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钱谦益:当官不足五年,遭遇七次挫折,成两面不讨好的人,乾隆:他就不是人

钱谦益:当官不足五年,遭遇七次挫折,成两面不讨好的人,乾隆:他就不是人

撰文/赵立波

钱谦益的书斋写着自己的规箴:“永绝仕进之路,进可以收晚节,退可以保全残生。”这句话看似并不难于实现,然而对于钱谦益来说,这句话的最终愿景也如同镜花水月,无法实现。

尤其是他身后的晚节乃至于后世对其的评价无不陷入激烈的负面,这一点想必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几乎关于所有道德上的批判对他来说似乎都完全合理,就连他的亲外甥也抨击他是“一个文官小花脸,三朝元老大奸臣”。

钱谦益的人生本来十分完美。

作为一个文人,在明末清初的文坛上已经享有至高无上的声誉。“博学工词章”,“为文博赡,谙悉朝典,诗尤擅其胜……文体日下,谦益起而振之。”这个评价已经相当高,上升到了文坛领袖,成了力挽一个时代文风的关键人物。然而从大明亡国以后,钱谦益的名声越来越差,以至于成了典型的负面人物。

康熙三年,钱谦益去世,尸骨未寒,同族人就来勒索古玩,他的爱妻柳如是因此投井自杀。对于这种遭遇似乎无人同情,认为钱谦益和柳如是都是死有余辜。

纵观钱谦益的一生来看,其实他虽然在大明出任官职,前后加起来不足五年,在南明与清朝担任官职还不足一年,基本履行了“永绝仕进之路”的诺言,然而问题是,干了一天,也算是“贰臣”,最终他成了大明的叛贼,清朝的贰臣,某种意义来讲确实未能有许多坚决立场和原则,这些最终造成了钱谦益在历史声名上的无处收留。透过历史来看,钱谦益终究是文人,其身上的懦弱特点相当明显,与史可法相比,他跳河自杀时竟然因为“水太凉”作为借口而偷生,这些无疑都成了他被后世嘲弄的地方。

学而优则仕,无疑是钱谦益早年的最大成功所在。作为江南读书人家的青年,在很早就受到了较为全面的教育,而他的老师更是位高权重的孙承宗,按照这样的发展逻辑来看,钱谦益的人生充满无限的前景。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想到,钱谦益的接下来的人生相当坎坷;宦海浮沉对于他来说,这种挫折与磨难来的更急更迅猛。

据说,原本可以中状元,结果被人走后门暗中更换了名次,从一甲一落了第三名,虽然不久出任翰林院编修,没想到父亲去世,这样他就必须守孝三年。然而这个年轻人似乎一时难以按照世俗的道德标准对自我进行约束,坚持要在翰林这个位子上多干一些事情。因此没能做到“服满起复”,因此遭到弹劾,在传统极其注重孝道的大明,钱谦益的作为显然是属于离经叛道的,于是接下来的十年,他被迫在乡间落寞的度过。

青灯与笔墨之下,流淌着黯然与无奈。

直到三十九岁他才回到朝廷,不久出任浙江主考官,然而随即又发生了科场舞弊案,受到牵连。虽然经过调查,钱谦益没有参与任何勾连,但是作为主考官显然“失于察觉”,因此遭到罚款处理。一直很爱护名声的他很难继续下去,于是就以生病为假,回到故乡常熟,这一次出山到回来还不足两年。

直到四十三岁那年他再度复出,负责编纂《神宗实录》,不久再度因为排挤,理由是他是东林党带头的,魏忠贤将其革职,到这里,他已经经历了三次重大挫折。

命运仿佛在不断跟他开玩笑,不久崇祯继位,又给东林党平反,而钱谦益名望也愈加高了起来,还被提升为礼部右侍郎,甚至崇祯一度想叫他进入内阁,不料内阁首辅温体仁和周延儒先后对他进行打压,钱谦益落得个“革职听勘”的下场。

担心优游林下的钱谦益可能东山再起,必欲置之死内阁首辅温人张汉儒诬告钱谦益五十八条罪状。最后虽然查无实据,却不得不

黯然回到家家乡常熟。这是第五次挫折。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进京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杀。

五月十五日南明弘光小朝廷在南京成立,钱谦益被起用发礼部尚书,成为他政治生涯的高峰。可惜好景不长,第二年五月,清军攻施南京。在此之前,弘光皇帝、马土英.阮大铖之流抢先逃亡,手下无一兵一卒的留守大臣不得不投降,钱谦益以文班首臣身份迎降、成为政治生涯的一大污点。这是第六次挫折。

清朝统治者看中他的文才与名望,委任他为礼部右侍郎、出任(明史)副总纂。因此钱谦益不能杀身成仁,受到明朝遗老遗少的非议,也受到自己良心的遗责,担任新朝官职仅仅几个月便借口养病告假,从北京回到常熟。两年后,因为黄毓棋反清案被捕。

其实在崇祯十四年的时候,钱谦益已经深感厌倦了。

他曾经谢绝过周延儒的邀请,“不若因仍永锢,长放山林,庶可以上顺天心,下安愚蠢分。”这时候的他确实已经被折腾的累了。

大明在他看来确实已经气数已尽,南明小朝廷他的感情也相当复杂。南明建立之初,天下散乱如同枯叶,而没有一个人能够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的人物,显然马士英不是,他钱谦益也不是。最终这些人在南明的五月商量了几天还是做出了“纳款于清”的决定。这些曾经很义薄云天的遗老遗少们,当面对真正的死亡威胁时,终于达成了重要共识:“便降志辱身,也说不得了。”

