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侧颅底外科专家韩月臣:无惧高难挑战 朝着“打造国际一流”的目标不断迈进

侧颅底外科专家韩月臣:无惧高难挑战 朝着“打造国际一流”的目标不断迈进

人体大概是世界上最精巧、最智能的系统,其中最复杂的当数大脑。而在没有显微镜和显微外科技术与CT、磁共振等现代设备之前,耳科领域的侧颅底手术风险极高,曾被称为外科手术的禁区。因其涉及到耳科、神经外科、头颈外科等相关学科内容,这就需要医生各专业在各领域攀登颅底外科峰顶。

作为山东省耳鼻喉医院侧颅底外科主任,韩月臣勇挑侧颅底领域重担,站在老一辈专家的肩膀上,在技术领域不断攀登高峰,朝着“打造国际一流”的目标不断迈进。

“小专业”囊括大问题

医学之于韩月臣,应该说是水到渠成。

他的父亲曾是一位军医,在高考报志愿时,便建议他从事医学行业。从小受到父亲治病救人的影响,韩月臣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名医学生。

在很多人眼中,耳鼻喉专业是个“小专业”,韩月臣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专业之间其实没什么不同,把任何一个专业干好都不容易。”韩月臣介绍,耳鼻喉专业涉及的手术位置都很复杂,而且涉及到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听觉,平衡,味觉,嗅觉,涉及呼吸、吞咽等重要功能,一旦发生问题,对人的生活影响很大。“专业没有大小之分,你看我们医院,经过这些年发展,已经从一个专业科室发展成为一家专科医院了,我们的专业越分越细,为患者提供的服务也越来越好。”

的确,在很多老百姓的认知里,“耳朵”的毛病似乎都是小病,“很多是耳朵听不见、听不清?”殊不知,这个领域包含了数十种常见疾病,如临床常见的中耳炎、眩晕、面瘫、神经痛、偏头痛等都跟耳朵的问题相关。

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在耳科下又划分了国内最细的亚专业,侧颅底外科就是其中一个。

侧颅底是人体最为复杂的区域之一,12对脑神经中有7对聚集在此处,同时颈内动脉、颈内静脉等重要血管也从侧颅底穿过。即便在当下,医学技术和设备日益先进的条件下,侧颅底手术难度系数依然非常高。如今,想要培养一名侧颅底外科医生,10-15年的规范化培训其实只是入门。因为该专业医生首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耳外科医生,再扩展到面神经手术,进而掌握颞骨外科手术以及神经外科相关知识,才能成为一名侧颅底外科医生。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技术领域不断攀登高峰

为何会选择成为这样一门高难度学科的专科医生?

面对疑问,韩月臣总结为:榜样的力量。

“我是博士毕业来到咱们医院工作。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的樊忠教授就已经在国内做耳神经外科方面的手术了,他应该是在国内做的是最早的、也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侧颅底外科专家。樊忠教授还曾受邀前往北京301医院、协和医院去做手术指导。”韩月臣表示,樊忠教授首创的面神经梳理术,曾获得国家发明奖;1996年,王海波教授最早在国内开展内窥镜下桥小脑角微创手术,被鉴定为耳神经外科领域的创新性成果,并获美国SACKLER医师奖;2000年,王海波教授完成了我省首例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开启了极重度神经性耳聋的治疗工作,填补省内空白……在樊忠教授、王海波教授、樊兆民教授等一位位学科带头人带领下,山东省耳鼻喉医院侧颅底外科一路向前。

此后,韩月臣和同事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技术领域不断攀登高峰。

历经数十年的传承和突破创新,山东省耳鼻喉医院侧颅底外科在颈静脉球体瘤、听神经瘤、中耳癌等代表耳科学临床诊疗水平的高难度手术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国内、国际相关专业领域都有较高的影响力,连续十年入选“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前十名。2017年侧颅底外科入选首批山东省临床精品特色专科。

因常年操作电钻而磨出的茧子

伸出手指,韩月臣的中指一侧有明显的凸起变形。在别人看来,这或许是一块有些“碍眼”的隆起。但韩月臣认为,这是一块记录着自己那些拼搏岁月的茧子,也是一块证明自己是一名耳外科医生的光荣的茧子。

“有个说法叫‘1万小时定律’,是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必须经过1万小时以上的锤炼,才能从平凡变为超凡。”韩月臣坚信这句话,便把别人玩乐等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外科手术的练习上。比如,刚从事侧颅底外科专业时,利用换药室内没有病人时使用里面的显微镜练习镜下用镊子夹豆子等训练;比如,对于侧颅底相关区域可以熟悉到闭上眼睛也能把相关结构完美画出;比如,右手中指一侧那块因长期拿电钻为患者治疗而产生的茧子;再比如,直到如今他仍保持着每天十点后下班的习惯。也因此,侧颅底外科病房都流传着一句话“病房门不要关太早,因为韩主任还没走。”

对于他们而言,每一台侧颅底手术犹如高空走钢丝。一场侧颅底外科手术多则十几个小时,既要为患者祛除病症,还要尽可能保留他们的听觉功能或者重建听觉功能,操作之难度,可想而知。

一条跨越了10年的短信

付出这么多心血,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值得吗?

