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俞斌:打破隆重,江南更逍遥。

俞斌:打破隆重,江南更逍遥。

本文删减版《主厨闲聊录|俞斌的下一场,更大的国际化江南菜版图》

原刊于“FoodWine吃好喝好”

2023年5月发布



[ Jiang Nan Cuisin ]

精致江南菜


我和俞斌有次闲聊,

现在我们去餐馆点菜,

总是先点冷盘再点热菜,

这个讲究的习惯就始自宋朝。

可是近代就断了。

杭州重新开始“讲究”,

我说这跟他有很大关系。

然后,

他说全国的这种情况,

其实和杭州有很大关系。


那开头我们不妨扯远一点,很久很久以前...宋时杭州人聚会约个饭,去餐馆总是按套餐点,先点冷盘再点热菜,这个讲究到今天还能称为讲究。吃饭前要焚香插花,插花要白净素雅,含苞未放。夏天用陶瓷香炉,冬天用铜质香炉。


哪怕经历了元代金戈铁马下的森林烤肉,明末清初时,人们心中还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实际是张岱这位美食家,烤肉时,滴油下来都熨贴到往肉上撒一点芝麻末,油就不会滴了。在杭州,想到江南菜精细化,我第一个想到紫萱度假村。



总经理兼行政总厨叫俞斌,脑子和双脚一起“天马行空”的吃家和做家。五年前的一天,他刚从东京回来,和我兴奋推荐日本最值得吃的法餐厅,转头又让我去尝尝紫萱里的解香楼目鱼红烧肉。我下巴正要掉下来的时候,他接住说:“目鱼是日本长崎的,有溏心软糯的口感,我刚带回来。杭州菜为圆心,周长是博采众长。俞斌出新菜的思路快,因为他做各地融合的见识快人一步。


“俞斌”的名字在如今中国精致餐饮圈,无人不敬佩。蔡昊老师盛赞他,用餐饮眼光看餐饮没什么,俞斌用生意眼光看餐饮,了不起。


紫萱度假村里三家餐厅:解香楼(中餐),曼殊(日料)和三嚥阁(法餐),随便进一家都别有洞天。俞斌当年过来的时候,整个紫萱度假村还在一片草木野风的杨公堤上。那时候,他就对发型一丝不苟。



陶渊明笔下桃花源一样影影绰绰的紫萱,经他多年料理变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杭州Fine Dining所在。


一百五十年前,这种享受,都在西湖泛舟时才有,吃场Fine Dining比雾中西湖山色还空蒙。《东京梦华录》记载的砂糖绿豆,是杭州人小时候冰糖绿豆沙的雏形。那其实是宋代迁都临安(杭州)后,孟元老怀念都城东京开封府青楼画舫与美食的书。《梦粱录》里“处处各有茶坊、酒肆、面店、果子、油酱、食米、下饭鱼肉、鲞腊等铺”的繁荣,宋朝时期的小白领或者商贩,也都跟杭州人似的,不喜欢在家中做饭,通常在店里买现成的吃食。后来有周密的《武林旧事》,武林即临安(今浙江杭州),有不少四时风物的记载。有叫宋五嫂的美妇人”东京开封人,随皇上南迁到此,在西湖边以制鱼羹为生“,才有了现今杭州的宋嫂鱼羹。那时候精细料理都与文人墨客与风花雪月有关。



这样的文化,因为历史的原因,在近代的大众餐桌上,有过断代。与名厨俞斌谈起90年代的水产入杭邦菜,他说起虾仁爆里脊,基本上是鱼和猪肉,都是钱塘江畔的鳊鱼、鲫鱼、桂鱼,几乎没有蟹,更没有见过活的蟹。“第一次看到活的是九几年,每周发员工福利,有个月发了盒梭子蟹,活的,盒子里都是木屑,真是第一次。”那时候,俞斌在楼外楼历练。他回忆起最早的时候菜单里都是禽类,“栗子炒子鸡、老鸭煲,猪肉最多,青椒里脊、木耳里脊、糖醋里脊,豆腐加一些鱼,番茄炒蛋…”在建国之后定义的36道杭州菜里,俞斌觉得里脊是那个时候的饕餮,还有辣子肉丁,番茄蛋汤。西溪状元的总经理黄敏之是俞斌的前同事,她说起俞斌是老杭帮菜的忠粉,辣子肉丁和番茄蛋汤还是目前他自己吃饭时的“百吃不厌”。



饮食风潮、全球化食材、为好吃买单……

当这些因素“入侵”,边界渐淡,更多融合的传统菜系,会更受欢迎吗?

