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刘伯温临死前告诉儿子:刘家9代后会出一位奇才,百年后预言成真

刘伯温临死前告诉儿子:刘家9代后会出一位奇才,百年后预言成真

许多经典名著中,都有一位神机妙算的角色,例如“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事刘伯温。”里的诸葛亮就为我们所熟知,但是诸葛亮只是小说中的人物,现实中存不存在很难说。刘伯温能和诸葛亮放在同一句诗里相提并论,想必刘伯温也绝对不是什么等闲之辈。历史上,他不仅拥有出色的政治才能,而且像诸葛亮一样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一样能掐会算。

大明宰相刘伯温,本名刘基,字伯温。生于元朝末年,传闻在他出生时,地南天山乃“万山之巅,独开平壤数十里,号南田福地。”故而钟灵峰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小立志做官,12岁的时候就考中秀才,14岁进入府学读书,春秋经传样样精通。经常得课堂老师的夸赞。在二十三岁的时候考中了进士。按照传统流程,他本来可以成为一方官吏,施展一番抱负了。

然而在元朝时期是少数民族政权,对汉人不慎重视。这真的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再加上元朝统治者的昏庸无能,元朝经济矛盾愈演愈烈,各地都在爆发起义军,百姓们生活苦不堪言。天下已经打乱,朝廷顾不上这些新生的派遣。于是刘伯温在家闲了三年,三年后才被朝廷派遣,去地方做了一个八品芝麻小官。

给元朝当官时,刘伯温尽自己最大所能保护自己一方土地的百姓不被氏族压榨,然而他仅仅只是一个小官,以他的微小力量怎么去撼动?刘伯温的围观之路磕磕绊绊,但是他很受百姓爱戴。他本来想有一番作为,可现实却狠狠给了他一巴掌,此时的他连受同僚陷害都难以自证清白,,对此他心灰意冷,决定辞官不就。在那之后,朝廷又先后两次招他为官,可是他早就对元朝不抱希望了,两次都因闹不愉快而不了了之。

后来以朱元璋为首的农民起义军,人数众多,但独独缺乏足智多谋的人,一旦走错一步,将功亏一篑。于是朱元璋就四处寻找,听说了关于刘伯温的传闻。不过刘伯温这时已经五十岁了,年事已高,再加上对元朝的失望,他的热血早已熄灭,所以朱元璋邀请刘伯温并非一帆风顺,因此两次都拒绝了朱元璋。

但是朱元璋屡次请刘伯温,最终被朱元璋打动,甘愿出山辅佐。在刘伯温的帮助下,朱元璋不仅成功建立了明朝,还成功稳住了明朝,他的存在为明朝存续近三百年,为将近十六位皇帝奠定了基础。

刘伯温之所以在历史上赫赫有名,并非只因他成功帮助朱元璋建立了明朝,还因他与唐朝大相士袁天罡一样,擅长推演之道,能成功预测未来发生的事情。

在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想朝臣的势力趋于平衡,而刘伯温与李善长斗智斗勇,李善长也了解朱元璋,每次交手都是点到为止,这也是朱元璋最想看到的了。后来李善长辞官回乡,胡惟庸则接替了他的位置。这个胡惟庸不懂得“识人之明”,只知道关心自己的利益,先后设计刘伯温,使得他被罢免。胡惟庸逮着这个机会,在刘伯温的药里做文章。

传闻,他在临死之前,他把儿子叫到床边告诉他说,九代之后刘家将会再次出现一位奇才。

没想到刘伯温的预言在九代之后居然真的被证实了。他的名字叫做刘瑜。刘瑜从小便展现出了非同一般的才华,他拥有远超同龄人的记忆力,还特别擅长分析国家大事。被朝廷得到重要,在这期间他向皇帝建议重新定义刘伯温的功绩,将他移入了太庙。

从此以后,刘伯温的家族才重新开始享受本该早就属于他们的荣耀,而刘伯温料事如神的名声也再度传开。

(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94133.html
上一篇隋朝限制地方官的一条规矩为什么间接改变了唐朝的历史?
下一篇汪象坤《汪氏宗谱纂要后序》译文

为您推荐

哈哈,襄阳,南阳火拼诸葛亮?

