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贾似道是如何一步步登天的,南宋的灭亡究竟和这个人有多大的关系?

贾似道是如何一步步登天的,南宋的灭亡究竟和这个人有多大的关系?

提起宋朝,我想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国富民强,一片繁华的景象!可就是这样一个繁华富强的国家为什么会一步步的消退,偏安南方,直到最后被元朝灭亡呢?

公元1127年金军进攻宋朝,在此之后今国不断加大对宋朝的进攻力度,并占领了汴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史称靖康之耻,自此北宋也宣告灭亡!

同年在孟太后的扶持下,小皇帝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建立了历史上的南宋,偏安南方。南宋朝廷延续了前朝的重文轻武,守内虚外,通过朝贡岁币等与周边国家缔结盟约,以此来获得一方安宁。

而数年之后金朝内部不断腐败,实力大不如从前。而蒙古部落的成吉思汗则是异军突起,实力越来越强。之后的忽必烈也是继承了成吉思汗骁勇善战的优良传统,与南宋联手灭了令金国。之后,南宋想出兵收复开封等土地,但是却遭到了蒙古族的反对,并且发动了战争。此后忽必烈和兀良合台开始对云南发起了进攻,并迅速占领了西南地区,接着将战火向着南宋都城临安蔓延。

南宋朝堂看到这个情况,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一时间不知所措。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宋理宗任命贾似道为丞相兼枢密使,督战汉阳。说起贾似道,台州人,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整日游手好闲不学无术,后来依仗自己的父亲任职为嘉兴司仓。后来贾似道的姐姐成为了宋理宗的贵妃,从此以后贾似道便一步步升职,短短几年便从一个正九品田籍升到了南宋丞相。

脑子里没有一点墨水的贾似道,也只好硬着头皮去了前线。由于忽必烈带领的蒙古军队愈战愈勇,南宋节节败退。贾似道在瞒着整个朝廷的情况下,竟然私下派人去蒙古大营投降求和。并直言表示只要忽必烈退兵,南宋愿意俯首称臣。碰巧忽必烈的妻子传来密信说蒙古部落想要发生政变,倘若再不回去忽必烈的大汗位置可能不保!于是忽必烈就答应了贾似道,撤退回国。

而等到贾似道回到临安后,非但没有将自己投降的事情如实交代,反而吹嘘说自己带领南宋军队大获全胜,将蒙古族打的退回了草原。宋理宗竟然信了贾似道的话,还要论功行赏,大赏贾似道,加官升爵。从此贾似道便进一步掌握了南宋的大权,在此之后他有多次设计阴谋陷害贤良忠臣,以此来扫清障碍,排除异己,把持朝中大权,在宋理宗,宋度宗期间专政15年!

也就是因为贾似道隐瞒求和真相,滥杀贤良忠臣,控制御史台,蒙蔽南宋朝堂,最终导致了南宋军队溃不成军。等到宋度宗在位,更是崇拜贾似道,甚至将其封为师臣,朝廷百官称贾似道为“周公”!!

等到后来忽必烈成功的取得了大汗的地位,便卷土重来直击南宋都城临安,而此时的贾似道便也装不下去了,只能落荒而逃,逃到了扬州,而宋度宗便病死了,贾似道便拥及年仅四岁的赵㬎为皇帝。

短短数日,忽必烈带领蒙古军队便打败了南宋军队,占领了临安。

话说到这,小编不得不说贾似道真的对于南宋的灭亡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在南宋后期也有很多忠臣誓死不投敌,英雄文天祥,张世杰死守崖山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95501.html
上一篇360万件!日本疯狂掠夺中国文物50多年,这是要断我们的根!
下一篇国庆节趣谈“国庆”,一个节日内涵颇丰!活见久,一个小国成代表

为您推荐

北宋灭亡后汴梁多次易手,南宋为何两度光复汴梁城,又两度丢失?

北宋灭亡后汴梁多次易手,南宋为何两度光复汴梁城,又两度丢失?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在“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之后,宋朝便就此失去了京师汴梁。实际上,从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灭亡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议和期间,京师汴梁曾先后两次重归南宋。那么,南宋是如何两次收复汴梁,又是如何丢失的呢?金军北上撤出中原后,汴梁落入伪楚政权手中“靖康之变”中,金军虽然攻破了宋朝都城
阿合马:元朝丞相,忽必烈宠臣,被30斤重铜锤砸死

阿合马:元朝丞相,忽必烈宠臣,被30斤重铜锤砸死

1282年,丞相阿合马迎接真金太子回京,王著从袖子中拿出30斤重铜锤,将阿合马的脑袋砸碎。阿合马,元朝平章政事,位列丞相,主管财政。忽必烈时代,阿合马、卢世荣、桑哥,都是“理财”能手,结果都很惨。客观看待,阿合马很有能力,但元朝“儒臣”派与“理财”派斗争激烈,忽必烈又奉行扩张政策,阿合马成为斗争的牺牲品。
宋朝过大年 奇奇怪怪可可爱爱

宋朝过大年 奇奇怪怪可可爱爱

宋朝压岁钱称为“随年钱”(选自《过一场风雅的宋朝生活》)         木版年画《神荼郁垒》         手擀面在南宋时期传入日本,沿用了“馎饦”这种古称    如果把历史的指针往回拨一千年,我们将抵达宋朝,接触到另一场别开生面的春节。在那里,人们过年未必返乡;年夜饭的主食既不是饺子,更不是汤圆;大年初一凌晨,人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