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定了!就在武汉,倒计时15天

定了!就在武汉,倒计时15天

极目新闻记者 康旭阳

你知道吗?

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已经1800岁了


公元223年

孙权在黄鹄矶头建起瞭望塔

这是黄鹤楼的前身

也是武昌古城的起始


1800年来

在蛇山之巅、长江之滨

黄鹤楼与武昌相生相伴

不仅是古城地标性建筑

也是文化的传承、历史的积淀


黄鹤楼夜景 极目新闻记者 李辉 摄


都说

“登过黄鹤楼,才算来过了武汉”

也许你还没身临其境领略过黄鹤楼的风采

但关于它的诗赋

你一定能背上那么几首


也许是李白的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可能是崔颢的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又或是孟浩然的

“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

……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

也没能逃过“黄鹤楼真香”的定律

他们不约而同登楼吟诗作赋

留下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

诗仙李白还曾在湖北广水

写下千古名篇《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今夏,电影《长安三万里》热映

又让黄鹤楼火了一把

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冒着酷暑前来打卡

短视频平台上话题#黄鹤楼 播放次数超过12亿

#夜上黄鹤楼 超过1.4亿次



除了登楼远眺

俯瞰两江三镇的壮丽画卷外

司门口·黄鹤楼地铁站外的红墙

武汉长江大桥上的保安亭

得胜桥和粮道街交叉路口的小巷

……

一切可以与黄鹤楼同框的机位

都成为热门打卡地


从古至今

黄鹤楼一直是“顶流”

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千个人的心中,也有一千座黄鹤楼

黄鹤楼的存在

从不只是一座楼那么简单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家新曾写下

“第一次,你在长江大桥边看到李白的/黄鹤楼的飞檐”

记录自己人生跑道上的第一次“起飞”

在他早年的人生历程中

李白和崔颢笔下的黄鹤楼有标志性的意义


著名德国汉学家顾彬说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让他爱上中国文学,并开始学汉语


武汉大学哲学教授苏德超说

每每来到黄鹤楼

就想到曾登临此楼的诗人

在每一个读诗的时刻

乡愁如江水奔流

恍惚间我们成了崔颢

而崔颢则成了乘鹤而去的仙人

楼依然在,白云依然悠悠地飘

晴川的树与鹦鹉洲的草依然生机盎然

我们的足迹跟他们的足迹交错

我们开始思念他们

而唐诗,是我们回去的路


2022年4月,抖音联合南开大学

中华书局、字节跳动公益

推出短视频版《唐诗三百首》

邀请23位名师讲读313首唐诗经典

累计吸引2000万次点赞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康震

领衔解读了崔颢的《黄鹤楼》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康震教授在唐诗项目短视频中讲到

黄鹤楼早已成为中华历史的一个象征

尤其成为了武汉三镇的象征

如今也是国人精神的一种象征

“看到了黄鹤楼,

就想起了中华的历史,

也想到了我们奋斗的今天。”



正如电影《长安三万里》中所说

“诗在,黄鹤楼就在,理想就在”

在古代,诗人来此寄托别离和相思

在现代,无数有志青年来到武汉黄鹤楼

为实现人生理想而拼搏奋斗

黄鹤楼承载的不仅是诗

更是远方

今年是武昌古城建成1800年

也是黄鹤楼建成1800年

今年中秋
抖音携手武汉黄鹤楼
举办唐诗主题中秋登楼夜活动
并于9月29日晚上在抖音播出
极目新闻全程直播


著名诗人、中秋登楼夜总顾问西川表示

梦回唐朝已然不可能

但跨越了一千三百多年时光

唐诗仍然在塑造我们的当代文学

可以肯定的是

“每一首唐诗,都为我而作”


晚会前夕

还将发起

「每一首唐诗都为我而作」专栏

邀请苏德超、王家新等湖北各界名人撰写文章

讲述他们眼中的黄鹤楼与唐诗



你心中那首“为我而作”

的唐诗是什么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8_184515.html
上一篇湖南移动高质量保障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
下一篇一路小跑才能跟上 竞走冠军徒步古蜀道也是健步如飞

为您推荐

5月的昭通,下雪了!

5月的昭通,下雪了!

5月3日晚,昭通大山包景区开始大幅降温,4日凌晨6时起开始大雪纷飞,降雪持续40多分钟,迅速“染白”了高原山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