“新派江南菜”四两拨千斤,说不定更自在。


“江南菜这个小家碧玉要走出去,就需要博采众长!”这是俞斌这样老派菜肴口味簇拥者,始终在灌输给市场的理念。



西湖一隅的三台梦迹,隐着旧时风光,也现出山林间的紫萱度假村。旗下三家餐厅获奖无数,中、法、日餐皆可尝,而首次“出山”的一痕月,选中闹市区的万象城,拥抱熙攘食客。


两次造访,菜品竟无一重复,舌尖跟随俞斌主厨的江南创意菜翻飞舞动,韵律无限。这痕新月,当真不一般。


一痕月,不想只当副牌


从年前开始,俞斌的重心,更多地放在了新店上。


顶着紫萱的光环,“一痕月”理所当然地被冠以副牌出道,可对俞斌来说,他更想抛开定义,成就一个完全崭新的存在,并期许在未来的3~5年间,慢慢为中国餐饮渗透些理念上的改变——精致的江南菜,并非贵价餐厅专属。



这个冷不丁会被误认为日系的店名,出自杭大中文系才子投资人吕总:“且看天边一痕月,但饮杯中半盏风。”如此情境下的相遇,透着轻盈,甚妙。


餐厅也将这一美好情境延续,不走快节奏连锁,不追求翻台率,邀来食、酒、茶助兴,只为拉住年轻人,感受饮与食关系的杭派解读。够得着的价格,并不对应凑活的服务。这里,专业的侍酒师会在酒的温度、器皿选择上给出建议;茶艺师也会根据你的喜好,拼配适合的茶品,适度也刚刚好。



大堂另一侧的包房,承担着菜品广度的重任,俞斌想借此地,赋予风味更多可能。身处其中,若想定制潮汕风味,或是穿插几道川香适度调剂,提出就会尽量满足。虽然菜品把控是一痕月的后厨团队,但紫萱的创意研发主厨也会不定期在店,说不定就能提前试到还未面世的新菜。



主打新派江南菜的一痕月,有不少招牌傍身,俞斌的创意,也点缀的恰到好处。点击率很高的白切肉,用肥瘦相间的猪颈肉替代传统五花,淋上独创的发酵姜葱酱油,中间配上瓜丝,拌着一起吃,口感并不冲突。



根据不同季节做的梅果鸭肝糖,草莓切丁后同草莓酱熬煮,用浆果的酸甜和鸭肝中和。



还有一道几乎每桌必点的乳鸽,俞斌用到了非常杭州的元素——桂花和糖,熏制后的乳鸽带有桂花的烟熏味,皮也更脆。



虽然就目前的商业维度来看,大众反馈可能不够协调,但俞斌相信,自己没有选错。


全国餐厅,伸手找杭州借凉菜?


迈入杭帮菜馆,没有蜜汁火方、西湖醋鱼这些经典菜肴的店家比比皆是。在融合成为主流的当下,俞斌发现,地方菜系,尤其不是最具代表性的菜系,地域界限越来越模糊。在国内,粤菜和川菜的影响力之大毫无疑问,除此以外,杭帮菜,甚至是浙江菜,制作上的复杂工艺和特种食材匮乏,提升了不少传承难度。



这个苗头,早在90年代出版的《新杭州名菜》一书中就有所显现,不同地方菜系集中交流,跳开固有思维研发,其实十分正确。食客只会为好吃买单,而不是说我要吃一个特别传统的杭帮菜,或是杭帮菜的占比一定要达到多少多少。


早在千禧年之初,俞斌就已经在上海担任餐厅顾问,这一经历,总能让他暂时脱下厨师服,切换成经理人身份,敏锐地洞察市场需求和当前市场环境间的连接。当时,沪上定位在人均七八百的餐厅越来越多,其中60%主打粤菜,剩下40%的江浙菜若想与之抗衡,确实不易。



“经典江浙菜全数安排上,会发现还得加些粤菜里的海鲜、炖汤撑场面,再不行,还得招呼些流行的海外食材,当鳌虾、鱼子酱、西班牙火腿融入地方菜系,你会发现,菜能卖出好价格了,客人也吃的很满意。”俞斌回忆。



按理说,在一线城市,尤其是超一线的上海,历经这样的市场走向后,这一模式未来也一定会被其他城市的食客所接受。但根据俞斌的观察,高端餐饮在杭州的受众需求并没有那么高,大家的消费观也在慢慢趋于理性,高价食材堆砌的菜,吸引力骤减。


这种理念上和消费量级上的差距,也迫使杭州发掘新的优势。事实上,从90年代开始,杭州在中国餐饮圈里的地位,一直不可小觑。外婆家、绿茶、新白鹭这些连锁餐饮的起步、辉煌,再到引领全国,都在杭州。


