名,平日里经常在城里强抢民女,在玩弄之后还会将人直接投井,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个名将。

我陈友谅手握六十万重兵,无论怎么讲,拿下洪都,都可以说是“优势在我”。

但是,让陈友谅没想到的是,洪都里面这个平日里不干人事的朱文正,会成为他一生的噩梦。

1363年4月,陈军抵达洪都,不过洪都城的情况有些出乎陈友谅的意料。

陈友谅带来的大军中,有数百艘大型战船,每艘战船都有数丈高,和陆地上的城墙差不多高,士兵可以从战船上直接爬上城墙。

但是等大军到了洪都,陈友谅才发现洪都城居然被改建的不临江了,根本没有办法从战船上登城。

仓促之下,陈友谅只能选择临时准备攻城器械,强行攻城。

此时的朱元璋无暇回援,且就算回援了,朱元璋也不一定干得过此时势头正盛的陈友谅。

朱元璋给朱文正下了死命令:“给俺把洪都守住,拖住陈友谅,拖到大军来援。”

面对兵临城下的陈军,平日里欺男霸女的朱文正宛若换了一个人。

洪都城有七个城门,朱文正安排邓愈收抚州门,赵德胜守宫步、寺步、桥步三门,薛显守章江、新城二门,牛海龙守琉璃、澹台二门,朱文正领兵2000负责策应。

四月十五日,陈军开始进攻,猛攻抚州门,百来米长的城墙被破坏,但是陈军还是被邓愈以火铳击退,朱军边战斗边修复城墙,战斗结束后,抚州门安然无恙。

五月初八,陈军又攻新城门,久攻不下,反而被薛显领着精锐出城偷袭,死了几个大将。

六月中旬,陈军选择通过护城河攻击洪都的水门,朱文正指挥士兵用铁戟,铁钩从门内刺杀。

陈军想着从朱军手里夺过兵器,没想到朱文正早有准备,已经把兵器用火烧过,反而是大量陈军士兵手被烫伤。

三个月里,朱文正,邓愈等人昼夜不解甲,时不时还亲自上阵杀敌,鼓舞士气,将洪都城守的密不透风。

陈友谅60万大军围攻85天都没有打下洪都城,士气受挫,又听说朱元璋已经到达鄱阳湖。

于是陈友谅选择放弃攻打洪都,前往鄱阳湖迎战朱元璋。地

洪都之战中,朱军守城有术,在战前果断得得城池,又以火器配合冷兵器,将陈军压制的死死的。

反观陈友谅,一方面战略方向就定错了,若是一开始就直接扑向兵力空虚的应天,那么元末争霸哪里还有朱元璋的事。

另一方面,陈友谅的情报工作没有做好,仍然迷信手中的战船,没想到洪都城被早有准备的朱军迁移,不临江了。

仓促之下,只能以大量的人力去换取战果,但是还是久攻不下。

洪都之战可以说是朱元璋奠定天下的唯二之战,主要的原因是朱文正守得好,能顶住一波接一波的进攻,还心理巨强的心里承受能力。

但是,此战之后朱文正的政治生涯也步入了末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69427.html
上一篇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看似情真意切,实则背后另有目的
下一篇中国历史上御驾亲征最惨的是哪次

为您推荐

今天的南昌洪都机械厂让你高攀不起

今天的南昌洪都机械厂让你高攀不起

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洪都机械厂创建于1951年,是中国第一架飞机的诞生地,在中国的航空工业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南昌这座英雄城的重要标志,更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文|赵立波题记:先生此去归何处?朝入青山暮泛湖。这是朱元璋亲自给刘伯温的一首诗,希望他能过上这样的美妙生活。洪武元年,刚刚诞生只有八个月的大明帝国万事待理之际,朱元璋刚刚大封功臣不久,就收到了刘基请求“告归”的上疏。临行前,刘基书面向朱元璋郑重提出两个建议,算作临别赠言。第一件是不建议朱元璋将都城定都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今天都知道明末党争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明末党争的主角就是东南士人组成的东林等党,从某种程度上说东南士子坑死大明朝也不为过。其实在有明一代,尤其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特别痛恨东南人,尤其是江苏人,对他们采取极度压制态度。因为元末诸义军中,张士诚占据江苏,采取文治手段,颇得江苏士子、百姓的拥戴,给朱元璋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