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1982年,罗应怀拒绝出任大军区正职,罗应怀:给年轻人让路

1982年,罗应怀拒绝出任大军区正职,罗应怀:给年轻人让路

1982年,时任北京军区党委副书记的罗应怀已经67岁了,中央军委对他在北京军区的工作十分满意,准备将他升任为大军区正职。

但是罗应怀在知道之后,拒绝了这份任命,他认为他有责任在领导干部“年轻化”上面作个表率,为党和人民做最后一次贡献。

因此,他向军区党委会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还在当年的《红旗》杂志撰写了《以宽广的胸怀对待干部年轻化》的文章。

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邓小平在一次会议上,专门表扬了罗应怀。

1914年,罗应怀出生在湖北省红安高桥河乡罗家湾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六七岁的时候就给地主家打长工,根本没有机会读书。

12岁的时候,当了村里面的少先队队长,之后又参加了红军,入了党,随红四方面军出生入死,开始了几十年的戎马生涯。

15岁那年,罗应怀开始当了一名打旗兵,当时的红四方面军,每一个连队都有这样一名打旗兵。

红旗走到哪里,官兵们就要冲到哪里去。

他们永远冲在队伍的最前方,所以负伤也是最多的。罗应怀曾经说过:“打旗兵的工作最危险也最光荣。和我一起当打旗兵的活到革命胜利只有我一个。”

红四方面军成立之后的第三天,部队就发起了黄安战役,在战斗中,三十团阵地遭到了敌人的疯狂反扑,形势危急时刻,团长许世友拔出了大刀,冲出了掩体与敌人展开肉搏。

罗应怀见状,将手中的红旗直接插在地上,拔出大刀就冲了出去,一连砍死了好几个敌人。

在战斗中,他连自己胳膊都受伤了也不知道,还是战友发现他受伤,给他包扎的。

团长许世友是个猛将,三十四团是支能攻善守的部队,作为旗手的罗应怀每次战斗都冲锋在前,被誉为“打不倒的掌旗兵。”

罗应怀是幸运的,他在打旗兵的职位上负了三次伤,两只手和一条腿都落下了残疾。

1935年,在嘉陵江战役中,已经担任连长的罗应怀率部在凤仪场攻击敌人,为全军扫除渡江的障碍。

战斗打响之后,六连出其不意地包抄过去,占领了敌人的一处小高地。敌人见状则是以数倍的兵力向六连的阵地发起了猛攻。

在战斗中,罗应怀的左手被敌人的弹片削去了一半,右腿也受了重伤,直接昏迷了过去。

长征的时候左臂的弹片也没有取出来,伤口却一直在发炎。也没有人能给他做手术。

伤痛折磨的他难受,为了不离开部队,罗应怀决定自己动手,让通信员找来了一把老虎钳,咬着牙,忍着痛,直接将弹片拔了出来。奇迹的是他硬是在没有水和药的情况下,挺了过来。

左手负伤之后,他被安排到了红军大学学习,但是左右受伤没有办法端碗,只能找个泥墩子趴着吃。学习不方便,就拿石头压着纸,一笔一画地慢慢写。

此外他还经历过无数的危险,但是他都奇迹般地躲了过去。

有一次,他们部队在行进的途中被敌人伏兵围困,被迫跳下了山崖,但是他却幸运地没有发生什么事情。

后来一次在行军过程中,他由于身负重伤,竟然从马上掉了下来,巧合的是这个时候敌人一阵子弹射来,马夫和警卫员都不幸遇难了,他却免于死亡。

皖南事变之后,罗应怀奉命离开延安,出任新四军第四师二十六团团长。刚到淮北,他就连续打了好几个歼敌漂亮仗,俘虏了2000多人,开辟出了许多根据地,极大地扩大了新四军的影响。

1942年冬季,日寇大举扫荡华中的淮海、淮北和淮南根据地。伪军也调集了上万人分5路对淮北苏皖边区根据地的中心区进行了“扫荡”。

在反“扫荡”开始之前,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就决定将主力暂时都撤往外线作战,只留下了26团在内线打游击,吸引敌人、拖垮敌人。

刚接到命令,团首长们都非常高兴,但是也觉得身上的压力非常大。

战斗开始之后,26团紧紧依靠根据地的人民,打出了许多漂亮的几仗,在与敌人周旋了20多天之后,拖垮了敌人,自己也减员到了500多人。

12月8日,韦国清给26团发来电报,要求他们在10日晚配合外线的主力拔除日军在金锁镇的据点。

接到消息之后,26团上下非常高兴 ,终于等到主力部队回来了,按照命令,26团立即开往了朱家岗,开始了进攻金锁镇的准备工作。

26团都在等着与主力汇合攻打金锁镇,却没有想到,自己等人早就已经成了敌人的眼中钉。

26团抵达朱家岗之后,敌人就获悉了消息,百思没有找到与26团战斗机会的日军立即抓住了机会,直接派遣1500多人兵分3路扑向了朱家岗。26团顿时陷入了困境。

一阵枪声之后,立即有人进来汇报:“团长,鬼子包围了孙岗!现在正一路向张庄逼近。”