不久,清军渡江,福王、马士英、阮大钺无不仓皇出逃,钱谦益经历了政治生涯七次大挫折后最终主动投降,前往北京出任礼部侍郎。从客观角度来讲,钱谦益这次投降绝非为了功名富贵 而是求生的本能,在这方面,他一直说软弱的,他没有勇气自杀,也没有能力力挽狂澜,他要做的就是保命,甚至能够躲进江南的烟雨之中,或者红袖添香才是他的人生真谛,在自杀成仁的气度上,他不如柳如是的果敢与决绝。

清朝果然放他回到常熟,只不过两年后,他再度卷入黄毓旗案,被清朝逮捕入狱。

因此,钱谦益在旁人看来,他就是首鼠两端,是大明的屈辱,在清朝来看更是反复无常的小人。直到百年后,乾隆在四十三年的时候,还用严厉而轻蔑的语气对钱谦益毫不客气的进行谴责和鞭笞:“钱谦益本一有才无行之人 在前朝时跻身。及本朝定鼎之初,率先投顺,大节有亏,实不足齿于人类。”至此,这个最高定调彻底将钱谦益钉到历史的耻辱架上。

为了进一步对大清官员做出警示,他经常拿钱谦益做负面教材,并且认为钱谦益的这个人与其他贰臣还不一样,因为他“素行不端”,“非复人类”,因此“若与洪承畴同列《贰臣传》,不示差等,又何以昭彰?”于是特意将洪承畴列入乙编,这样就说明了他比洪承畴还叫人感到恶心。

乾隆对于钱谦益的反感似乎过于偏激,至少钱谦益的历史问题已经是百余年的事情了。钱谦益本质来看,一生七次仕途坎坷,并无多大作为,他更多的是那个时代文人们的标签人物,而造成钱谦益名声狼狈的原因恐怕不仅仅是他的本人,至少这里面隐藏着许多难以定义的争论,或许可以留给历史更多的讨论空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26517.html
上一篇满汉文对照:大清国致大英国国书
下一篇谭渊:朱棣麾下悍将,拉两石弓射无不中,杀俘三千惹怒朱棣!

为您推荐

低情商员工碰上自大的老板,下场会很惨,乾隆弄死尹嘉铨就是例子

低情商员工碰上自大的老板,下场会很惨,乾隆弄死尹嘉铨就是例子

清代宫廷乾隆朝的尹嘉铨曾有本朝无名臣亦无奸臣的评价,换言之就是乾隆朝政治平庸无建树,这深深刺激了自命十全、德超三皇、功盖五帝的乾隆,乾隆遂以小事为借口重点打击尹家。尹嘉铨案表面上看就是一个低情商的员工碰到一个刚愎自用的领导而引发的悲剧,实则背后还有乾隆的政治安全。一、尹嘉铨的生平尹嘉铨,1711年出生于
兔年说兔:刘秀、乾隆都属兔,中国历史上属兔的帝王还有谁?

兔年说兔:刘秀、乾隆都属兔,中国历史上属兔的帝王还有谁?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马上要到兔年了,我刚好跟大家聊聊在中国历史上属兔的帝王都有谁?从秦始皇称帝开始至清末代帝王溥仪,官方公认的历朝历代封建王朝皇帝总数为494人。其中未在位、死后被追尊帝者73人。在这近五百位帝王之中,属兔的帝王有35位,其中有史以来第一个属兔的皇帝就是东汉的开国帝王光武帝刘秀。刘秀是西
杨秀清不死,太平天国能推翻清朝吗?概率很低

杨秀清不死,太平天国能推翻清朝吗?概率很低

杨秀清能力强悍,却缺乏大格局,即便没有天京事变,东王、北王、翼王、燕王也会各自独立,被清军各个击破,过程很精彩,失败也更惨烈。一、杨秀清没有“大格局”,缺乏进取心,采取内线作战模式不可否认,东王杨秀清能力强悍,也有魄力,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壮大,杨秀清功不可没。没有杨秀清的奋斗,就不会有太平天国的辉煌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虽然最终是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所灭,但崛起于辽东的满清对于大明的威胁和牵制同样极为致命。那么,仅凭父祖遗甲十三副、将士数十人起兵的努尔哈赤,到底为什么能够崛起,进而一统女真各部,而当时的明朝到底在做什么,竟然坐视努尔哈赤于卧榻之旁崛起?01.明朝经略辽东的策略变化明末努尔哈赤的崛起其实并非偶然事件,从
乾隆每年都会赏赐大臣猪肉,为何他们谢恩出来后都把肉给纪晓岚?

乾隆每年都会赏赐大臣猪肉,为何他们谢恩出来后都把肉给纪晓岚?

清朝在乾隆中后期逐渐走向了“乾隆盛世”的辉煌,乾隆皇帝也是在这时候出现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乾隆每年祭祀天地的典礼时都会准备出很多猪肉,在祭祀之后这些煮熟的猪肉如果不吃就浪费了,乾隆为了向天下人展现自己的勤俭风范,他在祭祀典礼结束之后,会亲自带头吃这些猪肉,当然,乾隆一个人肯定吃不完这些猪肉,因
乾隆活了89岁,盼望着六世同堂,他最小的孙子活到了民国了吗?

乾隆活了89岁,盼望着六世同堂,他最小的孙子活到了民国了吗?

没有,差了33年呢!不过,乾隆儿子的孙子,不仅活到了民国,而且民国的建立,清朝的灭亡,乾隆的重孙“居功至伟”!他去世那年正是清朝复辟,但他也没赶上复辟的那几天!乾隆的曾祖九阿哥福临(顺治帝),不是皇太极最小的儿子,皇太极一共11个儿子,最小的是博穆博果尔。乾隆的爷爷三阿哥玄烨(康熙帝)也不是福临最小的儿
返回顶部