韩月臣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不久前,他刚刚收到一条微信,发出者是一名颈静脉球体瘤术后10年的患者赵京(化名),内容是“今天是我术后的第10年,谢谢韩大夫给了我健康!”短短20字,却让韩月臣心中温暖,眼眶微红。

后来,翻阅赵京的档案,韩月臣的回忆逐渐涌现,赵京是菏泽地区的一名老师。他的球体瘤长在了脑子和脖子交界处的颅底位置,此处有很多动脉、静脉血管,还有很多神经从里面走出来,“这个肿瘤就长在血管壁上,随着生长可以往两个方向长,其一是往颈部长,另一方向则顺着这些间隙会长到颅内去,就会成为一个跨颅内外的肿瘤。”加之肿瘤内血管很多,非常容易出血,“在没有术前血管栓塞技术之前,有些医院做手术曾经有输血5000毫升的个例出现,人体总血量相当于人体重的6%左右,这也就意味着换了一遍血。现在由于技术的进步,我们一般会在术前做一个预防性的栓塞,尽量把供血血管全部堵住,再去做手术,这样就可以减少出血,神经功能的保护也更好。”

韩月臣介绍,虽然风险很大,他们在多手术预案之后仍然坚持为赵京完成了手术,虽然术后出现了下肢的深静脉血栓并发症,但通过介入下腔静脉的滤器植入手术,最终防止了其脱落后导致的肺栓塞的发生。“这名病人一开始每年都按照要求来随访,随访了5年时间恢复都很好,后来就没有再复诊。但是他每年过节时都会给我发一个微信,祝贺一下节日。本来很长时间没有联系了,突然在他术后10周年这天给我发来了信息,说非常感谢,说感谢我们给了他健康,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所在。”

朝着“打造国际一流”的目标不断迈进

其实,赵京只是韩月臣诸多患者中的一位。在山东省耳鼻喉医院侧颅底外科,每年要为150名以上的患者进行手术。

如今,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已连续11年入选全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前十名。医院耳科中心在临床规模、处理复杂危重症疾病的能力,以及科研水平等方面均居国内前列,尤其在耳神经及侧颅底疾病的诊疗领域,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如国际首创了难治性偏头痛的手术治疗,为外科治疗偏头痛提供了新思路;在国内率先提出面神经梳理及微血管减压术,并获国家发明奖;在全国创新提出了面神经梳理术在治疗半面痉挛方面有着显著效果……

此外,韩月臣和团队近年来不断应邀登上国际耳外科相关学术会议发言以及主持。2013年韩月臣在意大利锡耶纳大学访问期间,得到欧洲耳科与耳神经科学会主席的高度认可,推荐为该学会国际会员,而这也是目前我国唯一的一个。

行无止境,韩月臣和他的团队还在不断挑战新技术和用更现代的医疗理念服务患者,朝着“打造成国际一流”的目标不断迈进。

文章转载自大众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6_1965.html
上一篇数据·明查|专家称婚姻让人更长寿,这是真的吗?
下一篇暑假乐玩不中暑,怎样喝水有讲究!

为您推荐

手术一切顺利,麻醉恢复过程突然肌肉强直,幸好医生反应快

手术一切顺利,麻醉恢复过程突然肌肉强直,幸好医生反应快

作者:麻醉科的小茹子每天,麻醉恢复室就像车站一样。患者经过短暂的停留,各种指标完好,之后顺利回到自己病房。恢复室的医生和护士,也都习惯了这种平稳而又快节奏的工作。然而,这天的恢复室发生了严重的情况。打破恢复室平稳的是一名甲状腺术后患者。患者为53岁女性,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带气管插插管入恢复室。入室后评
国际最新研究:3万年前人类已能做截肢手术

国际最新研究:3万年前人类已能做截肢手术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张赫 侯佳欣人类最早何时出现截肢手术?考古专家们最近有了新的发现。据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近日发布的一篇论文,研究人员在印度尼西亚婆罗洲东加里曼丹一处偏远洞穴中,发现了一具可追溯至3.1万年前的人类骨架,此人左脚曾做过截肢手术,且在术后康复。《自然》杂志:3.1万年前在婆罗洲的一次截肢
女子上了手术台还喋喋不休,结果多花了20块

女子上了手术台还喋喋不休,结果多花了20块

上午,骨科手术间正在热火朝天忙着手术。突然,急诊科通知要加一台手术。没办法,一切都得给急诊让路。进入手术室的,是一位年轻女性患者。负责麻醉的刘医生,立即准备实施麻醉。但过程中,让刘医生感觉她极不配合。这种不配合,主要体现在话太多。受伤的部位在手指,并且一直在滴血。喋喋不休的表现,让刘医生一度以为她是
肺结节微创手术不是小手术,创伤比以前小,但绝不像切阑尾那么简单

肺结节微创手术不是小手术,创伤比以前小,但绝不像切阑尾那么简单

有一些肺部结节患者在做手术之前并不知道微创手术的真正含义,认为微创嘛,打个洞,把结节抠出来就完了,和切皮肤上的痣差不多,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认知错误,虽然手术该做还是要做的,但手术之前把微创手术搞清楚还是很有必要的。所谓的微创手术是相对于以前开大刀而言的,以前内镜技术不成熟,外科医生需要肉眼直视下切除
高龄老人不宜做白内障手术?东莞爱尔眼科成功帮99岁老人复明

高龄老人不宜做白内障手术?东莞爱尔眼科成功帮99岁老人复明

耄耋之年,本是共享天伦之乐之际,奈何疾病的出现总是让人有苦难言。家住东莞市东坑镇的刘奶奶,虽说今年已经99岁,但是头脑清醒、身体健朗。唯一令她遗憾的是双眼患白内障多年,早已经“伸手不见五指”。 成功为9旬老人实施白内障手术 都说白内障只要上年纪,人人都会有,只要及时手术治疗就能重见光明。但是,刘奶奶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