此时,团作战参谋报告:“西南、西边的敌人已经接近。”

罗应怀和政委明白自己等人已经被敌人包围了。有的人提议突围,但是罗应怀认为敌人有骑兵,白天突围,更容易遭受损失。决绝道:“坚守阵地,战到天黑,等待援军,待机歼敌。”

上下统一了决心,坚守到底,立即向下面传达作战命令。

从早晨敌人开始发起进攻开始到下午15点,总计有150多名敌人对26团防守的朱家岗东南圩门进行了十次以上的冲锋,不但没有突破阵地,反而留下了累累尸骨。

下午四点,韦国清带着骑兵连赶来增援,敌人见状知道已经不能消灭26团了,只能仓皇逃脱。罗应怀立即带领26团追击,令敌人留下了大量的尸体。

朱家岗战斗之后,彭雪枫和邓子恢指挥外线部队不断出击,迫使敌人仓皇撤退。

在这次战斗中,罗应怀身受重伤,右腿粉碎性骨折,但是他还依旧坚持指挥战斗。

战后,彭雪枫问医生:“罗应怀的腿能不能保住?”

“已经粉碎了,我们没有麻药,他的腿能不能治好都难说。”

彭雪枫将情况上报给了陈毅,陈毅立即派遣了一名医术高超的医生过来,可是没有麻药呀!

医生没有办法,只能将他绑在床上,防止他乱动。

罗应怀见状,非常生气:“老子还用你们绑?这点痛算什么?都滚开,老子什么都不用。”

彭雪枫听后,非常生气,直接过来大怒:“你小子逞什么能!老子还等着你上阵打仗呢!”

“愣什么?给他绑上,越结实越好!”

罗应怀一听彭雪枫发火了,顿时不敢吱声,只能让大家将他绑了起来。

罗应怀忍着剧痛,做了6个小时的手术,取出了碎骨和弹片就有60多块。血都要流干了。当时因为担心手术失败,部队甚至准备了棺材,选好了墓地,但是罗应怀再一次活了下来。直到手术半个月之后,罗应怀才脱离了危险。

解放战争时期,罗应怀历任团政委、华中军区政治部民运部部长、直属政治部主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华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后勤部政治部主任等职。先后参加了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战斗。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历任华东军区后勤部副政委、福州军区后方勤务部政委、福州军区副政委兼任福建省军区政委等职。

罗应怀参军走了之后的二十几年再也没有回来过,家人们还以为他已经死了。家庭的重担都压在了他的三弟罗应西的身上。

解放后,得知自己的哥哥当上了少将这个大官之后,就想着他能照顾照顾家人,就到福建找哥哥,希望他能够帮自己儿子找个工作。

但是遭到了罗应怀将军的严词拒绝:“我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如果徇私枉法,大家都这么做,岂不是乱套了?”

罗应西听后非常生气,不过很快就想明白了哥哥为什么会这样,再也没有找哥哥帮忙。

罗应西在老家干了一辈子的理发师,住的还只是一间土房,家里唯一值钱的电器就是一台老式的电视机。

对家里人没有什么特殊的照顾,但是对于村里的忙,却是能帮就帮,很快就解决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红安县委和县政府为了发展经济,打算在北京设立办事处,方便以后联系工作和采购物资。

但是北京的住房非常紧张,想要建房的话也没有地皮和资金,被派往北京的同志们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工作十分不便。

罗应怀在知道这件事之后,多方寻找,终于找到了一块闲置的地皮给红安县做了办事处。之后就连办事处的办公桌椅和床铺,也都是在将军的帮助下解决的。

后来,北京市要修建平安大道,办事处的驻地就要向北收缩一大截。红安县政府按照北京的规划,准备将办事处的平房改成三层楼。

罗应怀知道这件事之后,认为这件事口说无凭,必须将手续办好才可以,就让他们去找有关部门签字盖章。

之后离休后,罗应怀对残疾人事业上表现了极大的关注,被选为中国残疾人协会的主席。

对于残疾人工作,罗应怀发挥了极大的热情,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80多岁的他就过黄河、跨长江,为残疾人事业排忧解难。

参考资料《忆罗应怀将军二三事》、《红军掌旗兵-吾辈好榜样》、《惨烈的朱家岗守备战》、《淮北反扫荡中的朱家岗战斗》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77533.html
上一篇魏征死后,李世民为何推倒其墓碑,毁掉与魏家的婚约?
下一篇古代社会,湖北为什么被称为用武之国?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