当时的经营理念,主打装修环境。花重金请知名设计师打造氛围空间,供应价格实惠的杭帮菜,同等环境,在上海可能要人均150~200才能享受,在杭州只要50~60,一下子引发排队热潮。



经过平价连锁餐饮打出影响力,杭帮菜开始走精品化路线。说来有些意外,杭州的精致,是从凉菜开始的。俞斌说,浙菜在全国菜系里的精致名声,其实来自凉菜。


刚刚提到的两大热门菜系,粤菜几乎不涉及凉菜,川菜也只有很少数的麻辣撑场,但2000年初,俞斌所在的杭州餐厅里,已经有40~50道,摆盘精致的凉菜可供选择。所以上海也好,北京也罢,各一线城市的餐厅,基本都会融入杭帮菜的元素,就算是粤菜,供应的凉菜也是杭州的底色。


这一下提升了杭帮菜在全国餐饮人心中的地位,也是这么多年外地餐饮不太愿意进杭州的一个原因。



此外,江浙地区的酒店水准,也是全国酒店人心中的标杆,整个希尔顿酒店集团,有两家黑珍珠餐厅都在浙江。而上海、北京多数酒店的餐饮,只是作为配套产品存在。俞斌补充:“除了希尔顿,杭州的四季、柏悦、君悦、康莱德、等许多酒店里的餐饮都在全国位列标杆,是杭州餐饮的另一个厉害之处。”


或许在十多年前,俞斌就给上海埋下了江浙菜的种子,它慢慢生根发芽,带着杭州餐饮走向更加宽广的天地。


最好的杭州菜在香港,传统老粤菜,只能去国外?


提及一痕月的未来发展,俞斌语气坚定,这是他们团队着力去做的新品牌,想在全国范围内,从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推广,未来三年,也有把江浙菜带到海外的计划。



“海外的中餐市场更加有趣,多数还停留在90年代的老样子。”俞斌的师傅在89年去到香港,事实上,近30年和当地鲜有交流,一直延续着最初的手艺。俞斌觉得天香楼格外亲切,并对一块泛白的东坡肉念念不忘。


“可能很多人并不能理解,早先卖的东坡肉,皮处泛白,是常态。当时烧好的肉卖不完,会整块放入一个紫砂的红色罐子里,盖好盖子,逐一排好。每天开餐前,把这些东坡肉放到蒸箱里加热,有客人点单,就拿出一个,但蒸箱里有蒸汽,蒸2~3次后,水滴到的边上,就会变成白色。这在香港习以为常,可放到杭州根本不可能,所有餐厅的东坡肉都是现烧的,卖不完会做其他处理。”俞斌透露。



经常旅游的食客知道,不仅是香港,东京、巴黎、伦敦的中餐馆,也停留在八九十年代的老样子,川菜、港式粤菜、江浙菜都是。“那时候多是香港人移民去欧洲,菜色也停留在了那一刻,加上与当地交流更少,况且在生意不错的情况下,也不会做太多改变,只能说越来越娴熟,但很难跳出固有的框架。”俞斌说。


但菜是否好吃或某一菜系是否受欢迎,始终是靠市场决定的,甚至还掺杂着不同年龄层的口味记忆,这可能也是“新式中餐”并没有过多进入海外市场的原因之一。



“口味实在是十分私人的存在,在杭州认为的好,放到东京,大部分当地人不一定能接受,所以市场和你本身的创作方式,一定要花时间去研究琢磨。现在世界餐饮的潮流元素直指亚洲,韩餐已经代替日料成为新宠。”俞斌相信,下次的翻涌,一定是中餐。



“悄悄改变的市场环境,也会让更多外国人打开对中餐的全新认知,除了他们目前能接受的部分,还有更多好吃但没走出去的菜式等待占领味蕾。国内新贵年龄段口味的变化,或许也会改变中餐的海外走向,届时不仅是江浙菜的国际化,整个新中餐文化也一定会让大家耳目一新。”

俞斌的下一场,将是更大的江南菜世界。



神 婆 问

你 喜 欢 创 新 菜 吗 ?



拿破仑说过:

我早上起来要喝,

晚上睡觉要喝,

打了胜仗要喝,

打了败仗也要喝。



Food Bless You!

《风味人间》顾问

《神一样的餐桌》主人

《食野中国》《人间值得369》制片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9_179539.html
上一篇巨巨巨好吃!这做法怎么不早点发现!!
下一篇一周七天菜谱一览表,建议收藏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