哈哈,襄阳,南阳火拼诸葛亮?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举办诸葛亮文化节的同一天,有一位南阳的主播,竟然跑到襄阳古隆中诸葛亮隐居所在地,现场直播要打假。
耗资3亿筹拍历史剧《诸葛亮传》,是烫手山芋,也是机遇

耗资3亿筹拍历史剧《诸葛亮传》,是烫手山芋,也是机遇

文案:十四北编辑:南枫什么题材,观众永远对其满怀期待却又最怕翻车,剧情出一点差错就容易被喷上天?必是历史古装。神秘的历史人物被搬上屏幕,将冰冷的文字还原成栩栩如生的画面,观众可以在追剧时为剧中的角色感同身受,还能看到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不过历史剧看似已经有了固定的剧本和真实人物,可对于制作班底来
五面受敌,诸葛亮如何成功处理蜀汉的最大危机之一?

五面受敌,诸葛亮如何成功处理蜀汉的最大危机之一?

安居平五路是诸葛亮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高光”时刻之一。原著第八十五回提道:刘备去世后,蜀汉震荡,人心思变。在司马懿的建议下,曹丕联络五路大军共五十万,分别从东、南、北三个方向进攻蜀国。这五路分别是:鲜卑大人轲比能,自辽东南下,直取西平关;蛮王孟获,从南中引兵北上,攻益州、永昌、牂牁、越嶲四郡;降
三国奇才吕岱,“常胜将军”还是“长寿将军"?

三国奇才吕岱,“常胜将军”还是“长寿将军"?

全文共2618字 | 阅读需5分钟吕岱是“常胜将军”还是“长寿将军”?他前半生籍籍无名,后半生戎马倥偬,战功赫赫,设立广州并担任第一任“市长”,发展我国早期海上“丝绸之路”,他虚怀若谷,清廉乐贫,功绩和品格为世人所称道,他就是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吕岱。吕岱(公元160-256年),字定公,东汉广陵郡海陵县(今如皋市)人。他
阿合马:元朝丞相,忽必烈宠臣,被30斤重铜锤砸死

阿合马:元朝丞相,忽必烈宠臣,被30斤重铜锤砸死

1282年,丞相阿合马迎接真金太子回京,王著从袖子中拿出30斤重铜锤,将阿合马的脑袋砸碎。阿合马,元朝平章政事,位列丞相,主管财政。忽必烈时代,阿合马、卢世荣、桑哥,都是“理财”能手,结果都很惨。客观看待,阿合马很有能力,但元朝“儒臣”派与“理财”派斗争激烈,忽必烈又奉行扩张政策,阿合马成为斗争的牺牲品。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文|赵立波题记:先生此去归何处?朝入青山暮泛湖。这是朱元璋亲自给刘伯温的一首诗,希望他能过上这样的美妙生活。洪武元年,刚刚诞生只有八个月的大明帝国万事待理之际,朱元璋刚刚大封功臣不久,就收到了刘基请求“告归”的上疏。临行前,刘基书面向朱元璋郑重提出两个建议,算作临别赠言。第一件是不建议朱元璋将都城定都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今天都知道明末党争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明末党争的主角就是东南士人组成的东林等党,从某种程度上说东南士子坑死大明朝也不为过。其实在有明一代,尤其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特别痛恨东南人,尤其是江苏人,对他们采取极度压制态度。因为元末诸义军中,张士诚占据江苏,采取文治手段,颇得江苏士子、百姓的拥戴,给朱元璋的
盘点94版《三国》主演现状:“五虎将”已去其二,“诸葛亮”仍活跃一线

盘点94版《三国》主演现状:“五虎将”已去其二,“诸葛亮”仍活跃一线

11月1日上午10时10分,著名演员陆树铭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去世,享年66岁。陆树铭的艺术生命和出演94版《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密不可分,由于其形象非常像关羽,并且演技可圈可点,他成了中国老百姓心中的现实版“关公”。关羽 94版《三国演义》剧照令人唏嘘的是,近30年过去,《三国演义》中演绎经典角色的演员们大都年近古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